昆蟲和雜草對環境和生態的重要作用

2021-01-09 平體三寶Health

根據天人相應理論,地球的表面猶如動物的皮膚,上面覆蓋著許多不同的植被,這些植被就相當於動物的毛髮和鱗片,深深紮根於土壤,盤根錯節,使地表皮膚有了溝通內外的毛孔。無論你走到哪裡,你會發現螞蟻、蚯蚓是最多的,它們的窩都藏在草叢裡樹根周圍,負責清理地表皮膚的垃圾,還負責毛孔的梳洩,使其開合有度,配合不同的雜草樹木等地表植被全方位覆蓋和不同的抓土性,組成了地表皮膚彈性十足的表層和真皮層,使土壤松而不散,抗外力作用最強,最大限度地防止了水土的流失,給土壤肌肉一個穩定的內部環境,又最大限度地吸收著地表的營養和氣體(人類及其他動物的排洩物、腐屍、食物殘渣、灰塵、廢氣等)。最明顯的感覺就是每天早晨起來會看到土壤裡的水分通過螞蟻蚯蚓及地表微生物的洞穴揮發形成的露水,這時你會覺得空氣無比新鮮。

植被的分布為什麼會是雜生的呢?因為身體根據不同部位不同功能的需要,毛孔大小不一,毛髮粗細長短也不一,猶如動物的翅毛,尾毛,頭毛,腋毛,陰毛,體毛,汗毛……這些毛有大有小,有粗有細,有圓有扁,有長有短,顏色有白有黑,有藍有灰,有紅有綠,有黃有青……刺蒺藜等帶刺植物就相當於動物的毛刺,刀刺,劍刺……那些參天大樹就相當於動物體表的角刺、指甲和牙齒……各種毛髮各種顏色有序交織,保護軀體需要的同時,使動物世界五彩紛呈。你再來觀察植被的自然分布也是隨機的,多樣的,雜生的。不同植物有不同的屬性,不同的作用,哪怕刺蒺藜也有它不可或缺的作用,能有效阻止人類及一般動物的入侵,是很多小動物的護身符。

雜草雜樹是所有動物的生命之源,各種昆蟲是地球母親的益生菌、消化酶,它們構成了地球母親強大的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我們要繼續發揮小昆蟲作用,充分調動大自然的力量去制衡,自給自足!雜草雜樹及各種昆蟲還是野生中藥材來源!

我們要時刻顧護地球三寶--水、空氣土壤,顧護地球之神--其間動植物品種的數量及其生命力的盛衰!

相關焦點

  • 影響作物生長發育的環境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進行控制和調節
    植物因子即間、套作的搽配作物,各種雜草等,動物因子即各種有害、有益昆蟲、哺乳動物等;微生物因子即有害的病原菌、有益的微生物如固氮菌等。此外,由植物(作物)向周圍環境釋放產生的一類分泌物質,即植物生化互作物質(化感物質),也對作物生長發育有刺激或抑制作用。4.
  • 瀋陽生態所揭示病原真菌和昆蟲對溫帶森林木本植物物種共存的重要...
    早期研究發現周圍相同樹種個體越多,其後代更新和存活表現越差,這種同種之間的相互抑制為其他種定植提供了生存空間,從而促進物種共存。然而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同種「自疏」現象?Janzen-Connell假說(簡稱JC假說)認為同種個體越多,更容易吸引專一性的病原菌、昆蟲或動物等聚集,從而對同種幼苗產生負作用。
  • 植保《稻田、麥田、玉米田、果園常見雜草防除簡析》
    由於稻田與旱田的生態環境和耕作栽培制度不同,形成了獨特的雜草群落,以溼生型與水生型為主,兼有沼生型和飄浮型等,雜草種群基本上分三大類,以稗草、芒稗為主的一年生禾本科雜草,以雨久花、鴨舌草等為主的一年生闊葉雜草,以一年生與多年生莎草科雜草。總體而言,北方稻區以闊葉雜草為主,南方稻區以禾本科雜草為多。
  • 蓮田雜草防除及各階段除草劑選擇和使用
    蓮,是我國重要的特產經濟作物,蓮田雜草的為害是制約蓮的種植和生產的一大障礙。人工除草費工費時,勞動強度大,效果欠佳;化學除草則蓮苗對藥製劑敏感性大,時常產生藥害。怎樣針對不同的雜草種類,不同雜草的生育期,不同的生態條件,利用現代科學手段選擇蓮田化學除草劑,是蓮類科技工作者和種植人員面臨的一項新課題。
  • 蜻蜓——神農架重要的環境指示生物
    由於蜻蜓稚蟲生活於各種類型的水域中,其分布受溫度、水質、水流速度和水生植被等影響很大,成蟲在羽化地點附近生活,其捕食,棲息、交配和產卵的場所又與周邊的植被息息相關,因此蜻蜓目昆蟲是重要的環境質量指示生物。
  • 科學網—昆蟲產業悄然「蝶變」
    昆蟲資源產業化在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業發展新舊動能轉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於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 淺談現代農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原標題:淺談現代農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現代農業是一個動態和歷史的概念,它不是一個抽象的東西,而是一個具體的事物,它是農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
  • 常見昆蟲牛牤的作用和功效
    牛牤是很常見的一種昆蟲,棒奔霸這俗稱「牛蒙蠅」,也有叫做、牤子,牛蚊子等等諸多名稱,因為這種昆蟲得母蟲是依靠吸血為生,特別愛落在牛、馬等牲畜身上,吸食這些動物的鮮血,當然對於人類也是毫不留情,小時候記得最害怕的就是牛蒙蠅,這傢伙咬的生疼生疼,叮咬之後還起個大包,奇癢鑽心難熬,實屬一種非常非常討厭的一種昆蟲
  • 淺談現代農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_生態_中國西藏網
    二、現代農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地球上幾乎沒有不受人類活動影響的生態系統。農業活動是人類最早作用於自然生態系統的活動,它不但改變當地的自然生態系統,使之成為人工生態系統,而且有可能對生態環境產生更為廣泛的影響。
  • 植物和昆蟲的博弈
    地球上約有35萬種植物和100萬種昆蟲,多樣的物種組成了繽紛的大自然。昆蟲和植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是物種多樣性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花朵的鮮豔色彩和芬芳氣味取悅了賞花人,而它的初衷是在告訴那些傳粉的昆蟲:「嗨,我在這裡。」
  • 植物和昆蟲的博弈
    昆蟲和植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是物種多樣性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花朵的鮮豔色彩和芬芳氣味取悅了賞花人,而它的初衷是在告訴那些傳粉的昆蟲:「嗨,我在這裡。」植物抗蟲的十八般武藝植物為昆蟲提供食物,昆蟲幫助植物傳粉,互惠互利。但植物和昆蟲之間,並不總是那麼和諧。
  • 生態篇—關於環境生態學的種群重要基礎知識
    種群生態是研究了解環境生態學的重要基礎,那今天一起來熟悉了解下種群生態的一些基礎知識吧。種群的基本概念種是能夠相互配育的自然種群的類群。不同種之間存在生殖隔離現象,是一個分類階元。一個物種可以包括許多種群,不同種群之間存在明顯的地理隔離,長期隔離有可能發展為不同亞種,甚至產生新的物種。
  • 每日雜草知識——一年蓬
    一年蓬的危害一年蓬有強悍的生態適應能力,喜生於肥沃向陽的土地上,在乾燥貧瘠的土壤亦能生長,一般生長於路邊,曠野或山坡。可快速生長,繁殖能力特強,成熟期短,開花多結種量大,可產生大量具冠毛的瘦果,瘦果可借冠毛隨風擴散,蔓延極快,對秋收作物、桑園、果園和茶園危害嚴重,亦可入侵草原、牧場、苗圃造成危害,也常入侵山坡溼草地、曠野、路旁、河谷或疏林下。
  • 植物和昆蟲的博弈--中國數字科技館
    《科學畫報》在80年的辦刊歷程中,形成了通俗生動、圖文並茂地介紹最新科技知識,形式多樣地普及科學技術的特點,對提高廣大群眾的科學水平,啟發青年愛好科學、投身科學事業起了很大的作用,當今的不少著名學者、教授、科學家,青少年時代都曾受到它的薰陶和啟發。
  • 三江源和青海湖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經過多年不懈的生態綜合治理,近年三江源和青海湖的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動物種群增多活動範圍擴大,植被恢復,水體質量良好。三江源動植物種群增加顯著水體質量良好三江源自然保護區覆蓋青海省玉樹、果洛全境和海南、黃南、海西的部分地區,總面積36.6萬平方公裡,是我國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
  • 有機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因為如果還在使用不可持續的化學培育法,終有一天,雜草會誕生出抗藥性,昆蟲也會產生抗藥性。到那個時候該怎麼辦?蟲害會大面積擴散,吃光所有作物,雜草野蠻生長吸光所有養分,農作物受到衝擊產量急降。有人會說:「那我們生產更高效的藥物去除草,殺蟲啊」。沒有錯,那麼我們是在和雜草和害蟲比誰的生命力更強,誰會先被這藥物給滅絕嗎?可能有點過頭了,但是更高效的藥肯定會更具有毒性。
  • 環境汙染成為「事件」是近100年來的事
    而且由於DDT會積累於昆蟲體內,當這些昆蟲成為其他動物的食物後,那些動物,尤其是魚類、鳥類,則會中毒死亡。20世紀30-60年代是資本主義工業化高速發展的時期,也是環境汙染最為嚴重的時期。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英國倫敦煙霧、比利時列日市光化學煙霧、日本「痛痛病」「水俁病」等嚴重汙染事件都發生在這段時期。
  • 萌萌的「昆蟲旅館」現身北京林地,「房客」可隨意選戶型
    它是模仿昆蟲在自然界的生活環境,利用木段、松果、乾草、瓦片等材料,人為搭建的為昆蟲躲避自然災害、越冬、繁育、棲息的場所,幫助昆蟲更好地繁衍。它也為能為蜈蚣、蜘蛛等非昆蟲類生物提供繁衍場所。為什麼要給昆蟲安住所?
  • 微生物在水產養殖生態環境中的地位與作用
    殘餌以及浮遊植物殘體等有機物,同時微生物鏈在水質淨化中通過氧化、還原、光合、同化和異化作用把有機物轉變為簡單的化合物,保證水質的正常功能,從而維持養殖環境生態系統中養殖生物、病原、水質間的平衡。&nbsp2、微生物在氮循環中的作用&nbsp養殖水體中的氮能促進或限制水產養殖生態系統中物質能量的轉化,也是浮遊植物生長限制性營養元素之一。微生物在氮循環中的作用:①氨化作用含氮有機物經微生物分解而產氨的過程。氨化微生物很多,包括細菌、放線菌和真菌等。②硝化作用即氨經過亞硝酸的中間階段而氧化為硝酸的過程。硝化細菌等。
  • 蟑螂是「人人喊打」的生物,它在生態系統中有什麼作用?
    蟑螂雖然是人人喊打的昆蟲,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蟑螂都是「人類公敵」。現存的蟑螂種類多達6000多種,其中超過90%的蟑螂生活在野生環境下,它們的食物以植物以及其他昆蟲為主,比如澳洲大蠊就是一種主要以植物為食的蟑螂,還有我們常見的亞洲姬蠊則是一種主要分布在田野中以其他昆蟲的卵為食的昆蟲,因此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大多數的蟑螂還算是一種益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