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上說的市場流動性和債券市場將的宏觀流動性,不是特別一樣。
但是很多做打雷資產配置的同學經常會通過論證你媽給你的流動性直接來導出來股票市場的流動性。
實際上這倆東西區別還挺大的,被決定的因素也不一樣。
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的決定條件比較簡單
當然有的人為了賣鏟子(因為現在靠這個東西挖金子,肯定是賺不到錢了)會跟你講上基本面,技術面,政策面,消息面,情緒面,大碗寬面等等決定了這個流動性寬裕不寬裕,但是實際上這並不是特別直接。類似於分析天氣冷不冷,來需不需要穿衣服。
但是實際上,穿不穿衣服直接的驅動因素就只有一個,就是你媽覺不覺得你冷。
至於你媽為什麼覺得你冷,跟天氣真正的冷不冷,關係往往沒有那麼大,有可能是天氣真的冷,也有可能是你媽覺得你大冬天的不穿棉褲就穿個裙子肯定很冷,實際上你並不冷。
所以如果你通過一個很細小的數據或者科學,來說服你媽,你真的不冷,大部分情況下是沒有意義的,你媽肯定會覺得你不僅冷,而且心懷不軌。
比如說,你說你上身加拿大大Ne羽絨服,下身是日本自熱遠紅外絲襪,自己肯定不冷,你媽肯定是不會聽你的,你媽又不會穿這個。
或者說你用你的小霸王學習機模擬了西伯利亞冷氣流,預計未來的天氣不會太冷,實際上你媽肯定也不會聽你的,你媽又不懂這破玩意。
但是如果你真的想通這個事情,而且能握住自己的錢包和時間,避免被各路賣鏟子的,乃至於賣給你鏟子生產線的人的來浪費你的時間:
預測你媽的行為其實比預測天氣,比如大洪水,厄爾尼諾等容易多了,只要你把她當做你媽,雖然可能是後媽。
股票市場的流動性其實也不是能搞得清楚
很遺憾,這個東西沒有啥觀測指標,這就是為什麼總有人拿債券市場的流動性來講股市的流動性,因為債券市場流動性就是可以看M0,看看OMO,看看DR001就看出來了。
股票市場是真的沒啥特別直接的數來證明這一點。
但是你用心體流勢還是能感受到的:是真的在撒幣啊
6月30日,7月1日行情開始啟動,陸股通交易關閉買不了,到7月2日憋壞了,幹進來170億,還不過過癮,第二天又幹進來130億,去年全年每天才流15億,今年平均下來日均起碼20多億。
從來都是外資領著大家買買茅臺,這次怎麼反過來了?外資也追漲了?
公募5月份發了900億的偏股類產品,6月發了1400億偏股類產品
不買股票等著趴帳上吃CD利息麼。當然不可能,不知道配啥也只能配啊,不敢配抱團股還不敢打個底倉麼,幹一幹賠率高低估值的品種,打麻將一樣,你不指著胡牌,你肯定不想著急點炮,你說你著急排名,你又不是老產品,你新產品著什麼急趕著去做時間管理麼。
這就是直接流動性的體現。
但是你可能很難衡量這些東西對市場的影響,因為公募基金新發只能是前期市場情緒的事後驗證,與指數大部分情況下是同步的。資金流本身的慣性是非常短的。
而且北上資金其實也挺難預測的,北上資金內部的區別可能比公募和散戶的區別還要大。北上資金每單平均成交金額其實只有3w~4w塊錢,在你的同花順上資金流分類上,3w多塊錢只能是是比較大的散戶,如果不是特別多的拆單高頻衝稀了,那就只能說裡面的人們的口味還是差別挺大的。
但是不管怎麼樣,他跟R001,DR007啥的真的不是一個東西。
銀行間流動性和股票市場流動性有啥關係
你得看到明確的、直接的通道啊
比如說地產成交很不錯,有不少人從銀行騙了貸款買房子,賣房子的人拿了一筆憑空出來的現金去炒股了,這個鏈條就有點間接但是也不是完全不通;
或者是傘形信託+配資,銀行的錢去股市去了,也比較直接
或者是你在網貸、P2P,糞泰克上擼口子,借了消費貸去滿倉證券ETF,這也算比較直接;
但是你要說央媽把錢給大銀行,大銀行把錢給小銀行,小銀行把錢給企業,大企業把錢給小企業,企業發錢給居民,居民拿到錢去炒股……
我只能說真的是太屈才了,你應該去演雜技。
(文/韭菜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