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何時能用在汽車上?專家:30年後再說吧!

2020-12-04 車神探

5月18日,有關部門在南海宣布,我國的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可燃冰所蘊含的能量巨大,以一輛使用天然氣為燃料的汽車為例,假設一次加100升天然氣能跑300公裡,那麼加入相同體積的可燃冰,這輛車就能跑5萬公裡!

據了解,世界可燃冰碳含量估計值是當前已探明所有化石燃料中碳含量總和的2倍,海底可燃冰的儲量至少夠人類使用1000年。中國可燃冰資源儲量為800多億噸油當量,相當於我國常規天然氣資源量的2倍。

如此驚人的能量讓大家看到了一個新的領域,不過有專家也出來潑冷水了「想要可燃冰成功運用到汽車上,至少再等30年,所以大家該幹嘛幹嘛吧」!

專家為什麼這麼說?其實也是有依據。

第一,開採難度大。

可燃冰的形成條件非常苛刻,必須滿足三個條件:第一是溫度不能太高,海底溫度在2~4℃,這才適合天然氣水合物的形成,而一旦溫度高於20℃,天然氣水合物就會分解;第二是壓力要足夠大,需要30個大氣壓才可形成水合物,壓力越大水合物就越穩定,而海深300米才能達到30個大氣壓;第三是要有甲烷氣源,而產生甲烷這要靠海底古生物遺骸的沉積物被細菌分解,或者天然氣在地球深處產生並不斷進入地殼。

第二,可以提供開採的地方成本驚人。

第三,可燃冰物質狀態不穩定,開發過程中出問題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

這是開發條件之難。目前,可燃冰試開採團隊將繼續在神狐海域附近再進行二至三個不同礦區和類別的試開採工作。積累更多試開採經驗,為在2030年前進行天然氣水合物商業開發打下基礎。也就是說,在2030年之前,一切都還是未知數。就算2030年開發成功了,可燃冰的成本到底值不值得運用在汽車上也不一定。

所以在2030年之前,或者說在可燃冰確認能夠運用在商業上之前,汽車廠家是肯定不會花費任何精力在這樣一個完全還沒底的項目上。如果等到2030年確認以後,汽車廠家再生產可燃冰汽車到正式投入到運用,恐怕又是十幾年的時間。

綜合以上因素,要想可燃冰運用到汽車上,30年後再說吧,所以大家該買什麼買什麼,別想些沒用。

相關焦點

  • 什麼時候能用上可燃冰汽車?幾十年算短的!
    5月份,一則「我國可燃冰試採成功」的新聞刷爆整個網絡,據介紹中國的可燃冰資源可以使用上百年,能量巨大,對於現在越來越緊張的能源來說,無疑是個非常不錯的消息。
  • 能源專家打臉央視:100升可燃冰最多讓汽車跑360km
    汽車用的天然氣是液態,1L可燃冰相當於164L天然氣那是氣態。   最近可燃冰火了,央視是這麼介紹可燃冰的——   可燃冰的最大特點就是能量密度非常高。舉個例子,一輛使用天然氣為燃料的汽車,如果一次加100升天然氣能跑300公裡的話,那麼加入相同體積的可燃冰,這輛車就能跑5萬公裡。
  • 中國南海可燃冰成功試採,專家:最早2030年用上可燃冰
    石油的開發已經進行了非常多的年份,為了能夠上之後的一些可持續發展,現在關於他們的一些進展也開始有了限制。這樣的情況之下,就會有很多新的資源利用出現,想要讓他們代替石油,可燃冰就是這樣的一種情況下出現的,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上石油發展的空缺,雖然說不能達到大面積的利用,但是有了這一資源是會有更好的一些發展。
  • 中國南海可燃冰成功試採,專家:最早2030年用上可燃冰
    這樣的情況之下,就會有很多新的資源利用出現,想要讓他們代替石油,可燃冰就是這樣的一種情況下出現的,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上石油發展的空缺,雖然說不能達到大面積的利用,但是有了這一資源是會有更好的一些發展。
  • 新知|我國已在南海試採:未來能源之星,可燃冰何時「可燃」
    而此次被試採的主角,正是被人類寄予厚望的神秘物質可燃冰。作為未來能源之星,它何時能走進尋常百姓家?新華日報《科技周刊》記者採訪到江蘇海洋、地質、能源專家為您解密。人類對可燃冰的發現,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在西伯利亞凍土帶,有研究者發現了可燃冰,隨後,加拿大西海岸、日本海域、美國加州濱海,以及中國祁連山和南海相繼發現可燃冰資源。「可燃冰是由天然氣和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結晶物質,主要分布在海洋或凍土中,燃燒後僅會產生少量二氧化碳和水。」
  • 可燃冰利用還得等多久?
    此後有報導稱,以一輛使用天然氣為燃料的汽車為例,一次加100升天然氣能跑300公裡的話,那麼加入相同體積的可燃冰,這輛車就能跑5萬公裡。於是,「100升可燃冰可支持汽車行駛5萬公裡」被諸多媒體和網友廣泛傳播。沒想到,多位能源專家學者對這一說法表示懷疑,其中,清華大學能源網際網路創新研究院政策研究室主任何繼江表示,對於上述說法「只能理解為這是一個開玩笑的資源評估方法,與現實毫無關係,很不科學。」
  • 中國南海試採可燃冰成功 開發利用是世界性難題?
    此後有報導稱,以一輛使用天然氣為燃料的汽車為例,一次加100升天然氣能跑300公裡的話,那麼加入相同體積的可燃冰,這輛車就能跑5萬公裡。於是,「100升可燃冰可支持汽車行駛5萬公裡」被諸多媒體和網友廣泛傳播。沒想到,多位能源專家學者對這一說法表示懷疑,其中,清華大學能源網際網路創新研究院政策研究室主任何繼江表示,對於上述說法「只能理解為這是一個開玩笑的資源評估方法,與現實毫無關係,很不科學。」那麼,可燃冰究竟是一種什麼物質?在哪裡能找到它?它的開發前景如何?
  • 對汽車來說,可燃冰這副「春藥」還不宜過早服用
    這幾天,「可燃冰」一詞成了各大新聞媒體的熱門詞。這一情況主要源於5月18日一則央視新聞報告:5月18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南海宣布,我國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這也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在2030年以前中國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將會得到商業性開發利用。
  • 我們使用的汽油車能否改成燒可燃冰?不會出什麼問題吧?答案複雜
    我們首先看什麼是可燃冰,可燃冰是一種把天然氣包裹在冰狀晶格下的固態結晶物質,學名叫天然氣水合物,天然氣水合物甲烷含量佔80%~99.9%,氣體成分主要能被利用的也就是甲烷,說穿了,最終利用的氣體成分和我們現在用的普通天然氣差別並非很大,而現在我們用的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85%)和少量乙烷(9%)、丙烷(3%)、氮(2%)和丁烷(1%)。
  • 可燃冰真的是冰嗎?能源新寵其實不神秘
    據世界能源會議統計,世界已探明可採煤炭儲量共計15980億噸,預計還可開採150年。探明可採石油儲量共計1211億噸,預計還可開採30~40年。探明可採天然氣儲量共計119萬億立方米,預計還可開採60年。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新能源的話,再過50-100年,地球上可用的化石燃料能源就將消耗殆盡。
  • 繼可燃冰後,又發現上億噸級石油「稀土」
    繼可燃冰後,又發現上億噸級石油「稀土」。據悉,可燃冰一般是在氣候寒冷、地層溫度降低的情況下,由分散在地層內的碳氫化合物不斷積聚而形成的。因此,在海底水深300-500米的溫度和壓力下,都能生成可燃冰;在海底之下500~1,000米的範圍內也儲存有可燃冰;而南海海底600~2,000米以下的溫度與壓力,也很適合可燃冰的生成。
  • 中國可燃冰資源可用百年以上 商業開發還需15到20年
    我國可燃冰資源可用百年以上   商業開發還需15到20年時間   5月18日10時,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南海神狐海域的「藍鯨一號」鑽井平臺上宣布:我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採成功。
  • 用燃燒的文學激情書寫神秘的可燃冰
    作者:陳華文近年來,我國科技工作者與時間賽跑,不斷探索可燃冰的奧妙,並於2017年5月18日在中國南海的神狐海域成功試採,這是我國自然資源事業史的一個轉折點。為了研究和進一步開採可燃冰,中國科技工作者花費了20多年的時間,其中付出的艱辛和努力,常人難以想像。
  • 可燃冰資源引多國關注 為石油天然氣替代品
    據媒體介紹,日本負責鑽探的「地球」號深海探測船向海底吊放人造金剛石鑽頭,降到水深約1000米的海底後通過遙控機器人尋找最佳鑽探地點,向下鑽探四個約260米,觸及到蘊藏可燃冰的地層。陸地上的可燃冰資源主要分布在高緯度極地永久凍土帶之下,或者大陸邊緣的斜坡和隆起處。
  • 「燃冰汽車」可續航五萬公裡的想像與現實
    燃燒方程式CH4·8 H2O+ 2 O2== CO2+10 H2O,燃盡後最後產物為水和二氧化碳,相比於煤、石油,可燃冰是實至名歸的清潔能源。 央視記者似乎想的過於美好了,混淆了兩者的狀態,前者能跑300公裡的「100L天然氣」應該為高壓液態天然氣,而1立方米可燃冰分解得到的「164立方米天然氣」為氣態,有物理化學常識的朋友應該能夠理解,兩者是無法直接用164倍換算的。 100升可燃冰所能得到的氣態天然氣為16400升,在不知道溫度、氣壓的情況下,不能精確地算出液態之後的體積。
  • 中國首次成功試採海域可燃冰
    李金髮表示,可燃冰如果能開發利用,將大大提高中國資源的安全保障能力,大大降低我國的對外依存度,同時也會大大改善我國的能源資源結構。2海底開採為何這麼難?日本加拿大曾嘗試開採,以失敗告終據了解,由於絕大部分可燃冰埋藏在海底,因此開採難度十分巨大,可燃冰的開採一直是世界難題。
  • 世界正在為石油喋喋不休時,中國繼可燃冰後,又取得新能源多項突破
    比如,可燃冰就被視為未來石油、天然氣的戰略性替代能源,更是人類最有希望的新能源,所以誰先掌握可燃冰,誰就將在未來獲取最大的增長動力,而中國已成為全球領先掌握可燃冰試採核心技術的國家,並將要正式實現大規模商業化開採,這就意味著將用上比石油更加清潔的新能源。
  • 繼可燃冰後,又發現上億噸級石油「稀土」
    目前各個國家都在研究切實可行的新能源計劃,而中國在這方面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經過多年的研究勘探,最終我們在中國南海北部深達1225米的神狐海域上,發現了大面積的可燃冰,雖然是一種清潔的能源,但是由於它深藏在海底,因此開採難度也異常的大,從2004年開始,這片海域就是我們重點勘探海域之一,經過多年的反覆勘察,在2010年的時候,我們得出了最終的結論。
  • 我國可燃冰資源可用百年以上 千億噸石油級別寶藏打開
    可燃冰開採之難,被形容為「在豆腐上打鐵、用金剛鑽繡花」。  「可燃冰雖然儲量大、分布廣,但形成年代要比石油、天然氣晚得多,覆蓋的海底地層普遍是砂質,現有的海底鑽井設備開採稍有不慎就會導致大量砂石湧進管道,造成開採失敗。」盧海龍說。  日本的兩次試採,儘管選擇了相對條件較好的粗砂型儲層可燃冰進行開採,但兩次都因管道進砂而中止。
  • 什麼是可燃冰?我國哪些地區有這種資源,總儲量能有多少?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世界上一些國家的科學家們,在西伯利亞永久和南極洲永久凍土帶和海洋底部發現了一種「天然氣水的混合晶體」,由於其外觀類似水冰,而且可以燃燒,所以將其命名為「可燃冰」。在我國本土首次發現「可燃冰」的時間為2008年,發現地點位於青海省天峻縣祁連山南麓的永久凍土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