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有關部門在南海宣布,我國的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可燃冰所蘊含的能量巨大,以一輛使用天然氣為燃料的汽車為例,假設一次加100升天然氣能跑300公裡,那麼加入相同體積的可燃冰,這輛車就能跑5萬公裡!
據了解,世界可燃冰碳含量估計值是當前已探明所有化石燃料中碳含量總和的2倍,海底可燃冰的儲量至少夠人類使用1000年。中國可燃冰資源儲量為800多億噸油當量,相當於我國常規天然氣資源量的2倍。
如此驚人的能量讓大家看到了一個新的領域,不過有專家也出來潑冷水了「想要可燃冰成功運用到汽車上,至少再等30年,所以大家該幹嘛幹嘛吧」!
專家為什麼這麼說?其實也是有依據。
第一,開採難度大。
可燃冰的形成條件非常苛刻,必須滿足三個條件:第一是溫度不能太高,海底溫度在2~4℃,這才適合天然氣水合物的形成,而一旦溫度高於20℃,天然氣水合物就會分解;第二是壓力要足夠大,需要30個大氣壓才可形成水合物,壓力越大水合物就越穩定,而海深300米才能達到30個大氣壓;第三是要有甲烷氣源,而產生甲烷這要靠海底古生物遺骸的沉積物被細菌分解,或者天然氣在地球深處產生並不斷進入地殼。
第二,可以提供開採的地方成本驚人。
第三,可燃冰物質狀態不穩定,開發過程中出問題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
這是開發條件之難。目前,可燃冰試開採團隊將繼續在神狐海域附近再進行二至三個不同礦區和類別的試開採工作。積累更多試開採經驗,為在2030年前進行天然氣水合物商業開發打下基礎。也就是說,在2030年之前,一切都還是未知數。就算2030年開發成功了,可燃冰的成本到底值不值得運用在汽車上也不一定。
所以在2030年之前,或者說在可燃冰確認能夠運用在商業上之前,汽車廠家是肯定不會花費任何精力在這樣一個完全還沒底的項目上。如果等到2030年確認以後,汽車廠家再生產可燃冰汽車到正式投入到運用,恐怕又是十幾年的時間。
綜合以上因素,要想可燃冰運用到汽車上,30年後再說吧,所以大家該買什麼買什麼,別想些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