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毅公開放話:以後專心搞科研,永不參選院士

2020-12-04 科而不凡

無論落選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饒毅始終是中國出色的科學家之一,一心為國、堅守原則、極有遠見、深愛科研,理應得到世人的尊敬和佩服。至於他不再參選科學院院士這件事,雖然同他自身品性有些許關聯,但更多的卻是饒毅足夠清醒,他明白什麼東西是自己一定要完成的,什麼東西是可以捨棄的,故而他只是選擇了自己該選擇的那一份罷了。

扎進實驗室,一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不當院長不當院長,只搞科研,做出科研成果,自然會成為德國英國法國頂級科學院士,定會獲得諾貝爾獎,定會獲得最高級的中科院院士,饒毅加油,爭取早日獲得世界學術界的認可成為學界泰鬥。有些院士也可能徒有虛名。例如,當年科學家錢學森組織成立了一個人體特異功能研究所,就有極少數院士指責。說人體特異功能是偽科學。

相關焦點

  • 饒毅:「以後專心搞科研,永不參選院士」
    為了祖國科研的發展,饒毅放棄了在美國體面高薪的工作,毅然選擇回國。在投身科研的過程中,他為人耿直犀利,看不得半點弄虛作假。然而,作為一位海外歸來的優秀科學家,擁有累累成就的他為何在落選院士後,表示自己將永遠不參選院士呢?
  • 棄美歸國的饒毅:發誓永不參選院士!是誰在澆滅歸國人才的熱忱
    施一公和饒毅都是生命科學領域世界頂級的科學家,回國後兩人同時參選中科院院士,第一次兩人都遺憾落選,其中施一公在第二次參選中成功當選為中科院院士,而饒毅卻發誓永遠不再參選院士。為何饒毅會落選,又高調的稱永不參選呢?
  • 北大教授饒毅為何永不參加院士增選?真正原因來了,出人意料
    那麼,北大教授饒毅為何永不參加院士增選?真正原因來了!原因有三!這三個原因出人意料的同時,更讓人肅然起敬!其一,院士增選水深,他不屑應對!饒毅回國之後,常常發表言論揭露我國不良的科研製度和作風,揭露那些學術不端的行為,還撰文批判要想獲得重大項目必須要搞好關係的行為,揭露搞科研不如搞關係的學術界潛規則,所以饒毅得罪了不少人!
  • 饒毅:放棄美國國籍堅決回國,卻因太耿直評不上院士,他卻不後悔
    當時饒毅已經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標,那就是成為科研工作者,為中國的科研建設作貢獻。四年以後,饒毅以優異的成績再次考入了上海第一醫學院,並成功獲得了碩士學位。可是當時的中國教育資源並不發達,饒毅想要更進一步,就必須去國外深造。
  • 北大院長饒毅:放棄美籍回國卻落選院士,他說:早就預料到結果
    對於廣大的科研從事者來說,院士是他們在這個行業一直為之奮鬥的榮譽,自己這一生的努力就是為了能評選出這個頭銜。有了這份榮譽,不僅能代表自己的能力,還能使自己更多的科研成果得到大家的認可。可是有人卻對這個不屑一顧,這個人就是饒毅。
  • 饒毅和施一公的若干個人生相似點:比如都曾經落選過院士
    說起饒毅和施一公,很多人都會不自覺地豎起大拇指,二人年輕有為,在國際學術界都很名望。他們既是生物科學領域的研究同行,也在人生經歷上有很多相似點,公眾也經常看見他們相互打CALL,還曾多次合作撰文,共同致力於國內科研生態的進步。
  • 怒斥「幾個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賠笑」,北大饒毅言論為何如此大膽
    他的好朋友施一公曾經這樣評價饒毅:「說話或做事從來不會故意討人喜歡,但他有自己信奉的原則,並嚴格按照這些原則來做事,即使這意味著他的所作所為會引起別人的誤解。」北大教授饒毅可謂敢做敢為,敢於直言,說話大膽得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那些「大膽」的言論。一、落選院士後直言夾著尾巴做院士有損自尊。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饒毅榜上有名。
  • 院士制度改革,不肯向歪風邪氣低頭、被排擠的饒毅,還有機會嗎
    「四無」科學家屠呦呦獲獎,打了部分院士的臉,也揭露了我國院士制度存在的缺陷。為此,科技部表示將改革院士制度,在推進科技體制改革方面,進一步出臺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硬措施,並開展減輕科研人員負擔行動,讓院士回歸學術性、榮譽性。
  • 施一公與饒毅:一位院士校長,一位校長,不一樣的人生
    施一公與饒毅:不同的處事風格,不同的結局說起施一公與饒毅兩位生物科學研究領域的大咖,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他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歐洲分子生物學學會外籍會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院士。饒毅,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理學部主任、生物學講席教授,北大麥戈文研究所創始所長,北京腦科學中心創始主任。
  • 饒毅是一個怎樣的人?院士落選再不參與評選,勸舒紅兵夫人辭職
    其二:饒毅為人正直,敢說敢做,在競選院士落選後,饒毅表示今後不會參選院士饒毅參加中科院院士增選計劃的那一年可以說是比較特殊的一年,那一年參加評選的科學家都十分出色,其中以饒毅、施一公、高福、舒紅兵為代表的科學家們一同參加了這次競選。
  • 饒毅:我國這2人可以獲得諾獎,都不是院士,這眼光也太準了
    饒毅目前擔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北大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和施一公一樣,這位也是學成歸國的頂級學者,在國內外都享有極高的聲譽。他也是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會成員。饒毅的研究方向是神經生物學研究,在他的研究領域中,成果斐然,他也是《細胞》,《自然》等頂級刊物的常客。
  • 饒毅:我國有2人應獲得諾貝爾獎!現在都不是院士
    饒毅的成就,主要體現在生物學方面,在世界頂級期刊發表了多項重大研究成果,也是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饒毅之所以知名度極高,除了他的科研成就和職務之外,還在於他性格剛烈,敢說敢做。其中有兩件事大眾較為熟知。他隨即宣布今後不再參選院士,並暗示院士增選「對有海外做教授經歷的是全面打壓」。第二件事是傳言他曾實名舉報武漢大學校長李紅良和中國科學院院士裴鋼以及中國科學院研究員耿美玉學術不端。
  • 不再候選院士的饒毅能否將「鯰魚」做到底
    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因落選者饒毅「從今以後不候選」的博客文章而眾所關注。但暫時,我們還不知道這是一個花絮,還是一個風波?  科學院、工程院的院士增選,向來為人關注。饒毅聲明「從今以後不候選」,實屬難得。  從「從今以後不候選」的聲明,可以讀到複雜的態度。這裡面既有對不出所料的落選的不滿,也有對中國院士制度的決絕,還有對自己學術能力的自信,以及對學術前途的信心。  不過,饒毅留下的只是意猶未盡的說法:「任何學生物的人都會知道原因」。我們並沒有學生物,所以不能明白饒毅所說的落選原因,更無從知道他認為的原因是否正確。
  • 感念「屠呦呦獲諾獎五周年」,痛憶饒毅競選院士失敗九年
    屠呦呦長期沒評為院士,特別是獲得諾獎後,兩院院士名單中仍未有呦呦先生的名字,會讓很多人難以接受。老將當然也有此心此情。屠呦呦不是博士,論文也沒有高福院士那麼密集,還沒有留洋背景,這種「三無人員」,或許是早些年未成為院士的原因。不過,在她獲諾獎之後,2017年和2019年的兩院院士評選,更多原因還是屠呦呦本人沒有申報參選院士。
  • 北大前院長饒毅惜敗武大副校長舒紅兵,落選院士存在爭議
    雖然從事學術研究的人們大部分都身處校園或者科研機構,但是這些地方的人才選拔也難以全面保證令大多數人滿意的結果,總有一些德才兼備的人會不得志。 在回國任教的精英博士之中,不乏一些高端人才對教育環境和科研氛圍存在不滿,而直接發出強有力的聲音,努力改變現狀,然而效果似乎並不理想。例如在美國西北大學擔任過教授的饒毅,以及在普林斯頓大學擔任過終身講席教授的施一公就是如此。
  • 施一公眼中的饒毅
    饒毅教授,這位和施一公同樣在中國生命科學領域「響噹噹」的科學大家,重新回到大家的視野。而與施一公教授不同的是,這位「落選中科院院士後表示永不再選」的智者,又讓我們產生很多好奇。以下內容作者為施一公教授,即是在饒毅教授宣布永不參選院士以後,鼎力支持之作。
  • 那年院士評選,饒毅落選他當選
    2011年8月,饒毅在博客貼出簡短聲明:「在2011年8月17日後,將不再成為候選人」。饒毅稱此舉「也許這樣做了,對改變風氣有一定促進作用。」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選,饒毅第一輪落選。這個消息在學術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 饒毅、施一公、舒紅兵曾一起候選院士,如今兩個校長,一個副校長
    而且我們的鐘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等白衣天使醫護人員們都在一線奮鬥,他們盡職盡責、赫赫業業地做事,這些人都值得我們一輩子去尊敬。相信很多人都知道9年前2011年年初的時候,饒毅、施一公、舒紅兵曾一起候選過院士,不過到年底的時候只有舒紅兵當選了中國科學院院士,而饒毅和施一公都紛紛落選了。落選之後的饒毅表示以後不再候選院士。
  • 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一次評上美國院士,她說的話讓人動容
    李愛珍能夠當選外籍院士,說明她的才能得到了認可,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然而戲劇性的是,李愛珍先後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面對採訪,李愛珍的說得一番話,讓人動容。 在這條科研道路上,李愛珍十年如一日奮鬥者,然而在評職這條路上走得並不是特別順利,先後四次她都申請了中科院院士
  • 他是「雙料」院士,科研水平不輸施一公、饒毅,卻時常遭受質疑!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教授的一些言論引起了社會的熱議,其中有一封信以他的名義發出,質疑武漢王延軼所長的資歷,對此網友議論紛紛,有人支持他,認為他性情直爽,敢吐真言,提出要保護饒毅,認為他是中國頂級科學家的最後風骨;也有人認為他有點不務正業、喜歡多管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