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薩克·牛頓(1642-1727)在1666年將圓周率的精確值計算到了15位數以後,本篇我們就來欣賞牛頓是如何計算圓周率π的。
牛頓計算微積分或曲線下的面積時,都是運用它自創的數學知識,但主要運用的就是二項式定理,所以說二項式定理是發明微積分的基礎
牛頓在他的名著《流數術》中運用二項式定理首次導出了如下曲線下的面積,而且將其作為強有力的數學工具
牛頓首先作了一個單位圓,圓心O點坐標是(1/2,0),我們容易得到y>0時圓的方程,並用二項式定理將該方程展開
那麼這個半圓的面積就是:牛頓將上式積分得到
接著作BD垂直AC,假設B點坐標是(1/4,0) 那麼X=1/4時,我們就得到曲面ABD的面積
因為X=1/4,所以BC=1/4,根據勾股定理就得到DB的長度,進一步得到DBC的面積
我們很容易得出∠BCD=60度,所以扇形ACD的面積就是π/24,由此就得到了ABD所圍成的面積
這和上述積分得到的結論是相等的,所以牛頓最終得到了圓周率π的精確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