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性紅斑狠瘡患者健康教育

2020-12-06 騰訊網

一、臨床表現

1發熱易疲勞:大約80%的人有發病乏力,也是常見但易被忽視的症狀

2.皮膚黏膜損害:80%的人有皮膚損害,除各式各樣的皮疹外,還有蕁麻疹樣血管炎,光過敏,雷諾現象,大皰樣皮損,網狀青斑,黏膜損害。最具有特徵性皮損是面部蝶形紅斑還可累及耳垂、四肢、手、足址等處。

3.雷諾現象:當寒冷刺激或情緒激動及精神緊張時,手指皮膚出現蒼白和發紺,手指末梢有麻木、發涼和刺痛,經保暖後,皮色變潮紅,則有溫熱和脹感繼而皮色恢復正常。

4.關節肌肉損害90%以上患者出現不程度的關節痛往往是首發症狀之一,多表現為手近端指關節、膝關節、腕關節、對稱性疼痛,一般不會引起畸形。

5.腎臟損害:幾乎100%在病程中可出現腎臟受累,可表現為白尿或血尿,高血壓,腎功能損害。

6.心血管系統損害:發生率為50-85%,以心包類最為多見,還有心肌炎,心內膜炎,心肌梗死。

7.呼吸系統損害:發生率為50%左右,以胸膜炎多見;此外還可發生間質性肺炎或肺間質纖維化,出現咳嗽、咯痰、呼吸困難和呼吸哀竭等表現。

8神經系統損害:偏頭痛、記億力減退、精神異常、腦膜炎、腦炎、偏癱、失語及癲癇樣抽搐等。如處理不及時,可形成不可逆的神經損害。

9消化系統損害:可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

10.血液系統損害:白細胞減少最常見,其次為血小板減少也可發生溶血性貧血。

飲食

二、飲食

飲食應注意減少刺激性食物攝入,長期應用激素的患者,應進食低鹽、低糖、低脂肪、高蛋白飲食,腎衰患者應限制鉀的攝入,給予優質蛋白、低脂肪、低鈉、低糖、富含維生素和鈣的飲食;忌食海鮮及辛辣食品,戒除菸酒。

有一些食物可以誘發和加重狼瘡病人的病情,但由於個體差異,對於不同的狼瘡病人來說誘發和加重病情的食物種類和劑量也是不同的,我們下面所談到的飲食禁忌,病人可根據個人病情的不同參考確定。

蔬菜類香菇、芹菜、南苜蓿、紫雲英等能引起光敏感,面部有紅斑、皮疹的病人不宜用;

辣椒、青椒、大蒜、蔥、姜、桂圓等辛熱食物不宜多食

菠菜可增加狼瘡性腎炎尿蛋白、管型和結石,不宜食用。

狼瘡腎衰的患者應少食黃豆等植物蛋白以免加重腎臟負擔;

煙燻食物過於溼熱不宜多食;

不宜飲酒及濫用保健品;

三、康復指導

1體息與運動:充足的睡眠,作息有規律,加強自我保健,適當鍛鍊身體,增強抗病能力。參加各種活動、家務勞動和豐富的文娛活動可行輕體力勞動,在疲勞之前慢下來或停下來體息,如有雷諾現象,注意肢體休息,禁用熱水袋。

2飲食:合理飲食,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低鹽易消化食物,進食芹菜、香菜、香菇、無花果等感光食物後避免外出。

3.防感染:加強環境和個人的衛生防護,常洗手,減少用手接觸眼、口、鼻,保持口腔及皮膚清潔,有傷口,一旦有感染跡象立即就診,遠離擁擠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暖,預防感冒

4.注意防曬:忌用鹼性肥皂、化妝品其他化學藥物,避免陽光直射和寒冷刺激,外出穿長袖衣褲,戴寬邊帽或撐陽傘,塗防曬霜。

5.用藥:遵醫囑用藥,勿擅自增減藥物的劑量,觀察藥物的副作用。

6.自我病情檢測與隨訪:堅持用藥,定期複查,育齡婦女應避孕,病情穩定時在醫生指下進行生育。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個不能根治、病程長且反覆發作的疾病,目前雖不能根治,但合理治療後可以緩解,要有持久戰的思想,要有面對現實的勇氣,保持樂觀態度,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相關焦點

  • 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避孕策略
    生育計劃是女性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患者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因為SLE發病率最高的人群是育齡期女性,約一半的妊娠都是計劃外妊娠。在患有SLE的情況下,非計劃妊娠存在風險,但是很多SLE女性患者並沒有充分採取有效的避孕措施。研究發現,大約一半的育齡期成年女性SLE患者沒有得到過有記錄的避孕指導。因為擔心疾病加重或血栓形成的風險,醫生可能會常規告知SLE患者避免使用含雌激素的避孕方法,這也是促使患者對避孕措施不夠的另一個因素。
  • 生物製劑首度入渝用於兒童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
    去年12月,一款用於治療5歲以上患者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生物製劑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用於在常規治療基礎上仍具有高疾病活動度、自身抗體陽性的系統性紅斑狼瘡(SLE)5 歲及以上患者,重醫附屬兒童醫院也在全市率先開始使用該生物製劑用於兒童狼瘡臨床治療。
  • 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檢查中特異性高,但與疾病活動性無關的指標是( )
    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檢查中特異性高,但與疾病活動性無關的指標是( ) A.抗核抗體 B.抗Sm抗體 C.抗雙鏈DNA抗體 D.補體 查看答案解析
  • 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治癒再現曙光(圖)
    徐媛博士資料圖片中國網6月27日訊 來自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幹擾素調節因子5(IRF5)作為一種致病因子,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發病中起核心作用抑制IRF5可以阻斷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起關鍵作用的細胞信號通路,從而治癒紅斑狼瘡。這一發現為人類攻克系統性紅斑狼瘡,風溼病和一型糖尿病等自身免疫病的探索道路邁出了極為重要的一步。該成果以長文的形式刊登在擁有百年歷史的學術權威雜誌《免疫學》中。據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徐媛博士介紹,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中自身免疫疾病,以致病因子的複雜和多樣著稱,其具體的致病機理一直以來都是個迷。
  • 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藥物簡介
    系統性紅斑狼瘡簡介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自身免疫介導的,以免疫性炎症為突出表現的瀰漫性結締組織病,好發於生育年齡女性。血清中出現以抗核抗體為代表的多種自身抗體和多系統受累是SLE的兩個主要臨床特徵。
  • 健康所發現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新易感基因miR-146a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具有極強遺傳傾向的系統性自身免疫病,I型幹擾素通路過度活化是其重要的分子表型。microRNA(miRNA)在維持免疫系統穩態中發揮重要作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交大醫學院健康所分子風溼病學研究組的前期研究發現,miRNA表達或者功能的異常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有關,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存在miR-146a表達缺陷,引起I型幹擾素通路過度活化,進而參與紅斑狼瘡疾病的發生發展。
  • 【世界狼瘡日】系統性紅斑狼瘡一定會出現腎炎嗎?
    【世界狼瘡日】系統性紅斑狼瘡一定會出現腎炎嗎?那麼對於「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一定會累及腎臟,造成腎損害嗎?」這個問題,如果你來問我,我肯定會毫不避諱的回答你:一定……吧。哈哈哈,為什麼還是有一個「吧」啊,別著急,接著往下看。
  • 系統性紅斑狼瘡,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代表,需要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
    導語:系統性紅斑狼瘡,未曾以獨立病名出現在祖國醫學中,古代醫家對此病的認識,大多從本病所致各臟器或系統損傷的臨床表現方式來命名該病,直到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中國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將該病命名為「紅蝴蝶瘡」。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皮膚損害表現有光敏感,因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臉頰皮膚改變似紫外線照射後出現的皮膚損傷樣改變,患者皮膚可出現紅斑、盤狀紅斑、凍瘡樣皮損。
  • 系統性紅斑狼瘡如何提高生活質量?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累及多臟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結締組織病,根據此病病理也會被通俗認為免疫系統把自身的健康組織和細胞當做了外來入侵者來處理。因存在不同病症表現,或輕或重,需強調生活質量的維護。下文進行相關解析! 系統性紅斑狼瘡如何提高生活質量?
  • 患系統性紅斑狼瘡會有什麼症狀?
    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皮膚受損有什麼特點? 典型的蝶形紅斑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診斷有重要意義。其表現常為新近出現的、輪廓清晰、有水腫的淡紅斑,表面光滑、平坦,分布在雙顴部及鼻梁部,看上去像抹了胭脂一樣,紅斑常在日曬後加重。但皮損在系統性紅斑狼瘡中發生率為80%左右,並非每個病人都出現顴部蝶形紅斑。 皮損可在面部、額部、頸部、胸背部、也可在手掌或足底、指端呈點片狀紅斑,或指甲周圍無痛性紅斑。有時表現為斑丘疹,局部可有鱗屑。
  • 我國科學家揭示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原因
    人民日報北京11月4日電(記者 白劍峰)國際期刊《科學》雜誌日前報導了我國科學家關於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原因的研究成果。
  • 新研究在單細胞水平上揭示系統性紅斑狼瘡異質性
    新研究在單細胞水平上揭示系統性紅斑狼瘡異質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5 23:13:22 美國傑克遜實驗室Jacques F.
  • 全球首個GSK生物製劑倍力騰為系統性紅斑狼瘡兒童患者帶來希望
    圖說:徐虹教授 採訪對象提供在第二屆進博會上,倍力騰(化學名:貝利尤單抗)以全球首個獲批用於治療成人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的生物製劑身份首次亮相,備受矚目。第三屆進博會上,貝利尤單抗有了另一個身份——全球首個且唯一用於治療兒童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生物製劑,為飽受疾病困擾的患兒和家庭帶來新的治療選擇。目前,我國約有6萬名兒童SLE患者,與成人SLE相比,兒童SLE標準化死亡率是成人SLE的近6倍,具有起病更急、病情更重、病程更遷徙、腎臟及神經系統受累更嚴重的特點。兒童腎臟受累比成人多見且嚴重,發生率40%-90%,90%在發病第一年內出現。
  • 妊娠合併系統性紅斑狼瘡診治(三)實驗室檢查|實驗室|SLE|診治|妊娠...
    除SLE之外,其他結締組織病的血清中也常存在,ANA一些慢性感染和健康人群也可出現低滴度的 ANA。4、中華醫學會風溼病學分會.系統性紅斑狼瘡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風溼病學雜誌,2010,14(5):342- 346.5、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研究協作組專家組.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圍產期管理建議[J].中華醫學雜誌,2015,95(14):1056-1060.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系統性紅斑狼瘡新型免疫治療重要成果在《自然...
    近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風溼免疫科慄佔國課題組與澳大利亞Monash大學及山東省科學院合作,在國際上首次應用低劑量IL-2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研究結果揭示了白細胞介素-2調節免疫平衡、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機制。該成果於2016年8月9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IF 30.357)上。
  • 系統性紅斑狼瘡兒童藥物倍力騰(Benlysta)在美國獲批
    GSK日前宣布,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優先審評批准倍力騰 (貝利尤單抗)的靜脈(IV)製劑,作為特異性B淋巴細胞刺激因子(BLyS)抑制劑,用於治療5歲以上系統性紅斑狼瘡(簡稱」狼瘡「)患兒。  GSK研發部首席科學官兼總裁Hal Barron醫學博士說:「小兒狼瘡患者在治療方面的選擇有限。
  • 系統性紅斑狼瘡候選新藥進入II期臨床研究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獲悉,針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研發的候選新藥馬來酸蒿乙醚胺(具有更強免疫抑制活性的水溶性青蒿素衍生物),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臨床試驗批件,通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的倫理審查,現已全面啟動患者招募。
  • 系統性紅斑狼瘡很難好轉,怕是你沒繞出這5大誤區,自查一下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血液科的常見疾病,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發病率也在逐年攀升。由於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科普比較少,很多患者對疾病存在著根本的誤區,以致於無法得到規範正確的治療,延誤最佳時機,導致患者失去生命。
  • 近60年缺乏新藥 系統性紅斑狼瘡創新療法帶來希望
    不少人在生物課本上見過「系統性紅斑狼瘡」。系統性紅斑狼瘡影響了全世界約500萬人,亞裔人群是最常見的發病群體之一,在中國的發病率約為每10萬人30例。目前,這種疾病無法「藥到病除」,只能通過治療控制病情緩解。指南建議使用抗瘧疾藥物、糖皮質激素、非甾體類抗炎藥,以及免疫抑制劑來控制狼瘡活動,防止器官損害。對於重度狼瘡(活動期)患者,常用的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療仍然伴隨著一定的副作用。
  • 新青蒿素類衍生物或可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
    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介導的,以免疫性炎症為突出表現的瀰漫性結締組織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