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經驗|通過氣象認識紐西蘭天氣

2021-02-28 澳打君打工度假錦囊

位處於南半球的紐西蘭氣候跟溫度有別於北半球的國家,而且四季是相反的,在打包行李、計劃行程當下更或者是為期一年的打工度假的朋友,都會煩惱要攜帶哪些衣物才能族能夠應付當地、當下的天氣。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紐西蘭的天氣吧!

預計幾月要去紐西蘭

該怎麼準備衣服才合適 ? 


其實每個人對於溫度冷熱的耐受性是不一樣的~對我來說十度的溫度我只要一件薄長袖再套上一件薄外套就足夠,但對於有些人來說這溫度可能是臺灣的寒流等級,必須穿上發熱衣、大外套才覺得夠保暖。而且也取決於你會去的城市,畢竟紐西蘭很廣闊,南島跟北島的溫度是有差別的,越往南島溫度會越低,冬天有時還會下雪呢!

簡單地介紹紐西蘭的四季,跟北半球的季節剛好差兩個季節,分別為 :

春天 : 9-11月

夏天 : 12-2月

秋天 : 3-5月

冬天 : 6-8月

這讓大家稍微有些概念,也可以讓你知道什麼月份來會遇到什麼季節,不過季節歸季節實際上的溫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會推薦大家以紐西蘭氣象局 

MetService

http://www.metservice.com/national/home

來作為天氣、溫度的參考,進入到網站後,會先出現總覽畫面,會顯示出紐西蘭幾個主要城市目前的天氣型態,如果要查看其他城市可以直接點選地圖上的城市名,或者工具列上的「Towns & Cities」來選取你想查看的城市名稱。

網站非常細心地告訴你需要穿幾件衣服才足夠應付當下的溫度(不過這個僅供參考,畢竟每個人對溫度耐受性不同)、此城市的其他地區目前的溫度、日出日落的時間以及五天或是十天內此城市的氣象預報,還有最重要的體感溫度 (Feels like);其實我自己都會以體感溫度 (Feels like)來做為今天要穿多少衣服出門的依據,個人覺得這個最準 (雖然不是很清楚實際這個是怎麼算的,不過似乎有以溼度、風速列入參考)。

現在你已經知道如何看紐西蘭的氣候資訊後,以奧克蘭 Auckland 與威靈頓 Wellington 同一天以及差兩分的時間來做溫度上的比較,請看(下圖)!光是體感溫度部分就差了五度!衣服也從兩件變成一件,光是同在北島的Auckland 與 Wellington 兩大城市就有如此大的溫差,更何況是南北島之間的差異呢!

看完了近期內的氣象、溫度後,有人可能會納悶預計的旅遊期間都是 10天後或者更久以後的要怎麼辦呢?!  別擔心,氣象局一定會有過去一年溫度顯示圖,從剛剛的網頁往下滑到最後你就會看到以下畫面。以 Wellington 過去一年 (2016-2017) 的溫度表來看,以最高均溫來說不會超過 26度,最低均溫則不低於 1度,從四月開始溫度慢慢往下降到八、九月才逐漸回溫。


以南島度假勝地皇后鎮 (Queenstown) 過去一年 (2016-2017) 的溫度表來看,從四月開始最低均溫來到 -6 度,你沒看錯是「負六度」!最高均溫則不超過26度。

看完過去一年南北島城市的溫度差異後,想必大家對於紐西蘭的冬天有多冷、夏天有多熱這件事心中多少已經有個底了吧!當然前面我只是以三個城市來作示範案例,也讓你知道如何查詢紐西蘭氣象,至於紐西蘭其他地區的話,就讓你自己親自動手到氣象局查詢看看蘿~當然有iPhone Siri的朋友們也是可以問 「Siri,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另外,這邊還有幾個有用的連結可供參考

◆ 喜歡到海邊遊玩、捉捕海鮮的朋友,知道何時是漲退潮對你來說就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蘿!這個部分可以利用 

Land Information New Zealand

http://www.linz.govt.nz/sea/tides/tide-predictions

網站來做查詢。

◆ 想追紐西蘭極光的朋友則可利用 

Aurora service 

http://www.aurora-service.net

來做 kp 指數的查詢。

文章|facebook:牧羊女 紐西蘭奇幻之旅

編輯|澳打君

相關焦點

  • 「中國天氣通」:智慧氣象改變生活
    那些年,當網際網路還不那麼發達,人們了解天氣情況主要通過電視機或廣播;隨著科技進步,網際網路飛速發展,大家關注天氣的方式也在改變,更多人選擇通過移動網際網路獲取信息。「預報是晴天怎麼就下雨了!沒帶傘哩!」「雖然有一周的天氣預報,但連今天的都不準又有什麼用!……」面對各類眼花繚亂的天氣預報APP我們可能都發出過這樣或那樣的感慨和抱怨。
  • 氣象科普|天氣預報如何預測天氣?
    前段時間總是降雨天氣,陽光少見,這幾天終於天氣晴朗。氣象的變化總是多端,而天氣預報在我們的生活中充當了重要的作用。由於農業生產剛剛起步,水利工程條件缺乏,就需要依靠氣象觀測指導農事活動。古代先人所總結出的二十四節氣在當時對農業生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今天也為我們所熟知。根據二十四節氣以及長期觀測總結出來的經驗,出現了許多如:「天上魚鱗般,曬穀不用翻」「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的天氣諺語。根據史料記載,到漢代時,人們已經開始試著用一些科學的方式來預測天氣了。
  • 天氣通精進升級 打造氣象智慧生活
    天氣通精進升級 打造氣象智慧生活 來源:財訊網 • 2020-09-24 11:49:24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極速發展以及生活服務市場的旺盛需求
  • 世界氣象日,談古論今說天氣
    放眼今天,氣象又如何影響我們的生產生活?天氣預報裡總提到局部地區有大雨,「局部地區到底是哪,它為什麼總在下雨」「我的航班怎麼又取消了」······關於天氣與生活,你是不是也有這些不解?今天是第60個世界氣象日我們一起揭開天氣預報的神秘面紗精準氣象預測,探索未知,創造奇蹟通曉氣象,精準預測,讓人類生活更美好,是人們對大氣科學不斷探索的源動力。
  • 氣象賦能,墨跡天氣轉型升級氣象綜合服務平臺
    而隨著技術發展以及用戶生活品質的升級,C端用戶對於天氣類應用的需求,已不再停留於傳統的「查天氣」層面,而是更深層次的場景化生活氣象服務。為此,墨跡天氣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深度學習等前沿技術,不斷強化C端產品的功能。
  • 天氣預報:從佔卜到經驗分析
    正文  有人調侃說,世界上最不靠譜的就是天氣預報。的確,氣象工作者需要處理海量氣象資料,通過理論分析後得出的預報結果往往與實際情況存在偏差。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收看天氣預報時,主持人只能說「降水的量級大概是……」「時間段大約在……」這種論斷。
  • 智能氣象,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這一平臺能實時調取精細到分鐘級的氣象實況數據,並迅速生成對比圖表等資料。天津市氣象局還與天津大學合作,研發基於機器學習和專家經驗的強對流天氣識別及預警模型,實現了對冰雹、強降水、短時大風的自動識別功能。  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  由於智慧氣象服務能為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便利,近年來,不少地區都在積極推進體系完整的智慧氣象系統建設。
  • 智慧氣象揭秘風雲變幻|天氣雷達|劉安寧|氣象臺|氣象預報
    在高空,氣象飛機和測風雷達組成的探測網也將對流層的變化信息傳遞過來,再加上氣象衛星和天氣雷達收集到的資料,它們被電傳到各級氣象信息中心,作為天氣預報員製作預報的「原材料」。氣象觀測完畢,分析與預報趕著來「報到」。各級氣象臺的計算機將國家下發的數據進行處理,得到反映天氣實況的天氣圖等各類圖表,供預報員進行分析使用。天氣預報員通過分析天氣圖,對天氣形勢進行分析作出天氣形勢預報。
  • 惡劣天氣襲擊紐西蘭北島
    當地媒體報導,當地時間22日,惡劣天氣襲擊了紐西蘭北部。一些地方測得的最大風速達到每小時131公裡,大風導致農村電網遭到損壞,數以百計的家庭和企業電力供應中斷。氣象部門警告市民遠離海岸,以確保安全。(總臺記者 林清輝)【來源:大洋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 人工降雨怎麼進行 天氣預報如何出爐 市氣象局氣象日舉行開放活動
    天氣跟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但許多市民對氣象觀測及天氣預報相關情況並不清楚。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太陽、地球與天氣」。當天上午9點,市氣象局舉行了氣象日開放活動,許多市民和學生團體走進氣象局,跟隨氣象專家了解天氣預報製作流程,參觀各種氣象觀測儀器,了解氣象防災減災、人工影響天氣等知識,並參與互動有獎問答,零距離感受氣象的奧秘。
  • 第二屆全國氣象行業天氣預報技能競賽閉幕
    圖為第二屆全國氣象行業天氣預報技能競賽閉幕會現場。劉曉林 攝 劉曉林 攝    中國氣象報記者郭起豪報導  1月15日,第二屆全國氣象行業天氣預報職業技能競賽圓滿結束。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王守榮、中華全國總工會經濟技術部部長常毅民在競賽閉幕式上致辭,並為獲獎選手和代表隊頒獎。國家氣象中心馬學款獲個人全能一等獎。
  • 「天氣的味道」——氣象科普移動甜品站
    點擊「江蘇氣象」關注我們哦 說起天氣符號、預警信號等氣象知識 可能很多朋友都不是特別了解其中的含義 但是,若將其融入美食,邊吃邊學,是不是就很容易記住了呢?
  • 龍捲風、雷暴等惡劣天氣襲擊紐西蘭北島遠北地區
    △視頻來自紐西蘭國家電視臺TVNZ據當地媒體報導,17日下午到傍晚,龍捲風、雷暴、大雨等惡劣天氣襲擊了紐西蘭北島的遠北地區。由於公路被突發的洪水淹沒,不少駕車居民被困車內,應急部門接到130多起求救電話。
  • 墨跡天氣以氣象科學技術助力冬奧氣象預報精細化
    因此,對於冬季賽場的極端天氣的預報至關重要。由於此次冬奧會是中國首次舉辦世界級的冬季體育賽事,此前國內在冬季,特別是山區複雜地形條件下氣象精細化服務技術方面的研究和相關經驗都較為欠缺,尤其是針對局地小氣候特徵明顯的延慶及張家口賽區,目前的預報產品的精細化程度以及預報準確性有待進一步加強。
  • 世界氣象日:院士暢談數值天氣預報演變史
    中國日報3月23日電(記者楊澤坤)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the sun, the earth and the weather」(太陽,地球與天氣)。為提升公眾對於氣象科學的認識,第61屆國際氣象組織(IMO)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曾慶存院士給200餘名「科學求真營」的師生做科普報告「大氣科學的前身、現代與未來」,講述天氣預報的發展歷史與未來。
  • 當氣象遇上大數據-資訊-中國天氣網
    正確理解並掌握大數據理念、技術、方法,合理運用在從觀測數據採集到專業化氣象預報預測和服務保障的各個環節,提升氣象行業的數據管理能力和價值挖掘能力,才是正確的氣象大數據觀。氣象數據採集和處理的目的,是在對資料數據整理、分析和挖掘的過程中,得到對數據變化規律的認識,並將規律性的結論以數據模型的方式來加以描述,通過數據計算,實現對人類生存環境未來狀態的預報和預估。
  • 紐西蘭歷史上氣溫最高記錄,當天養雞場熱死了上萬隻雞!
    2018年的年初,紐西蘭全境大部分地區都在經歷高溫天氣,雖說三十多度的氣溫放在中國大陸、港澳臺地區或者是紐西蘭的好鄰居澳大利亞來說,都不算什麼事
  • 南極氣象觀測與天氣氣候
    南極氣象觀測是從南極探險開始,隨著近百年來南極科學考察事業的興起而發展起來的。在早期的帆船探險時代,人們只能依據探險者和在南極地區捕獵海豹和鯨魚的船隻提供的零星資料來認識南極。真正系統的南極氣象觀測始於1957年的國際地球物理年。
  • 石家莊市圖書館氣象科普講座帶您了解天氣知識
    1960年世界氣象組織執行委員會正式將每年3月23日定為世界性紀念日,近年來世界氣象日的宣傳和紀念活動更多地旨在宣傳氣象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和氣象工作的重要作用。世界氣象日每年確定一個宣傳主題,2018年的主題是「智慧氣象」。
  • 墨跡天氣當選北京氣象學會第二十一屆理事會副理事長單位
    日前,北京氣象學會第二十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本屆大會投票選舉出新一屆理事會員,墨跡天氣作為國內氣象領域領先的氣象服務平臺當選副理事長單位,墨跡天氣創始人兼CEO金犁當選為副理事長。墨跡天氣作為副理事長單位,將充分發揮氣象企業市場主體在技術研發、產品應用、市場經驗方面的優勢,攜手氣象學會共同促進國內氣象科技進步和氣象學術交流,提升氣象服務的市場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作為在氣象領域深耕十年的企業,墨跡天氣已經積累超過6.5億用戶,佔有國內70%的市場份額,目前已經形成C端生活服務平臺+B端氣象解決方案提供商雙端驅動的業務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