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核物理領域又有新發現,夸克的面紗又揭開了一層!

2021-01-15 科技對角線

作者:Smiling;經授權轉載

相對論重離子碰撞的理論和其實驗研究是跨世紀物理學的其中一個最前沿的主流研究領域。所以可以說,探尋夸克-膠子物質並研究其性質是國際前沿都在討論的科學。為了研究宇宙早期和發現微觀世界的秘密,歐美國家相繼建立了大型重離子對撞機。我國也不甘落後,在這方面的研究上加大了投入。

發表在PRL網站上的論文截屏

近來,我國科學家首次指出非超擦邊高能原子核對撞中極低橫動量正負電子對的產額的反常增強是因為光子和光子對撞,同時估計觀測到的橫動量展寬可能來自誇克膠子等離子體中的強電磁場在費米尺度下的偏轉作用。(好吧我知道說的是迷三道四的,反正知道很牛就對了)

非超擦邊高能原子核對撞原理圖

中國科大合作團隊是分析了美國布魯克海汶國家實驗室粒子對撞實驗的數據基礎上得出的結論,實驗中觀測到的現象屬於首次發現。這個發現為研究極端條件下夸克物質的特性注入了新能量。我國科學家把成果發布在Phy.Rev.Lett和Phy.Rev.Lett.B上,為可能有夸克膠子等離子中強電磁場的存在提供了證明,以及可以通過這個成果去誘導研究量子反常運輸。

微觀尺度和與宇宙空間有著微妙聯繫

說到夸克物質,有學者認為,世界是由夸克組成的。這話雖然誇張了一些,但也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宇宙誕生最初形態是液態,我們又已知夸克膠子等離子體呈液體狀態,所以研究夸克是可以解釋宇宙性質的。這裡我們獵奇一下現在學術界研究夸克的一般方法——粒子碰撞。

兩個粒子即將撞在一起

和電子一樣,夸克也是一種費米子,具有兩個自旋自由度,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稱為「味道」的自由度。目前發現的夸克共有6 種味道,分別叫上(u),下(d),奇異(s),粲(c),底(b)和頂(t)夸克。質子就是由兩個u 夸克和一個d夸克組成的。

而夸克本身是難以直接捕獲的,小編本身是學習力學的,對這一塊還有點淵源。粒子碰撞通過新物質形成數據來間接觀測並得到數據,利用流體力學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擬合數據,所以按照流體力學說法來說就是:核修正因子RCP隨橫動量pT的分布。RCP是對心碰撞的粒子產額(0-5%中心度)和次邊緣碰撞(40-60%-上圖)或邊緣碰撞(60-80%-下圖)的、在歸一到各自碰撞中心度兩體碰撞數之後的產額比率,是測量中心碰撞產額壓低的直接實驗手段。

如果RHIC中心碰撞和周邊碰撞的物理特性一致,即沒有形成緻密物質,這個比率應該為1;如果中心碰撞相對於周邊碰撞有新的物理,即形成緻密物質,部分粒子在穿過緻密物質中被吃掉了,這個比率將小於1,小於1的程度和緻密物質的體積、密度相關。

可惜由於「夸克禁閉」,我們現在觀測到的夸克物質都是只能通過強子對撞機觀測,對於研究宇宙早期狀態還是有很多不便,還有更多秘密藏在小小的微觀世界。但相信人類可以突破瓶頸,發現世界的這一重大秘密。

相關焦點

  • 夸克聚變威力或比核聚變大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和美國芝加哥大學科學家合作,首次證明夸克在聚變反應中能向外釋放強大能量,威力遠大於製造氫彈的核聚變釋放能量。但研究人員表示,夸克在1皮秒時間內就會衰變,因此人們不必擔心其會被用於武器。  夸克是組成中子和質子等亞原子的粒子,目前被發現的主要有6種:上夸克、下夸克、頂夸克、底夸克、奇夸克和粲夸克,其中只有上夸克和下夸克質量目前最輕最穩定,能在宇宙中找到,而其他粒子只能通過高能碰撞產生。今年6月,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團隊從高能碰撞數據中發現一種包含兩個粲夸克的全新重子。
  • 楊振寧給高能物理的困境留了個面子 郭曉明
    但筆者還是想回到物理問題本身,畢竟建個項目不管「預期」有多少好處,本職工作總還是要先考慮的。楊振寧在文章最後提到:「不建超大對撞機,高能物理就完全沒有前途了嗎?不然。我認為至少有兩個方向值得探索:A. 尋找新加速器原理。B.尋找美妙的幾何結構,如弦理論所研究的。」這話講得很含蓄,但還是可以看出,是對現在的方向不大認同的。
  • 楊振寧給高能物理的困境留了面子
    楊振寧在文章最後提到:「不建超大對撞機,高能物理就完全沒有前途了嗎?不然。我認為至少有兩個方向值得探索:A.尋找新加速器原理。B.尋找美妙的幾何結構,如弦理論所研究的。」這話講得很含蓄,但還是可以看出,是對現在的方向不大認同的。楊老沒有充分展開,其實之前已經有反對者提出了高能物理學科發展的困境。那麼高能物理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呢?
  • 科學家發現比核聚變還可怕的「夸克聚變」,但難以被研製成武器!
    人類目前掌握的能量釋放效率最高的方式是核聚變反應,但是核聚變和核裂變卻廣泛應用於氫彈和原子彈,成為懸在全世界民眾頭上的利劍;當然裂變反應也已經用於核電站、核電池,為人類文明的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那麼,還有沒有效率更高的能量釋放方式呢?科學家最近發現了一種比核聚變威力更大的反應方式——夸克聚變。
  • 比上夸克重100萬億倍!發現頂夸克25年後,現在又有新發現了!
    在頂夸克被發現25年後,歐洲核子研究中心ATLAS實驗的物理學家,對已知最重基本粒子頂夸克又有了新見解(比上夸克重100萬億倍)。在大型強子對撞機第二次運行(2015-2018年)期間收集的大量數據,使物理學家能夠非常詳細地研究頂夸克的罕見產生過程,包括它與其他重基本粒子的產生。
  • 首次測量到頂夸克的質量變化!或將突破標準模型,發現新物理學
    量子色動力學是標準模型的一部分,描述了核物質的基本成分:夸克和膠子的相互作用。這些粒子之間相互作用強度取決於稱為強耦合常數的基本參數。根據量子色動力學,強耦合常數在較高的能量尺度下迅速減小。此外,還發現了大量運行奇夸克和璨夸克的證據。通過一種新的測量,CMS合作首次研究了最重夸克(頂夸克)的質量運行情況:在不同能量標度下測量了頂夸克對(取決於頂夸克質量的量)的產生率。從這個測量中,使用預測頂夸克-反夸克對產生速率的理論預測,在這些能量尺度上提取頂夸克質量。
  • 首次測量到頂夸克的質量變化!或將突破標準模型,發現新物理學!
    CMS物理學家首次研究了頂夸克質量「運行」的效應,這是標準模型預測的一種基本量子效應。質量是基礎物理中最複雜的概念之一,經歷了漫長的概念發展歷史。質量最初在經典力學中被理解為慣性的量度,後來在狹義相對論中被解釋為能量的一種形式。
  • 夸克聚變威力或比核聚變大,但因衰變過快不適用於研製核武器
    夸克聚變威力或比核聚變大,但因衰變過快不適用於研製核武器 聶翠蓉/科技日報 2017-11-08 19:58
  • 《夸克膠子等離子體:從大爆炸到小爆炸》前言 || 周末讀書
    經過多年的努力,物理學家已經建立了系統描述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的物理理論,也建設了若干大型實驗裝置,如相對論重離子對撞機和大型強子對撞機等來產生夸克膠子等離子體和研究其物理性質。在該領域中耕耘了幾十年的八木浩輔、初田哲男和三明康郎三位教授,系統地總結了近年來的理論和實驗進展,匯聚成書。
  • 歐洲科學家發現新次原子粒子 這是從未見過夸克組合
    據臺灣「中央社」7月7日報導,歐洲科學家7日表示,他們已發現一種新的次原子粒子,含有以往從未見過的夸克(quark)組合,夸克是構成物質的最基本單元。此粒子是名為Xicc++的重子(Baryon),含有兩個魅夸克(c)和一個上夸克(u),質量是更常見的重子--質子的大約4倍。
  • 困擾人類半世紀的伽馬暴有望揭開神秘面紗—新聞—科學網
    為了更精準地測量伽馬暴的偏振情況,過去十年裡,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與瑞士日內瓦大學、瑞士保羅謝爾研究所、波蘭國家核研究中心等單位合作研製完成了POLAR項目,2016年,這臺儀器搭載在天宮二號實驗室上投入使用。
  • 核-核碰撞中頂級夸克產生的第一個證據
    夸克(quark)是一種基本粒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單元。夸克有六種「味」,分別是上、下、粲、奇、底及頂。頂夸克屬於費米子中的第三代夸克,也是已知最重的基本粒子。夸克幾乎總是衰變成b夸克和W玻色子。後者進一步衰減為輕子或夸克,可以被檢測到並形成所謂的「最終狀態」。如下圖所示頂夸克衰減到其它粒子的過程,每個粒子的平均衰減時間顯示在x軸上。
  • 本文,高能!
    直到上個世紀物理學家在發明了「超級放大鏡」後才揭開了關於物質的層層迷霧原來我們所熟悉的細胞、高山、彗星這些看似完全不同的物體實際上都由夸克和輕子組成的夸克有六種「味」就好比冰淇淋有不同的口味一樣夸克有上、下、奇、粲、底和頂除了擁有電荷的性質夸克還擁有色荷:紅、綠、藍這當然與生活中的顏色無關而是它們的一種量子性質1964年
  • 夸克膠子等離子體「整體極化」理論獲證
    最新發現與創新  宇宙在最初誕生的百萬分之幾秒內以「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的形式存在,這種類似「電漿」的狀態被認為是固體、液體、氣體之後的第四種物質形態。近日,我國科學家首次提出的夸克膠子等離子體「整體極化」理論,被美國布魯克海文實驗室重離子碰撞實驗證實,該實驗室RHIC-STAR國際合作組織發言人許長補教授認為,超流體中相對論量子「整體極化」的提出和被證實是近年來世界高能核物理領域裡的最重要突破。該實驗結果已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3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 如何評價楊振寧關於「高能物理已到末路」的言論?
    難不成他的意思就是他已經將高能物理的研究推上了一個很高很高的水平,短時間之內不會有人超過他的成就也不會有人在他之上做出任何貢獻嗎?難不成他認為高能物理的研究已經走到了頭,接下來完全沒必要再進一步研究以免浪費不必要的時間嗎?顯然不是這樣的吧,我想說的是任何一個科學家恐怕都不敢隨便說某一個領域已經研究到頭了吧。
  • 他們如何發現「最重」反粒子
    一對金核碰撞,大約會產生500個粒子,科學家通過篩選10億次碰撞出的5000多億個粒子,來尋找各種基本粒子的蹤跡。   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馬餘剛團隊為了探尋這第一聲「啼哭」,圍繞「重離子碰撞中的反物質探測與夸克物質的強子譜學與集體性質研究」項目,孜孜以求數十年,換來了久違的國家自然科學獎。   「這是新世紀以來在原子核物理領域頒發的第三個國家獎。」
  • 馮國平/傅展燕/李寅青等揭開丘腦網狀核的神秘面紗
    秘密就藏在丘腦網狀核(Thalamic reticular nucleus, TRN)中。丘腦是人類大腦中除嗅覺外所有感覺傳導最重要的換元站。各種感覺傳導通路要經過丘腦的接替換元後投射到大腦皮層,在丘腦與大腦皮層之間存在著一個像「閘門」一樣的核團——丘腦網狀核。丘腦網狀核位於丘腦背外側,具有「貝殼」形態,由大量的γ氨基丁酸能(GABA)抑制性神經元組成。
  • 「中國高能物理,從來不曾容易過」
    9月5日,北京譜儀物理30周年專題研討會上,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與北京譜儀曾經的力推者、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著名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向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高能物理所)和北京譜儀國際合作組發來賀信:「北京譜儀在τ物理、粲物理、強子物理等方面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果,使中國在世界高能物理領域佔有了一席之地。
  • 夸克的「蝸居」生活
    儘管夸克已經小到我們不能想像,但是它們之間還是有輕重之分的。上夸克和下夸克質量最小也最穩定,是我們地球上最常見的夸克。奇夸克和粲夸克較重但很短命,曇花一現後就變成輕夸克了。宇宙線中還可以探測到奇夸克的蹤跡,而粲夸克和更重的底夸克、頂夸克就只能在高能實驗中一覓芳蹤了。
  • 他們如何發現「最重」反粒子—新聞—科學網
    一對金核碰撞,大約會產生500個粒子,科學家通過篩選10億次碰撞出的5000多億個粒子,來尋找各種基本粒子的蹤跡。 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馬餘剛團隊為了探尋這第一聲 「啼哭」, 圍繞「重離子碰撞中的反物質探測與夸克物質的強子譜學與集體性質研究」項目,孜孜以求數十年,換來了久違的國家自然科學獎。 「這是新世紀以來在原子核物理領域國家頒發的第三個國家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