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半自動步槍:志願軍回國後,一位老兵換裝56式半自動的回憶

2021-01-12 冬雨AK

(文中的我們,是老人的口吻)。

「大比武」(新中國成立後,解放軍歷史上曾經的一個時期,兵練的特別厲害,史稱「大比武」時期)的前幾年,大概是1960年前後,我們團剛從朝鮮撤回來沒幾年,部隊開始第一次換裝自己的國產輕武器,此前,我們團裝備使用的都是二戰後期的蘇制武器。

一天,連長說,上級決定給我們換裝,換成國產的新槍,先從全團選一個步兵連試裝,步槍,機槍和衝鋒鎗全換新的,當時一個步兵排編4個班,3個步兵班加一個機槍班。全團各連都想爭,最後落實到我們一連。搞的我們連長差點樂瘋了!

國產56式半自動步槍

一天午飯前,新槍到了,是師裡的「嘎斯51」汽車直接拉過來的,師裡的軍械科長親自押車。從師軍械倉庫直接拉到連裡,連槍帶彈,全是墨綠色的大木箱。連長宣布先接槍,後吃飯。但戰士們太興奮了,卸完槍後,迫不及待的開箱,擦槍,幹了一個下午,午飯直接改成晚飯吃了。

新槍全部裝箱油封著,一個箱裡10支槍,槍頭對槍託分別立姿架著,上下兩層,槍上塗滿黃油。我們在師裡的軍械員指導下換裝。擦了一天的槍,新槍全部上架。然後,大家把舊槍擦淨,用黃油封好,裝箱裝車運到軍械庫封存,留給民兵用。

56式半自動步槍早已退役,現在為禮賓用槍

當時,大家興奮哪!要多高興有多高興。全連一起擦槍,誰都愛不釋手,別的連都有點嫉妒,有的戰士還為自己沒拿到新槍哭了。當時我們住的是蘇式營房,一個步兵排住一間大屋,緊挨著門口就是槍架,槍架上煥然一新:「56式」半自動步槍,衝鋒鎗,班用機槍,槍身的烤藍瓦藍瓦藍的;木製槍託蠟黃蠟黃的;槍刺銀灰而不反光。看著槍架上的一排新槍,連長和戰士們比娶了媳婦還高興。

你想嘛,我們當時的槍都是1952年裝備的蘇制二戰後期的那批輕武器,在朝鮮作戰就用它,回國後還接著用,這次用國產的新槍成建制地裝備自己,而且是步槍,衝鋒鎗和機槍的子彈全部通用,全都是7.62毫米,能不高興嗎?!

張桃芳在朝鮮戰場使用的莫辛納甘M1944

原來,我們步兵用的是「步騎槍」(應該是莫辛納甘M1944),又長又重,打一發,拉一次槍栓,再瞄準,再打。一個班的射擊都形不成密集火力,尤其是防禦時很難壓制衝擊的敵人。「步騎槍」的子彈也比我們的7.62的大。我們的「56式」半自動就先進多了,每次裝彈10發,所謂半自動,就是自動退殼,自動裝彈,雖不能連發,但比「步騎槍」方便多了,瞄準了打就是了,不用拉槍栓,而且射擊精度好。

當時的蘇制的衝鋒鎗是「花管子」(應該是PPS-43衝鋒鎗)槍管上套著一個帶孔的散熱管,彈夾細長,裝彈30發,但用的是「54式」手槍子彈,射程短。這是當時步兵班長和副班長的裝備。我們國產的「56式」衝鋒鎗,裝彈30發,但改成7.62毫米步槍彈後,火力增強了,射速和射程比蘇制衝鋒鎗都有提高。槍託是木製的,射擊感覺比不能摺疊的鐵槍託要好。

抗美援朝戰爭中,手持波波沙衝鋒鎗的志願軍戰士

過去的蘇制「德普」式班用機槍(我們俗稱的「轉盤機槍」)的彈盒,是一個扁平的大圓盤,裝彈100發。大圓盤筘在槍背上,射擊時槍身不穩,攜帶也不方便。「56式」班用機槍的彈盒小多了,裝在槍身的下方,同樣裝彈100發,射擊時的穩定性提高了,攜帶也方便多了。

《英雄兒女》中王成用的就是捷格加廖夫DP(德普)式機槍,現在吃雞遊戲中戲稱為「大盤雞」

改裝後,連排長還是「54式」手槍,步兵班長和副班長改用「56式」衝鋒鎗,戰士改用「56式」半自動步槍,步兵班還裝備「56式」班用機槍2挺。全連的所有輕武器子彈均為7.62毫米,通用,只有手槍例外。

第三天上午,舉行授槍儀式,團長來了,親自給連裡的每個戰士授槍。新槍在桌子上放成一排,團長親自點名一一授槍。授槍時,團長非常嚴肅地說:「記住你的槍號,槍就是你的命,好好愛護槍!」每個戰士接槍時都鄭重地大聲回答:「是!」授槍完畢,全連宣誓。每個人都右手持槍,左手舉拳,齊聲宣誓。老兵回憶當年的誓詞:「槍是我的第二生命,我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她……」誓言震天動地,說到此,老人很激動,眼圈發紅。

56半、56衝、56式輕機槍,構成了60-70年代我軍步兵班的火力配備

最後是團長講話。團長說,現在我們國家自己能造槍彈了,不容易啊!同志們,過去為了一條槍,要死多少人啊!我們過去的槍是萬國造,彈也是萬國造,隊伍拉出來,槍彈五花八門,槍械彈藥保障困難哪!同志們,我們長期都是這種情況,槍彈都卡在人家手裡。1952年之後好點,部隊換裝了統一的蘇制裝備。這也是我們花錢買人家的,我們自己當時造不了啊,現在好了,同志們,我們有了自己國產的槍彈。大家一定要好好練,要熟悉槍,愛槍,把訓練搞上去!

相關焦點

  • 56式半自動步槍,SKS步槍的中國版本,一代不老的傳奇槍械
    56式半自動步槍的射擊精度優良,特別適合射擊400m距離內的有生目標,彈頭在1500m距離處仍有殺傷力。一位叫巖龍的解放軍戰士,曾經在作戰中以該槍創造過125發槍彈連續斃敵56人的戰績。難怪吃雞遊戲裡把56半的原型SKS稱為SKS狙擊步槍。從1956年開始生產到1980年停產,56式半自動步槍積累了巨大的產量。在20多年的生產過程中,不同時期均對其有不同的改進。
  • 56式半自動的兩次實戰:一次碾壓對手,另一次被對手碾壓
    縱觀我國的整個槍械發展歷史,56式半自動步槍算是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存在,作為我軍第一支制式列裝的半自動步槍,56式半自動步槍可是曾經我國士兵手中的單兵作戰利器,重量輕不會造成負擔,要精度有精度,要殺傷力有殺傷力,也具備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非常適合中距離的射擊戰鬥,因而也成為我國產量最高的一款步槍
  • 外貿56式緣何成為美國槍械市場搶手貨?
    ,即56式半自動步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生產的第一種單列式半自動步槍,與56式自動步槍、56式自動步槍合稱56式槍族。過去,越南蜜月期間曾向該國供應過大量五六式半自動步槍和五六式衝鋒鎗。上世紀80年代,中美建交後還大量出口五六式半自動手槍。全新的武器,包括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衝鋒鎗,54式手槍。其中,56式半自動步槍和56式衝鋒鎗兩大系列出口最早,出口時間最長。外銷56式半自動步槍之所以成為美國軍迷的搶手貨,並非偶然。  在美國,有槍的文化,對於槍,很多人都很喜歡。
  • 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丨老兵永恆——抗美援朝參戰老兵參觀紀念中國...
    老兵永恆——抗美援朝參戰老兵參觀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側記「我不敢回憶啊,犧牲太多了。」劉健說,「我們那時候武器裝備不如人,步兵有一支舊槍就不錯了,但就是在這麼困難的條件下,我們英勇頑強、捨生忘死,打出了國威、打出了軍威、打出了大國地位,憑藉的是什麼?就是我們的毅力、決心和必勝的信念!」
  • 中國特色的AK47—56式自動步槍,為何我國卻長期稱為56式衝鋒鎗?
    借著中蘇合作的東風,我國從蘇聯引進了大名鼎鼎的AK-47突擊步槍,並於1956年仿製成功了我們自己的自動步槍,這就是56式自動步槍。56式自動步槍,當時定型時稱為1956年式衝鋒鎗,簡稱「56衝「。作為AK-47的國內仿製型號,56式與原版AK-47自動步槍的性能基本一致,只是外形上略有區別。AK-47的準星為兩側護翼的半包式結構,而56式則為全包式的護環。
  • 美制M2A1式105毫米榴彈炮:長盛不衰的老兵,志願軍手中的利器
    以至於,一戰結束後,各國的師屬野戰炮,仍停留在75毫米口徑這個級別上。美國也未能例外。一戰的時候,美軍師屬火炮,是大名鼎鼎的法制M1897式75毫米野戰炮。隨著時間推移,該炮越發難以勝任未來高強度戰爭的需求。一戰結束後,美國並沒有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而是開始研發建立自己的軍工體系,以改變武器裝備多為歐洲貨的情況,作為重要支援火力的火炮是其研發的重點。
  • 槍械設計者:設計半自動步槍太難了!
    1867年,德國工程師毛瑟兄弟發明一種旋轉後拉式槍機。該槍機有一個拉殼鉤,能抓住彈殼的底緣,向後拉時將彈殼拋出彈倉,向前推時將下一發子彈壓入槍膛,同時完成退殼和裝彈兩個動作,簡化了裝彈步驟,大大加快了步槍射速。毛瑟兄弟將其應用在1871式步槍上,成為旋轉後拉式步槍的雛形。
  • 從「三八式」到「波波沙」——盤點抗美援朝志願軍的經典武器
    從戰爭第二年開始,志願軍開始逐步換裝蘇制武器,裝備水平得到改善。同時,為適應人民解放軍正規化和武器制式化建設的需要,我國除從蘇聯獲得武器援助外,還爭取在武器生產製造方面獲得技術援助。戰爭後期,一批國產武器(以仿製為主)開始裝備志願軍。
  • 志願軍老兵回憶上甘嶺:在陣地上築起一座「坑道城」
    專訪志願軍十五軍官兵 回憶艱苦卓絕的上甘嶺戰役  望英雄 眉目有山河桑傳寶回憶道,敵人突然猛攻上甘嶺,秦軍長確實有點意外,但他並沒有驚慌失措,而是沉著冷靜應對。  桑傳寶介紹說,秦基偉半夜進入作戰室後,就沒有離開過,守著電話機前關注著五聖山的情況。十五軍指揮所的掩蔽部狹窄矮小,身材高大的秦基偉運籌帷幄時喜歡大步來回走動,這時只能坐在軍用地圖和沙盤面前沉思。
  • 9旬老兵聚會比去年又少了7個,合影時82歲老兵說:我年輕,站後面
    10月25日,是志願軍赴朝作戰68周年。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應朝鮮方面請求赴朝共同作戰,到1951年6月初,「聯合國軍」退回「三八線」附近,共有183108名中國士兵在朝鮮戰場犧牲,負傷人數超過22萬。圖為三個老兵年齡相加261歲,胸口勳章35枚。
  • 志願軍特等功臣柴雲振去世 食指被美軍咬斷
    20世紀80年代初,全國許多家新聞媒體都先後發表了一條引人注目的消息:一位失散了30多年的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特等功臣,終於被原部隊找到,並佩戴上了早就屬於他的英雄勳章。他叫柴雲振,是志願軍十五軍四十五師一三四團八連七班班長。從此,柴雲振成了人們心目中的傳奇英雄。
  • 56式衝鋒鎗列印立功,三稜軍刺為何無緣戰鬥?老帥:趕緊配刺刀
    而對於很多與中國軍人交過手的外國士兵來說,裝備量最大的56式軍刺是一種讓人膽寒的武器。 這種軍刺主要裝備於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衝鋒鎗(自動步槍)。 蘇軍副總顧問表示,如果「56衝」裝刺刀則更加強了槍械的使用效能,並建議撤編56式半自動步槍,全部換成裝刺刀的「56衝」。就和蘇軍一樣全部AK。
  • 關於56式輕機槍:我軍歷史上火力最猛的輕機槍
    56式輕機槍,非常熟悉,打過非止一次,屬於100發彈鏈供彈的輕機槍,但有一隻圓盤似的彈藥鐵盒子,彈鏈是圈在一起存放裡面的。因此,有許多不明就裡的人,就以為56式輕機槍採用彈鼓供彈,非軍迷不仔細的話,與此後服役我軍的81式和95式班用機槍的彈鼓非常相似的。
  • 簡單捋捋從從二戰到現代,美軍手中步槍的幾個換裝節點
    咱們也知道美軍是最早將半自動步槍列裝全軍的國家,雖然二戰時期美軍的班排級的機槍很爛(還是白朗寧BAR、M1917、M1919之類的老東西),但他們率先裝備M1加蘭德以及M1卡賓槍之後倒是彌補了班排一級的機槍火力的不足。好比說二戰美國陸軍標準步兵班編制是12人,只有一人持BAR自動步槍↑。
  • 牛人自製腕帶式半自動雷射手弩
    之前,一位德國的武器愛好者Patrick Priebe曾製作了一副鋼鐵俠護目鏡,還造出了一個雷射手套。現在,他又造出了新裝備——腕帶式半自動雷射手弩。為什麼它是半自動的?因為,雖然它能儲存多達8支箭,但是每次都需要拉伸機括發射,不過箭是自動推送到位的。令大多人失望的是,Priebe並不會公開他的新計劃或者出售複製品。不過,你可以通過下面的視頻,看看這款手弩的威力。
  • 他是一位生活在臺灣的抗美援朝老兵
    在花蓮北回歸線紀念碑前,我們遇到了一個臺灣老兵,他不是1949年前跟隨蔣介石退守臺灣的國軍,而是一位參加了抗美援朝的志願軍。老人在朝鮮戰場一次戰役中不幸被俘,1952年根據停戰協議,被遣送到臺灣,後來娶了一位臺灣當地女子為妻,但唯一的兒子不幸病亡。
  • 《輻射76》半自動步槍使用心得
    《輻射76》中有各種種類的武器,其中有的玩家偏愛半自動步槍,而半自動步槍裡也有分好幾種類型的槍,那麼這些槍用起來怎麼樣呢?接下來小編將為大家帶來玩家「鬍渣大叔貝爾」分享的遊戲心得,希望能幫到大家。半自動步槍使用心得1、獵槍:後期因為射的慢,所以一般是潛狙才在用。
  • 「北極熊」團遭志願軍圍殲,團長不知所終,50多年後才確認陣亡
    這些武器是美軍能抵擋住志願軍圍攻的關鍵,志願軍對美軍裝甲裝備缺乏有效打擊手段,只能冒險以血肉之軀去爆破敵人的裝備。一名叫布朗的美國士兵戰後回憶:28日晚他正在操作M19射擊,一名志願軍戰士突然從側面爬了上去,布朗順勢將該士兵推下去,旁邊一名南朝鮮士兵反應過來開槍將志願軍戰士擊斃。
  • 半自動射速極快,為什麼多數狙擊步槍還採用栓動單發設計?
    槍有好幾種,有栓動單發步槍,半自動步槍,全自動步槍。在全世界的狙擊步槍中,絕大多數都是手動上彈的栓動單發步槍,極少數是半自動射擊的,很多半自動射擊的狙擊步槍其實是叫做精確射手步槍,而不是狙擊步槍。對於高精度狙擊步槍來說,必須是栓動步槍,半自動全自動的射擊方式,根本滿足不了高精度這個要求。使用栓動的設計主要是為了追求精度,相對來說,栓動單發步槍的精度最高。對於一款狙擊槍來說,它首先應該要追求精度,單純追求射擊速度其實就和連發突擊步槍沒有太大區別了。
  • 抗戰老兵隱居海外18年,身份曝光英首相親自接待,卻至死也不願回國
    然而團長劉放吾在觀察了敵我態勢後,認為雖然雙方實力懸殊,但我軍已與聯軍變相地形成了對日軍的夾擊之勢,放手一搏極有可能會取得不錯的效果。在與被困聯軍溝通後,劉放吾下令要不惜一切代價救出被包圍的聯軍。隨後聯軍也重振旗鼓為反覆衝鋒日軍陣地的113團提供火炮掩護,兩支部隊默契的配合硬是在一天之內將日軍的包圍網撕開了一道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