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理化所發現Z型光催化體系過氧化氫合成的雙通道反應機制

2020-12-07 中國科學院

  光催化可直接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化學燃料及在光能輔助下分解有機汙染物,這為解決當前面臨的能源和環境危機提供了潛在的可能。光催化的上述應用需要光催化劑具有寬的光吸收範圍、長期穩定性、高電荷分離效率和強氧化還原能力。然而,單組分光催化劑通常難以同時滿足這些要求。Z型異質結光催化體系,模擬天然光合作用過程,克服了單組分光催化劑的缺點,滿足了上述要求。特別是沒有氧化還原對的全固態Z型異質結光催化體系已經廣泛應用於水分解、太陽能電池、汙染物降解和二氧化碳轉化等方面。

  過氧化氫(H2O2)被廣泛用作能量試劑,如燃料電池中的燃料、火箭燃料等。以往的報導顯示,一些光催化劑可以利用光生空穴氧化生成H2O2或者•OH,用H2O代替有機清除劑,抑制了光生載流子的複合,同時防止了H2O2的汙染。此外,•OH可以相互結合形成額外的H2O2,進一步打開H2O2形成的另一個通道。

  近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環境科學與技術研究室科研人員通過在超薄g-C3N4NCN)納米片上組裝苝醯亞胺(PI)分子成功地構建了全固態Z型光催化劑(PIx-NCN)。與單純的NCNPI相比,PIx-NCN加速了體系中的電荷分離,有更強的氧化還原能力。在光催化產H2O2時,NCN部分的導帶有更多的電子還原O2產生H2O2,即通過第一通道提高H2O2的生成。其次,由於PI的價帶電位比NCN的電位更正,PI導帶的空穴可以氧化OH生成•OH進一步結合產生另一部分H2O2,從而將H2O2的生成途徑從單通道轉變為雙通道,顯著提高H2O2的產生。

  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催化學報》(Journal of Catalysis上並引起同行的廣泛關注。該研究工作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創新國際團隊等項目支持。

  論文連結 

 

通過雙通道途徑產H2O2的示意圖 

  光催化可直接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化學燃料及在光能輔助下分解有機汙染物,這為解決當前面臨的能源和環境危機提供了潛在的可能。光催化的上述應用需要光催化劑具有寬的光吸收範圍、長期穩定性、高電荷分離效率和強氧化還原能力。然而,單組分光催化劑通常難以同時滿足這些要求。Z型異質結光催化體系,模擬天然光合作用過程,克服了單組分光催化劑的缺點,滿足了上述要求。特別是沒有氧化還原對的全固態Z型異質結光催化體系已經廣泛應用於水分解、太陽能電池、汙染物降解和二氧化碳轉化等方面。
  過氧化氫(H2O2)被廣泛用作能量試劑,如燃料電池中的燃料、火箭燃料等。以往的報導顯示,一些光催化劑可以利用光生空穴氧化生成H2O2或者•OH,用H2O代替有機清除劑,抑制了光生載流子的複合,同時防止了H2O2的汙染。此外,•OH可以相互結合形成額外的H2O2,進一步打開H2O2形成的另一個通道。
  近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環境科學與技術研究室科研人員通過在超薄g-C3N4(NCN)納米片上組裝苝醯亞胺(PI)分子成功地構建了全固態Z型光催化劑(PIx-NCN)。與單純的NCN和PI相比,PIx-NCN加速了體系中的電荷分離,有更強的氧化還原能力。在光催化產H2O2時,NCN部分的導帶有更多的電子還原O2產生H2O2,即通過第一通道提高H2O2的生成。其次,由於PI的價帶電位比NCN的電位更正,PI導帶的空穴可以氧化OH–生成•OH進一步結合產生另一部分H2O2,從而將H2O2的生成途徑從單通道轉變為雙通道,顯著提高H2O2的產生。
  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催化學報》(Journal of Catalysis)上並引起同行的廣泛關注。該研究工作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創新國際團隊等項目支持。
  論文連結 
 
通過雙通道途徑產H2O2的示意圖 

相關焦點

  • 無鉛鈣鈦礦Z-型體系和II-型體系調控光催化CO2產物選擇性
    首次實現同一光催化體系中CO2還原產物的選擇性調控,並通過原位光照XPS、SPV和單波長光催化實驗系統的揭示了Z-型體系和II-型體系的反應機理。背景介紹光催化CO2轉化到太陽能燃料(CO、CH4、CH3OH等)是解決全球能源和環境問題最具前景的新興領域。
  • 金屬所納米碳材料高效催化過氧化氫電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納米碳材料有望作為貴金屬催化劑的替代材料,應用於電化學氧還原反應。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聯合研究部能源催化材料課題組致力於碳催化反應過程和新穎碳催化反應體系的研發,近期在納米碳材料高效催化過氧化氫電合成領域取得進展。
  • 中科院新疆理化所在Z型光催化劑產氫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 微生物所高書山研究組破解過氧化氫酶參與天然產物生物合成機制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藥效團Ergoline環中的C環生物合成機制一直是各國科學家的研究重點,在該領域發表了大量論文,前輩科學家的研究證明了EasC和EasE兩個蛋白參與了C環的生物合成(圖1B),但是具體的分子生物學與酶學機制仍然沒有解析清楚。
  • 光催化合成氨的最新進展與未來
    目前溫和條件下的光催化合成氨的產量較低,難以滿足工業化應用的需要,所以開發高效的合成氨光催化劑和反應體系至關重要。同時,嚴謹地執行光催化合成氨實驗以及合理地評價催化劑合成氨性能對於本領域的良性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新型光催化劑可高效合成過氧化氫
    新型光催化劑可高效合成過氧化氫 2019-08-02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大連化物所發現光催化低溫C-H鍵活化反應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馬志博、中科院院士楊學明團隊,與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潘明虎團隊合作,發現了氧化鈦表面低溫光催化C-H鍵斷鍵反應,並在單分子層面上對反應機理進行解釋。
  • 理化所吳驪珠院士課題組JACS: 可見光催化下獲得雜芳胺
    中科院理化所吳驪珠院士長期致力於光化學轉換的研究,在光化學合成與技術方面開創了"放氫交叉偶聯反應"(CCHE),完成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合成價值的精細化學品和藥物中間體的光化學合成。芳胺尤其是雜芳胺骨架結構廣泛存在於大宗化學品、醫藥、天然產物和合成材料中。因此,構築C-N鍵製備芳香胺已成為學術界和工業界進行的前五大反應之一。
  • 新疆理化所等在非貴金屬氧還原催化劑研究中取得進展
    新疆理化所等在非貴金屬氧還原催化劑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7-09-07 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胡廣志研究團隊與瑞典于默奧大學Thomas Wagberg研究團隊以及北京大學郭少軍研究團隊開展合作,利用硬模板夾芯合成法成功製備了表面功能化負載Fe-N-C催化活性中心的新型ORR催化劑材料,並通過Fe前驅體含量調控優化材料表面活性位的含量,實現在鹼性條件下優於商業鉑碳的ORR催化性能。
  • 中國科大在可見光催化脫羧偶聯反應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近年來,光催化反應在合成化學領域不斷取得突破,一系列光催化反應體系被發現,並成功應用於各種複雜化合物的合成中,展現出突出的合成價值和應用潛力。雖然這種光能利用方式已廣泛應用於光伏器件中,但以催化還原催化循環的機制應用於合成領域仍是未被提出過的新概念。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傅堯和尚睿研究團隊長期致力於發展生物質來源的有機羧酸脫羧轉化領域的研究。
  • 康振輝JMCA:一石二鳥,無金屬光催化劑選擇性生產氫氣和過氧化氫
    一方面,通過光催化全解水直接產生氫氣是一種有前途和可以大規模應用的方式。另一方面,H2O2被廣泛應用於藥物和化學工業等領域,也是可供選擇替代傳統能源的替代品,製備H2O2有一些清潔和廉價的方法,例如光合成方法。在光催化體系中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將太陽能在水基反應中直接轉化為可儲存的化學能(H2和H2O2),產生H2和H2O2隻需要陽光,水和氧氣。
  • 葉脈狀g-C3N4的合成及其選擇性光催化產H2O2
    所製備催化劑展示出顯著提升的光吸收能力和電荷傳遞效率,在420 nm處,CN4產H2O2的表觀量子產率達到27.8%,遠高於其他許多現有光催化劑。背景介紹過氧化氫(H2O2)是一種重要的清潔化工資源,其副產品僅以水的形式排放,廣泛應用於有機合成、廢水處理、紙漿漂白、消毒等領域。
  • 【催化】單質鉍修飾半導體磷酸鉍納米顆粒提高光催化降解活性機制
    然而,這些工作多數都集中於複合體系的構築與活性評價,對合成過程中缺陷的引入研究較少。並且,大多數工作基於納米尺寸單質鉍的表面等離子效應(SPR)特性,推測單質鉍的引入通過產生熱電子或表面極化使得載體光催化劑光生電子與空穴分離效率提高,而深入研究複合體系界面電荷轉移的工作較少。事實上,由於單質鉍的生成須要體系具備一定的還原性,而對於大多數含氧半導體材料而言,氧空缺的引入再所難免。
  • 新疆理化所合成新型氟化硼酸鹽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
    新疆理化所合成新型氟化硼酸鹽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 2018-03-07 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中科院特殊環境功能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潘世烈團隊,建立典型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的結構資料庫,分析硼酸鹽晶體「深紫外透過-大倍頻效應-較大雙折射
  • 上海有機所在硫肽類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機制研究方面獲得進展
    劉文課題組長期從事硫肽類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機制及分子改造研究,前期研究工作證實了QA部分的修飾對於硫肽類抗生素的生物活性和理化性質改善十分重要。QA的生物合成起源於L-色氨酸,但如何進過分子內的重排擴環反應形成關鍵的中間體喹啉酮(quinoline ketone)並不清楚。
  • 【材料】Angew: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所潘世烈團隊合成首例含矽氧氟混合配位基元的無機矽磷酸鹽晶體
    氧氟混合配位基元如BO3F,BO2F2,COF3,PO3F,SO3F等都已在對應的硼酸鹽、碳酸鹽、磷酸鹽、硫酸鹽等晶體結構中被發現,但矽酸鹽是個例外。矽酸鹽結構多樣、種類繁多,具有島狀的橄欖石、層狀的石英、環狀的蒙脫石等結構類型,其結構豐富性僅次於碳酸鹽。這使得矽酸鹽具有多樣的物化性能,廣泛應用於各種工業、科研及日常生活中,如離子導體、雷射材料、催化性能、離子交換、吸附劑等。
  • ACS Catal碳催化活化過硫酸鹽-苯甲醇選擇性氧化新體系
    同時,實驗和理論計算首次證實碳納米管表面的親電型氧物種(過氧和超氧型官能團)為另一種活性中心。3. 對CNT-PMS-苯甲醇反應體系的反應條件進行了優化。經過滴定後的催化劑表面的親電氧官能團被還原,並由此導致了不同的催化劑催化性能均大幅度降低,從而證明了CNT表面的親電型氧官能團為反應的活性位。
  • 王少彬課題組:碳催化活化過硫酸鹽-苯甲醇選擇性氧化新體系
    同時,實驗和理論計算首次證實碳納米管表面的親電型氧物種(過氧和超氧型官能團)為另一種活性中心。3. 對CNT-PMS-苯甲醇反應體系的反應條件進行了優化。背景介紹苯甲醇的選擇性氧化是有機合成中的重要反應之一。氧化劑的選擇對於反應的性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上海有機所在活細胞內的光催化生物相容反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相比於直接光照射方法,光催化氧化還原反應使用能量較低的可見光,底物在不存在光催化劑時對光惰性因而便於貯存。但目前將光催化氧化還原反應應用於細胞存在以下困難:一、常用的過渡金屬光催化劑具有潛在的細胞代謝毒性,會使其應用受到限制;二、細胞內廣泛存在的氧氣及各種抗氧化劑會影響自由基活性物種壽命及光催化氧化還原反應效率。
  • 金屬-氮-碳單原子催化合成過氧化氫過程中金屬中心的本徵活性
    金屬-氮-碳單原子催化合成過氧化氫過程中金屬中心的本徵活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9 16:06:29 雪梨大學Yuan Chen團隊揭示了金屬-氮-碳單原子催化合成過氧化氫過程中金屬中心的本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