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影響比工業革命還大?人工智慧到底意味著什麼?

2020-12-05 鄧年升說科技

在《人民日報》上李彥宏同志強調,積極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數字經濟是頭等大事,推動物聯網、大數據、網際網路、衛星導航、人工智慧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發展是頭等大事

自1956年AI人工智慧這個概念被提出之後,又經過了60多年的演進,特別是在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超級計算、傳感網、腦科學等新理論新技術及經濟社會的強烈需求的推動下,AI技術發展速度迅速提升,並呈現出跨界融合、深度學習、人機協同、群智開放、自主操控的新特徵。

加快發展AI技術

李彥宏同志表示:「在當今時代,隨著AI技術和國家產業結構的升級和發展,AI技術被單獨列為國家重大科技創新議題,在未來,它一定會被認為是科技創新的下一個超級風口,也獲得了世界各個國家的重視。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強調,要深刻認識加快發展新一代AI技術的重大意義,加強領導,做好規劃,同時我們需要具備世界眼光和全局思維,這樣才能推動新一代AI技術健康發展。

科技創新的超級風口

李彥宏同志在《人民日報》上撰文稱:當前,特別在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超級計算、傳感網、腦科學等新理論新技術的驅動下,加速發展的AI技術呈現出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群智開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徵,這也將會對社會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等產生重大並且深遠的影響。而在大數據時代下的可再生能源轉型演講中,這項技術也被認為是科技創新的下一個「超級風口」,能源與大數據的結合是當今經濟與社會轉型的重要內容,世界各國也正對此逐步達成統一共識。我們要深刻地認識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的重大意義,具有世界眼光和全局思維,不斷深化對這項技術的內涵、外延、功能和發展前景的認識,這樣才能推動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的健康發展。

四塊說明人工智慧

這篇文章主要從四大塊說明了AI人工智慧——從戰略高度認知它。以大數據、雲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為核心構建的這項技術一定會對我國的未來發展起到重要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是一項重要的應用型技術。 以世界眼光認知它。人工智慧對世界的影響十分大,甚至超過了歷次工業革命,而這個影響也是針對了局部區域或某個國家。我們還要以前瞻思維認識它。這是一場動態的進步,所以我們也要用動態的思維,找好這場改革戰爭的提前量。從倫理角度認識它。隨著這項技術的更進一步,更需要用法律和倫理作為基礎。

必將改變生活

李彥宏同志強調,未來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主要的推動力會是人工智慧。而近些年,百度在這項科技的投入與日俱增,比如小度機器人、小度智能音箱等產品逐漸走入大家的生活,這也讓我們有理由相信科技改變世界不是一句空話,這項技術是科技創新的下一個「超級風口」,必將改變每個人的生活。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人工智慧是第四次工業革命?
    之所以說它是一個時代,而不是單純的「風口」,因為它的出現意味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序幕悄然拉開,人類歷史即將再一次被顛覆!   「革命」本義指變革天命,後詞義擴大,泛指重大革新,不限於政治,是一種徹底的顛覆,推動事物發生根本變革,引起事物從舊質到新質的飛躍。凡是可以冠之「革命」二字的,皆是引起深刻社會關係變革的重大事件,推動著人類歷史進程的快速前進。
  • 從智慧聯想的發布談人工智慧革命 - 智慧聯想,人工智慧,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的特性什麼是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的革命,是一場生產與科技的革命,工業革命的產生往往以科技的進步為前提,又反作用於科技進步。為什麼蒸汽機的大規模應用,我們稱之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為什麼電力的大規模應用,我們稱之為第二次工業革命?
  • 工業革命為什麼誕生在西方?工業革命的未來將是終結
    全球工業革命歷史沿革 然而,在全球工業革命歷史長河中,工業革命為什麼誕生在西方? 另外,航海還推動了蒸汽應用,使得島國英國領導了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啟了西方全球侵略和殖民徵程。 (東西方科學技術的差距是環境造就,而非人種的差距)
  • ...五大方向,培養人才並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 | 中新人工智慧高峰論壇
    在張道昌看來,與三次工業革命相比,第四次工業革命除了是技術創新,也是一個讓我們能夠無縫轉型數字世界的大腦。 6月1日,以「深度視野,對話未來」為主題的首屆「中新人工智慧高峰論壇」在新加坡·南京生態科技島召開。
  • 高奇琦:人工智慧、四次工業革命與國際政治經濟格局
    本文試從四次工業革命的視角來考察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變遷,並在此基礎上探索人工智慧對於當前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影響。1 第一、二次工業革命與兩次世界大戰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以蒸汽機為中心展開的,主導國家是英國。蒸汽機在工業革命以前就曾出現過。
  • 什麼才是真正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說到第四次工業革命,想必我們在這之前經歷了前三次工業革命,那這三次工業革命又是指哪些呢?下面小郎君簡單介紹一下前三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是以瓦特改良的蒸汽機為代表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革命是以蒸汽機的誕生開始主導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誌的。
  • 為什麼工業革命發生在18世紀的英國?
    而如果我們看得更長遠一點,文藝復興時代的威尼斯、佛羅倫斯,這些都是歐洲文化一度最燦爛、經濟最發達的地方,為什麼這些地方都沒有發生工業革命,而獨獨發生在英國的中北部,像曼徹斯特、蘭開夏這些英國相對貧窮落後的地區,並繼而席捲英國乃至世界? 前些年彭慕蘭教授提出的「大分流」問題,也從另一角度提出了為什麼工業革命沒有發生在18世紀中國發達的江南地區的命題。江南的手工業特別是紡織業也很發達。
  • 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顛覆性影響
    因此,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顛覆現有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模式,被賦權者必須認識到,他們屬於一個分散的權力系統,需要在相互交往中加強協作,方能取得成功。  經濟:爆發式增長和就業困境  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的影響,由於影響的範圍非常廣泛且涉及眾多領域,所以我們很難對某個影響進行孤立的分析。
  • 英國工業革命和法國大革命,對國際政治究竟有什麼影響?
    這兩場革命是在大航海時代中孕育出來的,不過大航海帶來的新資源和的新秩序,在英法兩國中表現為不同的樣態,最終導致了在英國發生的是工業革命,法國發生的是政治革命。先看英國,英國大航海時代獲益最多的群體,是商人階層以及經商的新貴族。法國在大航海時代獲益最多的是國王政府。
  • 「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正催生一場新的工業革命
    人工智慧日益成為新一輪產業革命的引擎。在人工智慧領域,我國大體上能與世界先進國家發展同步,完全有能力躋身新工業革命前列。包括谷歌、IBM、Facebook和微軟在內的各大公司紛紛加大在人工智慧領域布局。這些公司早都在運行自己的人工智慧實驗室。最近一個新趨勢是,各大公司紛紛開放了自己的研究資源平臺,以期吸引更多研究者在其上參與研究。2015年11月,谷歌開發了一個名叫TensorFlow的機器學習平臺,把複雜數據結構傳輸至人工智慧神經網中進行分析和處理。全球各地開發者和愛好者都可以免費使用這個平臺。
  • 人類工業革命史——工業革命與剝削失業,為何革命總與危機相伴?
    第3次工業革命又稱信息革命在歐美等地的激烈科技競爭當中,很多微電子技術得以發展應用,並且使人進入了資訊時代。而我們則處於第3次工業革命和第4次工業革命的間歇期。第4次工業革命的基本發展是以人工智慧、能源、機器人、量子信息、生物技術等等為代表的智能革命。每一場革命都無疑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進而爆發產業革命。
  • 人工智慧時代的就業問題及應對
    瑞士日內瓦高級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理察·鮑德溫經過調查分析後提出,每一次重大技術變革都會促成社會大轉型(The Great Transformation),而社會必須通過某種必要調適甚至是徹底的改變來應對轉型期的各種問題。本文將簡要討論為什麼說人工智慧時代已經拉開序幕、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就業將會受到何種影響以及可以採取哪些應變之策等問題。
  • 中國將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成功造出人造太陽
    因為它俗稱人造太陽,是未來世界板上釘釘的新能源,一旦全面普及,將會對現有世界格局產生重大影響。什麼是工業革命?圖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英國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什麼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方向是人工智慧、清潔能源、量子信息、虛擬實境、生物技術為概括方向。第四次工業革命其實就是綠色革命,實質和特徵就是大幅度提高資源生產率 ,經濟增長與自然資源全面掛鈎,綠色革命最核心的是什麼?就是能源。
  • 胡泳:在人工智慧時代生存和成長
    01從與機器賽跑到第二次機器革命AI革命被稱作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蒸汽機,第二次工業革命是電力革命,接下來是以電腦、網際網路為主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它是一場信息化革命。然後終於來到第四次工業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什麼?
  • 第四次工業革命產生了什麼影響?它模糊了所有領域之間的界限
    人類經歷了上一段無與倫比的技術進步時期之後,接下來的5年、10年、20年將迎來重大挑戰和機遇,這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它模糊了所有領域之間的界限。由此帶來的人工智慧、納米技術、量子計算、合成生物學和機器人技術等方面的技術進步,將徹底取代過去60年來取得的任何數位化進展,並創造以往無法想像的服務和體驗,這種深刻的變化將打亂和改變每個行業的商業模式。
  • 沒有黑死病 中國就不能發生工業革命?
    估計很多讀者不知道秧馬是什麼。其實秧馬就是能在水田裡滑動的凳子,製造成本非常低。我就跟帖說我自己的經驗。我小時候為什麼甩開了凳子?因為,我想早點幹完去玩,而坐著扯秧沒有效率!扯秧、洗秧都需要利用腰力,坐著幹很不方便。  我有點擔心這或許只是我的個人經驗。不久之後,我有機會向歷史學家李伯重請教,我就問了秧馬為什麼被淘汰的問題。恰好李老師當過知青。他說,那是因為坐著扯秧沒有效率。
  • 如何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挑戰
    網絡配圖以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人等為代表的新技術推動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不斷走向深入,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發生深刻的變化。其他技術也許不一定能夠影響全球穩定,但是正如《白皮書》所指出的:第四次工業革命規模空前,發展速度、性質複雜,它將影響幾乎每個國家的每個行業,但也將為個人、地方和企業創造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必須對此有所作為。從目前看,即使像英國政府的監管也還不令人滿意。目前,只有29%的企業認為英國政府的監管方法有助於創新產品和服務有效地進入市場。
  • 可控核聚變是什麼?將引發第四次工業革命
    而以全球網際網路為標誌的信息高速公路正在縮短人類交往的距離,對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同時,合成材料的發展、遺傳工程的誕生和資訊理論、系統論和控制論發展,也是這次技術革命的結晶。 隨著5G的到來,科學家也在思考第四次工業革命究竟什麼時候將到來,科學家們認為量子科技、人工智慧、基因工程
  • 為什麼工業革命率先發生在英國,而不是中國、印度或日本?
    為什麼工業革命率先發生在英國這個蕞爾小島,而不是中國、印度或者日本?它又為什麼開始於1800 年前後?為什麼生產力的極大解放沒有促成全世界普遍富裕?經濟史學家格裡高利·克拉克試圖在新作《告別施捨》中,用近年來流行的「大歷史」敘述方式,解答這三個彼此相關的命題。
  • 雲原生到底意味著什麼?
    在後續的文章中,當我們回顧雲原生的「為什麼」時,我們將對這些目標進行更細的分解,但即使從這個簡單的定義來看,我們也應該清楚,雲原生並不僅僅是指簡單地遷移到一種新類型的基礎設施,其含義要更廣泛。然而,儘管這些目標很正確,但我們很難看到它們被應用於具體的雲原生環境。我們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明確雲原生到底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