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財經(unnews.com.cn)3月8 日訊 還記得「大姨媽治病」的新聞嗎?兩年前,浙江的一個科研團隊面向社會招募100名女性經血捐贈志願者,從「大姨媽」血中提取出幹細胞,經過合適的引導,可以修補、更新特定的器官細胞。
兩年過去了,來自該團隊的浙江大學醫學部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項春生告訴記者,他與李蘭娟院士帶領的科研團隊從當初100位志願者捐獻出的「大姨媽」中分離出宮血幹細胞,開展肝硬化和肺纖維化的臨床前和臨床研究,研究已出成果,在專業期刊上發表了。據悉,該團隊還將向社會徵集240位宮血幹細胞志願者,將應用於宮血幹細胞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等重症肝病臨床研究等。
幹細胞治療肝硬化、慢阻肺步入臨床實驗
為什麼要研究宮血幹細胞對於肝硬化和肺纖維化的作用?因為在國內,這兩類疾病患者眾多,而且危害也大,治療起來都不容易。
比如肝硬化進展為肝癌的數量在增加。
項春生的團隊在小白鼠身上進行的實驗表明,把一定數量的宮血幹細胞通過靜脈注射到患有肝硬化的小白鼠身上後,再通過合適的引導,幹細胞對肝硬化微環境的調節信號作出反應,在這樣的反應下發生基因重組,幹細胞分化為肝臟細胞。
「從一周、一個月、兩個月後的檢查結果可以看到,小白鼠的肝臟一直在好轉。」項春生說。
再說說幹細胞是怎麼治療慢阻肺的。因為慢阻肺導致纖維化現象難以逆轉,肺功能受損嚴重。項春生說:「幹細胞可以修復纖維化的肺。」
目前,這些研究剛剛進入臨床實驗階段,已經有部分病人運用到宮血幹細胞對抗疾病,不過要製作成藥物進入市場,還需要至少三至五年的時間。
幹細胞引發染色體變異 風險有多大
說起幹細胞,大家並不陌生。比如造血幹細胞,治療白血病需要移植骨髓,其實就是用到骨髓當中的造血幹細胞;用臍帶血治療貧血、癌症等,其實用到的也是其中的幹細胞。
幹細胞看似一種「萬能」細胞,人體的各種器官的發育,都是從幹細胞開始的,只要通過合適的引導,幹細胞就能修補、更新特定的器官細胞。
但是幹細胞也是雙刃劍。如果不加以控制引導,幹細胞在人體內不斷發育增長,也有可能造成風險。
「但我們研究發現,宮血幹細胞不但是已知的人體細胞中自我複製與定向分化能力比較強大的幹細胞,而且還具有不導致染色體變異、不導致腫瘤發生等特徵,相對比較安全。」項春生說,團隊在小白鼠身上做過實驗,給小白鼠分別注射造血幹細胞和宮血幹細胞,前者會導致小白鼠長出腫瘤,而後者卻沒有這種不良後果。
中年查出肝癌 重疾險買多少才足夠
「很多人有購買重疾保險的意識,但對重疾險保額無理性認知。一旦遭遇不幸,所購買的保險賠償只是杯水車薪。」保險專家馮曌美表示,「其實保額設置是有據可依的,消費者可以跟保險代理人詳細諮詢,做通盤考慮。」
馮曌美告訴記者:「首先要摒棄的觀念是得了那麼重的病,反正也治不好,別浪費這個錢了。這其實是很多人不想買重疾險時的託辭。」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從確診為癌症開始,5年後依然存活的概率已提高到男性為65%,女性達到78%。「技術在進步,重大疾病的存活率不斷提高,我們該為自己準備足夠的風險基金,應對不斷上漲的醫療費用。」馮曌美說。
目前,重大疾病的醫療開銷通常在10萬元-30萬元,根據用藥和治療方法的不同選擇,醫保能報銷的比例也不等。術後恢復期通常在6個月到5年,期間的營養費、護理費也不可小覷。馮曌美建議:消費者應該根據年收入水平,以及投保人個人收入對家庭總收入的貢獻度來確定重疾保額。
以年收入12萬元的投保人為例,重疾險保額建議至少達到30萬元;而收入在20萬元以上的投保人,特別是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保額可以達到50萬元。
據記者了解,目前市場上的重大疾病產品有主險和附加險兩種,主險的重疾產品可以單獨購買,附加險的重疾產品則必須先購買其他壽險的產品之後才能附加。
「對毫無重疾保障的人而言,推薦」返還型」重疾險。」
在重疾賠付上,目前大部分產品都已經推出了三次賠付,將重大疾病分成三組,在罹患重疾之後,將豁免保險費,同時保險合同並不終止,如果一年後不幸罹患其他組別的重大疾病,一樣可以獲得同等保額的賠付。
「在重疾保障之外,保險期間也享受身故保障。若被保險人在保險期內健康平安,則在保險期滿時還可以獲得100%基本保額的滿期金作為養老補充,安享晚年。」馮曌美建議,對於已有壽險保障,需要增加重疾險保額的消費者來說,可以在已經購買的壽險產品上附加一份重疾險。(完)(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聯合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