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旋S=1的量子Ising模型的嚴格解

2020-11-24 科學網

 

由量子漲落導致的有序-無序相變是凝聚態理論研究的一個基本問題。研究這種量子相變的一個基本物理模型是在橫向磁場作用下一維自旋S=1/2的Ising模型,這個模型等價於二維的經典Ising模型,早在半個世紀之前,著名的化學物理學家Onsanger就給出了這個模型的嚴格解,其結果極大地推動了對相變臨界現象、量子磁性、量子糾纏和許多其他基本物理問題的研究。但在實際的物理系統,絕大多數情況下,自旋都是大於1/2的。這時,由於存在新的自由度,求解量子Ising模型變得很難。例如,對於自旋為1的量子系統,除了自旋朝上和朝下的兩種極化狀態之外,還存在自旋極化為零的中性極化態,相當於一個空穴。一般情況下,空穴可以衰變為一對正負為1的極化態,反之亦然。這不僅破壞了有序態的穩定性,也破壞了這類模型的可積性。

 

最近,中科院物理所向濤研究員與浙江大學近代物理中心戴建輝教授以及他們的學生合作,在求解各向異性晶體場作用下自旋為1的量子Ising模型方面取得了突出進展。他們提出了一套空穴分解方案,並利用Jordan-Wigner變換,得到了這一模型全部本徵態的嚴格解。根據這個模型的性質,他們進一步提出了一種迭代方法,處理對各種空穴構形的統計平均,使得計算熱力學極限下系統的各種熱力學量成為可能,並得到了這個模型熱力學量的嚴格結果。這種迭代方法具有很強的普適性,不僅可以研究自旋為1的量子Ising模型,而且可以普遍地用於研究有非磁性雜質摻雜的量子磁性系統。他們的工作確定了該模型豐富的相圖結構,通過熱力學量的計算發現了空穴激發導致的比熱尖峰效應和對量子臨界漲落的抑止行為,對進一步研究高自旋模型中的量子相變與臨界行為有指導意義。相關的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 上。

 

這項研究得到了中國科學院、教育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科技部項目的支持。(來源:中科院物理所)

 

(《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100, 067203 (2008) ,Zhihua Yang,Tao Xiang)

 

相關焦點

  • 硬核費米氣體的嚴格解
    實驗上的成功激發了大家對於研究準一維的量子氣體的熱情。但由於這些系統中原子之間的關聯很強,基於微擾論的傳統量子力學或量子場論方法不適用。早在半個世紀之前,Girardeau教授就給出了強相互作用極限下的一維硬核玻色氣體的嚴格解,因此一維硬核玻色氣體也被稱為Tonks-Girardeau氣體。強相互作用極限下的嚴格結果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對強關聯的玻色氣體研究的理論基石。
  • 量子物理學:捕獲裡德堡分子自旋動力學的新理論模型
    他們的論文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和《物理評論A》上,介紹了一種新的理論模型,該模型也可以應用於其他量子多體問題。進行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之一的Yuto Ashida說:「由於Rydberg分子固有的多體性質,對自旋動力學的分析仍然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
  • 自旋基量子材料的新設計原理
    晶體結構(左)和自旋螺旋的視覺模型(右)。這項研究標誌著隆迪內利(Rondinelli)致力於開發非易失性,節能且發熱量少的新材料的重要一步,這是未來超快,低功耗電子和量子計算機的重要方面,可以幫助滿足世界對數據不斷增長的需求。固態自旋基材料不是利用電晶體中的電子電荷進行功率計算的某些類型的半導體,而是利用電子的自旋並具有支持低能量存儲設備的潛力。
  • 量子多體物理研究取得新進展 給自旋電荷分離現象優美的數學解釋
    由中美科研人員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在量子多體物理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不僅從數學上對自旋電荷分離現象進行了精確描述和分析,而且給出了通過實驗驗證這一現象的具體方案。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物理學領域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
  • 自旋電子學:新型材料中量子自旋液態的觀察
    研究人員表示:「觀察量子自旋液體狀態是凝聚態物理以及新自旋電子器件開發的最重要目標之一。但是,量子自旋液體狀態是二維的,由於存在混亂或與理想模型的偏差,在實際材料中尚未清楚地觀察到這樣的系統。」在低於特定溫度的反鐵磁材料中,電子的自旋會自然地以大規模的圖案形式排列。
  • 量子自旋液體中的非常規自旋輸運現象
    由於自旋的時間變異性,左側邊緣磁脈衝觸發的自旋激發態隨即轉化為馬約拉納費米子運動新興的自旋電子學有望徹底改變電子設備面貌,並成為開發量子計算機的關鍵。在自旋電子器件中,電子最重要的特徵是自旋性,這是一種涉及角動量的固有特性,也是固體中產生磁性現象的根本原因。全球物理學家都在努力尋找藉助材料生成、傳輸「自旋包」的實用方法。
  • 最新突破:發現量子自旋液體中,非常規的自旋輸運
    來自東京工業大學和橫濱國立大學的科學家發現:自旋微擾穿過量子自旋液體系統看似無法通過區域的特殊機制,這一新見解可能代表著下一代電子學甚至量子計算機的另一塊基石。目前電子設備已經接近理論極限,這意味著將需要全新技術來獲得更好的性能和更高的小型化。問題是,現代電子學以操縱電流為中心,因此主要關注運動電子的集體電荷。
  • 清華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量子拓撲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Kitaev)提出了一個二維嚴格可解的量子自旋模型——環面編碼,毋庸置疑地詮釋了其基態的拓撲性質和低能準粒子激發的任意子統計性質,首次提出此類系統可用於容錯的量子計算,即拓撲量子計算。左圖是二維量子拓撲物態 ( Toric Code ) 的基態相圖,右圖是該模型通過嚴格的量子--經典對應關係得到二維經典統計模型的相圖。
  • 什麼是「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指的是反常霍爾效應部分的量子化。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的發現極大地促進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研究進程。前期的理論預言指出,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能夠通過抑制HgTe系統中的一條自旋通道來實現。遺憾的是,目前還沒有能夠在這個材料系統實現鐵磁性,即而無法實現量子化反常霍爾效應。
  • 一維自旋-電荷分離現象研究獲進展
    在一維量子多體物理中,朝永-拉亭戈液體理論及量子多體的長程關聯通常被用來描述一維多體系統的低能普適行為,一維相互作用費米子的低能激發通常分裂成兩支獨立的朝永-拉亭戈液體,其分別刻畫攜帶自旋和電荷的準粒子,該現象被稱為自旋電荷分離,是一維量子體系所獨有的多體物理現象,儘管這方面的研究已有多年歷史,並在一些固體材料中觀測到證據,包括今年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Bloch實驗組在Science
  • 海森堡模型能譜研究獲進展
    量子多體問題的動力學性質牽扯到多體系統的時間演化問題,對於具有指數多自由度的強關聯繫統,其靜態可觀測量,如能量、序參量還有種種關聯函數已很難準確計算;而動力學性質的計算,即準確計算相互作用的、指數多的自由度隨著時間的演化,並沒有普適的、可靠的方法。在個別問題上,我們有嚴格可解模型,但主要集中在一維量子系統。
  • 原子有不同自旋?已在傳輸實驗中,成果掌握對量子自旋的控制!
    結果事故自旋態的簡併性被提升,這反過來又成為有效自旋過濾器的基礎:一個自旋取向的原子被排斥,而另一個取向的原子可以自由通過(見上圖)。重要的是,即使施加額外的光場導致原子損失,這些耗散過程也不會破壞電導的量子化。
  • 量子自旋已經超越光速?大錯特錯!量子自旋根本就不是旋轉運動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114期,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這個在量子力學中很容易造成誤解的名詞:自旋相信了解量子力學的朋友肯定聽說過「量子自旋」這個名詞,如果單單從字面上理解的話,自旋應該指的是自身旋轉,那麼量子自旋就應該是微觀粒子、量子自身進行旋轉的運動
  • 量子場論(3) 自旋
    如果角量子數是半整數,那麼轉一圈後(電子繞原子核的)軌道波函數就和原來差了一個負號,而這顯然不可能。因此角量子數只能取整數。反之,對於自旋角動量 卻可以是半整數(比如電子的自旋就是1/2),這意味著旋轉一圈後波函數多了一個負號(旋轉兩圈才能回到原來的波函數)。這樣的具有半整數自旋的粒子稱為費米子。
  • 離量子計算機的實現又進一步,成功測量量子點中一個電子的自旋!
    科學家成功地重複測量了矽量子點(QD)中一個電子的自旋,而不會在這個過程中改變它的自旋,而這種類型的「非破壞」測量對於創造容錯的量子計算機非常重要。量子計算機將使執行某些類別的計算變得更容易,例如多體問題,這對傳統計算機來說是極其困難和耗時的。從本質上講,這涉及到測量量子值,它永遠不會像傳統電晶體那樣處於單一狀態,而是以「疊加態」的形式存在。
  • 原子有不同自旋?已在傳輸實驗中,成果掌握對量子自旋的控制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數值模擬中複製了這一實驗發現,並通過擴展Landauer-Büttiker模型(量子傳輸的關鍵形式)來證實其有效性。Esslinger群所展示的原子自旋過濾器效率與電子系統的最佳等效元素效率相匹配。這一點,再加上冷原子平臺的非凡清潔和可控性,為探索量子傳輸動力學開闢了令人興奮的新視角。特別地,由於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被調諧,該平臺提供了對強關聯量子系統的自旋傳輸訪問。這種機制很難在其他方面進行研究,但它具有相當大的基礎和實際意義。尤其是在自旋電子器件中的應用和探索物質的基本階段。
  • 成功測量:量子點中一個電子的自旋!離量子計算機的實現不遠了
    科學家成功地重複測量了矽量子點(QD)中一個電子的自旋,而不會在這個過程中改變它的自旋,而這種類型的「非破壞」測量對於創造容錯的量子計算機非常重要。量子計算機將使執行某些類別的計算變得更容易,例如多體問題,這對傳統計算機來說是極其困難和耗時的。
  • 量子力學新思考(1)—自旋、磁場與角動量
    量子力學新思考(1)—自旋、磁場與角動量司今(jiewaimuyu@126.com)量子力學成功的精髓在於「磁場、角動量、自旋」上,其他的,如波函數方程、物質波、量子糾纏、隧道效應等等,都是基於這三個物理量之下所湧現出來的「現象」;量子力學不是什麼超經典的物理學,而是將「磁場、角動量、自旋」等微觀物理要素融入經典物理後所產生的新經驗描述形式,它的「雜亂無章」性正體現了「磁場、角動量、自旋」等微觀物理屬性對經典物理的衝擊程度......
  • Majorana費米子與拓撲量子計算(上)
    通常的s 波超導體是自旋相反電子的配對,自旋的存在使得這樣的準粒子並不等同於其反粒子。為了「凍結」電子的自旋自由度,可以通過破壞其宇稱或者時間反演對稱性來解除能帶的自旋簡併,等效地得到「無自旋」的費米子。由於費米統計,這樣得到的無自旋費米子的配對必須服從奇宇稱,這意味著它們必須以非平庸的形式配對,其中最簡單的就是一維p 波和二維p+ip 超導配對。
  • 量子中心劉雄軍課題組及合作者提出一類基本的具有遷移率邊的精確...
    由於遷移率邊存在於無序系統中,常規研究往往依賴數值,難以做到精確研究,因此一個重要的問題是:能否找到具有嚴格可解遷移率邊的無序系統模型?這有助於獲得對相關物理問題的精確研究和理解。然而,過去已知存在精確遷移率邊的系統非常少,且除了遷移率邊可通過對稱性準確確定外,整個系統並不能真正精確求解。因此,尋找超越過去傳統認識的具有遷移率邊的精確可解模型,對於該領域的理論研究具有顯著的重要性和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