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人:賣商標賣成A股「電商毛利之王

2020-12-06 中國紡織網

  電商的世界裡只有淘寶京東考拉拼多多?並不是。A股的電商毛利***,是一家名叫「南極電商」的公司。

  今年3月下旬,南極電商(002127)的股價還在9.7元左右徘徊,到了7月就飆漲到24.41元,短短三個月漲幅超151%,秒殺同時期的貴州茅臺。

  市場為何會為這樣一家「電商」買單?

  在不少網友心中,這個品牌的形象是「萬物皆可南極人」,雖然備受爭議,卻並未阻擋「南極人」在致富路上飛馳。

  「南極人」的商標生意

  靠著「南極人」這個品牌,南極電商這幾年可以說是躺著賺錢,2020年前三季度收入高達28億元,淨利潤7億元。

  南極電商的前身就是家喻戶曉的南極人,1997年成立,以保暖內衣品牌的形象橫空出世。查詢南極電商的業務,主營業務包括移動網際網路媒體投放、品牌綜合服務業務、經銷商品牌授權、自媒體流量變現等,以及正在「逐步收縮」的園區平臺服務、貨品銷售。

  看了這業務構成,似乎就嗅到了一絲「脫實向虛」的味道。

  在淘寶搜索「南極人」,你會發現,南極人的品類涉足之廣,確實對得起網友「萬物皆可南極人」的調侃。除了內衣、床品等紡織品,你還可以找到南極人品牌的足浴盆、耳塞、烘鞋器、牙刷、牛排……

  戰線拉得這麼滿?難道南極人是想學小米,自組產業鏈?不,南極人早就砍掉了自己所有的自營工廠和銷售環節,一條生產線都不剩,變成了一個純粹賣品牌的公司,也就是被無數人調侃的「貼牌大廠」。

  根據2019年財報數據顯示,南極人合作供應商數量有1113家,合作經銷商有4513家,授權店鋪有5800家,光是品牌授權,2019年就給這個公司賺了13億元,佔據整家公司營收的33.2%。

  從南極人的歷年財報可以看出,從2014年開始,南極人淨利潤突然從2013年的-5.12億元扭虧為盈,衝到6650.09萬元,此後逐年上漲,到2019年,南極電商的淨利潤高達12.06億元。

  這就是A股電商毛利***,國內頭號「賣標狂魔」南極人。

  如今的南極人,是一個「純電商品牌」。據一名業內人士透露,他曾以5萬到300萬不等的價格,獲得南極人的品牌經銷權,價格越高買到的天貓店級別越高,可以註冊「旗艦店」的品牌經銷權。

  雖然2015年天貓政策調整,不再接受新天貓店申請,要想在天貓開一家新店,就只能關掉一家老店。但是在政策調整之前,南極電商就極有先見之明地開啟了「囤貨」模式,早早註冊並運營了大量天貓店。於是,只要購買的標費達到一定標準,客戶就能獲得一家南極人轉讓的店鋪。

  當然,除了天貓平臺之外,京東店、唯品會店也一樣可以花錢買,也要接受抽成。

  之前就有媒體報導,南極電商不僅每年會按每家店鋪GMV(產品成交總額)的3%~6%進行抽成,還會從掛上南極人吊牌的白牌商家身上分得一撥「標牌使用費」。所以翻看南極電商的2019年財報,銀柿財經記者發現其品牌授權的毛利率高達93%,甚至超過茅臺。

  但是,獲得了南極人的品牌銷售權,不代表就有貨賣,南極人早就沒有自己的生產線了,白牌商家只要拿著自己生產的對應品類的貨,掛上南極人的品牌,就是牌子貨了,而且是南極人官方認證的牌子貨。這筆錢,南極人也在另外收費,叫做標牌使用費。

  這兩塊收入,其實就是南極人「電商收入」的主要來源。

  「賣標緻富」的捷徑

  「後浪」們或許還記得被恆源祥廣告支配的童年,在新聞聯播之前的黃金廣告時段,「恆源祥,羊羊羊」的廣告創造性地連播三遍,被網友們戲稱為鬼畜鼻祖。恆源祥在賣標這件事上同樣是個開創者,而且比同行領先了近20年,但南極人是後來者居上,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1987年,劉瑞琦接手恆源祥,用200元註冊了恆源祥這個品牌,成為國內自主品牌經營的先驅者,這200元後來成為恆源祥最核心的資產。早在1991年,恆源祥就開始了賣標之路,將輕資產做到極限。2005年,市場上總共有4萬多名恆源祥銷售人員,5萬多名製造工人,70多家加工廠,5000多家加盟店,但這些沒有一個是恆源祥的僱員和資產,恆源祥有的,就是一個150人的品牌團隊。

  2008年,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紡織業的歐美訂單銳減,南極人砍掉生產和銷售,徹底轉向品牌銷售模式。南極人創始人也曾公開表示,這份「作業」是從恆源祥那裡抄來的。也是在2008年,B2C的淘寶商城上線,2012年改名天貓商城,南極人也從2012年全面轉型線上,憑藉中國電商行業的發展紅利,一路賣標,賺得盆滿缽滿。

  和南極人、恆源祥一樣把賣標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的還有另外兩家紡織品牌:俞兆林、北極絨。

  這四家紡織品公司被網友成為「四大賣標狂魔」。雖然這四家公司互為競品,但這四家來自上海的公司,構成了國內市場最***的賣標宇宙。

  瘋狂賣標雖然招來許多質疑,但賺到的錢卻是實實在在的。前段時間大量關店的拉夏貝爾就動了心,選擇靠賣商標來「保命」。拉夏貝爾成立於1998年,曾被譽為「中國女裝***」,2017年在上交所掛牌,成為***家「A+H」兩地上市的服裝企業。但是,從去年開始,拉夏貝爾就呈現出頹勢,2019年虧損超過20億元,關閉門店數千家,互今年第一季度時,拉夏貝爾總資產72.34億元,總負債已達64.29億元。

  和拉夏貝爾有同樣煩惱的還有國民品牌「回力「,同樣也因為各種經營問題陷入頹勢,也開放了線上加盟,授權的品牌不僅有板鞋,還有皮鞋、雨靴等。

  「賣標狂魔」能狂多久?

  南極電商和諸多企業前赴後繼地走上相同道路,似乎證明「賣標模式」是真的能賺錢。但這個模式可持續在哪?瘋狂賣標後隨之而來的品控問題與質量投訴能夠被忽略麼?

  從南極人近幾年的財報可以看出,靠這種方式賺錢已經越來越吃力了。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南極電商2014年與2015年都維持了100%以上的淨利潤同比增長率,2016年為75.27%,2017年淨利潤同比增長率為77.42%,2018年為65.92%,2019年驟降為36.06%。同花順財務診斷顯示,從南極電商今年的三季報來看,雖然盈利能力持續穩定,但是現金流能力明顯惡化,營利增速明顯收窄,營利性遭擠壓。

  一方面是南極人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品牌質量投訴。在網上隨手一搜,就能看到各類吐槽南極人商品質量的帖子,比如褲襪一長一短,足浴盆漏水,電加熱鹽袋充電後冒煙等等。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恆源祥和南極人在賣標之後,如果經銷商陷入質量問題被查處,品牌方會盡力配合經銷商,該出具的證明都會出具,更不會處罰經銷商,產品品控環節基本上名存實亡。

  更離譜的是,2011年,恆源祥的代工廠上海康強,打著恆源祥的旗號,搞起了賣原始股的非法融資,還通過傳銷發展下線,涉案金額達到7億元。

  另一方,短視頻、直播帶貨的紅海,讓生產、供給的源頭,到消費終端的路徑更加縮短,使中間環節受到擠壓,經銷商壓力增大,原本以高性價比的產品攫取中低端市場份額逐漸在被瓜分或替代。

  不過,南極電商似乎也在積極為直播電商相關業務布局。10月9日,南極電商公告表示,為布局公司直播電商相關業務,公司擬與公司實控人、董事長兼總經理張玉祥共同投資設立名為「杭州烏斯懷亞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司。據悉,目標公司法人為唐思思,經營範圍包括計算機軟硬體、網絡的技術開發、技術服務、經營性網際網路文化服務,演出經紀等。從目前的公開信息中未可知目前該公司的運營情況,但布局時間是遠遠落後了。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南極電商上市時間並不長,但自上市以來,已前後有三任董秘辭職。今年10月8日,在任職僅兩年後,曹益堂也以「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董秘和副總經理職務,且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公司董事長張玉祥代行董秘職責,南極電商表示將儘快聘任新的董秘,但目前並未公布新董秘人選。

相關焦點

  • 100元淘寶「權威質檢」,賣吊牌賺5億!南極人,不值得地球人信賴
    從賣商品,到賣品牌+服務,這是南極人至今發展的兩個階段,也證明了它的經營能力確實很強。然而,大部分人依然還停留在南極人專門生產銷售保暖內衣的階段。但實際上,所有人都被騙了,南極人現在沒有內衣。(數據摘自南方周末《南極人、恆源祥、北極絨、俞兆林:不負責生產,只負責賣牌》)在2017年,南極人主營的電商品牌綜合服務收入毛利約為96.46%,成為A股電商的毛利之王。
  • 南極人名存實亡,不生產產品只賣吊牌,一套商標標費僅5元
    還記得大紅盒子上寫著「南極人」。 直到看到《南方周末》的報導,包括南極人在內,當年叱吒上海灘的四大保暖服裝品牌(北極絨、恆源祥、俞兆林)不約而同地砍掉了生產線,低調轉型賣起了吊牌。
  • 南極人「本廠」早就停產了!靠賣商標一年掙9億 缺乏質量支持還能撐...
    南極人「本廠」早就停產了!靠賣商標一年掙9億 缺乏質量支持還能撐多久?  然而,說起南極人,就會發現,如今南極人囊括的產品非常齊全,床墊、泡腳桶、暖寶寶……  我們不禁要問一句:是南極人的產業發展到如此之大了?還是我們買的南極人「仿品」太多?現在還有真的南極人嗎?  實際上,金妹兒了解到,也許我們看到的南極人也只有商標是真正屬於南極人的了。
  • 魔幻品牌南極人:工廠早就停產,靠賣商標一年收入13億!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品牌的電商旗艦店應該有且只有一家。但是當你上淘寶搜索「南極人」,相關的食品、男裝、女裝、家紡、居家日用品、褲襪等旗艦店卻幾乎拉不到底。除了旗艦店,南極人的官方店、企業店、專賣店、直銷店、自營店、工廠店也是令人眼花繚亂。
  • 靠賣商標年入13億!南極人:不生產商品,只做吊牌的「搬運工」
    南極人這個品牌,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曾和俞兆林、恆源祥以及北極絨等品牌一起,並稱為四大國民品牌,深受國內消費者的喜愛。南極人靠賣保暖內衣發家,相信不少80後都買過它家的保暖內衣。如今,你再在電商平臺搜「南極人」品牌,會發現它原來不只賣內衣,還涵蓋了服飾、鞋類、家紡、日用品、家電、母嬰用品、食品等產品。而且在網上還有各式各樣的店鋪,像旗艦店、專賣店、直營店等等,絕對讓你看得眼花繚亂。不少人心中有疑問,這些「南極人」到底哪個才是真的?其實都是假的。
  • 早已停產的「南極人」每年躺收13億,只賣吊牌!
    你有沒有質疑過,打開各大電商平臺,冠有「南極人」之名的旗艦店為什麼有那麼多?除了旗艦店,南極人的官方店、自營店、專賣店、直銷店、工廠店也是令人眼花繚亂。事實上,現在已經沒有一家真正的「南極人」了。更準確地說,南極人早就不生產產品了,他們只賣品牌。01 砍掉生產,只賣商標曾經300萬起家,4個月創下1個億的銷售額。風光一時的南極人在擴張產品線的同時,也遇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存貨積壓,訂單減少。
  • 南極人賣吊牌年賺13億元,網友:難怪……
    >服裝、家紡、戶外用品甚至食品這些「南極人」是真的嗎網友調侃稱現在南極人不生產商品只是吊牌的搬運工沒有南極人賣不出去的吊牌 >「賣商標」年收入13億 南極人一共授權了多少家店鋪呢南極電商近期發布去年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合作供應商總數為1113家,其中主要合作供應商約500家;合作經銷商總數為
  • 起底國民品牌南極人:停產十年收入百億,一套神操作讓世界跪了
    2015年,南極人改名南極電商。到2018年,賣掉了所有的工廠,停掉所有的生產線,徹底走上了品牌授權的商業模式。也就是說我們今天無論在哪裡都買不到真正的南極人了,所有南極人商品不過是那些租用南極人商標的商家生產出來的。
  • 南極人領銜!四大保暖內衣全成貼牌貨,只賣吊牌不生產
    在十幾年前,南極人、俞兆林、北極絨、恆源祥是著名的四大保暖內衣品牌,並且劉德華、鄭少秋、趙本山等巨星代言。當時,這些都是價格不菲的大牌,然而如今很多人發現這四個牌子的產品在網上越來越便宜,並且各式各樣的生活家居似乎沒有它們不做的。
  • 原廠早關閉,靠賣吊牌年賺13億!除了南極人,這些品牌也只賣牌
    大家熟悉的「南極人」這個品牌已經「爛大街」了,而且產品質量也是經常為人所詬病。這是因為,如今的「南極人」不是過去那個「南極人」了,你所購買到的只是「南極人」這個牌子,產品是哪家廠生產的可就不知道了,就算是一個「三無」小作坊只要購買了南極人的品牌授權,你所生產的東西搖身一變也能成為貼著「南極人」這吊牌產品。
  • 知名服裝品牌南極人年賺9億!竟靠賣「吊牌」
    提到「南極人」這個商標,在大家的印象中就是一家賣內衣的。其實不然,我們通過淘寶搜索會發現南極人的牌子還包括泡腳桶、暖寶寶等物品,商標使用範圍多到無法想像。大量的商品,都是打著南極人的商標在出售商品,讓人不禁懷疑除了內衣商標,其他商標大概是假的。但其實,這些商標都是真的。
  • 一年商標賣9億 你買的南極人內衣可能只有吊牌是真的
    而事實上,南極電商早在2015年就完全放棄了實體零售和直銷。去年《南方周末》曾報導過南極電商,這個公司已經不生產任何商品,只出售吊牌,只要你給錢就可以授權給你,並且還給你附送廣告位和活動報名,如果遇到調查,他們會給你提供證明規避處罰。換句話說,你買的南極人內衣可能只有吊牌是真的,產品生產銷售啥的他一概不管。
  • 靠商標一年賣了9個億,停產的南極人,質量誰給保證?
    對於南極人品牌,多數人都不感到陌生。但是,多少人知道南極人廠家早已停產了呢?靠商標,一年9個億不是說南極人早已停產了嗎,為什麼電商平臺上還有那麼多南極人產品呢?實際上,「南極人」的產品已不是哪家獨享,只要你肯付授權費,世間萬物皆可「南極人」。
  • 南極人賣吊牌不生產?給錢就授權還能給你帶來質量保障嗎?
    這個應該和南極人的積極轉型有關。目前南極人已經不再將公司主營大頭放在生產,而是轉型成南極電商。砍掉其生產線,賣起了吊牌。所以說,消費者買的可能只是掛了南極人牌子的產品,是品牌貨,但並不一樣是南極人公司生產的正品。而南極人自從2014年雙十一當天,銷售額為1.8億元後,就越來越多的將眼光長遠的放在了電商平臺。
  • 南極人「掛羊頭賣狗肉」,廠家早已停產只出售吊牌,都是假的?
    南極人「掛羊頭賣狗肉」,廠家早已停產只出售吊牌,都是假的?1998年,由劉德華代言的南極人品牌成立,並迅速憑藉保暖內衣打開市場。從此南極人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品牌。從2008年開始,南極人全民停產,走上品牌授權的道路,憑藉授權電商年入13億。
  • 恆源祥、南極人賣吊牌成營收支柱「黑名單」背後的失控
    成都一家代理南極人保暖內衣的經銷商張女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她現在最大的苦惱就是線上的價格對線下衝擊很大。近日爆出的關於南極人、恆源祥、俞兆林等企業靠賣「吊牌」(品牌授權)生存的消息,讓保暖內衣在這個寒冬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張女士期望企業能夠藉此機會整頓品牌授權的「吊牌」亂象。
  • 南極人:不好意思,我們只賣吊牌
    ,不僅是南極人,包括恆源祥、北極絨、俞兆林的四大保暖內衣品牌都沒有自己的生產線。>據12月6日《南方周末》報導,包括南極人在內,當年叱吒上海灘的四大保暖服裝品牌(北極絨、恆源祥、俞兆林)不約而同地砍掉了生產線,低調轉型賣起了吊牌。
  • 你買的南極人都不是它做的,我們不生產衣服,只是吊牌的搬運工。
    總財報來看著好像挺不錯2017年南極人老現在怎麼樣南極電商下次財報顯示營收是9.80億元淨利潤居然是5.37這個淨利潤達54.3%堪成暴力更可怕96%點幾a股毛利之王掙錢的實際上是這些商品開始了各種的一些負面報導引質疑這些品牌吊牌沒有貧困,你在什麼天貓京東上買的這些產品實際上可能就是你,在拼多多上買了一個白牌商品,然後現在上了這個吊牌而已但是價格卻高出了很多
  • 南極人轉變南極電商,品牌情懷還能賣多久?
    提及南極人,絕大多數人想到的可能是內衣、襪子,而事實上,如今在電商平臺上的專賣店像是一個雜貨鋪,不僅出售保暖內衣、羽絨服、光腿神器......連按摩椅、電動牙刷、床單被罩這樣的產品都被擺上了貨架。有媒體報導,南極人早已不生產保暖內衣,變成了售賣「吊牌」的品牌運營平臺。南極人品牌運營方南極電商也早就對外回應:確實已經沒有工廠了,但授權銷售也是一種正常商業模式。
  • 「南極人」早已停產?靠「賣牌子」為生,年賺13億!早已沒真貨?
    但是,從2008年開始,南極人就開始轉型了,他直接砍掉了工廠和經銷商,開始只做「品牌授權」的生意。其實,這個意思很簡單。南極人開始不做研發、銷售等一系列生意了,而是直接與工廠合作,工廠可以使用南極人的品牌商標,而工廠那邊賺到的錢會直接分到南極人的手裡。怎麼說呢,這就是一個「賣品牌」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