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秘蛋白如何協作完成DNA修復

2020-12-05 環球世界未解之謎

(ShutterStock)

科學家之前以為一類輔助修復蛋白和另一類修復蛋白的旁系同源物是彼此獨立運作完成DNA的修復,一份新研究發現,原來這兩種機制可以協作激活修復機制。

同源重組(HR)是修復DNA的一個重要過程,由蛋白Rad51協調幾個輔助蛋白完成。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的巖崎宏(Hiroshi Iwasaki)說,他們從酵母細胞著手實驗,想了解蛋白Rad51如何協調輔助蛋白Swi5-Sfr1完成修復。

他們發現,輔助蛋白Swi5-Sfr1又分為兩個模塊組。當研究人員對酵母細胞進行基因編輯,有意去掉其中任何一個輔助蛋白模塊組,輔助蛋白都無法激活Rad51蛋白修復DNA。由此看來,這兩種輔助蛋白模塊缺一不可。

接著,研究者把輔助蛋白Swi5-Sfr1從酵母細胞中剝離,並讓它們變異而無法附著在Rad51蛋白上。結果發現,在試管情況下,沒有了輔助蛋白的附著,Rad51蛋白無法被激活;可是在細胞環境中,即使變異的輔助蛋白不能附著在Rad51蛋白上,酵母細胞卻仍然完成了修復過程。

研究者由此猜測,也許有其它輔助蛋白作為「後備軍」介入起作用。

之前的研究知道同源重組修復機制的確有兩種通道機制,除了上面提到的Swi5-Sfr1輔助蛋白外,還有另一類Rad51蛋白的旁系同源物。

為了檢驗這個想法,研究者接著對缺乏Rad51蛋白旁系同源物的酵母細胞進行實驗。結果顯示,在輔助蛋白變異、又缺乏Rad51蛋白旁系同源物的酵母細胞中,DNA的損傷更嚴重。

研究者由此得出結論,原來同源重組修復機制中的輔助蛋白Swi5-Sfr1和Rad51蛋白的旁系同源物這兩種通道機制,並不是各自獨立運作,而是協作激活修復機制。

研究組表示,人類細胞的修復機制具有很多酵母細胞的基礎功能,因此這項發現對人類DNA的修復機制有重要的啟發。

這份研究3月26日發表在《eLife》期刊上。

相關焦點

  • Nature:揭示蛋白支架在修復DNA斷裂中起關鍵作用
    如今,這些研究人員發現某些蛋白如何協調受損DNA的修復,從而確保它在不同代之間保持穩定,並阻止鄰近未受損DNA受到附帶損害。簡而言之,兩種稱為53BP1和RIF1的蛋白參與在斷裂的DNA鏈周圍構建三維「支架」。這種支架隨後在局部富集特殊的修復蛋白,這些蛋白供不應求,是不出錯地修復DNA所必需的。
  • Mol Cell:新研究揭示DNA損傷後的組蛋白降解促進DNA修復
    2020年9月26日訊/生物谷BIOON/---DNA損傷可能發生在基因組的任何地方,但大多數DNA被包裹在核小體上,這就使得修復複合體無法進入。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弗雷德裡希米歇爾生物醫學研究所和巴塞爾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DNA會誘導組蛋白耗竭,這增加了DNA纖維的可訪問性和靈活性,並提高了同源重組修復過程中的同源搜索速度。
  • 脆弱的DNA如何自愈?科學家發現一種古老的多功能修復因子
    DNA損傷原因很多,化學、物理突變損傷,或者僅僅日常損耗或者老化等原因,但背後通常有數以千計的蛋白在時刻發揮修復DNA的作用。執行這項任務的蛋白在所有物種身上都是普遍存在的,事實上,不管是人類還是細菌,如果沒有致力於DNA修復的蛋白質,生命就不可能維持。
  • 揭示修復酒精引起的DNA損傷的新機制
    2020年3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荷蘭胡布勒支研究所和英國劍橋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體修復由酒精降解產物引起的DNA損傷的新機制。這一發現突顯了飲酒與癌症之間的聯繫。
  • 科學家解析DNA修復機制
    BRCTx互作參與DNA損傷的複製後修復的作用機制。 泛素E3連接酶RAD18在真核生物中十分保守,長期以來,RAD18在DNA損傷的複製後修復以及同源重組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備受研究者關注。如果受到損傷的DNA在真核細胞進入DNA合成的S 期之前還未得到修復,細胞將會啟動DNA損傷耐受機制(DTT,DNA damage tolerance)以順利完成DNA複製。
  • DNA損傷修復基因資料庫
    DNA損傷與修復是生命活動中的重要現象,據統計,每個體細胞每天會受到至少六萬次的DNA損傷,正是由於DNA損傷修復機制的存在,才能夠隨時糾正和修復這些損傷,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如果DNA損傷沒有被正確修復,可能發生以下3種情況細胞衰老,加速細胞衰老進程細胞凋亡,DNA損傷過度無法修復時,會啟動凋亡程序來清除損傷的細胞細胞癌變,DNA損傷部分修復的情況下,細胞會出現各種基因組變異,累積到一定程度導致正常細胞癌變成為腫瘤細胞DNA
  • 科學家以光為媒介用CRISPR手術刀精準切割DNA 觀察到超高速DNA修復
    ,使用一種稱為CRISPR的分子手術刀,迅速對基因組材料進行了精確切割,並觀察了專門的細胞蛋白如何修復基因被切割的確切位置。然後,細胞利用自身的酶和蛋白質修復切片的DNA,通常添加一些DNA序列,科學家將這些序列插入細胞。Liu說,無法以快速、精確和「隨需應變」的方式切割DNA(例如使用CRISPR)阻礙了DNA修復過程的研究。
  • 科學家揭開DNA錯配修復之謎
    為了確保遺傳物質的完整和穩定,細胞具備了多種防止基因突變的系統,其中包括切除修復、直接修復、重組修復和錯配修復(MMR)。 MMR系統廣泛存在於生物體中,是細胞複製後的一種修復機制,它不僅通過矯正在DNA重組和複製過程中產生的鹼基錯配而保持基因組的穩定性,而且可通過誘導DNA損傷細胞的凋亡而消除由突變細胞生長形成的癌變。近年來關於MMR系統的研究越來越受到學者的關注。
  • 美科學家拍攝到人體受損DNA修復重要環節
    美科學家拍攝到人體受損DNA修復重要環節
  • 組蛋白修飾H3K4me2在DNA損傷修復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當DNA損傷發生時,細胞活動會中止,以便於DNA 修復蛋白接近並清除損傷。如果損傷得到及時修復,細胞活動和功能會恢復正常,繼續參與發育和衰老的過程。相反,如果修復沒有及時進行,就會造成細胞功能異常,從而導致發育障礙、癌症以及早衰。因此,了解DNA損傷修復的機制可以幫助人類理解疾病與衰老的成因。
  • 近期DNA修復領域成果一覽
    科學家通過破壞細胞DNA修復的「蹺蹺板」來成功殺滅癌細胞doi:10.1172/JCI92742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埃默裡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癌細胞依賴的一種免於細胞死亡的特殊蛋白或能幫助調節癌細胞的DNA修復。
  • Nat Commun:揭秘DNA破碎的新型修復機制
    2020年2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染色體的斷裂是對細胞最有害的損傷,如果其沒有被恢復的話就會阻斷染色體的複製和分離,從而導致細胞周期生長停止並促進細胞死亡,這些突變經常會在腫瘤細胞中頻繁發生,而且在遺傳物質複製期間會自發產生,為了能夠有效地修復遺傳物質中的損傷,細胞會將信息從完整的子代拷貝中轉移到破碎的拷貝中,這被稱之為姐妹染色單體的重組(recombination
  • DNA修復研究領域重要成果解讀!
    ,來自範德堡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鑑別出了保持基因組完整性的新型DNA修復機制。【4】Nat Struct Mol Biol:科學家發現DNA修復蛋白的特殊開關doi:10.1038/s41594-018-0083-zDNA損傷是一種日常發生的現象,而人類細胞早已經學會如何應對這種狀況了,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
  • 新研究揭示DNA損傷後的組蛋白降解促進DNA修復
    DNA損傷可能發生在基因組的任何地方,但大多數DNA被包裹在核小體上,這就使得修復複合體無法進入。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弗雷德裡希米歇爾生物醫學研究所和巴塞爾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DNA會誘導組蛋白耗竭,這增加了DNA纖維的可訪問性和靈活性,並提高了同源重組修復過程中的同源搜索速度。
  • Nature:揭示DNA依賴性蛋白激酶在rRNA加工和造血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2020年3月9日訊/生物谷BIOON/---DNA依賴性蛋白激酶(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DNA-PK)是結合DNA並修復雙鏈斷裂的最重要的酶之一。這種修複方式對於產生能夠幫助免疫系統抵禦入侵者的受體至關重要。但是DNA-PK不僅結合DNA,而且還結合RNA。
  • 如何調節人類DNA修復?DNA斷裂和修復平衡有助於抗癌和衰老
    新發現對橫紋肌肉瘤等化療耐藥癌症意義深遠,更重要的是,這項研究結果還證明維持DNA斷裂和修復平衡還有助於對抗衰老引起的記憶力、認知力和學習能力下降等神經退行性變
  • Nature:蛋白TRAIP是DNA鏈間交聯修復的主調節因子
    2019年3月14日訊/生物谷BIOON/---細胞通常使用多種途徑來修復相同的DNA損傷,並且修復途徑的選擇對於維持基因組保真度具有重要意義。DNA鏈間交聯共價地將兩條DNA鏈連接在一起,因而阻斷DNA複製和轉錄;化學療法就是利用這些交聯物的細胞毒性來發揮作用的。在非洲爪蟾卵提取物中,複製叉與鏈間交聯物的碰撞啟動了兩種不同的修復途徑。
  • Nature:腫瘤代謝物如何阻礙DNA修復
    近日,《Nature》期刊揭示了腫瘤細胞中積累到較高水平的幾種代謝物如何抑制DNA修復的機制,從而指出代謝改變與DNA損傷引起的基因組不穩定性之間的直接聯繫。該研究由耶魯大學醫學院Sulkowski等人完成。
  • 抑制HBV DNA修復,又一B肝治癒新思路?
    科學家們嘗試用各種方法探索B肝治癒的道路,肝友所依公眾號前幾期發布過一項臨床試驗【B肝新藥】首次人體試驗進行中,治癒還會遠嗎?,就是一項通過強效抑制HBV複製來達到治癒B肝的研究。
  • 科學家解析類泛素蛋白作用新機制
    來自德國馬普生物化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以DNA雙鏈斷裂修復作為例,解析了類泛素蛋白SUMO的作用新機制——SUMO化修飾過程靶向的是一組蛋白,而負責特異性修飾的則是局部修飾酶和高特異性啟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