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地球一樣大卻重幾百倍,細說宇宙中神奇的白矮星

2020-12-05 黑禮科學日記

大家好,我是本文的作者黑禮,歡迎閱讀我的科學文章,喜歡的記得關注我哦!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白矮星,白矮星是天上的一種星星,它們們非常的神奇,雖然不大,但是卻特別重,我們都知道一個成年人的體重大概有一百多斤,小孩子的體重大約有幾十斤,但是如果我告訴你,在白矮星上面,只要挖出小指頭那麼大點的東西,就有上萬斤種,你是不是非常驚訝?可是宇宙中卻真的有這種物體,那麼人類是如何發現這樣的物體的呢?科學家們本來是不知道有白矮星這種物體,但是人們觀測了天狼星之後,卻發現了這條隱藏的線索。

天狼星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星,天文學家們觀測了天狼星的運動路線,發現它竟然不是沿著一條直線移動,而是像纏繞著大樹生長的藤蔓一樣螺旋的移動,或者說走起來搖搖擺擺的,因此天文學家們斷定天狼星旁邊一定有一個很暗,但是很重的星星一直在和它一起移動,並強烈的幹擾了它的運動路線,使它走起來歪歪斜斜的。在後來望遠鏡技術更加發達了,人們終於看到天狼星的夥伴。它實在是太小太暗了,難怪之前的科學家只能判斷出它在哪裡,卻看不到他,于是之前的天狼星被稱為天狼星a,它的夥伴就被稱為天狼星b。

科學家們還驚奇的發現,天狼星b很白,因此推測它的溫度一定很高。為什麼不用溫度計測量呢?你可以回想一下鐵礦被加熱的過程,隨著加熱的時間增加,鐵塊的溫度從低升到高,鐵礦的顏色從暗紅色到紅色,再加熱就會變成白色。這說明對於自身會發光的東西,發白光的比發紅光的溫度要高,星星也是一樣的道理。顏色發白的形象就說明它的溫度很高,那麼新的問題就來了,它溫度這麼高,為什麼反而這麼暗呢?科學家們證明,因為它很小,只有地球那麼大,所以在我們看來它就很暗,又因為它很白又很小,所以科學家們形象地稱它們為白矮星。

我們能看到的天狼星a是太陽的兩倍那麼重,和它相伴的白矮星卻可以讓這麼重的它走起來歪歪扭扭,這就說明這個白矮星也很重。事實上這個白矮星雖然只有地球大小,卻比地球重幾百萬倍,它把大量的東西濃縮到非常小的空間裡,真是一個巨重無比的小不點。那麼你一定很好奇,這麼神奇的白矮星是怎麼來的呢?其實它們以前也是普通的星星,和我們的太陽一樣,這些星星燃燒完燃料之後,內部物質向內收縮成一個又熱又亮的核心,這就是白矮星了,科學家們計算發現,我們的太陽將來也會變成一顆白矮星。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星星都會變成白矮星,如果星星的重量比太陽大一些,它就有可能變成一個中子星,而如果星星的重量是太陽的幾倍大,它就很有可能變成黑洞了。你一定會關心白矮星的最終命運會是什麼?這要看具體情況了,有的白矮星孤孤單單,從白熱化的狀態慢慢變冷變暗,最後散發出所有可以散發的熱量,就會變冷變黑,成為黑矮星,這樣也有一個好處,就是它們自身永遠不會徹底消失。而有的白矮星可以吸收周圍的一些物質,重新開始產生熱量,就如同火堆雖然熄滅了,但還比較熱,可以往上面澆一些汽油,火堆就會重新燃燒。

但白矮星這樣吸收東西到自己身上也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如果它們吸收的東西太多,就會爆炸,成為壯觀的超新星,為什麼白矮星吃多了就會爆炸呢?因為白矮星有一個最高的重量值,他們不能超過這個值,這個值大約為一個半的太陽。一旦白矮星超過這個重量就會開始劇烈收縮,然後內部的溫度一下子就升高了,接著就立即把自己炸碎了,這就如同人的最高壽命大約是150歲,沒有人能活到150歲,白矮星也類似,它們的重量不可以超過一個半太陽,所以對於白矮星而言,吃太多了就會把自己炸得粉身碎骨。

我們上面說到天狼星a和b,b已經是一個白矮星,而a因為是太陽兩倍那麼重,它將來也會變成一顆白矮星,這樣在將來a和b就都成為白矮星了。這兩顆白矮星繞著一個點旋轉,並且慢慢靠近,最後撞擊在一起,也會炸得粉碎,成為超新星。現在的一些望遠鏡正在觀測到越來越多的白矮星,不過這些望遠鏡大多數在天文臺裡,你要是也想親眼看看這些又白又矮的傢伙,可以到天文臺裡參觀,說不定就有機會看到它。那麼我們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喜歡的可以關注黑禮,或者有什麼想法也可以評論出來,記得關注哦!

相關焦點

  • 神奇的量子物理:白矮星與中子星的奧秘
    但是在一些特定宇宙環境下,物質波動性表現大於粒子性質,電子和中子這些微小粒子甚至支撐著宇宙中隨處可見的緻密星體,而緻密星體包括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對於後者,由於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沒有成功地進行量子化,所以至今依然無法預知黑洞內部的物質結構。雖然每一個粒子的量子波動壓力很小,但是大量的粒子匯聚在一起,它們就可以形成保持緻密星體平衡的支撐力量。
  • 細說天文學家錢德拉塞卡,白矮星和一個科學家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本文的作者,歡迎閱讀我的文章,先送你一個麼麼噠~能關注我就送你兩個麼麼噠~1929年,在金奈的一所大學中一位年輕的科學家第一次提出宇宙中確實存在黑洞。他叫蘇布拉馬尼揚·錢德拉塞卡,他在19歲時撰寫了一篇關於恆星內部結構的著作,因此獲得了去劍橋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的機會。
  • 宇宙中5大極端事件
    1994年20多塊排隊而來的「宇宙碎片列車」,以毀天滅地之勢,對木星發動了連環撞擊,對木星的轟炸所產生的能量等於釋放了約6萬億噸TNT的大爆炸能量,僅僅是撞擊產生的痕跡就已經和地球的尺寸相當了,這就代表著其中任何一個彗星撞擊地球的話,都會將給地球帶來毀滅性的大災難。
  • 研究者認為:白矮星才是宇宙秘密的關鍵所在
    地球在宇宙中非常的渺小,但又非常的特殊,要知道宇宙中有無數顆星球,地球只是其中一顆而已。但是,非常神奇的是地球誕生出了生命。,如果一個行星各個方面和地球都非常像的話,那麼就有可能有生命的跡象。但是至今我們也沒有發現任何的地外生命,也許我們可以把目標放寬一下,比如說白矮星,當一些恆星到了末期以後就會變成白矮星。
  • 發現一顆超大質量白矮星,就在銀河系中,距離地球才150光年!
    在距離地球約150光年的地方,發現了一顆不同尋常的超大質量白矮星,其大氣成分前所未見,這是首次以其大氣成分為線索識別出合併後的白矮星這一發現發表在《自然天文學》期刊上,可能會對我們銀河系中大質量白矮星的演化和超新星的數量提出新問題。
  • 12級地震也摧毀不了地球,因為地球無法自殺!但白矮星可以
    十二級地震能不能毀滅地球,其實做個簡單計算即可知道!但事實上無論再大的地震都毀滅不了地球,因為這和天體的結構有關!一、假如僅從理論上來計算的話需要多少級地震才能毀滅地球?恆星是一座超級大工廠,從誕生那一天開始就在不斷產生在中心產生新的重元素,而只要溫度足夠高,壓力足夠大,那麼這些新產生的重元素會繼續聚變成更重的元素,一路直到中心的元素全部轉換成鐵,此時恆星內核的聚變再也無法產生新的重元素!
  • 白矮星一生歷程(白矮星簡史)
    質量大的恆星可能以黑洞或中子星的形式結束生命。一顆低質量或中等質量的恆星(質量小於我們太陽質量的8倍)將變成白矮星。一個典型的白矮星其質量大約和太陽一樣,但體積只比地球稍大一點。白矮星,也被稱為簡併矮星,主要是由電子簡併物質組成的恆星核心的殘餘物。白矮星的密度非常高:如果其質量與太陽相當,那麼體積只與地球大小差不多。
  • 宇宙變化上百億年了,在宇宙中有沒有可能存在已經冷卻的白矮星?
    目前宇宙中還不存在已經冷卻的白矮星在理論上,這樣的星體叫黑矮星,這是人們假想的一種恆星殘骸,是白矮星的溫度低到不再能發出可以被偵測到光或熱的狀態,這種狀態應該就是題目所說冷卻的白矮星。由於白矮星要達到這種狀態需要的時間要超過宇宙的年齡,因此目前宇宙中還沒有黑矮星。
  • 兩顆白矮星碰撞產生了一顆超級巨大的白矮星
    藝術家對兩個白矮星在融合過程中的印象。根據結合的質量,系統可能會爆炸成一個熱核超新星,或者合併成一個單一的重的白矮星。天文學家在觀測白矮星時,希望看到外層的氫,有時會與氦混合,或者只是氦和碳的混合。不可能同時看到氫和碳的這種組合,因為在它們之間應該有一層厚厚的氦氣層阻止它們。
  • 白矮星研究揭示了對宇宙中碳起源的新見解
    據外媒報導,一個新的理論可以解釋關於銀河系和其他星系如何創建的最大謎團之一,探索白矮星在創造宇宙的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碳不僅是星系形成的工具,也是生命的工具,然而它在銀河系中的起源仍不清楚。碳原子是由恆星產生的,是氦氣進行聚變過程的產物。但它究竟是如何從那裡進入星系的,一直存在爭議。
  • 發現宇宙神秘的紫外線閃光,有助於解釋白矮星爆炸和暗能量的作用
    天體物理學家已經第二次發現伴隨白矮星爆炸的壯觀的紫外線(UV)閃光。這是一種極為罕見的超新星,它將為人們提供一些長期存在的謎團的真知灼見,其中包括導致白矮星爆炸的原因,暗能量如何促進宇宙發展以及宇宙如何產生重金屬(例如鐵)。
  • 地球不會因為地震而自殺!但超新星可以,白矮星選擇把自己撐死
    十二級地震能不能毀滅地球,其實做個簡單計算即可知道!但事實上無論再大的地震都毀滅不了地球,因為這和天體的結構有關!一、假如僅從理論上來計算的話需要多少級地震才能毀滅地球?恆星是一座超級大工廠,從誕生那一天開始就在不斷產生在中心產生新的重元素,而只要溫度足夠高,壓力足夠大,那麼這些新產生的重元素會繼續聚變成更重的元素,一路直到中心的元素全部轉換成鐵,此時恆星內核的聚變再也無法產生新的重元素
  • 人類在外白矮星大氣層中發現「生命配方」:宇宙中普遍存在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發現,一顆距離地球170光年的白矮星可能含有某些形成生命的基礎物質。這顆白矮星位於牧夫座,其大氣層中富含碳和氮,甚至有水的成分。研究者稱,這顆白矮星擁有的行星系統很可能與我們所處的太陽系十分相似,意味著生命形成的某些條件其實並不像以往認為的那麼罕有。
  • 白矮星揭示了宇宙中碳起源
    對白矮星的新分析支持了它們作為碳的關鍵來源的角色,碳是銀河系和其他星系中所有生命的關鍵元素。大約90%的恆星以白矮星的形式結束它們的生命,白矮星是一種非常密集的恆星殘餘物,在數十億年的時間裡逐漸變冷變暗。然而,在它們崩潰前的最後幾次呼吸中,這些恆星留下了一個重要的遺產,它們通過富含化學元素的恆星風將它們的灰燼擴散到周圍的空間,這些化學元素包括碳,是在恆星死亡前的最後階段在恆星內部深處新合成的。
  • 當太陽最終變成白矮星,地球能否倖存?天龍座內首次發現真實案列
    據《天體物理學雜誌》近日刊文,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利用美國宇航局的系外行星探測衛星(TESS)和退役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首次發現了第一顆圍繞白矮星運行的行星。研究認為這顆行星完好無損,而這顆白矮星的前身是一顆類太陽恆星,當它演化為白矮星時,目前的體積只比地球大了40%。這顆白矮星位于天龍座,距離地球80光年,是一個三星系統中的成員之一,年齡約為100億歲。
  • 地球並非獨一無二?研究顯示:宇宙中類地行星很常見
    參考消息網10月22日報導美媒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項新研究顯示,類地行星在宇宙中可能很常見。由天體物理學家和地球化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提出了新的證據,證明地球並非獨一無二。這項研究發表在10月18日的一期《科學》周刊上。
  • 美國男子申請成為被稱為宇宙最大鑽石的白矮星主人(圖)
    白矮星內部結晶成鑽石示意圖美國伊利諾斯州皮奧裡亞市53歲男子弗蘭克·斯皮諾去年向聯合國遞交了一份正式法律聲明,宣布他將擁有宇宙中已知的「最大鑽石」——白矮星BPM 37093的所有權,這顆結晶化的「鑽石星球」位於距地球50光年處的人馬座,它直徑4023公裡、重約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克拉(34個零,1克拉等於
  • 宇宙中剛發現「最拼命」的白矮星,緊貼黑洞不斷逃跑,仍垂死掙扎
    宇宙中剛發現「最拼命」的白矮星,緊貼黑洞不斷逃跑,仍垂死掙扎白矮星這個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呢,白矮星也是恆星的一種,但是一般都是高密度和低光度呈現白色體型較小的存在。就像是名字所說的,和其他恆星比起來又白又矮。
  • 「部分超新星」在銀河系中炸飛了白矮星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一個奇怪的白矮星在銀河系中hurt繞,可能是「部分超新星」的倖存者。白矮星是地球大小酷而暗淡的死亡恆星核心,它們在中等大小的恆星耗盡燃料並脫落外層後被留下。有一天,我們的太陽將變成白矮星,銀河系中超過90%的恆星也將變成白矮星。
  • 白矮星在移動,是真的嗎?
    死恆星被發現它們每隔幾分鐘就會相互繞轉一次。圖解:一位藝術家製作的關於ZTF J1530+5027交食雙星的動畫中,一秒鐘能夠代表實時時間的兩分鐘。它位於距地球約8000光年以外的牧夫星座上,也是最快的交食雙星系統,這意味著從我們角度看一顆白矮星會不斷的從另一顆白矮星前穿過。一位太空人說,伴星暗淡的本質是關鍵,因為它讓它們決定了星體的大小,質量和軌道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