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媒體的心態很重要!要明白「鏈狀效應」、「互惠效應」等!

2021-01-08 彭博說學

因為前幾天加入一個自媒體學習群,裡面就有一位朋友在抱怨,說已經堅持了兩個月了,寫了三十篇文章了,還不給他給原創,很是不平。也認為平臺沒有給他推薦,很不公平,因為他認為他寫的很棒。

我看了後,忍不住就想提醒他一下,就留言了。我說:「我從2017年就做自媒體,寫了有近一百篇文章了,上個月才轉正,這個月才轉原創,我這個月一個月內發了近百篇文章,還有不少上萬閱讀的,上千留言的,我也才轉了優質和達人。」

後面,就再也沒有看到這位朋友說話了。

總之,我是想告訴他,作為我們普通人,要把自媒體做起來,真的不容易。另外,作為平臺,要給你推薦、轉原創給收益,也需要一個理由,就是你的文章、人氣能夠給平臺帶來收益,不然平臺給你收益就是虧損的。所以,我認為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提升自己的文章質量、數量、人氣,提升我們帳號的價值,心態放好,不要想著平臺不公平,因為平臺也想賺錢盈利啊,如果你能夠給平臺帶來人氣、流量,平臺肯定當年是個「寶」,等到那時候,如果平臺還不重視你,我想另外的平臺肯定張開雙臂歡迎你加盟。

所以,我想說的就是,先沉下心,創作,創作,再創作!不斷抓熱點,抓痛點,想想怎樣的文章、視頻才更吸引人,更能夠帶來流量和人氣。這才是主要的!

今天,我在這裡講幾個心理學效應,對於做自媒體也罷、還是職場中的朋友,還是很有用的,因為做任何事情之前,心態和思路太重要了。不然很難成功!

第一、鏈狀效應:離抱怨遠一點,想嘆氣的時候就微笑

有人又說這是雞湯的說法了。如果你一開始就這樣的心態,那真沒辦法,只能任由你獨自抱怨哀嘆了。後面的內容真的不用看了。右上角有個叉叉,點了就行。

總之,一個人一定要懂得規則,在自然界有生存法則,身在職場就應該懂得職場的一些規則,而做自媒體,也應該懂得自媒體的規則。若是不懂規則,只是埋怨現在的媒體界如何如何,你的文章如何經典卻不推等,這是沒用的,一個普通人沒有辦法改變一個行業,如果你是很牛的人,我想你肯定也不會為這個來埋怨。

所以,不要怨天尤人,一點好處都沒有,對你一點幫助都沒有,還會讓別人看低你,平臺也會看低你。如果實在覺得自己的文風等創作不適合平臺,那就輕輕地來,悄悄地走進行了。大度一些!

而鏈狀效應,講述的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你過多地接近這些抱怨者,你也可能成為這樣的抱怨者。謹記!

第二、互惠效應和換位思考定律。

互惠效益:比如我們做自媒體,我們和平臺是互惠互利的,我們能夠創作出好的作品,能夠吸引人,有亮點,平臺才願意推薦,以此來獲取流量、廣告費。平臺也只有維護好更多有創造力的自媒體人,才能引來更多的流量,讓人氣更旺。

換位思考定律:就是需要站在平臺的角度來想想,他要把推薦、廣告收益給一個作者,那這個作者需要帶來的價值肯定要更高,因為平臺除了給作者廣告收益外,還要支付運營費、各種成本等。所以,平臺更希望能夠有新聞價值、信息價值的作品湧現出來。

我想,只要我們努力創作,平臺每天都在觀察每一個作者的狀態,然後給推薦,因為這是平臺最專業、最主要的工作。即使我們懷疑平臺不夠專業、不夠公正,那麼,難道我們個人就肯定一直比大數據系統更專業?

我們都知道現在平臺的算法都是比較科學的,基本上給用戶推薦的都是他們經常看的東西,喜歡看的東西,所以,平臺是從總體上來分析判斷的,當然你可能寫了幾篇很棒的作品,但由於你的帳號還沒有做活,平臺還需要評估你這個人的長效性等。當然,平臺也有失誤之處,誰都有,但我們真的沒有必要去埋怨太多,與其埋怨,不如行動,多創作,創作質量高一些的作品。

其實我之前對自媒體平臺也是頗有微詞,覺得推薦的都是大V,都是一些媚俗的新聞等,但後來想明白了,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規則,無須抱怨。行業也是隨著市場和客戶的需求發展的,這是不爭的事實,那麼你想做自媒體,只有去適應,然後去盡力改變。我那時候也想過放棄,也埋怨過,但後來也想明白了,所以今天寫這篇文章,實際上也是在分析自己做自媒體的心路歷程。

而且我覺得這段心路歷程中,心態理念太重要了!希望大家能夠記住鏈狀效應,不要埋怨嘆氣,微笑對待;不要總是想自己,學會換位思考,想著做自媒體實際上就是和平臺互惠互利,但這種關係的建立,需要一個建立和維持的時間和過程。

相關焦點

  • 職場效應之:共生效應、投射效應、互惠效應
    共生效應——一起生活、一起工作的我們,都會互相影響職場共生效應:職場中,我們會經常有不同的分工,那就需要不同的是人做,這過程中我們需要儘可能地打開自己,與團隊合作、互相學習、探討,因為我們所有人的經歷、知識結構、技術專長、思維方式等都不一樣,只有互相合作,才能暴露出自己的短處,讓自己也能學習到別人的長處
  • 鏈狀效應:原來經常微笑的人,會有這樣的好處!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心理效應:「鏈狀效應」,用來形容人在成長中彼此之間的互響以及環境對人造成的影響;鏈狀效應表明客觀環境容易對人產生極大的影響,就像我們經常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樣的道理,人在成長中,彼此之間的互響以及環境對人造成的影響很大;環境造就人才也不是不無道理,自古以來,人們就很重視選擇所居住的環境,主張必擇鄉,遊必就士」,以此擇善人而交,擇善行而從
  • 墨菲定律鏈狀效應:想嘆氣的時候,一定要微笑;職場一定不要抱怨
    有一句俗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被稱為「鏈狀效應」,它是指人在成長中的相互影響以及環境對人的影響。因此,人們歷來重視對所處環境的選擇,主張「居必擇鄉,遊必就士」。其實按照鏈狀效應的理論,環境影響人,也造就人。如果你始終以積極的心態,微笑地面對工作,面對所遇到的所有繁雜之事,面對複雜的人際關係,就會形成正能量的傳遞,讓人情不自禁地因你的微笑而心生好感。彼此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會變得如沐春風,工作的進展興許也就在微笑傳遞中變得越來越順暢。抱怨的人不會受歡迎。
  • 快樂心理學——助人為樂與鏈狀效應
    有一句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被稱為「鏈狀效應」,它是指人在成長中的相互影響以及環境對人的影響。古語中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象地說明了客觀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尤其對青少年影響更大,更深刻。
  • 「鏈狀效應」告訴你:交男朋友之前,看清他的朋友圈有多重要?
    「鏈狀效應」指的就是這樣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在成長中的相互作用不是你能想像的。我的一個發小,和我家大概兩戶人家的距離。前端時間她告訴我她想要離婚,我很驚奇,她結婚發朋友圈的事好像還在昨天一般。等問清了緣由,我才深刻體會到了「鏈狀效應」的作用。她的丈夫所在單位人際複雜,魚龍混雜。在他們結婚的第一年,一切狀況正常。但是就在第二年,她的丈夫開始漸漸發生了變化。
  • 鏈狀效應,你知道是什麼嗎?
    今天翻看《墨菲定律》,偶得一份職場法則,和大家分享一下,那就是鏈狀效應——想嘆氣時就微笑。在工作生活中會有很多人聽到身邊的同事抱怨工作不好幹,生活多不易,今天有什麼事情又讓自己心情很差,每天巴拉巴拉的說個不停,這是一種極為消極的生活態度,如果有這樣的人,請離遠之。
  • 心理學家解讀疫情引發三大心態 呼籲預防「颱風眼效應」
    (抗擊新冠肺炎)心理學家解讀疫情引發三大心態 呼籲預防「颱風眼效應」  中新網北京2月18日電 (記者 孫自法)「疫情期間,民眾的典型心態包括恐慌心態、麻木心態以及特殊的『組織汙名』心態。」中國科學院大學社會與組織行為研究中心主任、溫州大學溫州模式發展研究院院長時勘教授通過網絡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指出,在麻木心態當中,要特別關注並警惕疫情重災區出現「颱風眼效應」,防止疫情反彈。  時勘教授2003年就率團隊承擔關於SARS對民眾風險認知心理的調研項目,2008年又對汶川地震心理疏導方法展開研究,在危機突發事件心理應對方面積累有豐富經驗。
  • 「長尾效應」在社會化媒體中的價值與運用
    對於社會 化媒體和社交媒體,「長尾效應」成為一個越來越值得研究的課題。那麼第二個,也是更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充分擴展這些小眾信息的傳播能力,產生更有價值的龐大信息群? 為了提高信息的有效閱讀、避免信息堵塞,同時也是提高「長尾效應」,社會化媒體、社交媒體與一些第三方應用也正在摸索一定的解決方案:社會化媒體:1) 細分內容,產生更細緻的分類信息聚合。
  • 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哪個更重要?
    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對於人際交往有著重要的影響。例如,相親時穿上時尚的服裝、戴上漂亮的首飾,會給對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首因效應對我們影響很大;與戀愛對象小別時,對方說「再見」時的形象,在我們腦海裡久久浮現,揮之不去。那麼,這兩個效應哪個更重要,我首先要從這兩個效應的定義講起。
  • 讀懂「定勢效應」後,在職場中就會明白,第一印象有多重要
    在進入公司以後,領導對他特別喜歡,還在實習期時,領導就交給了小陳一件特別重要的工作,工作時間為15天。可能是小陳想一鳴驚人,在公司出名,因此心理壓力很大,想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卷。但是,要知道策劃不是這麼好做的,需要靈感做支撐,就算你工作特別突出,可是對自己目前的任務不明確,沒有靈感,再多的才華也無濟於事。十多天後,小陳經過反覆修改琢磨,終於完成了策劃。
  • 其他常見的心理學效應
    近年來,在教師招聘和教師資格考試中,對於心理學效應的考查也越來越多,書本上常見的效應有社會刻板印象、暈輪效應、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投射效應、登門檻效應等,但是選項中會出現其他的一些效應,比如扇貝效應、破窗效應等,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部分的知識。
  • 2007電視媒體廣告效應係數研究報告(附表)
    由於所有媒體的標準化值均落在正負3個標準差之內,為了便於理解和運用,本研究進一步將標準化值通過數據轉換轉化為非負數的均值為1的等距值,這一值就是本研究所要獲得的媒體廣告效應係數(CMEA),如表3。  從表3中轉化後的CMEA可以看出,不同媒體的廣告效應係數是不一樣,最高的A電視臺,CMEA為1.79,而最低的O電視臺只有0.36,二者相差大約5倍。
  • 為什麼越在意的越容易失去,心理學分析:瓦倫達效應
    其實,這是一種有趣的心理現象,被稱為「瓦倫達效應」。瓦倫達效應緣自一個真實的事件。美國著名的鋼索表演藝術家瓦倫達,他以精彩而穩健的高超技巧聞名,表演從不失手。有一次,演技團需要為重要的客人獻技,派他上場。他知道這次上場的重要性,全場都是知名的人物,這一次成功不僅將奠定自己在演技界的地位,還會給演技團帶來前所未有的支持和利益。
  • 心理學:懂得了這四大心理效應,你就會越來越快樂
    我們身邊總是會有許多愁眉苦臉的人,他們似乎總是有說不盡的煩惱,而這種煩惱所帶來的負面情緒更多,如何讓自己更快樂,今天和大家分享下了解這幾大心理效應,讓你快樂指數更高,借用曾經笑星吳君如所說,做人總是要開心點好。
  • 臨近高考心態崩潰?瓦倫達效應:越想達到目標,越不容易達到
    在重要的考試之前,學生產生心理高原反應並不可怕,只要應對及時、得力,是可以讓孩子順利度過心理高原期的。當然,這個過程需要學生和家長共同努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1.卸下包袱,平和心態。這一點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很難。因為寒窗苦讀十餘載,學生和家長都希望通過高考實現人生大翻轉,這也是人之常情。不過,我們要明白,高考固然重要,但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高考失利了,可以重來,身體整垮了,就什麼都沒了。學生和家長想通了這一點,我們就知道孰輕孰重了。
  • 世間最重要的複利效應 我們真的懂了嗎?
    原標題:匿名投資人:世間最重要的規律之一,我們真的懂了嗎?  作者:周唐  複利效應是世間最重要的規律之一  1,網絡上經常聽到這句話,懂得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在春秋古籍《道德經》裡也會讀到這句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職場效應之:海格力斯效應、刺蝟法則、巴納姆效應
    海格力斯效應—— 一直抱怨自己的工作和領導,會讓你自己進入死胡同是什麼「海格力斯效應是一種人際互動,它是一種人與人之間或群體之間存在的冤冤相報、致使仇恨越來越深的社會心理效應。問題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或多或少的遭受過委屈,但是一味地抱怨只會讓自己陷入海格力斯效應,終有一天它會把你的路堵死,你看什麼都會覺得是老闆同事針對你,這樣的心態無疑就陷入了無休止的煩惱之中,這樣,我們怎麼可能工作的順心?
  • 遇事逃避原來是鴕鳥效應,教你如何改掉鴕鳥心態
    鴕鳥效應:遇到難題就逃避(私信我【諮詢】 你可以跟我傾訴,我願意幫助你。有一位檸友就是這樣:他畢業論文從寫開題報告到後面正式寫論文,都是導師催著逼著他寫,他看到導師反饋他說寫得不行要重寫,心裡急得要命也害怕得要命。可他做了什麼事呢,他居然關了手機,然後沒日沒夜地在宿舍打遊戲,最後他因為畢業論文不合格延期畢業了。
  • 10個營銷中常見的用戶心理效應(下篇)
    本文為大家歸納了10個營銷中常見的用戶心理效應:微小屬性策略目標趨近效應認知閉合需求意見參考效應從眾效應睡眠者效應錨定效應中間項效應互惠原則損失效應於是你會明白,為什麼賣車賣房的銷售人員總是不辭辛勞的告訴你很多無關緊要的數字。
  • 心理學神秘十大效應!
    他們相信自己,因為他們知道,既然羅傑能做到,他們也能做得到。如果沒有自信他們不可能創造奇蹟。美國的哈佛大學進行了一次調查,一個人勝任一件事,有85%取決於他的態度,15%取決於他的智力。如果他自信,事情肯定會辦好。所以一個人的成敗取決於他是否自信,假如這個人是自卑的,那自卑就會扼殺他的聰明才智,消磨他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