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野生動物立法與英國相比最大的區別是這一點,需要進一步完善

2020-12-06 魚兒讀書會擺尾

英國關於野生動物保護法的目的大都是為了保障野生動物的福利,這點很好地呼應了《動物福利法》的立法目的。例如《野生哺乳動物保護法》規定禁止致殘、踢、打、割、刺、窒息任何野生哺乳動物,這明確地表明了該法案的目的是防止對野生哺乳動物的虐待行為。

相比較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立法目的足拯救和保護珍貴、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發展和利用野生的動物資源和維護生態平衡。這種目的過渡強調了野生動物的資源型,即為了利用野生動物而保護野生動物。總之,我國關於野生動物的立法與英國最大的區別就是沒有明確提出保護野生動物的福利問題,忽略了野生動物內在價值的保護。

英國的野生動物保護基本法《野生動植物鄉村法》和其它相關法律保護的野生鳥類就多達500餘種,而且還列明了禁止蓄意殺害、傷害和捕捉的100餘種野生動物。在《保護海豹規定》、《獾保護法》、《鹿法案》以及《鮭魚和淡水漁業法》這些特別法中也對海豹、獾、鹿以及魚類等提供了保護的依據。而我國的《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保護範圍就沒有那麼廣泛了,該法全部條文都是圍繞著珍貴瀕危以及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而展開的。對於普通的野生動物,則強調的是行政許可制度和收費制度。對於那些尚未發現有利用價值的動物,更是根本不予以保護。例如多年前麻雀,北京市曾下令清除麻雀,可是若干年後麻雀的數量減少,帶來了一系列的生態問題,這時又將麻雀列為保護動物。

在英國,中央政府附則起草新的國內立法並通過議會指導其實施,其主要權利包括授權禁止的活動,決定其他機構的訴請裁決,確定或反對其他機構發布的命令等。同時,地方機構也被賦予了許多的重要職能,例如教區委員會、地區委員會以及縣級委員會,這些機構都在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除此之外,英國的民間組織和民眾個人的存在推動了英國野生動物保護的進程。

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國務院漁業、林業行政部門分別負責全國水生、陸生的野生動物的管理工作。而《森林法》、《草原法》以及《水法》等單行法各自有各自的主管部門,而且各機關都從自身管理需要出發,儘可能地擴大自身權限。這導致對於同一個案件,各個部門會根據各自領域的法律來執法,這種職權的交叉很大程度的影響了我國野生動物的保護。而且我國的民間組織與民眾個人的力量過於薄弱,這也是影響野生動物保護的一個方面。

相關焦點

  • 葉榲平課題組:《野生動物保護法》的立法目的、適用範圍及基本原則
    近期,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啟動《野生動物保護法》修改工作的背景下,學界針對現行《野生動物保護法》在立法目的、適用範圍等需要修改完善的內容展開了探討,形成了四種主要觀點:其一,制定統一的《動物保護法》。該觀點主要受西方法律動物福利立法的影響,建議在我國建立動物福利的獨立立法或《反虐待動物法》。其三,將《野生動物保護法》名稱修改為《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法》。
  • 我國必須進一步完善《實驗動物管理條例》,才能切實保障動物福利
    眾所周知,現今在生物學、醫藥、科研以及化妝品等諸多實驗中都離不開實驗動物。在實驗動物為人類帶來進步和便利的今天,它們得到了應有的關注,我國頒布的《實驗動物管理條例》的頒布對規範實驗動物行業的健康高速發展有非常積極而重要的意義。但是,實驗動物所承受的痛苦仍被大部分人所忽視。
  • 論野生動物管理法律機制之完善
    這種以珍稀性和價值性為基礎的定義方式,本質上反映了「重點」保護而非「全面」保護的思想,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法律機制亦延續了這一思路。 目前,我國立法允許的野生動物利用方式主要包括科學研究、公眾展示展演、藥用以及食用四種。依據不同利用對象和利用方式,採用分級分類管理模式。首先,針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其利用僅限於科學研究、公眾展示展演等公共目的和藥用等特殊用途。
  • 加強野生動物保護的實效性舉措
    摘  要: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從側面反映出我國仍需在野生動物保護的立法執法普法等方面作進一步努力和完善。科學立法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和基礎,有效避免針對野生動物違法犯罪行為需要形成整治合力,提高保護野生動物的理念和行動自覺。
  • 保護野生動物:需要合力+執行力
    ,進一步明確相關內容,為辦案提供依據。   目前我國人工養殖野生動物產業規模巨大,有些甚至是扶貧項目。「這是個現實問題。」全國人大代表、甘肅東方人律師事務所主任尚倫生認為,一些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既不能用於科研,又不能專門用來觀賞,全面禁食決定出臺後,這部分養殖就失去了市場,自然要停下來。即使是一些扶貧項目的養殖,該停止的要停止,該取締的要取締。但對於可以非食用性利用的人工繁殖、馴養的野生動物項目,則是可以繼續存在下去的。
  • 農業農村部:正在調整完善相關目錄 進一步明確野生動物禁食範圍
    2月2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堅決取締和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市場和貿易工作情況。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韓旭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韓旭介紹,對於養殖兩棲爬行動物是否在禁食範圍,目前正在和國家林草局協商,調整完善相關的目錄和配套規定,進一步明確禁食的範圍。
  • 疫情下的野生動物保護立法反思:既是保護野生動物,更是保護人類自己
    許多省、直轄市也陸續出臺了禁食野生動物、禁止野生動物交易活動等相關舉措,正在逐步扎牢對野生動物的「保護網」。廣東緊急立法:禁止濫食和交易野生動物據總臺央廣記者的採訪,廣東省從起草到緊急立法,用了4天。決定明確提出,禁止濫食和交易野生動物,將對相關違法行為進行追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需要注意的是,廣東《決定》是疫情防控特殊時期的緊急立法,終止日期將由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另行公布。 天津立法禁食野生動物天津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於2月14日審議通過了《天津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周洪宇代表: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明確「野生動物」概念
    周洪宇認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讓人們看到了濫食野生動物的代價,也暴露出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一些不足,對此,需要在對野生動物保護法進行修改時,完善立法宗旨,進一步明確野生動物的內涵,加強對野生動物食用、交易、利用的管控,為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提供法治保障。「目前來看,關於野生動物保護的部分規定仍有欠缺,亟須修改和完善。」
  • 保護野生動物亞洲國家如何立法
    屈文生 王春榮  野生動物非法交易、食用等行為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再度引發廣泛關注。主要旨在保護野生動物尤其是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及其執行則成為問題的關鍵所在。  我國的野生動物保護法於1988年11月8日通過,此後經過多次修訂。
  • 禁止虐待動物需要專門立法嗎
    虐待動物事件頻頻發生目前僅被視為喪失公德禁止虐待動物需要專門立法嗎● 虐待動物以及傳播虐待動物圖片和視頻的行為,不管是個人的,還是有組織的、產業化的,本質上都是暴力行為,對整個社會都有毒害作用● 儘管國內專家學者不斷呼籲制定反虐待動物法,但我國市場經濟、社會制度、人文環境與其他國家不同,在反對虐待動物已經達成社會共識的前提下
  • 動物權利運動發源國是如何管理野生動物的?為什麼它們在我國可以興風作浪?
    試想一下,它們的切入點為何不是當今人人皆承認的貓狗,而是懂行之人熟悉的球蟒,外行之人眼裡恐怖的蛇?今天這篇文章就為大家深入剖析一下,在這些高大上組織的發源國,在那些產業較為成熟的歐美國家,它們是怎麼對待動物保護和動物保護組織的,同時也解釋一下這些組織能在我國掀起風浪的箇中緣由。
  • 中國動物檢疫:以動物福利與動物權利為視角探討我國動物保護立法
    本文從動物福利與動物權利的關係入手,在客觀分析動物權利和動物福利爭論的基礎上,提議應轉變立法觀念,形成保障動物福利、維護動物基本權利、強調人有動物保護義務的法治理念,並在此理念的指導下,循序漸進進行相關法律變革。本文對於正確認識動物權利與動物福利之爭,積極探索雙方都能接受的契合點,推動我國動物保護立法具有參考意義。近日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 對野生動物交易說「NO」!野生動物類中藥材咋辦?
    據深圳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一「白名單」系根據前期的調查將九種可食用陸生動物和未禁止食用的水生動物列入,這些已涵蓋了深圳食品交易、餐飲市場上的主要動物品種,足以滿足人民群眾生活需要,符合大多數深圳市民的飲食習慣。目前,這份「白名單」仍有修改完善的餘地,各方的意見將成為立法的重要參考。
  • 野生動物保護的法律短板與對策 | 法治論苑
    野生動物保護相關立法的現狀 我國現有的野生動物保護的國內法已較為體系化,按照立法級別可分為: 第一類,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制定的法律。
  • 這267種野生動物不能再吃,吃了就違法!
    在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規定下好吃的臨沂人一定要慎重來看臨沂都有哪些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月15日記者從臨沂市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第十二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臨沂市約有267種野生動物,鴛鴦、東方全蠍都是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臨沂市林業局進一步梳理臨沂市野生動物資源,為野生動物保護和監管提供依據。
  • 涉及野生動物的法律有哪些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原標題:涉及野生動物的法律有哪些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韓亞棟在現行法律體系中,直接涉及野生動物的法律主要包括野生動物保護法、漁業法、動物防疫法和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等。其中最主要的是野生動物保護法。
  • ...孫佑海解讀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野生動物保護決定的重大制度創新
    要加強法治建設,認真評估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修改完善。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開啟了我國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大幕。我們需要抓緊研究現行法律制度涉及疫情防控工作的短板和弱項,總結法律實施的經驗和教訓,及時補充和完善。在現行法律體系中,直接涉及野生動物的法律主要包括野生動物保護法、漁業法、動物防疫法和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等。其中最主要的是野生動物保護法。
  • 促進動物保護立法 教育是先導因素
    首屆大學生動物生存狀況調研有獎徵文頒獎在西北政法大學舉行.同日,西北政法大學動物保護教育聯盟也正式成立,這是我國動物保護法領域學術研究與教學穩步發展的一個縮影。  據悉,本次由動物守護神資助,法學研究所與動物保護研究中心主辦的調研活動,可以溯源到西北政法大學設立的一門新課程――《動物保護法概論》。此課程是以系統介紹馴養動物和野生動物全面保護的課程,系統地講授了國外動物保護立法和實踐以及中國動物保護現狀、動物保護立法和實踐。據悉,在西北政法大學法學本科生中開設動物保護法選修課之前,已經在環境法專業研究生開設動物福利法專題。
  • 野生動物保護法的理念革新與制度重構
    立法理念的革新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自1988年頒布以來,經歷了2004年、2009年、2016年和2018年四次修改。其中,2016年是大幅度修改,其餘3次均為細節性調整。1988年野生動物保護法的立法特色是將野生動物視為經濟資源,「以保護促利用」與「利用和保護並舉」的立法理念佔據主導地位。
  • 反虐待動物法立法之路還有多遠?
    這起惡性虐待動物事件引起社會輿論關注,使反虐待動物法的立法問題再次回到公眾視野。事件在網絡上發酵之後,央視新聞發布的「呼籲儘快推動禁止虐待動物立法」微博話題閱讀量達到7.9億,其隨後發起的相關微博問卷調查顯示,參與調查的30.22萬人中有28.7萬人都明確堅決支持反虐待動物立法,支持率達到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