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術之奧:道為術之究竟,術為道之津梁

2021-01-15 學思觀

《老子》的智慧,是擇善而成功的道術和方略,也即通過修為真、美、善的道德素質、品行和素質、能力,運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和路經,來達致成功的效驗、結果,實現預期的目標和目的。《老子》思想,既是中國古代文化思想的一個活水源頭,又是中華道術智慧寶庫的一顆璀璨明珠。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進入《老子》道術智慧的殿堂,去領略那別具一格、深奧雋永和奇妙無比的一個個道術之妙。

在中國的文化思想中,《老子》被成為「玄學」或智慧之道術。這一人生智慧的奧妙所在,就體現在道與德的關係之中。

道有諸己以為自得,就是德。遵循和體行道德,既可以修身治人,又可以修業成功。

德,是行為怎麼取捨的道德價值問題,重點在於揭示身心如何修為;術是抉擇怎麼去做的路徑方法問題,重點在于澄明功業如何成就。

一言以概之,道之為術就是以什麼路徑、方法達致什麼樣目標的問題。前一個「什麼」包括素質、能力和德性、品格,後一個「什麼」包括願望、目標和結果、目的。

道術價值的臧否,既決定於前一個「什麼」,又決定於後一個「什麼」。為了達致向善的目標,就必須舉措有方,採取達致成功的有效工夫和正確路徑。

在《老子》道與術的關係上,道為術之究竟,術為道之津梁,道為體而術為用。術雖內涵於道德之中,然又以道理為前提和基礎。道的功用、妙用,既體現在德中,又展現於術中。

以德為本,確保實現目標的手段和舉措合理。

在《老子》中,大道之性既可以效法和依據,就可為德、為術。德為道之得,而術為德之用。人生智慧之道,在於據德、循理以為之。

道有諸己則為品德,道因時用則為舉措。體行於大道,則無不能,無不宜。比如「弱者,道之用」。道用之弱,體行於身又是德之用。道之用,為「無為之為」;德之用,為「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老子》的道術,與《管子》之權術具有本質不同,雖然後者之術乃本自前者。「道不可量,德不可數。不可量,則眾強不能圖;不可數,則為詐不敢鄉。兩者備施,動靜有功。」(《管子·幼官》)

「道不可量」,在於「始乎無端」;「德不可數」,在於「卒乎無窮」。以道不可量而使眾強不能圖,以德不可數而使為詐不敢鄉,此是權謀之術。

「兩者備施,動靜有功」,就是道術的價值內涵實質。「備施」者,是道德有諸己而施諸外;「畜之以道,養之以德」,是實現目標的途經、方法;「動靜有功」,是達致的效用和功效。

以德為術的本質,界定了道術與權術的根本差別。《老子》追求王道,要求成功的方法和路徑必然以德為本,同時要求目標和目的純粹,而不是《管子》稱霸的權術。

以道為術,意味著道一術殊,呈現無窮妙用。

在《老子》的思維中,道為無極至大的不可道存在,而術為各有其用的可道存在。「惟道是從」思想,既是德行境界,又是道術依歸。

道術有數,則有分殊。古之道術,「明於本數,繫於末度」(《莊子·天下》),故為道數之全。道術的妙用之全,乃在於「無乎不在」。

道弘大而無形,而術具體而分殊。道有不同之用,則有不同之術。道術的品殊,體現在:「強大有道,不戰而克;小弱有道,不爭而得。舉事有道,功成得福。」(《文子·道德》)。體現在人倫上,是相愛而和諧的目標達成。

《老子》一書,雖統一稱為道德經,然內涵眾多不同的道術,這些道術就是異曲同工的智慧之門道。猶如理一分殊思維,道一術殊是萬殊妙用歸於一宗的意旨。

道自有術,就是國學中本體自有工夫的妙旨。

有道德之目標、理想,必有實現其工夫、方法和路徑。《老子》立道德以為本,為此而提出了很多實現之的工夫之德、方略之術。以道德為本,故為王道之術。

比如,要達致「同於道」的境界,就必以恬淡、虛靜、無為等為德性工夫,以因循、曲成為方法,然後形成「無為而無不為」的道術。無道德則無術,術以道德為本。

《老子》的憂患情懷和濟世之說,在於既立道德之本,又定道術之正,故以「同於道」為依歸。有王道之可為,即有王術之可循。既立其術,又遂其志。

數之為術,在於數理可以為遵循的標準、方法。「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的道術,就基於「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破,其微易散」之理數。

《老子》道術必含數理,然非只在於數理。數理只是合宜之用,而道德方是正當之本。道術蘊涵著道德和道理,它既有行為的正當性,又有成功的合理性。

無德則術不當行,無術則德不功成。德是得道於身而有諸己,重在內修以改造自己;術是因於道而循於理、據於德,以成就自己,創造事業。

《老子》道術的宗旨,就在於:

踐行「慈,儉,不敢為天下先」的「三寶」等道德,以達致王道愛民,成功遂事,止於至善之價值目標。

無道德,則無合理、有效的功成之術;無道術,則道德不能變成功成業遂,無以成就豐功偉績。

中華文明五千年,歷經滄桑而綿延不絕,已充分證明中華傳統文化的頑強生命力,和迎接各種挑戰的開拓能力。這一文化內涵,既本自「學·思·觀」的探求真理而來,又呈現著「學·思·觀」的理性自覺和開放思維。讓我們齊心協力地一道投入「文化自信」的時代洪流之中,為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冷靜的思考,清醒的應對,果敢的鬥爭,無愧的付出。堅信「文化自信」,踐行「文化自信」,中華民族一定能夠實現偉大復興。

歡迎評論交流探討。文中圖片來自網絡,感謝版權原作者。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道家的興起|老子、莊子,誰是道家的創始人?
    先秦道家學派是由老子創立,或者道家學派以老子為宗。《莊子·天下篇》中說:「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澹然獨與神明居。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關尹、老聃聞其風而悅之。」老子也說:「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 誅仙陣中老子對戰通天教主,一氣化三清,化得是哪「三清」之氣?
    文/曉夢閣主通天教主雖歸為截教教主,但是為了一時之氣,妄動無明,在姜子牙東徵必經的路上用當年鴻鈞老祖在分寶巖分得的先天至寶四口仙劍(誅、戮、絕、陷)擺下了天下第一殺陣——誅仙陣。致使姜子牙所率的西岐大軍不能過之,後有闡教教主元始天尊出面,邀請了老子來破陣。老子對戰通天教主時,動用了玄都紫府絕招妙法——一氣化三清。
  • 《warframe》奧影之毒如何打 奧影之毒打法技巧教學
    導 讀 warframe奧影之毒打法詳解 奧影之毒怎麼打 warframe在近日開啟了奧影之毒活動,可能部分玩家不知道奧影之毒怎麼打,下面一起來看看warframe
  • 元吾氏:修道之心障
    修道之心障【元吾氏】1、意識封閉。
  • 莊子是否以「魚相濡以沫之情」表達老子的「大道廢,有仁義」
    將這句話單獨拿出來進行分析,無異於斷章取義,而應該將其放到全文中來看:「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為父,而身猶愛之,而況其卓乎!人特以有君為愈乎己,而身猶死之,而況其真乎!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於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 老莊之學,老子和《老子》,《老子》的政治思想
    大家好,我是王利營,現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老莊之學。老莊之學,指《老子》和《莊子》的學說。這兩本書都把「道」作為哲學的最高範疇,所以歷史上稱這一學派為「道家」。後來的道教、道士、道學,都受道家思想的影響。玄學家也奉《老子》《莊子》為經典。
  • 老子天下第一?老子願意?道家始祖「老子」之名,到底作何解釋
    太史公的《史記》裡,是這麼寫的:「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裡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但這個說法,有很多存疑之處。首先,如果老子姓李,為什麼叫老子而不叫李子?其次,周王室有大量王族處於失業狀態,守藏室不僅是國家圖書館,而且是國家文物館,而且是中央文獻博物館。守藏室之史,是一個極重要的職位,怎麼會給一個外人?
  • 《老子》七十八章:弱之勝強,柔之勝剛
    原文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引述老子以水為例,說明柔克剛的道理。我們看看,屋簷下點點滴滴的雨水,由於它的持續性,經過長年累月可以把一塊巨石穿破;洪水泛濫時,淹沒田舍,衝毀橋梁,任何堅固的東西都抵擋不了,所以老子說柔弱是勝過剛強的。由此可知,老子的「柔弱」,並不是通常所說的軟弱無力的意思,而其中卻含有無比堅韌不拔的性格。
  • 牛頓一生執著的,其實是老子之「道」!
    「道」是個抽象的假設性的名詞,老子有所感,它太大了,浩瀚到無邊天際;它太小了,小到音和形不可致詰,簡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但老子又想表達,怎麼辦?老子低頭看看腳下,長嘆一聲便強為之名曰「道!」。這個「道」,它可以代表我們想要知道的所有一切概念,它包羅萬象涵蓋大千,點成面、面覆點,因些一點能追根溯源到面,由面亦可斷定點,「道」之大,廣悉焉!備至焉!
  • 中華文化與聖經淺談之耶穌與老子
    然而,耶穌與老子,兩個不同時代的人,他們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呢?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回到過去,來到函谷關與伯利恆身臨其境,那會是怎樣呢?老子的道老子在《道德經》中,開篇說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譯文∶「道是可以道出來的,但不是尋常之道;道的名字也是可以叫出的,但不是尋常的名字。」
  • 《星際戰甲》奧影之毒怎麼刷 奧影之毒單刷36技巧教學
    導 讀 warframe星際戰甲奧影之毒單刷36思路及配卡分享 warframe星際戰甲目前已經開啟了奧影之毒活動,奧影之毒中如何單刷36波?
  • 道教最高法術之雷法
    道士修行方術稱為道術,道教的道術有很多,而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變化之術,《西遊記》中二郎真君擁有七十二般變化之術,憑此才將孫悟空擒拿。此外,道教法術還有雷法、符籙、咒術、禁術等,各有不同的作用。宋馬端臨《文獻通考》曾對道術扼要介紹,說:「蓋清靜一說也;煉養一說;服食又一說也;符篆又一說也;經典科教又一說也。」他說黃老列莊之書,所講是清淨無為,而略及煉養;赤松子、魏伯陽只言煉養而不言清淨;盧生、桃少君、欒大言服食而不言煉養;張道陵、寇謙之言符篆而不言煉養、服食;杜光庭以下只講經典科教。但今天我們主要介紹下道教的雷法。
  • 腦洞大開之終極大猜想:封神榜中,元始天尊排第五,第一無爭議!
    排名第五,元始天尊元始天尊,全稱「玉清紫虛高妙太上元皇大道君」,是道教最高神三清之一,道場在崑崙玉清境,同時被稱為是「主宰天界之祖」在宇宙誕生便存在,在無量劫數來臨之際,用玄妙的道術教化眾生,故而被稱為元始天尊。
  • 《warframe》奧影之毒怎麼打 奧影之毒最強隊伍搭配推薦
    導 讀 warframe奧影之毒刷分心得 畢業隊伍配置推薦 warframe奧影之毒中如何用正常打法刷高分?畢業隊伍該如何配置?
  • 釋迦牟尼佛是老子的化身?弟子?早期的佛道之爭
    大約在東漢時期佛教進入中國,為了自身的傳播發展,佛教弟子不得不依附當時盛行的黃老學說,被道家奉為始祖的老子是居於統治階層的主流,此時的佛教為道家之下的教派。佛教漸漸興盛之後,佛道之爭開始顯現出來。早在東漢末年,民間即盛行"老子化胡的傳說",這個說法是基於佛道同源,利於佛教在中國的傳播。
  •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老子哲學的相似之處
    在他家的書架上,還有一本已經被翻爛的德文版老子《道德經》。他的物理學理論受到了這些哲學家的影響和啟發。他最著名的理論相對論和老子的辯證思想有相似之處。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認為,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快,時間越短。物體運動得越慢,時間越長;物體運動得越快,體積越小。運動得越慢,體積越大。這反映出物體運動的速度與時間和體積成相反的關係。
  •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老子哲理的相似之處
    在他家的書架上,還有一本已經被翻爛的德文版老子《道德經》。他的物理學理論受到了這些哲學家的影響和啟發。他最著名的理論相對論和老子的辯證思想有相似之處。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認為,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快,時間越短。物體運動得越慢,時間越長;物體運動得越快,體積越小。運動得越慢,體積越大。這反映出物體運動的速度與時間和體積成相反的關係。
  • 《奧日與螢火意志》光之池上方大石頭怎麼解決 光之池上方大石頭...
    導 讀 奧日與螢火意志光之池上方大石頭怎麼辦呢?
  • 博雅讀老子之十八:大道廢,有仁義——老子《道德經》第十八章
    [心得]本章承接十七章而言,即從「太上,下知有之」的聖人無為之治,而天下百姓於其功成遂事之際,「皆謂:『我自然。』」。但是時代每況愈下,道德淪喪,人心異化,是以造成人類社會的異化病態。老子這一章提出,仁義,智慧,孝慈,忠臣是社會病態的產物。
  • 還原十五篇,破解兩千多年的老子文混亂之謎
    老子文魅力無窮,道德經盡人皆知。作為世界上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經典古籍,老子文有「萬經之王」、「王道之書」、「哲學詩」等諸多美譽,研習者眾多。老子文玄妙深奧、文約義豐,作注者甚多。帛書本是目前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老子文版本。1993年郭店楚簡本出土,雖然是不完整的節抄本,但也有很大的參考價值。注意楚簡本不是初始的老子文版本,其中許多不存在的文句在同一時期的文獻中是有出現的。老子文各版本文句的不同,是有演化過程的。歷史太久遠,春秋戰國時期的讀者因為「韋編三絕」會導致竹簡書散落而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