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的社會需要理性】「動物權利」是個偽概念——論貓粉狗粉的非理性行為

2021-01-16 杭州城管


由於惡犬傷人之事時有發生,前段時間杭州市政府終於出手整治流浪狗。這本是政府維護社會安全的正當、正常行為,卻引起了輿論場上的非議。不少網民打出「動物權利」這面大旗,對杭州市政府口誅筆伐,說什麼「動物也有生存的權利」、「撲殺流浪狗毫無人道」,云云。

不得不說,上述言論毫無邏輯性可言,反倒昭示了中國的基礎教育水平仍待提高,特別是需要加強邏輯思維的培養。請問這些「義憤填膺」的網民,如果「動物也有生存的權利」,那你為什麼還要購買電蚊香和老鼠藥呢?你家的蚊子和老鼠也是動物,為啥就沒有生存的權利呢?政府組織撲殺的是流浪狗,而不是人,與「人道」何幹?人道主義是關於人類群體的,對於犬只的處理應該叫做「狗道」才對吧?

「動物權利」其實是源於西方的一種觀念。按照維基百科上比較正式的解釋,其宗旨不僅要為動物爭取被更仁慈對待的權利,更主張動物要享有精神上的基本「人」權,比如,和人類一樣免受折磨的權利,換句話說,動物應該被當作人同等看待,而不僅僅被當作人類的財產或工具,無論在法律層面或是精神層面。

「動物權利」聽起來冠冕堂皇,實際上卻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偽概念。稍微懂點邏輯的人都知道交換律:A=B,必然意味著B=A。如果動物應該被當作人同等看待,那麼必然得出「狗命=人命,且人命=狗命」的結論。然而,按照這種荒誕想法構建出來的社會,不僅不美好,反而非常恐怖:假如 狗命=人命,倘若狗主人給寵物狗餵了不衛生的食物,導致寵物狗病死,法院是否應該以「過失致死罪」給狗主人判幾年徒刑?假如人命=狗命,那麼礦山和工廠出現意外事故導致員工死亡時,賠償金是否應該參照寵物醫院賠償狗命的標準?由此可見,動物和人是不可能平等的,「權利」是只有人類社會才有的事物。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貧困人口還數以千萬計,社會保障水平仍然低於發達國家——現階段連人都顧不過來,哪裡談得上貓狗?

維護「動物權利」的意義又在哪裡呢?真正有價值的動物保護,是通過保護野生動物的多樣性來維持生態系統的功能,生態系統穩定的受益者最終還是人類。動物保護的終極目的,仍與人類自身有關,這一點無可迴避。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動物權利」偽概念的擁躉,恐怕壓根沒聽說過中華鼯鼠、海南兔、高原鼠兔、野駱駝這些真正需要保護的野生動物,更不用說為它們做什麼事情;這些葉公好龍之徒熱衷的不過是逗逗貓狗罷了。

然而,貓貓狗狗對維持生態平衡毫無意義,甚至還有負面作用——藏獒市場崩盤之後,大批養殖戶拋棄了手中的藏獒。無家可歸的藏獒在青藏高原遊蕩,襲擊路人,傳染疫病,獵殺家畜,甚至與雪豹搶食。2013年《自然·通訊》的一篇論文提到,在美國本土,流浪貓每年殺死14-37億隻鳥類。由此可知,溺愛流浪貓狗對生態環境不僅無益,而且有害。「動物權利」這個偽概念,與真正有價值的動物保護沒有半點聯繫。

社交媒體上有許多少男少女慷慨激昂地鼓吹「動物權利」——這真是被人賣了還替人數錢的節奏,就等著交智商稅吧!真正拿「動物權利」當寶貝的是誰?是寵物用品生產、銷售加上寵物醫院這一整條利益鏈上的商家。嘴上都是情懷,心裡都是生意。「動物權利」是他們開展道德綁架、拉動銷售的絕好工具。

在這裡講一個真實的故事,頗具代表意義。我有位年輕朋友收養了一隻流浪貓,某日貓不知吃了什麼東西,徹底萎靡了,故事由此開始。她先是把貓送到寵物醫院做了一通檢查,待看到寵物醫院提出的治療費用報價單,瞬間被驚訝到了。寵物醫院的工作人員立刻換上了一臉嫌棄的表情:「

你對自己的貓怎麼這麼差呀?寵物也是你的親人,你忍心讓它遭罪嗎?有點愛心好不好?」

小姑娘臉皮薄,一時覺得面子上掛不住,便同意按照寵物醫院的方案,給貓做個「小手術」。結果一萬多塊錢「哐當」一下就進去了。事情還沒完,寵物醫院聲稱這貓需要「手術後監護」,建議讓貓住了幾天院,然後一天收取1000多元的住院費。一周之後,小姑娘覺得事情不對頭,再這樣下去恐怕要破產了;於是趕緊把貓接出來,自行強灌了幾天藥,這貓也會沒事了。

小姑娘既年輕又善良,才會遭受這種噁心的道德綁架——其實這全都是商家的套路和話語體系的陷阱。其實,伺候貓狗和人類社會道德準則下的「有愛心」沒半毛錢關係。真要是有愛心,請先顧好你身邊的人——多照顧父母,多體貼愛人,對朋友們講情義盡責任,能做到這些就非常不容易了。貓狗不是親人,和你在一個家庭裡生活的人類(Homo sapiens)才是親人。道德是人類社會特有的東西,只適用於人與人的關係,並不適用於人與動物的關係。

「動物權利」說穿了就是一場無聊的鬧劇,一小撮利益鏈上的利慾薰心之徒是始作俑者,然後一幫無腦之徒跟著瞎起鬨。以人類社會的道德準則來看,跟著「動物權利」瞎起鬨的貓粉狗粉,其所作所為往往無視人的權利,視他人合法權益於不顧,他們現實中恰恰是一些非常不道德的人。接下來應該重點說說他們的劣跡:

-他們鼓吹「流浪貓狗有生存的權利」,請問平常人家的小孩有沒有不被貓狗咬傷的權利?視人的權利於不顧,而視貓狗為祖宗,這種愛動物超過愛人的心理是不是病態?

-他們情願在貓狗身上花大把銀子、卻捨不得給爺爺奶奶買件禮物;他們每天在貓狗身上花幾個小時,卻懶得陪爸媽聊聊天。在中國傳統倫理體系下,他們都屬於典型的「不孝子孫」。

-他們跑到高速公路上攔截有合法手續的動物運輸車輛,對道路運輸安全構成嚴重破壞。這類事情近年來已發生多次。2015年7月份,呂某某、張某某等10餘名狗粉在濱保高速公路天津北辰路段追趕攔截運輸車輛,造成交通事故。後呂某某、張某某等4人因涉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

-他們擾亂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廣西玉林的「荔枝狗肉節」,是當地民俗的一部分。近幾年有不少狗粉跑到玉林鬧事,在烹飪狗肉的飯店拉條幅、製造喧譁、甚至阻擋遊客。真應該問問這些狗粉:難道「我看不慣」就能成為擾亂企業合法經營的理由嗎?人家和尚還看不慣吃肉呢,要是和尚把你家附近的燒烤店都給攆走了,你幹不幹?

-誰和他們發生衝突,他們就對誰私自進行「道德審判」,並在網上展開「人肉搜索」,這是嚴重侵犯他人隱私的違法行為。2018年1月竟然還出現了這樣的事情:長沙某民警棒殺傷人金毛犬之後,遭到狗粉的人肉恐嚇,還有人上門送花圈。另有一位輔警僅因為長得像那位打狗的民警,竟然收到2000 多條騷擾簡訊。連國家機關的執法人員都受到他們的人身威脅,這些人的氣焰何其囂張?

-他們公然組織非法社團活動。各地形形色色的「動物保護組織」,大多走的是「野路子」——屬於未經註冊的非法社團,早就應該被公安機關取締。他們的聚眾活動從未在公安機關備案註冊,屬於非法遊行示威的範疇。

由此可見,「動物權利」觀念的盛行,不僅不是什麼社會進步,反而昭示著無政府主義的暗流湧動。許多鼓吹「動物權利」的貓粉狗粉,業已淪為無法無天的暴民,無視國家法度和國家機關的權威。貓粉狗粉與他人發生衝突的新聞總是在提醒我們,對國民素質不宜抱有過於樂觀的看法。

「動物權利」觀念差不多演化成社會公害了。其實,無論是馬克思主義,還是中國傳統政治倫理,其核心價值觀都反對民粹:民眾並不盡善盡美,政權有教化民眾的責任和義務。順應民心,指的是順應90%以上群眾的合理利益訴求,而不是對某個小群體予取予求。無視國家法度和他人權利的貓粉狗粉,就明顯屬於欠教育的對象。國家倒是應該先出臺法律法規,制止貓粉狗粉侵犯他人權利的不法行徑,並終結其非法社團活動。否則,無政府主義的暗流湧動,必為天下之大患。

來源:觀察者網新媒體

相關焦點

  • 理性和非理性
    這種本能激發和理智制抑的精神結構,本質上是人類意識結構中的兩種意識方式,身體意識和概念意識聯結的產物。人類身體意識是建立在身體本能擇取上的。身體本能擇取包括食物的擇取,住處的擇取,衣暖的擇取,異性的擇取,情感的擇取、群體支配的擇取等等。身體意識的擇取是身體本能的擇取,是沒有概念意識抽象思維制導的。我們在觀察只有身體意識的動物世界中看到,所有動物的意識行為都是身體本能的和非理性的。
  • 動物權利論的要害是反人類
    人類的學習能力遠遠超過其他動物,可以推測其他動物的痛苦感覺與人相比差得很遠。 但是僅僅用學習的需要來解釋痛苦感覺的進化論意義是不夠的。我們已經知道人和動物的學習都使用強化學習算法(又稱為ESS學習算法),但是這個算法中並不需要可以與疼痛對應的中間變量。換句話說,我們可以編制一個不包括疼痛的程序來模擬動物的學習行為。
  • 如何管住非理性的七個策略
    在老喻的《人生算法》裡談到人的非理性。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見聽見過,不管多聰明、讀過多少書、經歷過多少事情,總是在某些場合會被輕易忽悠,絕大多數時候是因為不過理性。 老喻對理性的定義是反條件反射。理性在哲學中指人類能夠運用理智的能力。通常說的是我們在審慎思考後,以推理的方式推到出合理的結論。
  • 反對立法賜予動物權利:只有人才有權利,貓沒有
    即便在奴隸制社會,哪怕宇芽被當成財產賣給了家暴男,做了奴隸或丫鬟,她的權利並不會消失。不會因為家暴男說她是奴隸就失去了權利;也不會因為皇帝施恩廢棄宇芽的奴隸身份,她才能獲得權利;更不會因為法律宣布禁止虐待女友,她才有不被虐待的權利。
  • 為什麼視「理性」為至高無上,是朝著「神權時代」的非理性墮落?
    只有人類是非理性動物嗎?如果是,假設世界上還有其他非理性動物,會發生什麼?巴黎大學哲學教授賈斯汀·史密斯(Justin E.H. Smith)在其新書《非理性:理性黑暗面的歷史》中討論了上述問題。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人類與其他動物的區別就在於人類擁有理性,這種觀點甚至可以追溯到亞里斯多德時代。它是否誤導了我們?我們是否不應該認為人類是唯一擁有理性的動物?答:傳統觀點認為人類是唯一擁有理性的動物。然而,有一種反傳統觀點,認為人類是唯一的非理性動物。根據這種觀點,動物擁有理性,不會陷入思考和猶豫的泥潭,總是直截了當地採取恰當的行動,而人類卻會站在那裡猶豫不決,不知所措。
  • 人為什麼有時會做出非理性行為
    人有時會做出很多非理性的行為,小到罵人打架和造謠自殺,大到貪汙詐騙與殺人越貨,甚至還有更加殘忍禽獸不如的行為。大多數人事後都會追悔不及,可是世上沒有後悔藥,開弓沒有回頭箭。小錯誤可以懺悔改正,但違法犯罪的事情可就要接受法律的制裁,甚至有的必須要用生命來贖罪了。
  • 李劍 | 動物為何擁有權利?——兼論強、弱兩種動物權利論
    ,需要給出獨立的動物擁有權利的論證。[2]進入權利擴展的第二個時期,一個問題屢屢被提出,即權利擴展的範圍是否僅限於人類?抑或權利可以擴展至非人類動物?權利擴展的邊界又在哪裡?對上述問題,我們無法通過對「權利」的概念分析作出回答。儘管絕大多數人都會認同人類不能以殘忍的方式對待動物,但這並不意味著動物因此就有了道德上的權利。康德否定動物可以擁有權利,但他也明確主張人應該善待動物。
  • 為什麼動物權利論是荒謬的?
    受「活熊取膽」風波困擾的歸真堂向社會進行第二次開放,有趣的一幕發生,一些動物保護的NGO人士突然向熊跪拜,為人類的罪惡請求寬恕。此前,歸真堂的第一次開放導致了「子非熊」的爭論,歸真堂認為熊在取膽汁的時候沒有痛苦,熊的表情似乎很安詳。而記者覺得「你不是熊怎麼知道熊不痛?」歸真堂則說,「你也不是熊,怎麼知道熊一定痛?」
  • 哲學問題|當我們談論動物權利時,我們在談什麼?
    權利的概念產生於人類社會並應用於人類社會,只有當人身處一定的社會關係中,權利才能夠真正被體現出來。然而,非人的動物世界並不存在社會結構,即使像那些分工明確的群居動物(比如蟻、獅),它們的職能分工不過是基於生物本能的一種生存形態,群體內部成員除了生殖、取食、哺育等本能行為外沒有其他更高形式上的聯繫。
  • 非理性行為的法和經濟學
    尼採曾說:「事物的非理性表現不是對其存在的否定,而恰恰是其存在的條件之一。」    自從亞當斯密對「看不見的手」進行闡述以來,經濟學的發展方向就一直被信奉理性選擇的經濟學家們所引導。這些理論家堅信,在一個自由社會中,對自利這一目標的追求是人類進行選擇以及走向繁榮的原因。
  • 動物權利的問題
    如果真的為了優化人類(而非動物的)生活,減少動物疾病,那麼我們已有的《動物防疫法》足夠了,不需要為動物權利或福利立法。為了防疫,有時我們必須大量撲殺動物,而這顯然是與動物權利或福利相違背的。動物權利論者在這方面也製造和散布了不少謠言。例如動物受到驚嚇,屠宰後肉裡會含有毒素;雞看到其他雞被殺,生的蛋會變小等等。這些都是毫無科學根據的。有些動物福利論者還反對集約化養殖,主張家禽家畜的散養放養。
  • 動物的權利和福利
    故此,丹麥近日終於發誓要堅決禁止獸交行為。丹麥政府將於2015年實施這一法案,而該國的動物保護法也需要做出適當修改。 在英國,獸交在1290年愛德華一世的時候就被禁止,而歐洲其它國家包括法國、德國、比利時和荷蘭僅在過去10年內才宣布這一行為不合法。瑞典在鄉村事務部部長Eskil Erlandsson的支持下,於今年4月開始禁止獸交。
  • 理性的思考與非理性的結局
    分析百年前英德兩國的艦炮博弈,有助於我們理解行為經濟學,認識人的理性與非理性。 一戰前的歐洲,一場造艦比賽在大英帝國和新興強國德國之間轟轟烈烈地展開。有趣的是,雙方造艦的直接目的不是戰鬥,而是為了在談判桌上獲益。作為老牌海上強國,英國皇家海軍認為只有讓德國人見識到自己的強大,才能有效威懾對手。於是定期在德國家門口舉辦各種炫耀式的閱艦儀式,清晰地展示強大戰鬥力。
  • 人在什麼時候會產生非理性行為
    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其實都蘊含著經濟學、心理學甚至社會行為學道理。今天我們要講的內容是 「行為經濟學」,它是經濟學中的一個分支,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人的經濟行為。傳統的經濟學假定人們都是理性的,而行為經濟學卻恰恰指出了人「非理性」的一面。我們先來看看:人在什麼時候會產生非理性行為?
  • 主張意志是宇宙的本體、意志高於理性的唯心主義和非理性主義哲學
    認為人類的身心特徵、民族特性、社會組織、文化發展等人文現象受自然環境,特別是氣候條件支配的觀點,是人地關係論的一種理論,簡稱決定論。誇大和突出了環境的決定作用。認為歷史的發展、個人的際遇是由命運決定的理論。
  • 去蔽勒龐:身體規制與多維的集群「非理性」
    對於泰納來說,啟蒙運動需要為集群的產生擔責,因為它試圖將政治理性植入那些下層的、退化的頭腦之中,而這些頭腦根本就沒有能力處理如此複雜和精細的問題[19]。想要讓文明擺脫野蠻與原始,就必須按照進化論的標尺來重建一套等級秩序,讓前端的貴族和精英們實現對末端人群的勝利。  泰納的觀點得到了隆布羅索「天生犯罪人」理論的呼應。
  • 建構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係
    這一態度的轉變除了人類社會生產力的提高這一現實基礎外,與西方啟蒙理性所宣揚的現代性價值體系密切相關。西方啟蒙運動所宣揚的啟蒙理性建立在主、客二分的機械論哲學世界觀的基礎上,其根本目的是使人們通過運用人類的理性和知識,從對神和自然的恐懼中擺脫出來,進而真正實現自立。
  • 荒謬的「動物權利」
    這種心智結構為人類所獨有,並使人具備動物所沒有的理性。 而正是因為具備了理性,人才能夠在不同的手段之間選擇,通過行動去達成自己的目的。比如人的理性認識到分工協作比自給自足更具生產力,可以更好、更多的滿足自己的欲望,更利於人類的生存和繁衍。 而分工協作的生產模式又必須要有一個和平的社會環境。
  • 環境倫理與和諧社會
    人與自然的和諧: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從歷史的角度看,人類文明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即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在工業文明時代,人類文明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人類的生產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豐富。
  • 心理學意義上的非理性行為
    生活中的我一直以為自己還算是理性的一個人,但是我真的是一個比較理性的人麼?今天就了解一些心理學上認為的非理性行為。心理學認為我們的非理性,一般都來自於我們的自戀和全能自戀。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極,今天我們具體說說這三種心理學上的非理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