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不是只有暗淡,這個上半年車圈還有不少與消費者息息相關的大事。
首先要說的,是和消費者關係密切的國五切換國六。
根據2016年12月環境保護部聯合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輕型汽車汙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六階段)》政策顯示,國六排放法規將設置國六a和國六b兩個排放限值方案,分別於2020年7月1日和2023年7月1日實施。
但2018年6月,國務院發布的《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指出,重點區域、珠三角地區、成渝地區要提前實施國六排放標準,時間是2019年7月1日起。至此,國六排放標準提前執行有了一個統一的規劃,多地紛紛將之前的國六計劃進行調整,與國家層面保持一致。
與此同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等地跳過國六a階段,直接實施國六b的排放規定,這相當於比環保部之前的計劃提前了4年。
政策帶來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一些在今年銷量本身就不佳的品牌,由於技術等問題來不及切換國六車型,惡性循環下銷量更是跌跌不休。對於一些優質品牌,給出適當的優惠幅度,快速布局國六產品線,佔領市場高地,迎來了更多的機遇。
一句話,只有真正的強者才能在一次次的洗牌中「柳暗花明又一村」,而這次國五切換國六反而給了消費者一個看清好品牌的機會。
新能源補貼退潮,也不得不放在前邊來。
補貼退潮是遲早的事,但來的時候還是有些陣痛。
過往對新能源汽車的瘋狂補貼,一去不復還。
車價也回升了一些。這對車企的考驗,也是對消費者「愛」的考驗,更是對相關部分配套設施的檢驗。
是騾子是馬,補貼消散後就撥雲見日了。這個時候才是真刀實槍的上場。如何跑得過燃油車?如何應對電動車巨頭,比如特斯拉的挑戰?都是車企需要重新應對的問題。
既然說到了特斯拉,那麼有多少消費者對於國產的特斯拉翹首以盼?
1月7日,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奠基儀式在上海舉行。工廠一期年生產規模為25萬輛純電動整車,包括Model3等系列車型。特斯拉超級工廠集研發、製造、銷售等功能於一體,全部建成運營後年產能將達50萬輛純電動整車。
這是上海有史以來最大的外資製造業項目,也是國家出臺取消新能源汽車整車外資股比限制政策後的第一個外商投資項目。
對於特斯拉而言,落地中國市場一方面能夠提升產能、走出美國,另一方面能夠打開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大門。
有關消息表示,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項目目前進展順利,現在已經進入生產設備安裝階段。大約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就可能看到或者是買到在中國上海生產的特斯拉Model3的新能源汽車。
不過,不管別人怎麼想,反正小編是不期待的,且不說特斯拉國產價格並沒有便宜太多,單就各種起火事件已經讓人望而卻步。還是看看國產電動車品牌吧。
噢不,國產電動車最近也「學壞了」。
電動車火熱,但整個汽車市場並不樂觀。上半年,全球多家汽車公司都裁員了。
通用在北美裁員,福特在全球範圍裁員,特斯拉在美國裁員,奧迪在德國削減了管理層人員……裁員現象齊齊爆發,起碼說明了這個市場的艱難。
但在裁員之後,車企在自動駕駛、網聯化、電氣化的投入不減反增,也反映出了當下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
這個背景下,許多車企開始合作。
福特與大眾之間的合作便是上半年一個典型的例子。1月,大眾宣布在貨車和卡車領域與福特達成合作協議,這可能會在7月11日舉行的大眾監事會上得到鞏固,並有可能將雙方的合作拓展至自動駕駛和電動汽車技術領域。
當大眾積極找尋合作夥伴,其他德系品牌便也按捺不住。寶馬和戴姆勒於2月宣布共同開發下一代自動駕駛技術後。隨後在3月的日內瓦車展上,雙方表示,希望制定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的行業標準,以利於監管機構制定相關監管規則。
當上半年接近結束之時,FCA和戴姆勒又在汽車圈投入一枚「炸彈」。當地時間5月27日,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集團(FCA)發表聲明稱,計劃與雷諾合併成立一個50:50股權結構的汽車集團。但是,當人們熱議世界第一大汽車聯盟是否即將建立的時候,FCA在六月初又撤回了對雷諾的合併提議。
可能聽著車企抱團好像很美好,但,看看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就知道了,抱團之後也有太多太多問題需要解決了。
那,下面說點開心的。看看吉利汽車的動作吧。
吉利與戴姆勒組建合資公司,共同運營smart品牌。合資公司總部設在中國,雙方各持股50%。
聽上去就不明覺厲,財大氣粗啊有沒有?
此次吉利與smart從收購傳言到最終的合資,則可說開創了一種新的汽車合資類型。即共同組織管理架構,在中國設立總部,並在中國生產成熟品牌的汽車產品,服務全球市場。
這也是Smart品牌發展史上一個新篇章,吉利如何將其做強做大,十分值得期待。
另一個中國品牌的高光時刻來自長城汽車。
6月5日,中國汽車品牌在海外的首個全工藝獨資製造工廠——長城汽車俄羅斯圖拉工廠正式竣工投產,同時中國品牌首款全球車哈弗F7在此工廠下線並在海外上市。
這不僅僅是對於哈弗品牌、對於長城汽車的認可,更是對中國自主汽車品牌,對中國汽車走出國門的肯定和鼓勵。
圖拉工廠是目前中國製造業在俄羅斯最大的投資項目,同時也是中國汽車品牌在海外建成的規模最大的工廠。作為世界級工廠,圖拉工廠有實力為其它汽車品牌提供代工支持,可大限度降低中國汽車品牌在海外開展合作的風險。
這個中國汽車品牌的工廠,足以讓所有人驕傲。
寫在最後:
每個半年都是獨特的,總有一些事情能夠影響到每一個個體。回望了上半年之後,我們期待下半年會更值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