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小詩將血濃於水的親情,雪中送炭的溫馨,寫的感人至深

2020-12-06 晉唐翰墨

在中國古代,因為交通和通信不發達,人們生活的圈子很小,一個家族或幾個家族的人常常生活在一起。這樣一來,家族裡本家的兄弟姐妹和表兄弟們,彼此都生活在相同的環境中,從小一起讀書,一起玩耍,長大了一起奮鬥,老了還能彼此照應。即使有一天為了生活天各一方,也還彼此掛念、關心著對方。生活中這些小小不言的溫暖和喜悅,被詩人以詩的形式表達出來,讓人讀了倍感親切和感動。《喜外弟盧綸見宿》就是這樣一首詩。

《喜外弟盧綸見宿》—唐司空曙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訪頻。

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

這首詩的題目是《喜外弟盧綸見宿》,所謂外弟,就是表弟,司空曙和盧綸同屬於「大曆十才子」,又是表兄弟。從詩中可以看出他倆的關係很親密,感情很真摯,而且可以感受到詩人生活境遇的悲涼。恰在這時表弟盧綸來看望他並且留宿,血濃於水的親情本來就令人安慰,特別當你需要雪中送炭的時候,這種情形就更加讓人感覺溫馨和感動,這首詩正是詩人這種境遇和感受的寫照。詩人是怎麼表達的呢?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

詩的第一句「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從詩人的生活環境開始描寫。夜深人靜,司空曙的陋室孤零零地矗立在荒村中,四周渺無人煙,一個鄰居也沒有。這畫面充滿著辛酸與悲哀。為什麼會這麼悽涼呢?這裡既有家道中落的個人因素,更有唐王朝國力衰退的大背景。前面說過,司空曙是「大曆十才子」之一,所謂「大曆十才子」,是活躍在唐大曆年間的一個詩人群體,他們互相交往,彼此唱和,對詩歌有很多共同的見解,在外人看來他們身上有很多共性,所以被稱為「大曆十才子」。他們生活的大曆時期,唐朝剛剛經歷過安史之亂,正是白居易所謂「田園寥落幹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的年代。司空曙是河北廣平人,家鄉正是安史之亂的重災區,大亂之後,破敗不堪。詩人困守荒村,貧苦無依。首句的十個字,雖然沒有說明社會背景,但是,一片蕭條的夜景已經呈現在讀者面前了。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陋室外面,秋雨瀟瀟,黃葉紛紛飄落,屋子裡面,孤燈如豆,一位白髮老翁低頭獨坐。這一句緊接上一句,四句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活畫面。這畫面真是冷落,悽涼,但也充滿了美感。美在哪裡呢?第一個美在秋天的意象用足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秋天是草木飄落,萬物蕭瑟的季節。隱喻著年華老去,生命枯萎的意象。有了這個前提,再看「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這句詩:「黃葉」,這是自然的秋天;「白頭」,這是人生的秋天,以「黃葉」對「白頭」,已經讓人產生人生悽涼之感,何況「黃葉」之前還要加一個「雨中」,「白頭」之前還要加一個「燈下」!寒雨瀟瀟,黃葉不落也被打落,這是自然之秋的加強版;昏燈獨坐,青絲也會愁成白髮,何況燈下已經是一個白頭老翁!這是人生之秋的加強版。所以「黃葉」和「白頭」這一組對仗的詞語一出來,秋天的意象用足了,秋天的心情也寫足了。

荒蕪的山村

第二個美是這句詩比興兼用,不是單純的比喻,而是進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來烘託氣氛,特別富有詩味,成了著名的警句。用樹之落葉來比喻人之衰老,是十分貼切的。這裡,樹作為環境中的景物,起了氣氛烘託的作用,類似起興。自從宋玉《九辯》提出「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秋風落葉,常常被用以塑造悲的氣氛,「黃葉樹」自然也烘託了悲的情緒。比興兼用,所以特別富有藝術感染力。

詩的前四句描寫靜夜裡的荒村,陋室中的貧士,寒雨中的黃葉,昏燈下的白髮,通過這些鏡頭,講訴盧綸到來前的冷落蕭條。到這裡該轉折了,詩人是怎麼轉的呢?「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這裡點出了《喜外弟盧綸見宿》的題目。在深秋的雨夜,悲涼的氣氛中,詩人的表弟盧綸出現了,陪著詩人度過漫漫長夜。表弟得到訪,詩人應該喜出望外吧?可是,這句「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訪頻」,表達的心情遠不是喜出望外那麼簡單。

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訪頻

我沉淪了這麼久,你還不嫌棄我,經常來看望我,真讓我慚愧。這裡有沒有高興?當然是有的,所謂「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世態炎涼,人情冷暖,詩人既然已經「獨沉久」,應該早已看透。正因為如此,表弟不因為他失意而冷落他,反而頻繁地來看望他,才令他格外的感動,體味到雪中送炭的溫暖。

但是,另一方面,這情誼又讓他覺得慚愧,為什麼呢?因為中國人都有成家立業,光宗耀祖的志向,現在自己孤苦飄零,一事無成,成為讓表弟牽掛、照顧的對象,這讓詩人感覺難以釋懷。據《唐才子傳》記載,司空曙「磊落有奇才」,但因為「性耿介,不幹權要」,所以落得仕途坎坷,家境貧寒,甚至到了無錢看病,只能讓愛妾改嫁的地步。這樣的悽涼晚景,當然讓詩人百感交集。所以這一句由獨坐轉為客至,由悲涼轉為歡喜,但是,這歡喜不純粹,它還夾雜著詩人對人生的感傷,是詩人心事,喜中有悲。

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

從悲到喜,悲喜交加,景色寫到了,心情也寫足了,怎麼樣來收尾呢?「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所謂「蔡家親」,就是表親的意思。這個典故出自東漢末年,大儒蔡邕將小女兒,也就是蔡文姬的妹妹嫁入泰山望族羊家,生下羊祜。後來羊祜成了西晉著名的戰略家和文學家。外祖父和外孫都身居高位,享有盛名,令人羨慕,所以「蔡家親」也就成為了表親的代稱。

詩的最後一句是說,盧綸來看我,是因為我們本來就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何況,我們還是姑表兄弟呢!這一句,既點出了題目中的「外弟」身份,也是詩人對「愧君相見頻」的寬解。友情和親情,本來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情感支撐,詩人從盧綸這裡得到了,這也算是他落魄一生中的一抹亮色吧!

喜外弟盧綸見宿

這首詩語言清麗,意境悽美,寫作手法上採用了「反正相生」的藝術表達方式。近代文學家俞陛雲在《詩境淺說》中說,這首詩「前半首寫獨處之悲,後半首言相逢之喜,反正相生,為律詩一格」。從章法上看,的確如此。

司空曙的詩雖然沒有盛唐詩人的氣魄,也寫不出雄渾的意境,但是,他用自己細膩委婉的筆觸,將血濃於水的親情,雪中送炭的溫馨,瞬間錘鍊成永恆,如一點燭火點亮人心,這樣的詩,已經足以讓他名垂青史。

相關焦點

  • 如父如子:當親情遇上血緣關係,是選擇日久生情還是血濃於水?
    中國人重情,對於血濃於水的親情來講是任何都不可取代的。對於一個家庭來講,夫妻間最強的羈絆就是孩子,因為這是兩個人共同孕育的一個新生命,有著兩個人共同的基因,孩子也是兩人生命的延續。「六年以來朝夕相伴的可愛兒子竟然與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係,而這一切開始於當年在醫院陰差陽錯的誤抱。」
  • 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
    原文標題: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每個小學生都要背誦!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問一文,ID:dainikaiw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這是一個唐朝的大詩人,這個人很會寫詩,會寫到什麼程度呢?睡個懶覺他都能給你整出一首詩,而且這首詩還被寫進了語文課本!
  • 徐志摩給日本人寫了18首詩,前17首都被刪,最後一首卻風靡近百年
    徐志摩總是能夠將詩意的美理解得細膩、生動而富有層次。因此,讀現代詩,不能不讀徐志摩。徐志摩的詩意之美,在於有情。其中濃得化不開的是愛戀之情,「一切有我在,一切有愛在」,「一團火熱的真情,整個兒給你」;那執著而熱烈的,還有自我奮發的豪情,「求人格之確立,求靈魂之救度」,「甘冒世之大不韙」;徐志摩還重友情「友情是愉快,是愛,是再不畏慮,是不再受孤寂的侵凌。」
  • 李賀「鬼詩」中最陰森料峭,鬼魅飄飄的一首詩,通篇寫得很悽美!
    李賀,字長吉,唐朝著名的詩人,也可以說是天才詩人,他一生只活了短短的二十六歲,但是卻同樣的創造出了奇蹟,特別是他最令人津津樂道的「鬼詩」,讀來更是令人讚嘆不已,而且很多的作品裡,自有一種鬼魅飄飄的感覺,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人們往往把他的這一類詩稱為「鬼詩」,然而他本人,也是被後世稱為「詩鬼」。
  • 老和尚摔了一跤悟出首詩,小和尚看見蒼蠅也寫一首,都流傳至今
    老和尚摔了一跤悟出首詩,小和尚看見蒼蠅也寫一首,都流傳至今宋代有一位老和尚,一天,老和尚騎著驢子穿過橋,但是不小心掉下來掉進了水裡。碰巧的是,就是這一跌讓他明白了佛教的真正含義,隨後寫了寫了一首著名的禪詩,全文如下:《啟蒙詩》我有一顆珍珠,被困在塵土中很久了;目前,塵土充滿了光線,穿過山脈和河流。全篇只有24個字,卻流傳了近千年。首句中的「明珠」指的是一個人的佛性,後人也經常將其引申為才華。次句「久被塵勞關鎖」是指這個佛性被世界耗盡,眾生無法擺脫,所以珍珠被覆蓋。
  • 王維有名的田園詩,寫盡農家人情美,最後兩句坦露心跡詩境大開
    詩貴含蓄。王維一首非常有名的田園詩,表面上看,描寫鄉村春末夏初的黃昏景象,刻畫農家自由無拘、勤樸清淡的生活,詩情畫意可圈可點;實際上,「醉溫之意不在酒」,在於用農家的人情美來反襯自己在宦海浮沉中的苦悶和彷徨。全詩寫得含蓄雋永,曲折盡致,讀來興趣盎然,意味無窮。渭川田家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 杜甫記錄幸福的一首詩,環境優美,自然溫馨,讀完讓人陶醉不已
    歷經坎坷的杜甫終於找到了一處相對安靜的棲息場所,這首詩也是創作於詩人安定後生活相對幸福的時候,從詩中我們不難看出此時的詩人正處在一片寧靜的環境中,詩中也是對周圍的景色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描寫,這首詩只不過是詩人隨手敘述了自己溫馨的生活環境,也突出表現了詩人對此時安定生活的滿足和欣慰,接下來就和大家一起欣賞一下這首來自著名詩人杜甫筆下的《江村》。
  • (詩歌)清晨,溢滿溫馨的小詩
    清晨,溢滿溫馨的小詩,在清脆的鳥鳴裡,那煽動的翅膀,是擁抱清晨的瀟灑!小詩,藏在初開的花朵裡,那停落花瓣的蝴蝶,是為花朵裝飾的朋友,錦上添花的秀雅,美豔絕倫!清晨,是一首美麗的小詩,詩歌裡,裝滿對今天的深深的愛戀。那霞光,那露珠;以及鳥鳴,都是清晨裡,最美的韻律,抖落滿滿的金光!
  • 一首充滿想像童趣的小詩,仿寫也是一種充滿童趣的快樂
    一首充滿想像童趣的小詩,仿寫也是一種充滿童趣的快樂今天要說的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小詩《長大以後做什麼》,偶然的機會看到這首小詩,一下子被充滿想像的童趣吸引了,我們也來試著仿寫一首小詩吧:蒲公英,蒲公英。金色的鬃毛濃又密,一隻威武又善良的大獅子。是嘛,你要做一隻大獅子,大獅子好啊。可是,這片原野,對大獅子來說太小了呀。可不是嘛。那我還是做一朵蒲公英吧。小魚,小魚。長大以後做什麼?我呀,我要做一頭大鯨魚!暢遊四大洋,一頭遊得飛快的大鯨魚。
  • 李白極具想像力的一首詩,用筆如風檣陣馬,頷聯更是氣象壯闊
    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太白天才超絕,用筆極富想像,一片神行。這首詩就是他的經典之作,從中可以窺豹一斑。首聯先交代送客之地,「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中間的二聯寫荊門周圍之景,頷聯是千古流傳的名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船過荊門,眼前是一片開闊的平原,視域頓然開闊。楚蜀山脈氣象壯觀,至荊州始斷;大江自萬山中來,至此千裡平原,江流初縱。第四句雖寫江行常見之景,而壯健與上句相埒,後顧則群山漸遠,前望則一片混茫。
  • 楊萬裡最唯美的一首小詩,通篇看似信手拈來,寫得卻是極為唯美!
    楊萬裡的作品主要還是描寫鄉村的普通風景,以及普通的人與事,這也使得他的作品顯然是要更加的接地氣,而他也是往往能夠在信手拈來間,寫下令人感動優美的詩篇,譬如他的這首《舟過安仁》,那就是一首很唯美的作品,整首詩寫得也是極為簡練,也很是直白,通篇並沒有什麼高超的表現手法,可是同樣充滿了詩情畫意,猶如一幅唯美的山水事,讀來更是朗朗上口,所以這樣的作品
  •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四首最精緻的小詩,寫盡最特別的月亮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四首最精緻的小詩,寫盡最特別的月亮描寫月亮的詩句數不勝數,我們隨口就會說出好多:蘇軾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張若虛的「江月何年初照人」,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等等;但是今天小編特意精選了四首帶有月的五言詩來跟大家分享
  • 名門望族|南溪包氏:勇於為義,血濃於水
    1858年,《天津條約》籤訂後,包弼臣在《赴新城》詩中寫道:「澤中有哀鴻,關外有飢虎。」1895年《馬關條約》籤訂後,包弼臣寫有《感事》詩之一:「春凍遼陽雪不花,羽書西騖近京華。危城可守無張令,降表能修是李家。天網逃餘寧蹈海,國殤歌罷欲懷沙。問誰邦彥誰邦賊,可否天恩一例加?」
  • 詩神蘇軾最厲害的一首詩:正反讀著都通順,合起來才是完整一首詩
    有著詩神之稱的蘇軾更是,寫下一首曠古絕今的神詩,正反讀著都通順,合起來才是完整一首詩。蘇軾生活在北宋神宗趙頊執政時期,是唐宋兩朝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書法、文章、詩詞、繪畫皆是一絕。蘇軾寫過這麼一首詩:潮隨暗浪雪山傾,遠浦漁舟釣月明。橋對寺門松徑小,檻當泉眼石波清。迢迢綠樹江天曉,靄靄紅霞海日晴。遙望四邊雲接水,碧峰千點數鴻輕。
  • 父親寫的散文詩 一念初心一念辛
    國家統計局東遼調查隊通過回憶調查故事、重走調查之路的方式,講「初心」、道「使命」,將一輩輩調查人的愛國情懷融入傳承的骨血之中。「初心」和「使命」的感悟入腦入心,通過詩歌寫作、拍攝微電影、編寫彈唱的形式,把老一代統計調查人的故事在新時代用新方式傳唱,寫就一首讚美時代、讚美奮鬥、讚美老一代調查人的《父親寫的散文詩》。
  • 一個人在秋天寫了一首詩,因這詩有了一處風景,就在濟南大明湖
    一個人寫了一首詩,因這首詩有了一處風景名勝,又有了一條老街,這故事本身是不是很有韻味啊!清代一代詩宗王士禛!王士禛又號漁洋山人,清代屬於濟南府新城縣人,也就是現在的山東桓臺。他出生於世代官宦之家,從小就接受到良好的私塾教育,有「神童」美譽。
  • 史上最著名的一首中秋詩,你定能倒背如流,卻不知它寫的是中秋
    史上最著名的一首中秋詩,你定能倒背如流,卻不知它寫的是中秋!中秋佳節,團圓賞月,是我國千百年來的傳統。也是他鄉遊子對月寄託思鄉之情的大好時光,月光清輝的灑向人間,照向了不同的臉龐。永住在月宮之上的嫦娥仙子,將在桂花樹下翩翩起舞,在舞蹈中醞釀著自己的思想之情。
  • 孟浩然聽到春天的鳥鳴,寫了一首詩,千古傳誦
    把自己的這一情況記錄下來,並整理構思成了一首小詩。簡短的四句共二十個字,卻成了千古傳誦的名作。這就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詩的前兩句就是寫的春夜睡了個好覺,睡得香甜,以致天亮了還不知道。它把人的這種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完美地表現了出來。
  • 王維最深情的一首詩,千百年來被人誤解,將錯就錯反成絕世佳作!
    毫無疑問,這種獨特的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中華文化大樹上開出來的一朵奇葩,唐朝著名詩人王維的一首小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詩中,他用一顆小小的紅豆來曲折地傳達自己對友人的相思,唯美動人。然而,千百年來,這首詩被人們誤解為一首愛情詩,傳唱至今。
  • 王安石很具有諷刺意味的一首詩,通篇寥寥數語,但是寫得很深刻!
    ,但是也寫得很有趣,整首詩以一種極為悲情的口吻表達了對於現實的不滿,表面看似在為賈誼打抱不平,更多的還是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悲痛之苦。由於他的變法之路走得很艱辛,人們並不能夠理解,這也使得他悲痛萬分,即使是連他的好朋友蘇軾都出來反對,認為祖宗之法是不可變,但是王安石排除萬難,還是要將變法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