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克思這部未完成的手稿中,藏著這一重要思想的萌芽

2021-01-09 中國青年報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是馬克思未完成的手稿,是馬克思主義形成階段的重要著作。人與自然的關係,是這部著作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馬克思在手稿中寫道,「人直接地是自然的存在物」,「一個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沒有自己的自然界,就不是自然存在物,就不能參加自然界的生活」。人應當和自然和諧相處,而不要恣意破壞自然,破壞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馬克思認為,自然界對於人類而言具有客觀實在性,與人類存在著雙向互動性,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環境保護」如何第一次進入人們視野

曾幾何時,在人們的生活中,流行著「向大自然開戰」的口號。在這種口號下,大自然成為人們徵服與控制的對象,而非保護並與之和諧相處的對象。直到20世紀60年代,這樣的口號被一位美國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勇敢地打破了。她寫了一本名叫《寂靜的春天》的書,第一次對這個「向大自然開戰」命題的正確性提出了質疑。她向讀者提出:在今後春天到來的時候,人類可能將面臨一個沒有鳥、蜜蜂和蝴蝶的世界,我們將聽不到鳥兒的歌聲。

她繼而講述了農藥的使用如何從根本上改變了水、土壤,那些致命的微量毒素,是如何通過生物鏈被一級一級放大,最後到達人體。她又講述了化學工業引發的公共健康問題,潛伏在我們身邊真正的最大的危險,是一種由現代生活方式引起的,由我們自己引入人類世界的致命危機。她預言了很多現代病的根源,並指出:任何單獨意義上的汙染的低量排放,對人來說,都是極其有害的。

《寂靜的春天》告訴人們:我們不僅被一種毒素所包圍,還被一群來歷不明的毒素所包圍。每一類毒素的來源都聲稱自己是微量的,但所有的微量匯聚在一起,就成為過載的危險數量。這本書出版後很快引起轟動,第一年銷售了50萬冊,引起了全世界有識之士的關注。「環境保護」這四個字,第一次進入人們的視野,出現在各種國際會議上。她不屈不撓的鬥爭得到了美國民眾和社會的認同,並引起了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的關注。經過總統顧問委員會的調查,1963年,美國政府認同了書中的觀點。1963年,她被邀請參加美國總統的聽證會並作證。在會議上,卡遜要求政府制定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的新政策。2000年,卡遜被《時代》雜誌評選為20世紀最有影響的100人之一,《寂靜的春天》獲20世紀100篇最佳新聞作品第二名。

人類正吞食環境汙染帶來的惡果

那麼,時至今日,卡遜的警告還有沒有現實意義?

答案是肯定的,眼下就有一個例證。蜻蜓,是一種古老的生物,它從幼蟲開始就是自然界中各種害蟲的天敵。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十多年前下雨前後會有很多蜻蜓,但不知從何時開始,在農村和城市裡,蜻蜓越來越少見。這是什麼原因?因為人類的行為傷害和破壞了蜻蜓的生存環境。蜻蜓的幼蟲叫「水蠍子」,是一種高蛋白的水產品。如今,「油炸水蠍子」「油炸蜻蜓串」「烤蜻蜓」,這些花樣百出的蜻蜓大餐,成了不少餐館的「招牌菜」。於是,有人發現了其中的商機,漁民們把它捕捉上岸,放到水產品市場裡出售。此外,農民噴灑農藥、工廠汙水排放也影響了蜻蜓的繁殖和生長。還有一些「水蠍子」因失去水源,尚未變成蜻蜓時就被乾死。這只是環境汙染、生態破壞帶來不幸的一個例子。

在日常生活中,環境汙染日益加劇,帶來的危害不勝枚舉。

紐西蘭素有「世界上最後一片淨土」的美譽,可是現在對於當地漁民來說,把魚和塑料垃圾一起打撈上來,已是家常便飯。在英國紐卡斯爾的海邊,人們曾發現一頭奄奄一息的海豹,它小時候鑽進了一個塑料打包環中,長大之後塑料環越卡越緊,最終直接勒進了它的肉裡,只能坐以待斃。生活在人跡罕至的南冰洋島嶼上的海鳥信天翁,也不能倖免於難。一隻信天翁因吃了一根塑料牙籤,被戳破了胃而死去。2019年2月,在挪威的西部海岸上,人們發現一頭鯨魚擱淺。當人們剝開鯨魚的肚子,發現它的胃裡被整整30個大塑膠袋塞滿,同時還有一根長達9米的繩,一團超過30平方米的塑料布。鯨魚胃裡的塑膠袋,可以鋪滿整整一面甲板。

據美國《時代》周刊網站報導,一項新研究發現,喝塑料瓶裝水可能會同時攝入塑料微粒。塑料瓶中的塑料微粒從哪裡來的?科學家的研究表明:塑料汙染一部分來自塑料包裝,一部分來自灌裝水本身。因為在全世界的海洋、河流和土地中,每日每時每分每秒都傾倒入了大量塑料垃圾。各種塑料垃圾,在進入海洋之後最終分解成塑料微粒,人類通過這樣的循環,吞食自己製造的塑料垃圾。

英國科學家研究發現,海鮮愛好者每年可能吃下最多達11000顆的塑料微粒。根據這個數據,愛吃海鮮的人士,不妨自測一下:今年我吃了多少塑料顆粒?愛叫外賣的白領們,也不妨自測一下:今年我吃了多少塑料顆粒?外賣的塑料包裝被丟棄後,通過多個環節的循環,又回到人們的胃裡。明乎此,我們必須意識到,對塑料製品汙染真的不能再掉以輕心了。大自然正通過這種方式,向人類發出嚴正警告:請不要再向我們的胃裡傾倒塑料垃圾了!

如何不讓春天歸於寂靜?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提出了「人化自然」的概念,這是馬克思環境保護思想的萌芽。馬克思在強調「人化自然」的過程中,始終承認「自在自然」的優先性:「不僅在自然界將發生巨大的變化,而且整個人類世界以及他(費爾巴哈)的直觀能力,甚至他本身的存在也就沒有了。當然,在這種情況下外部自然界的優先地位仍然保持著。」

資本主義制度造成了人類與自然之間、以及人類社會內部正常的新陳代謝關係的斷裂,而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則是恢復和維持新陳代謝的必要條件,未來的社會主義社會是實現人類社會內部「和解」以及人類與自然「和解」的最終答案。人類與自然之間如何「和解」?一下子不用塑料製品,不大容易做到,但從小事做起,則是可行的。例如,去超市不用塑膠袋,喝飲料不用塑料吸管,減少丟棄塑料垃圾等,都是舉手之勞。

2018年,英國女王頒布「限塑令」,要求在王室的地盤上,全面禁止使用塑料吸管和塑料瓶。新措施還規定,在白金漢宮、溫莎城堡以及荷裡路德宮內,只允許餐飲人員使用瓷盤子、玻璃製品或可回收的紙杯。2019年1月,倫敦一家報紙開展了「最後一根吸管」(雙關語是「最後一根稻草」)的宣傳活動,酒吧和夜店表示不再提供塑料吸管,而以紙質吸管代替。同時,英國政府還制定了一份《綠色未來:英國改善環境25年規劃》,規劃中包括引入「塑料瓶回收機」,即顧客在購買飲料時會被收取一小筆定金,當飲料喝完,將塑料瓶退回到機器時,定金就會返還給顧客。

上海從2019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開展全民參與的垃圾分類活動,旨在把放錯了位置的資源變成人們的財富,這同時也是保護環境的一個重要措施。上海市綠化市容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全市可回收物回收量6266噸/日,溼垃圾分出量9796噸/日,有害垃圾分出量3.1噸/日,分別同比增長89.2%、58.9%和18倍。可見《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一年多來,上海全民參與、全程發力,取得明顯成效。

阿根廷詩人索利納斯最近寫了一首題為《光明之歌》的詩,詩末有這樣幾句:「小鳥在我們的頭頂,高唱希望之歌,使勁亮開嗓子,把光明傳播到城市的上空,照耀我們活下去。」 如果我們堅持做好保護環境的各項工作,那麼幾十年後,人類的春天將不會寂靜,蜜蜂和蝴蝶將會繼續跳舞,鳥兒們將繼續使勁亮開嗓子唱歌,唱響一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光明奏鳴曲。

轉載請註明來源「上觀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欄目郵箱:shhgcsxh@163.com)

來源:上觀新聞

相關焦點

  • 展現馬克思思想中的理論邏輯
    除此之外,有些學者從創作史的角度對《資本論》的形成過程及其文獻出版情況進行過較為細緻的梳理,使學界對《資本論》這一文本有著更為全面的理解。這些不同的探討表明:《資本論》仍是一座豐富的思想寶庫,不同的學科、不同的學者,都能從中獲得深刻的思想和理論構架,任何對馬克思哲學思想的深入討論,也都離不開對《資本論》的深入研究。
  • 為馬克思早期本體論思想發聲
    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與自我意識本體論  馬克思的博士論文是其公開發表的首部哲學著作,他在這一時期繼承黑格爾「絕對理念」的唯心主義本體論思想,並展現了自我意識本體論立場。這一時期,馬克思一方面承受著自我意識本體論立場給其帶來的理論困惑與矛盾,包括伊壁鳩魯哲學的內在缺陷以及業已承襲的黑格爾「絕對理念」思想;另一方面,存在於馬克思內心深處的矛盾與困惑同時孕育著下一階段本體論立場開始關注現實的轉向。
  • 馬克思數學手稿:寶貴的歷史文獻
    馬克思數學手稿(部分)在我國翻譯出後,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是過分抬高,認為馬克思運用辯證法為微積分奠定了理論基礎;另一相反的看法,認為馬克思不懂微積分,其數學手稿沒有什麼學術價值。本文說明這兩種看法都太極端,馬克思把數學當作經濟學研究的重要工具和辯證法的重要源泉,研讀數學又是馬克思的獨特精神休養方式。馬克思數學手稿是一份有特殊價值的歷史文獻。
  • 論馬克思的現代性批判思想
    馬克思的現代性批判是奠基在「對象性活動」基礎上的存在論,是一場深刻的哲學革命。關鍵詞:馬克思;現代性批判;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批判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作重要講話,這為我們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馬克思哲學的真理性和時代性提供了科學指南。
  • 「類本質異化」是馬克思早期的不成熟思想嗎
    內容提要:長期以來,國內理論界流行的觀點認為,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異化觀的第三個規定――「人的類本質與人相異化」,是應用費爾巴哈的「類本質異化」思想來考察私有制條件下人的生存狀況的產物,是《手稿》中的「不成熟思想」;他創立唯物史觀後,就根本拋棄了這一舊哲學思想,代之以唯物史觀的科學觀點。
  • 論馬克思與弗洛姆異化思想的價值
    【內容摘要】馬克思的異化思想對於資本主義社會的局限性及其克服給予了深刻的唯物主義的理解。弗洛姆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思想家,他對現代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深刻的研究,批判並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性異化等問題,並基於此提出拯救人類社會的途徑。本文主要分析了弗洛姆和馬克思異化思想的主要內容及其價值。
  • 南哲思享丨周嘉昕:《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形成...
    在《新發現的馬克思》一文中,德曼發現「這部著作解釋了」「隱藏在他(馬克思)一生的全部科學創作的價值判斷背後的倫理的、人本主義的動機」。基於這樣一種人本主義的理解模式,弗洛姆於1961年出版了《馬克思關於人的概念》一書,並在該書中以附錄形式收入了巴特摩爾翻譯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這是一個在英美學界被廣泛接受的譯本。
  • 朱立元:馬克思為現代存在論奠定了思想基礎
    一提到存在論(ontology),有的學者斷定是海德格爾的專利。這至少是極大的誤解。是的,海德格爾的「此在在世」的現象學存在論的確在存在論上超越了傳統形上學的主客二分認識論。
  • 馬克思倫理思想的三個維度
    原標題:馬克思倫理思想的三個維度   實現社會的共同富裕、促進社會的權利平等、保護人們的精神自由,是馬克思倫理思想的三個重要維度。從這三個維度把握馬克思倫理思想的精髓、要義及其當代價值,對於構建中國倫理思想體系,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 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到底說了什麼?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以下簡稱 《提綱》)是馬克思1845年春寫於布魯塞爾的筆記。恩格斯指出:「這是匆匆寫成的供以後研究用的筆記,根本沒有打算付印。但是它作為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是非常寶貴的。」《提綱》的產生,標誌著馬克思和費爾巴哈的徹底決裂。
  • 為馬克思哲學本體論思想發聲
    馬克思哲學本體論思想「否定派」的主要理由包括:馬克思著作中出現本體論的次數較少,而且馬克思本人一貫對西方哲學特別是德國古典哲學中唯心主義本體論思想採取批判態度,反對這種用概念進行邏輯推導的純粹思辨哲學。在《馬克思哲學本體論思路歷程》一文中,俞吾金將馬克思哲學本體論思想發展歷程劃分為自我意識本體論、情慾本體論、實踐本體論、生產勞動本體論和社會存在本體論五個階段。
  • 【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主題展覽①】壯麗人生
    這是《倫敦筆記》的手稿。1857年到1865年,馬克思為《資本論》寫下了三個手稿。馬克思於1867年出版《資本論》第一卷,晚年繼續創作《資本論》第二卷、第三卷。馬克思逝世後,《資本論》第二、三卷經恩格斯整理編輯,分別於1885年和1894年出版。這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巨著科學闡明了勞動價值理論和剩餘價值理論,在政治經濟學領域實現了革命性的變革,標誌著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立。
  • 馬克思哲學中的異化概念
    馬克思的思想受到了黑格爾、費爾巴哈、李嘉圖、聖西門、洛克的影響,並在龐大的理論體系當中,提煉出一個統一的思想框架,構造出社會分析和社會革命的思想體系。費爾巴哈在他的《基督教本質》一書中認為,人類而非上帝才是基本存在的。
  • 晚年馬克思交往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長久以來,學界主要關注的是《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德意志意識形態》《共產黨宣言》《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資本論》等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中的交往思想,對晚年筆記中的交往思想極少關注。事實上,交往乃是馬克思終其一生一直關注的重要問題。
  • 馬克思「世界歷史」思想的理論意涵
    馬克思關於「歷史成為世界歷史」的科學預言正在被日益生成的人類普遍交往所證實,這充分顯示出馬克思思想的前瞻性與洞見性。馬克思「世界歷史」思想既是我們科學審視當今世界發展重大問題的理論武器,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方法論基礎。馬克思「世界歷史」思想的出場邏輯。馬克思「世界歷史」思想誕生於近代歐洲大變革的時代。
  • 從異化到物化:馬克思的現代性社會關係批判
    [內容提要]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這一規定,奠定了社會關係在馬克思現代性批判中的本體論地位。正是把現實性的社會關係理解為人的本質規定性,以之取代了抽象的類本質,馬克思才實現了從異化到物化的邏輯轉換。馬克思把現代性理解為一種社會關係,他的物化批判也就主要圍繞現代性社會關係批判展開。
  • 《德意志意識形態》「費爾巴哈章」思想的邏輯結構與馬克思恩格斯...
    儘管這一章沒有寫完,但是他們已經開始自覺地闡述唯物主義歷史觀,而按照常理,思想只有在形成之後才能闡述。我們知道,恩格斯曾在晚年說過:《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就是唯物史觀的起源。《德意志意識形態》的「費爾巴哈章」寫於《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之後,因此,「此時唯物史觀尚未形成、寫好的手稿各部分之間沒有邏輯聯繫」的說法無法讓人信服。
  • 青年馬克思如何走近「三大理論來源」
    毫無疑問,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空想社會主義,就是這一時期意識形態「質量」的重要體現。這些理論形成於不同國家,分屬於不同學科領域,在思想的起始點上也有所差異,但它們卻在同一時間段裡相繼進入了各自發展的黃金期,共同構成了青年馬克思思想形成的重要支援性背景,列寧稱之為馬克思學說的「三大理論來源」。
  • 「原子論」對馬克思哲學思想起源的影響
    編者按馬克思思想的誕生是人類思想史、社會發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其博大精深的內涵只有放在西方文化傳統和社會變革中才能獲得準確的把握和公正的評判深入探討與馬克思思想的誕生和發展密切相關的具體事件和問題,有助於我們從總體上把握馬克思對西方傳統的傳承與超越,進而彰顯馬克思思想的不朽價值。本版特刊發3篇文章,希望能引發讀者的思考與討論。「原子論」是古希臘羅馬時期形成並發展起來的一種哲學形態,也是觀照和理解世界的一種思維方式。
  • 重讀《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是馬克思於1844年初步探索政治經濟學時寫下的一部手稿,當時年僅26歲的馬克思博士流亡巴黎時寫下的,所以又稱「巴黎手稿」。時至今日,手稿還是馬克思主義眾多文獻中被引用最多,同時又是最難懂的文本之一。這部著作術語新舊參差,內容龐雜,可以看作馬克思思想發展過程中一次巨大的綜合和艱難的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