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脫貧「最後一公裡」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長春5月5日電 題:白城萬名幹部駐村 解決脫貧「最後一公裡」

  新華社記者 李雙溪

  日前,白城市派出1.1萬名幹部駐村,與貧困戶同吃、同住、同勞動。通過把辦公室搬進貧困戶家,以問題導向,拔除貧困戶思想觀念上的「窮根」、從制度上解決政策落地「最後一公裡」。

  思想觀念「拔窮根」

  「我才30多歲,你給我買癌症保險,這不是咒我嗎?」當白城市謝臺崗子村一名女貧困戶拒絕市婦聯,為其免費提供的4種常見癌症保險時,白城市婦聯主席高紅巖才意識到,脫貧攻堅其實是一場思想觀念上的變革。經過1個多月的說服,村裡34名貧困婦女才同意婦聯為其購買保險。

  白城市地處吉林省西部,位於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全市有三個國家級扶貧工作重點縣鎮賚、通榆和大安。2015年底,有貧困人口20.1萬人。

  對於駐村幹部來說,更難攻克的是思想觀念上的貧困。內生動力不強、等靠要思想嚴重、人情過重、輕視教育……是一些貧困戶陳舊的思想觀念。如何拔除觀念「窮根」,從「被動脫貧」變為「主動致富」成了駐村幹部的主要課題。

  今年,高紅巖聯繫白城市的草編企業,聘請專家免費為村裡婦女培訓草編技術,用高粱秸稈編工藝品掃帚,企業以5元錢一把回收。「這5塊10塊的有啥賺頭?」很多貧困戶不以為然,寧可農閒打麻將,也不細算經濟帳。

  高紅巖反覆為貧困戶算帳:每戶在庭院種植一畝長纖維高粱草,產出秸稈可編1300把掃帚,最低可賣6500元。她還派村民到白城市學習電商,組織村內黨員示範種植。日前在動員會上,60多個貧困戶決定加入。

  「轉變思想觀念需要持之以恆。」高紅巖說,全市駐村幹部建立了「宣講—帶動—示範—激勵」機制,通過常態化的教育示範起到「成風化人」作用。

  扶貧政策「接地氣」

  「扶貧政策那麼好,為啥就是夠不到?」針對貧困群眾反映的「最後一公裡」問題,駐村幹部為貧困戶「量身訂製」解決方案,讓脫貧政策更「接地氣」。

  「每年賺7000元,吃藥花去4000元,一分錢都報銷不了。」大安市先進村貧困戶杜喜軍患有肺氣腫,雖然縣醫院有治病最高報銷7000元的政策。但每次需要購買600元以上藥物,才能報銷85%,加之村遙路遠,坐車來回需要一天時間。他多是在村藥店購買報銷目錄以外的藥物。

  像他一樣因病致貧的貧困戶佔白城市的65.8%,是最主要的致貧原因,通過駐村調查,全市還有30%的貧困戶在吃報銷目錄以外的藥品。

  白城市委駐村隊經過研究,決定從機制上解決「報銷難」,將縣級醫院的藥物送入村衛生所銷售。組織縣醫院醫生到村裡為貧困戶義診,針對病情開出符合報銷目錄的藥品。定期將藥物送到村衛生所,方便貧困戶購買。村醫也將入戶為貧困戶指導用藥,避免藥物濫用。日前,該模式已經在全市推廣,從體制上解決了因病致貧、返貧的難題。

  駐村期間,白城市各級幹部梳理出了精準識別、產業脫貧、醫療扶貧、教育扶貧、危房改造等5大方面、359個問題,已全部納入整改方案。

  基層黨建「留住人」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黨員平均年齡高、缺乏政治生活、多年沒有新黨員是一些村級黨組織的情況,是阻礙農村脫貧的現實問題。駐村工作隊積極發展年輕致富帶頭人入黨,將「三會一課」制度化。

  過去鎮賚縣他四海村「7個黨員8顆牙」,黨員老齡化嚴重。脫貧攻堅開展以來,通過發展年輕黨員,30名黨員中有14名在40歲以下,黨員平均年齡達到了35歲。新黨員董雪30歲,和愛人在村裡經營一家賣店。駐村幹部為村裡引進了飛鶴乳業的青貯訂單,全村種植750公頃青貯玉米,一公頃產出1.2萬元,形成近千萬元的項目,很多年輕人回村承包土地種青貯飼料。

  「村裡有了致富項目,年輕人入黨積極性也提高了。」董雪說,她去年申請入黨後,在賣店裡開了村淘項目,為村民代購商品,節省了不少開支。

  駐村幹部也將農村「久違」的「三會一課」帶入了村黨支部,使其制度化常態化。「重溫入黨誓詞」、開展「兩學一做」、黨員籃球賽、七一知識競賽等讓村支部活躍起來。

  4月中下旬,白城市共有1.1萬名幹部駐村,覆蓋919個村,走訪20.1萬名貧困戶,實現了貧困戶走訪全覆蓋。

相關焦點

  • 金海湖新區打通脫貧攻堅路網「最後一公裡」
    海拔村通村路「十三五」期間,金海湖新區按照「交通優先」發展戰略,建成公路裡程1223.16公裡,其中,境內高速公路24.88公裡,國道20.48公裡,省道29.4公裡,縣道177.72公裡,鄉道208.29公裡,村道438.96公裡,組組通硬化路
  • 八步區:監督延伸到脫貧攻堅「最後一公裡」
    這是賀州市八步區開山鎮加強對脫貧摘帽後「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情況的監督檢查的一幕。開展專項治理工作以來,八步區持續深化運用「6 2」「抓系統、系統抓」「抓書記、書記抓」等自治區專項治理工作機制,推動制度優勢轉化為專項治理效能,保障脫貧攻堅決戰決勝。
  • 平涼市崆峒區打通農村信息高速公路「最後一公裡」
    打通農村信息高速公路「最後一公裡」平涼日報記者 楊曼藝 文/圖每日甘肅網5月21日訊 據平涼日報報導 「以前家裡沒有信號,網絡也差得不行。我看電視,用的是接收鍋,接收的臺也少,電視畫面也不清晰。楊家山村是麻武鄉的一個偏遠山村,距離平涼市32公裡。5月10日,楊家山村光網正式建成開通,這標誌著全市電信普遍服務項目圓滿收官。村民現場操作。
  • 甘肅隴南:攻堅「最後堡壘」 確保如期脫貧
    近日,甘肅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現場推進會在隴南召開,吹響了向脫貧攻堅「最後堡壘」發起總攻的號角。黨的十八大以來,甘肅隴南凝心聚力實施精準脫貧,全市有6個縣區脫貧摘帽,1565個貧困村退出,貧困人口下降至3.69萬,貧困發生率由53%下降至1.56%,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2621元提高到7734元,年均增速居秦巴山特困片區18個市州第一。
  • 看他們是如何守護那「最後一公裡的溫暖」
    看他們是如何守護那「最後一公裡的溫暖」 2020-12-02 22: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王忠林在華中科技大學調研科技創新:解決「最先一公裡」和「最後一...
    王忠林在華中科技大學調研科技創新:解決「最先一公裡」和「最後一公裡」,加快成果轉化 2020-11-11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貴州最後9個貧困縣脫貧摘帽
    裡程碑    貴州省66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11月23日15時,貴州省政府新聞辦在貴州省政府1號樓圓廳會議室召開「貴州省2020年最後9個貧困縣實現貧困退出新聞發布會」。在發布會上,貴州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媒體聯絡處處長楊力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明確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貴州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貴州省委省政府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對標對表黨中央戰略部署,感恩奮進、盡銳出戰,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成效。
  • 12年,懸崖上鑿通出村「最後一公裡」
    他們秉承著「搬家不如搬石頭」「苦熬不如苦幹,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的「西疇精神」,用時12年,在進村必經的懸崖上,硬生生地鑿出了一條一公裡的進村道路,把阻隔了8代人的大山打通了,同時,也打通了他們的「脫貧」之路。2019年4月,西疇縣整體實現脫貧摘帽,西疇縣縣委書記表示,這條路是脫貧摘帽的新起點,也是一條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路。
  • 【打通農村出行最後一公裡】阿布洛哈村:全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行政...
    央視網消息: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烏依鄉的阿布洛哈村2019年底打通對外道路,成為全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行政村。  從阿布洛哈村的招呼站到距離村裡最近的中心集鎮拖覺鎮全長35公裡,票價10元,車程約50分鐘。對於曾經的阿布洛哈村而言,這樣的便捷出行難以想像。
  • 雲貴高原看「脫貧」
    連日來,記者走村串戶,一窺我國脫貧「最後一公裡」的攻堅進展。金沙江上遊的雲南麗江是記者此次「長江行」的首站。在去玉龍縣魯甸鄉的路上,海拔2000米的高原風光令人讚嘆,但一路顛簸、山高彎急的生存環境,又讓人心生脫貧之憂。脫貧不能光喊口號,要靠特色產業帶動。魯甸鄉的辦法是通過土地流轉,成立專業合作社,扶助77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發展「雲南白藥」種植園。
  • 水利部掛牌督戰四川涼山,攻克飲水安全脫貧攻堅最後一座堡壘
    這一天,率隊再赴涼山現場督戰的水利部副部長田學斌鄭重宣布:截至6月底,涼山州7個未摘帽貧困縣全面完成了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收尾工程建設任務,全面解決了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涼山州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進展。
  • 無線寬帶接入「最後一公裡」誰主沉浮
    目前,FSO也被作為最後一公裡解決方案之一,用於比較特殊的商業服務,比如在美國,有幾乎90%的辦公大樓與電信業務提供商之間沒有光纖連接,如果採用光纖連接,每公裡成本約10-20萬美元,而且通常需要4-12個月的鋪設才能連通。相反,如果採用FSO系統,每幢大樓的成本約為2萬美元,安裝時間也只需要2到3天。
  • 【打通農村出行最後一公裡】山西長治:個別線路乘坐率低 當地給予...
    央視網消息:方便群眾出行的同時,通往鄉村的公交車在運行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各地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針對小公交線路和個別城鄉公交線路乘坐率低、收入少的現象,參照國家有關運營補貼標準,無投訴和安全事故的駕駛員在規定路線營運達一定公裡數後,每年將享受一到幾萬元的補貼。
  • 黑摩的肆虐北京二環裡:是解決最後一公裡,還是馬路禍害?
    黑摩的這事兒治理了這麼久,為何屢禁不絕,想必大家心裡也有數,主要就是這城市中最後一公裡的問題難以解決。下了地鐵之後,如何回到家,從家裡出來怎麼到公交站地鐵站,這短短的路途很多人不願意自己走,而願意坐一些能夠遮風擋雨速度又快的黑摩的。尤其到了冬天,氣溫是越來越低,這黑摩的的生意也是越來越好。
  • 【中國的脫貧智慧】「苦瘠」褪 「甘味」來 奮力書寫脫貧攻堅...
    近 3 年通過特崗、支教計劃和銀齡講學等項目補充鄉村教師 2.3 萬名,國培省培、教師能力提升等項目培訓鄉村教師 42 萬人次,安排 8 所師範類院校對口 17 個深度貧困縣開展 " 網際網路 + 支教 ",解決薄弱地區教師結構性短缺問題。
  • 讓SD-WAN最後一公裡變得更智能
    無論我受到怎樣的挫折,至少我知道SD-WAN設備供應商有責任保持最後一英裡的連接。在某種程度上,我可以提供幫助,但基本上故障排除不是我負責。 更多網站即更多ISP 每個站點都需要一個ISP,而管理最後一公裡會讓人頭疼,即使對於最有耐心的人也是如此。
  • 深度掃描:八個深度貧困縣脫貧摘帽 廣西怎麼做到的?
    為搶回失去的時間,大化推出一系列打贏脫貧攻堅戰「硬核措施」,推廣「四聯五統」,破解貧困群眾增收難題;推行「委託代建·共建家園」模式,破解大石山區建房難題;聚焦穩崗就業,破解搬遷穩不住難題。
  • 焦點訪談丨留香瓜、致富驢,脫貧「密碼」還有啥?
    新疆瓜果的品質和口感全國聞名,當然價格也不便宜,當地特有的一種留香瓜20塊錢一公斤。優質自然優價,只要消費者認可就有銷路。距離上海5000公裡的新疆喀什地區巴楚縣瓊庫爾恰克鄉的留香瓜種植基地,48小時後,新採摘的留香瓜就會出現在內地的瓜果市場上。留香瓜是當地特有的一種優質甜瓜品種,過去價格低廉,沒有銷路,沒有形成種植規模。
  • 民航局:三舉措提高空地聯運「最後一公裡」的效率
    在今天(13日)舉行的民航局發布會上,民航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就解決目前航空貨運中的「最後一公裡」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這位負責人說,目前我國日常航空貨運需求穩步上升,很多高端製造企業對航空貨運的要求是「門到門」。但目前空地聯運不夠高效,「著手解決最後一公裡」的效率不提升。這個問題觸及當前航空貨運的短板和不足。
  • 「中國堅毅」勇推脫貧攻堅戰邁向深入
    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並主持召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在脫貧攻堅戰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作了重要部署;這之前,習總書記越過千山萬水,深入調研大山深處的貧困村——重慶華溪村的進展情況和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