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重磅!我國科學家發現大腦可以調控體液免疫反應!

2020-11-23 生物谷

2020年5月3日訊 /

生物谷

BIOON /——幾個世紀以來,大腦和身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激發了科學家和哲學家的興趣。在古希臘,蓋倫(Galen)醫生將脾臟描述為黑膽汁的來源,人們認為黑膽汁分泌過多會導致憂鬱。現在,研究揭示了大腦和身體相互作用影響健康各個方面的複雜方式--從情緒到免疫功能。脾作為淋巴系統的一部分,有助於免疫防禦;該器官是免疫系統適應性分支中啟動反應所需活動的主要中樞,該分支負責處理針對特定致病因子的防禦。


脾是大腦自上而下控制的一個目標。近日來自清華大學

免疫學

研究所祁海教授課題組、清華大學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的鐘毅教授與上海科技大學胡霽教授課題組合作在Nature雜誌上發表文章,揭示了自頂向下控制調節適應性免疫系統的一個方面,將我們對腦脾聯繫的理解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脾臟對免疫反應的貢獻主要發生在它的白髓區,來自身體其他地方的免疫細胞將抗原肽片段呈現給免疫細胞T細胞。如果T細胞與這種抗原結合併識別這種抗原,這可能表明存在異常細胞或外來入侵者,這就激活了T細胞,而T細胞反過來又激活了被稱為B細胞的免疫細胞。B細胞分化為漿細胞,漿細胞分泌針對所提供抗原的抗體,這些抗體被釋放到血液中以對抗感染。

大腦對抗體產生的控制.圖片來源 Nature


脾的活動是由自主神經系統控制的,自主神經系統是調節器官的神經系統的一部分。更具體地說,脾主要由自主神經系統的交感神經控制,它與"戰或逃"反應有關。然而,對於可能連接到脾臟自主神經系統以控制它,進而控制適應性免疫的大腦上遊區域,我們之前所知甚少。此前在小鼠身上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刺激大腦的腹側被蓋區(腹側被蓋區是大腦獎勵迴路的一部分),可以增強免疫反應和抵禦有害

細菌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手術技術,從老鼠的脾臟中移除神經。這主要排除了來自自主神經系統的輸入,並阻止了從大腦到脾臟的自上而下的控制。手術後,這些動物被注射了抗原。研究人員發現沒有切除神經的"假"手術的對照組小鼠產生了大量針對該抗原的漿細胞。在失去神經的小鼠中,這種現象沒有發生,這表明脾神經活動調節漿細胞的形成,從而調節適應性免疫。


研究人員研究了在這種情況下形成漿細胞可能需要哪些分子機制。他們研究了能夠結合神經遞質分子乙醯膽鹼的各種受體的表達,乙醯膽鹼是自主神經系統的關鍵信號元件。B細胞表達一種稱為菸鹼受體的乙醯膽鹼受體,研究人員指出了這種受體的蛋白亞基,包括一種名為Chrna9的受體可能是他們要找的分子。為了測試含Chrna9的菸鹼受體在漿細胞形成中的作用,研究人員將能產生免疫細胞的造血

幹細胞

移植到經過去除自身造血

幹細胞

治療的小鼠體內。當移植的

幹細胞

來自缺乏Chrna9編碼基因的小鼠時,這些動物在注射抗原後產生的漿細胞比接受抗原注射和完整基因

幹細胞

移植的動物少。這一結果表明,漿細胞的形成需要菸鹼受體的存在。


當一種被稱為CD4+ T細胞的T細胞被抗原識別激活時,它會分泌乙醯膽鹼來響應去甲腎上腺素。研究人員發現,這種T細胞充當了從脾神經釋放去甲腎上腺素到隨後依賴乙醯膽鹼的漿細胞形成之間的"中介"。


為了繪製連接脾臟和大腦的神經迴路圖,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被稱為逆行追蹤的方法,這種方法依賴於監測一種螢光蛋白的表達,這種蛋白是由一種可以在連接神經元的突觸間"跳躍"的病毒編碼的。這使得研究人員能夠追蹤脾臟中某個神經細胞的所有上遊輸入。研究人員由此確定了兩個關鍵的大腦區域(杏仁核和下丘腦室旁核),它們包含連接到脾神經的神經元。這些區域是應對恐懼或威脅等心理壓力的主要中樞,它們在調節神經內分泌激素的分泌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例如通過一種叫做"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對稱"的途徑。


這兩個區域的一群神經細胞群釋放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這種激素被認為在人體對壓力的反應中起著關鍵作用。為了確定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產生的神經元是否影響脾臟,研究人員使用一種稱為光

遺傳

學的技術刺激這些神經元,並通過電生理記錄監測它們的放電情況來評估這是否影響脾臟神經的激活。這為腦脾連接提供了重要的功能證據,因為這種刺激增加了脾神經細胞的放電現象。研究人員還報告說,在抗原注射後,抑制或消除其中任意一個區域中產生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神經元都會阻止漿細胞的形成。相反,神經元的激活刺激了這種漿細胞的形成。


雖然這些基於迴路的

實驗方法

為腦脾軸的存在提供了關鍵的證據,但研究人員還需要使用適當的幹預手段來激活大腦中的"壓力中心"來測試他們的模型。然而,杏仁核中央核和室旁核的神經元在一個通路中起作用,這個通路使腎上腺在應激反應中分泌激素糖皮質激素,而糖皮質激素有潛在的免疫抑制作用。

圖片來源:Nature


因此,研究人員認為腎上腺分泌的糖皮質激素的濃度可能取決於壓力的嚴重程度。為了避免可能的糖皮質激素驅動的免疫抑制對抗體產生分析的幹擾,研究人員研究了放置在升高的透明平臺上的小鼠--這提供了一種行為情境,只導致適度的壓力。在注射抗原之後,這種情況--而不是另一種導致更嚴重壓力的情況--導致了抗原特異性抗體的產生。作者指出,這種抗體的產生取決於他們所描述的大腦迴路中產生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神經元。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免疫系統失調在促進與神經、精神疾病相關的幾種行為方面起著自下而上的作用。這項最新研究提供了另一個方向的見解--大腦是如何自上而下地控制免疫系統功能的。未來的研究將需要調查這種特殊的腦脾迴路是否存在於人類。這項工作揭示了一種令人興奮的可能性,即激活大腦的某些區域(通過行為幹預或通過使用神經調節技術(如經顱磁刺激)的選擇性刺激)可以調節免疫系統。(生物谷Bioon.com)


參考資料:









相關焦點

  • Nature:IgA轉胞吞作用和抗原識別調控卵巢癌免疫
    生物材料學術QQ群:1067866501大多數卵巢癌均被預後相關的活化T細胞浸潤,但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應答率卻較低以前,記憶B細胞和漿細胞浸潤被發現與卵巢癌的預後更相關,但這些反應的性質和功能相關性尚存爭議。有鑑於此,美國H. Lee Moffitt癌症研究中心的Jose R. Conejo-Garcia等研究人員,發現IgA轉胞吞作用和抗原識別調控卵巢癌免疫。
  • 過敏反應和體液免疫的區別
    過敏反應是指已產生免疫的機體,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時所發生的組織損傷或功能紊亂。過敏反應的特點是:發作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一般不會破壞組織細胞,也不會引起組織嚴重損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和個體差異。過敏反應是由於免疫功能過高而對進入機體的抗原的識別範圍擴大:將一些不是大分子的物質或正常機體不識別為抗原的物質識別為抗原,這些抗原稱為過敏原。
  • 明礬可增強體液免疫
    明礬可增強體液免疫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9 22:18:31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赫綜合癌症研究所Darrell J.
  • 科學家發現可增強免疫的腦—脾神經軸
    科學家發現可增強免疫的腦—脾神經軸 2020-05-21 中國科學報 黃辛 【字體:研究人員發現從小鼠大腦杏仁核和室旁核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H)神經元到脾臟存在直接的神經通路,進而發現去除脾臟神經的小鼠在疫苗接種後產生的抗體分泌細胞數量劇減,提示脾神經衝動信號對體液應答有促進作用。  通過藥理學、遺傳學實驗,他們發現脾臟中B細胞表達的乙醯膽鹼a9受體對脾神經的這個促進作用不可或缺。
  • 科學家發現免疫細胞活化調控新機制
    原標題:科學家發現免疫細胞活化調控新機制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曹雪濤團隊發現,E3泛素連接酶分子Nrdp1在T細胞抗感染、抗腫瘤功能的活化中起重要調控作用,為研究如何增強機體抗感染、抗腫瘤特異性免疫功能同時抑制自身免疫病發生發展提出了新的分子機制與幹預方法。相關研究論文發表於9月21日的《自然—免疫學》雜誌。
  • 清華祁海組發現GPR174-CCL21模塊影響體液免疫應答的兩性差異
    清華祁海組發現GPR174-CCL21模塊影響體液免疫應答的兩性差異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26 14:41:52 清華大學祁海團隊發現GPR174-CCL21模塊影響體液免疫應答的兩性差異。
  • 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之間的差異
    體液免疫的定義體液免疫應答或抗體介導的應答與B細胞有關,這些細胞(B細胞)的作用是識別血液或淋巴循環中存在的抗原或任何外來顆粒。這種免疫應答也需輔助性T細胞協助,輔助性T細胞可提供激活B細胞的第二信號,幫助B細胞分化為可以產生抗體的漿細胞。
  • 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在獼猴中對SARS-CoV-2感染具有保護作用
    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在獼猴中對SARS-CoV-2感染具有保護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9 13:03:26 美國哈佛醫學院Dan H.
  • 依諾金的科學從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說起
    今天我們就繼續說說這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事兒體液免疫中世紀歐洲流行鼠疫的時候,據說生存下來的教徒們把患者戒護起來,結果鼠疫反覆發生的情況就停止了。在18世紀,著名的愛德華·琴納醫生開展人工接種牛痘,由此發現能產生對抗天花的免疫力。到了1890年,E.Behring和北裡柴三郎發現了抗毒素。他們在注射了白喉或破傷風等那樣可產生毒素細菌的動物血液裡發現了特異中和毒素的物質,並證明這種物質是血液裡的液體成分,即血清裡含有的物質。
  • Nature:中國科學家揭示腦-脾神經環路控制抗體免疫應答新機制
    胡霽課題組、清華大學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鍾毅課題組合作在Nature雜誌上在線發表了論文Brain control of humoral immune responses amenable to behavioural modulation(受行為影響的腦活動調控體液免疫應答
  • 科學家利用扁桃體類器官模擬出人類適應性免疫反應
    科學家利用扁桃體類器官模擬出人類適應性免疫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4 14:52:14 美國史丹福大學Mark M. Davis研究小組用利用扁桃體類器官模擬出人類適應性免疫反應。
  • Nature:科學家們首次繪製出大腦「詞彙圖譜」
    (圖片摘自www.sciencealert.com)2016年4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你也許知道人類的大腦可以劃分為若干個不同的區域,包括大腦、小腦、邊緣系統以及腦幹,這些區域可以因功能的不同再劃分為許多小型的區間
  • 免疫球蛋白--體液免疫監測
    體液免疫主要包括抗體和補體系統。抗體屬於免疫球蛋白,在不同疾病及感染階段,免疫球蛋白類型和含量各有不同。
  • Nature:揭示免疫細胞之外的抗病毒免疫反應!
    2020年7月2日訊 /生物谷BIOON /——在《自然》雜誌的一篇論文中,CeMM的研究人員報告了結構細胞的表觀遺傳和轉錄調控。他們發現免疫基因廣泛活躍,這表明結構細胞深度參與了人體對病原體的反應。此外,這項研究還揭示了一種表觀遺傳潛力,它可以預先編程結構細胞,使其參與到對抗病原體的免疫反應中。
  • 武漢大學鍾波團隊發現去泛素化酶調控腸道感染免疫與腫瘤發生的...
    模式識別受體(PPRs)在腸道上皮的各類細胞中廣泛表達,識別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啟動一系列的信號級聯反應,進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複製並清除被感染的細胞,修復受損的腸道上皮。鍾波團隊先前的研究結果表明USP25通過調控Toll樣受體(TLR)或RIG-I樣受體(RLR)信號通路,促進抗病毒天然免疫同時抑制TLR介導的炎症反應。PRR介導的信號通路在腸道感染免疫中發揮了重要功能。
  • 研究發現調節免疫反應的關鍵性酶
    新華社雪梨10月15日電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日前發布新聞公告說,該校參與的一項研究發現一種對體液免疫機制至關重要的酶。醫學界有望在此基礎上,開發出治療癌症及自體免疫疾病的新藥物。  體液免疫即以B淋巴細胞產生抗體達到保護目的的免疫機制,是保護機體免受感染的重要途徑之一。
  • 體液免疫的概念和機體關係
  • 我國科學家發現TRIM24在抗病毒免疫中的新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TRIM24通過直接促進TRAF3的K63連接的泛素化修飾,進而影響體內的抗病毒免疫的作用機理,為抗病毒免疫的調控提供了新的分子靶標。RNA病毒感染一直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弄清楚宿主的抗病毒反應的機制尤為重要。
  • Nature: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腦脊液驚現免疫T細胞
    點擊查看 在AD患者和模型動物腦內,小膠質及星形膠質細胞過度活化可引起炎症反應,進而造成神經元損傷。已有研究證實神經炎症在AD發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但導致該病的真正元兇仍眾說紛紜。近日,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在AD患者的腦脊液中發現了大量免疫T細胞!
  • 研究揭示COVID-19康復患者的體液和循環濾泡輔助T細胞反應
    研究揭示COVID-19康復患者的體液和循環濾泡輔助T細胞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6 15:56:51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Adam K. Wheatley、Stephen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