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腦脊液驚現免疫T細胞

2020-11-23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在AD患者和模型動物腦內,小膠質及星形膠質細胞過度活化可引起炎症反應,進而造成神經元損傷。已有研究證實神經炎症在AD發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但導致該病的真正元兇仍眾說紛紜。

近日,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在AD患者的腦脊液中發現了大量免疫T細胞!這些T細胞不僅徘徊於受損的神經元附近,與AD患者的認知障礙息息相關,同時還可識別一種常見的病毒——EB病毒。這些免疫T細胞是否就是AD的元兇呢?

傳統觀念認為血腦屏障阻斷了外周免疫細胞及體液免疫因子,但大腦並非是免疫豁免器官,大腦本身存在固有免疫系統,其中小膠質細胞是腦內的固有免疫細胞。腦內任何損傷、感染、神經變性均可刺激小膠質細胞由靜息態轉化成活化態,清除多餘、凋亡的神經元並及時修復損傷,實現腦神經元的重塑。但是,有研究證實Aβ類物質可通過與小膠質細胞相互作用調控炎症因子基因,引起促炎因子的合成和分泌增加,導致慢性炎症的發生。而小膠質細胞不能有效降解老年斑,反而對臨近神經元具有損傷作用,其活化後釋放的一系列炎症介質及其所致的神經炎症是顯著促進AD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神經炎症已經成為了AD藥物研究的重要靶點之一。

AD患者大腦中的TEMRA細胞擴增

因大腦的特殊構造,針對AD神經炎症的研究多集中於固有免疫上,適應性免疫自然少有人問津。但是,研究人員在多組患者和健康人的對照和分析後確認,在AD患者的大腦和腦脊液中,有一類CD8+記憶T細胞(TEMRA細胞)大量存在。TEMRA細胞在澱粉樣斑塊密集的組織和血管周圍,以及AD損傷的重災區——海馬區中的數量皆顯著多於對照組,而且其數量增加與AD患者的認知衰退程度顯著正相關。

研究人員指出,TEMRA細胞可在大腦中分泌炎性和細胞毒性分子,這些分子可破壞神經元功能,最終引發認知能力受損。體外實驗結果顯示,炎症分子的刺激可使AD患者的TEMRA細胞進一步活化,從而釋放更多的幹擾素-γ。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最終導致TEMRA細胞在腦部大量增殖,神經炎症大範圍爆發,患者認知功能大幅度下降,AD症狀避無可避。

研究人員證實了TEMRA細胞是AD患者大腦中主要擴增的T細胞,尤以海馬區的擴增情況最為嚴峻,而且這些T細胞不僅僅擅長「遠程攻擊」,「近身破壞」亦是其重要破壞手段。他們發現,TEMRA細胞可與神經元直接物理接觸,最終切斷神經元突起形成神經性突起,這種針對神經元的直接損傷也不容忽視。這種針對神經元「雙管齊下」的破壞,正是促進神經炎症發生發展的重要加速器。

那麼,TEMRA細胞是如何突破血腦屏障的重重包圍到達腦部的呢?研究人員發現克隆擴增的TEMRA細胞可與EB病毒產生的兩種抗原互相結合,這是否意味著EB病毒的存在是TEMRA細胞在大腦中聚集的誘因呢?研究人員謹慎地表示由於EB病毒的感染率較高,其在神經退行性變中的作用也尚未報導,因此二者的關係仍需進一步研究才能證明。

這項研究證實了免疫系統在AD發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適應性免疫在神經炎症形成過程中的作用讓人耳目一新,為AD的診斷和幹預提供了更多新方法。這也為進一步確認AD元兇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思考方向,假以時日,這個方向或許能成為解除AD患者痛苦的最佳契機,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文獻:

David Gate,et al.Clonally expanded CD8 T cells patrol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in Alzheimer’s disease.Nature (2020).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開發新技術,在腦脊液中追蹤引發阿爾茨海默病的「罪魁禍首」
    為了儘可能早地發現阿爾茨海默病,科學家們正在通過人體廣泛搜索這種疾病的蛛絲馬跡。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一個團隊已經嘗試用一種新技術檢測腦脊液的生物標誌物,這可能導致早期診斷和更有效的治療。雖然當患者表現出記憶力減退和認知能力下降等症狀時,阿爾茨海默病可能會變得明顯和更容易診斷,但科學家們希望能在這種神經變性發生之前進行幹預。
  • 衛材在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國際會議上公布澱粉樣蛋白的相關性研究
    東京2019年7月26日 /美通社/ -- 衛材株式會社(總部位於日本東京,現任社長為內藤晴夫,以下簡稱「衛材」)在2019年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國際會議(AAIC)上發布了其最新研究,即通過新開發的自動蛋白質檢測系統進行高精度測量,評估血漿和腦脊液(CSF)中澱粉樣 (Beta)(A(Beta))的相關性。
  • 百年沉浮折戟再戰,抗阿爾茨海默病之路的下一個裡程碑在哪?
    在美國,阿爾茨海默病已成為第六大死亡原因;而在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約有 1000 萬。根據 Zion Market Research 報告顯示,預計到 2024 年底全球阿爾茨海默病藥物市場將達到 56.6 億美元,這也讓中外生物製藥企業紛紛瞄準阿爾茨海默病研發新藥。但由於阿爾茨海默病發病機理複雜,病因至今未明,讓研發藥物這條路遠比想像的更艱難。
  • 禮來阿爾茨海默病抗體療法達到2期臨床主要終點
    眾所周知,阿爾茨海默病是老年人中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不但對患者本身,而且對他們的家庭、社區和整個社會都有相當嚴重和深遠的負面影響。然而最近15年來,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的多項在研療法在後期臨床開發階段「折戟沉沙」,其中包括多種靶向β澱粉樣蛋白的在研療法。因此,人們也對β澱粉樣蛋白是否是導致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認知能力下降的原因產生了懷疑。
  • 腦血流受損讓阿爾茨海默病雪上加霜
    一項新的阿爾茨海默病研究發現,大腦中受損的血流與tau蛋白纏結的形成有關研究人員想了解大腦中受限的血流與阿爾茨海默病特有的tau蛋白堆積之間的關係。為此,研究小組在兩組受試者中檢查了MRI和PET圖像以及腦脊液:認知正常的個體和處於痴呆各個階段的個體,包括輕度認知障礙和阿爾茨海默病。Pa和她的同事發現,在阿爾茨海默病的關鍵腦區,血管功能障礙和tau病理學之間有強烈重疊的區域,會有更糟糕的認知症狀。
  • 新血檢方法可提前16年預測阿爾茨海默病
    新華社華盛頓1月24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等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醫學》雜誌上發表報告說,他們開發出一種血液檢測方法,在患者出現症狀16年前就能發現阿爾茨海默病跡象。醫生在未來有望通過這種方法快速、廉價地檢測各類神經退行性病變。
  • 宣武醫院賈建平團隊在阿爾茨海默病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該研究聯合國內30個省市自治區81家中心,對2015年中國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以下簡稱AD)患者的人均年花費、中國AD所致總費用進行了調查,並對今後數十年內我國乃至全球AD經濟負擔進行了相對準確的預估。宣武醫院賈建平教授為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宣武醫院魏翠柏、加拿大麥吉爾大學Serge Gauthier為共同通訊作者。
  • 抗澱粉樣蛋白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有待考證
    阿爾茨海默病(AD)日益普遍,其逐漸對家庭、社會和經濟等多方面造成全球性挑戰。澱粉樣蛋白的假說認為澱粉樣蛋白(Aβ)在腦組織的沉積是AD的早期決定性證據,能夠促進和加速AD中的神經纖維纏結形成、神經元死亡和AD的進程。
  • 天然Aβ抗體與阿爾茨海默病腦澱粉樣變和認知功能的關係
    天然Aβ抗體與阿爾茨海默病腦澱粉樣變和認知功能的關係 2021-01-06 16: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Nature:首次對阿爾茨海默病進行單細胞轉錄組分析
    2019年5月13日訊/生物谷BIOON/---在美國,阿爾茨海默病影響了500多萬人。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單個腦細胞中表達的基因進行了綜合分析。所獲得的分析結果允許他們鑑定出在神經元和其他類型的腦細胞中受到影響的獨特細胞通路。這一分析可能為阿爾茨海默病提供許多潛在的新型藥物靶點。
  • Nature | 李月明團隊揭示先天免疫系統反應蛋白IFITM3在阿爾茨海默...
    BioArt 舉報   責編 | 兮  阿爾茨海默病
  • 關愛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先從關注認知功能下降開始
    阿爾茨海默病俗稱為「老年痴呆」,位列人類十大死因之一。《世界阿爾茨海默病2018年報告》顯示,每3秒鐘,全球就有1名痴呆病患者產生,其中約60%~80%是阿爾茨海默病。阿爾茨海默病常常被人誤解為「記憶下降」,然而事實卻遠不止如此。
  • 運動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影響有多大?機制是什麼?
    運動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沙李菊 1, 王彤 2, 王蔚 1, 吳婷 1【 摘要】 阿爾茨海默病( AD) 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 是痴呆的最常見原因, 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 《自然》熱議:阿爾茨海默病的根源是微生物感染?
    澱粉樣蛋白理論看起來太正確了——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大腦裡都有這種病變,而且它的產生機理也很明確。如果不及時清除掉這些澱粉樣蛋白,它們就會進一步誘發炎症反應,促使產生tau蛋白纏結,最終損害、殺死神經元。與這個理論一致,阿爾茨海默病的嚴重程度,看似與tau蛋白纏結的密度呈正相關。另一些遺傳學上的證據也看好澱粉樣蛋白理論。
  • 關注認知障礙症:中國阿爾茨海默病人數居世界首位
    阿爾茨海默病是最常見的認知障礙症類型,佔所有認知症的60%以上。《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報告》顯示,全球約有4680萬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預計每20年患病人數將翻一倍,到2030年將達到7470萬人,2050年更將突破1.3億人。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已超過千萬,居世界首位,並且每年以30萬以上的新發病例快速增長。當前,隨著老齡化進程加劇,阿爾茨海默病的患病人群日益增多。
  • 2020年阿爾茨海默病診療規範解讀!
    截至2019年,中國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是全球患者數量最多的國家,約佔世界痴呆人口的25%。阿爾茨海默病主要臨床表現為認知衰退、記憶喪失,最終生活完全無法自理,癱倒在床,因各種併發症去世。同時,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大腦中存在廣泛的神經遞質異常,包括乙醯膽鹼系統、單胺系統、胺基酸類及神經肽等。一般將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症狀分為「ABC」三大類。A(activity)是指生活功能改變:發病早期主要表現為近記憶力下降,對患者的一般生活功能影響不大,但是從事高智力活動的患者會出現工作能力和效率下降。
  • 迄今最大規模阿爾茨海默病蛋白組學數據!《自然-醫學》發表重要...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醫學》最新上線一篇有關阿爾茨海默病(AD)的重要論文。科學家們展開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AD蛋白質組學研究,以確定在這種疾病中起作用的蛋白質和生物學過程。
  • 無症狀期阿爾茨海默病的預後血液檢測
    , SCD)的人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利用波鴻魯爾大學(Ruhr-Universität Bochum, RUB)開發的一種名為免疫紅外傳感器(Immuno-Infrared Sensor)的測試,他們識別了203名SCD隊列中在6年內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即臨床症狀)的22人。該測試還顯示了哪些受試者在六年內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非常低。
  • 阿爾茨海默病的10個早期症狀了解一下
    本文指導專家: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神經內科張楠教授給你3秒,你會做什麼?看一下手機,打個哈欠……但就在這短暫的3秒鐘,全球就有一位痴呆症患者產生。目前全球至少有5000萬的痴呆患者。到了2050年,這個數字預計將達到1.52億。
  • 阿爾茨海默病與tau蛋白
    新完成的掃描是所謂的無症狀阿爾茨海默氏症抗澱粉樣蛋白藥物(或簡稱 A4)大型臨床試驗的一部分,這是第一個旨在發現和治療記憶力衰退開始前的早期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的試驗。  哈佛大學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人員首次在健康受試者大腦中掃描 tau蛋白,這種標誌性蛋白會形成有害的神經纖維纏結,這是與這種致命疾病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