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6 16: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梅斯醫學 MedSci梅斯
導語:Aβ自身抗體譜的紊亂可能參與了AD的發生和發展。
阿爾茨海默症(AD),俗稱老年痴呆,是一種退行性疾病。在早期階段,AD的特徵是大腦中澱粉樣蛋白β(Aβ)和tau蛋白的聚集和記憶力減退。早在AD發作前15-20年,有毒的β-澱粉樣蛋白分子就已在患者大腦中積累。當患者意識受到損害時,其腦內的神經元已經大量死亡,進而導致腦萎縮。 這種情況下,再用藥物來清除澱粉樣沉澱或神經纖維的纏結,很難挽救已經死亡的神經元。
Aβ是AD的核心治病物質,Aβ在腦內沉積形成老年斑(senile plaque)是AD的主要病理變化。針對Aβ的免疫治療,包括主動免疫(Aβ疫苗)和被動免疫(Aβ抗體),在AD動物模型中被證實有效。而AD免疫治療的臨床試驗目前均以失敗告終,主要失敗原因之一為副作用的發生,具體機制尚不清楚。人體內廣泛存在天然Aβ自身抗體(NAbs-Aβ),研究表明NAbs-Aβ能夠拮抗Aβ的神經毒性作用,對AD起保護作用。
此前,來自重慶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神經內科王延江教授的研究提示,NAbs-Aβ具有表位相關的功能異質性,即中段NAbs-Aβ能夠顯著抑制Aβ聚集、拮抗Aβ神經毒性作用,從而具有神經保護作用;而N端NAbs-Aβ則能夠與神經元直接結合併促進Aβ產生,促進神經元凋亡;AD患者體內Aβ自身抗體譜呈現特徵性紊亂,即中段的NAbs-Aβ比例相對降低而N端NAbs-Aβ比例相對升高,Aβ自身抗體譜的紊亂可能參與了AD的發生和發展,同時具有一定的臨床診斷價值。
近期,王延江教授團隊進一步對NAbs-Aβ與AD腦澱粉樣變和認知功能的關係進行了評估。相關結果發表在Science子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
該研究是一項中國與澳大利亞同時進行的跨國研究。我國的研究人員從重慶市大坪醫院連續招募了91名散發性AD患者。相匹配的對照組(CN)從大坪醫院健康體檢中心隨機招募。其中,兩組分別有40名參與者進行了腰穿收集腦脊液(CSF)。
另一方面,澳大利亞影像、生物標誌物和生活方式(AIBL)研究是一項老年相關神經影像學、生物標誌物、生活方式的縱向研究。重點進行臨床和神經心理學分析。AIBL招募的參與者進行了72個小時的隨訪,分別在基線、18、36、54和72個月進行。共納入360名參與者,包括210名Aβ-PET-CN、120Aβ-PET+CN與30名Aβ-PET+AD患者。
結果顯示,與CN受試者相比, AD的患者血漿與CSF中靶向Aβ氨基末端的NAbs-Aβ水平明顯升高,而靶向中段的水平則明顯降低。其中,上述水平的變化與患者基線時較高的腦澱粉樣變性和隨訪期間較快的認知能力下降有關。
綜上,研究結果證明了Aβ自身抗體譜的紊亂可能參與了AD的發生和發展。適應性免疫系統在AD進展過程中的呈動態改變,並與當前的被動免疫治療策略相關。
參考文獻:
Liu YH, et al. Association of naturally occurring antibodies to β-amyloid with cognitive decline and cerebral amyloidosis in Alzheimer’s disease. Science Advances 01 Jan 2021. DOI: 10.1126/sciadv.abb045
原標題:《Science子刊:天然Aβ抗體與阿爾茨海默病腦澱粉樣變和認知功能的關係》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