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27億美元建海底隧道,無奈的雞肋,因施工時間太長

2020-11-30 一壺春秋

中國人常講這樣一句話: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是地,想做成功事情,就要抓住大勢,這就是機遇。如果做事情拖拖拉拉,錯過了最好的時機,再好的牌也會打糊了,自詡聰明的日本人就辦了這樣一件事。

這件事就是青函隧道的建設,耗資27億美元,耗時23年。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個島國,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國四個大的島嶼以及周邊若干小島組成。北海道是日本第二大島,地廣人稀,人口只有東京的一半,在寸土寸金的日本,這裡發展潛力巨大。

本州島,是日本最大的島嶼,擁有日本三大都市圈,即東京都市圈、大阪都市圈和名古屋都市圈,這裡人口密度極高,是世界上唯一擁有1億人口的海島。

如何促進北海道與本州島的平衡發展,發揮彼此優勢呢?日本人也是大費腦筋。在反覆論證之下,他們終於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做出了一項重大決定:建設青函海底隧道,連通本州與北海道。

青函海底隧道一邊是本州的青森,一邊是北海道的函館。

青森是本州島最北端縣廳所在地,市內的鐵路青森站是奧羽本線和東北本線終點站,亦是東北自動車道、國道4號及國道7號的終點站。

函館是北海道島西南部的濱海城市,有"日本的香港"之稱,每年都會迎來眾多的中國遊客,從函館山眺望到的都市夜景號稱世界第一。函館港,港內水深,是天然良港,北海道的門戶。

以前的時候,青森與函館隔著津輕海峽相望,海峽風大浪高,除了飛機,人流、物流均靠渡輪,非常不方便。建設青函隧道,將極大緩解交通壓力,這是民用方面的考慮。

另一方面,還有更深層次的打算。日本的北方四島的歸屬問題,二戰後一直懸而未決,一旦發生情況,津輕海峽被封鎖,北海道將成為孤島,守無可守,退無可退。而有了青函隧道的保障,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於是,反覆論證之下,1964年,青函海底隧道動工。這條大動脈由3條隧道組成,主隧道全長53.9公裡,其中海底部分23.3公裡,陸上部分本州一側為13.55公裡,北海道一側為17公裡,南起青森縣今別町濱名,北至北海道知內町湯裡。

當時的預算全部費用為8億3千萬美元。但是,施工難度超出了人們想像,幹到半截也不能停下來,當然日本也不差錢,預算反覆追加。在付出了27億美元,33名工人喪生,1300人傷殘的代價後,1988年,青函隧道正式通車,成為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創造了吉尼斯紀錄。隧道最大水深140米,最小覆蓋層厚100米。當年高倉健主演的電影《海峽》,就是描寫修建這個隧道的故事。

1988年3月13日清晨,首班電氣化列車滿載乘客從青森站和函館站相對發出,從此結束了日本本州與北海道之間只靠海上運輸的歷史,整個通車時間僅用了30分鐘。當時使用的ED79型電力機車,專門用於牽引津輕海峽線的旅客列車和貨物列車。

隧道通車,本該是萬眾歡騰吧,但是,決策部門卻樂不起來。因為在60年代決策之初,鐵路是老大,鐵路運輸佔據大半壁江山,然而到了23年後的1988年,航空運輸已經成功取代了鐵路的核心位置。

另外,隨著形勢的發展,北海道也失去了當初的戰略價值,所以,花巨資建設的青函隧道,並沒達到當初的目的。無可奈何成為「雞肋」。

相關焦點

  • 上建跨海大橋,下通海底隧道!
    海底隧道開鑿的方法有多種類型,不過通常採用以下4種方法:鑽爆法、沉管法、掘進機法、盾構法。與陸地隧道相比,海底隧道具有技術要求高、投資大、周期長、風險大的特點。建造海底隧道需要突破兩大技術難題:一是確保施工期間海水不侵入;二是抗禦海水對結構物的腐蝕。
  • 世界上最炫酷的27條海底隧道!日本最長、挪威最多、中國最……
    早在上個世紀美國和日本就已經開始建設海底隧道,近些年來國內海底隧道的建設和規劃項目越來越多,海底隧道也逐漸為人熟知,但因其投資巨大、技術要求極高,縱觀全世界範圍,已建成的數量也僅僅只有幾十條,那麼在這些已建和在規劃建設的海底隧道之中有哪些世界之最呢?
  • 海裡都是水,海底隧道究竟是怎樣建的?科學真是太偉大了
    我們試想一下,大海的水壓該有多大,想要在海底修一條可以通車的隧道,這簡直是太誇張了。然而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幫助我們解決了這個難題。現在世界上已經有許多海底隧道已經建成或者正在施工,比如著名的英吉利海峽隧道、日本青函隧道等。
  • 世界上最長最深的海底隧道:日本青函隧道長54千米深達240米
    1954年9月26日,日本青函連絡船洞爺丸受颱風15號襲擊導致翻船而沉沒,造成全船1337人共有1155人死亡。當天發生了颱風,但船長堅持要航行,在18:30分出發,結果遇到風暴,在暴風雨中搏鬥求生了幾個小時,到22:45分,洞爺丸沉沒,結果造成慘重傷亡。
  • 地鐵為何會滲水、海底隧道如何建 逐一解密
    浙江日報杭州11月14日訊  1751年,人類第一次提出建海底隧道的設想——英法海底隧道。受制於當時的技術,直到200多年後,這個設想才實現在了海底。而今,越來越多的隧道正穿越海底,從亞洲到美洲,從這片世界到那片世界。
  • 【地理探究】海底隧道是怎麼建的?來看看英吉利海峽隧道的故事,附...
    時間過了30年,一個27歲的年輕人許是對這個連接海峽兩端的想法產生了興趣,開始了他的研究。當時是1834年,離真正的隧道開始動工的時間1988年遠得離譜,很顯然地,那個年輕人一定也是失敗了的。
  • [分享]膠州灣第二海底隧道工程資料下載
    海底隧道,是為了解決橫跨海峽、海灣之間的交通,在不妨礙船舶航運的條件下,建造在海底之下供人員及車輛通行的海底下的海洋建築物。世界範圍內,海底隧道的建設始於上世紀的40年代,1942年,日本在關門海峽修建了第一條海底隧道,實際上,人類建海底隧道的夢想和嘗試卻比這個時間還要早一個多世紀,早在19世紀的拿破崙時代,法國人就設想著在英法海峽之間修建一條隧道,並進行了兩次開挖,但最後因技術和戰爭的原因而擱淺下來,歷經兩個多世紀,直到1993年這條隧道才完全貫通,投入運營。下面就一起來膜拜世界上這些牛氣逼人的海底隧道吧。
  • 海南為何不建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這是解決大堵車的終極之道
    以瓊州海峽的寬度、水深、地質和氣候條件,建設海底隧道更為現實。瓊州海峽海底隧道的長度、深度、工程量和投資規模,遠遠超過僅僅7公裡長的青島海底隧道。而且通過方式也不適合用青島海底隧道的汽車隧道,更適宜採用日本青函隧道和英法英吉利海峽的電氣火車隧道。
  • 耗費2600億!中國打造一條很長海底隧道,你知道在哪嗎?
    早在上個世紀,美國和日本就開始建造海底隧道,近年來,我國海底隧道的建設和規劃項目越來越多,海底隧道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然而,由於投資巨大,技術要求高,世界各地只建造了幾十件,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青函隧道,位於日本境內,全長53.85公裡;世界上最長的上海海底隧道,英法海底隧道,造價100
  • 我國將再添世界之最丨計劃投資3000億建海底隧道,超越日本奪第一
    如今,旅遊已經成為了一種流行的休閒方式,自古以來,我國就有許多著名的項目,從古老的長城到港珠澳大橋,中國已經成為了熱門的旅遊勝地,即使是因為建設水平高,我國也一直被稱為「基建狂人」,在不遠的將來,中國將會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項目,計劃投資3000億美元修建海底隧道,超越日本,成為日本的「地下隧道
  • 中國將再添世界之最,預計耗資2600億建海底隧道,超越日本奪第一
    一個個工程都是實力的證明,不僅僅造福國民帶來便利,還是經驗的積累,如今中國將再添世界之最,預計投資2600億建海底隧道,超越日本奪第一。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煙大海底隧道,煙大海底隧道即煙臺至大連海底隧道,目前已經將原來的"北隧道,南大橋"方案否決,最終確定建全封閉的鐵路海底隧道。
  • 我國投資3000億,在建125公里海底隧道,連接山東東北
    我國投資3000億,在建125公里海底隧道,連接山東東北在中國,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有一些地區因為中間隔著大海而發展不是想的好,兩地的人民出行還相當麻煩,需要繞很遠的路程。於是我國就決定解決這些阻礙人民出行,我國經濟發展的問題。
  • 海底隧道怎麼建的
    海底隧道,是一種建在海底橫跨海峽或是海灣之間的通道,海底隧道有很多的優點,比如不會妨礙海上船的通行,不影響生態環境,並且通行時不受天氣情況的影響。那麼海裡的水那麼多,海底隧道是怎麼建設的,怎麼不受水的影響呢?
  • 大連至煙臺建世界最長海底隧道 計劃花費2600億
    渤海海峽海底隧道全長123公裡,半個小時到1個小時就能從大連到煙臺乘坐渡輪最快也需要6小時  閱讀提示|165公裡,說起來很近,不到2小時的車程;165公裡,算起來又很遠,因為需要繞道1980公裡。165公裡,是大連到煙臺的直線距離,渤海海峽阻斷了兩座原本相距不遠的城市,很大程度上也阻礙了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兩大發達的城市經濟圈。
  • 大連電視臺編發煙大海底隧道施工方案出爐消息遭山東官媒否認
    據遼寧省大連電視臺《大連經濟報導》2015年11月27日消息,國務院正式審議2016年重點工程,其中與大連市息息相關的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即煙大海底隧道)施工方案於日前正式出爐。11月30日晚,山東官方媒體大眾網發文指出,網傳「煙大海底隧道施工方案出爐」消息不確切。
  • 土耳其馬爾馬拉海底隧道通車 4分鐘橫跨歐亞大陸
    連接歐亞大陸的馬爾馬拉海底隧道,於當地時間29日,土耳其共和國成立90周年之際正式通車。馬爾馬拉海底地鐵隧道通車儀式,在位於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堡亞洲區的於斯庫達爾地鐵站的廣場前舉行。土耳其總統阿卜杜拉·居爾、總理埃爾多安、大國民議會議長傑米爾·奇切克、索馬利亞總統哈桑·謝赫·馬哈茂德、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羅馬尼亞總理維克多·彭塔等國政要出席了通車儀式。馬爾馬拉海底隧道工程被譽為是「世紀工程」。早在1860年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當時的蘇丹皇帝就設想打通馬爾馬拉海底隧道。如今153年過去了,土耳其人歷時9年的施工,終於實現了貫通兩大洲的夢想。
  • 大陸首座海底隧道—廈門翔安隧道開始海底施工
    圖為海底隧道翔安段出口  豐曉飛 攝    我國大陸第一座海底隧道——廈門翔安隧道施工順利推進,開始進入海底施工階段,其中進展最快的服務隧道已施工了1403米。    廈門翔安隧道全長9公裡,跨海主體工程長約6公裡,隧道最深在海平面下約70米。工程總投資約32億元,是目前廈門基礎建設投資金額最大的項目。海底隧道連接廈門島與翔安區,將成為廈門的第三條進出島通道。隧道計劃於2009年建成通車。(記者 蔣昇陽)
  • 世界最長公路海底隧道青島開建
    這條西起青島西海岸新區淮河東路,穿越膠州灣,至青島港附近登陸,在海泊河口銜接青島東岸城區的海底隧道採用雙向六車道主線隧道加中間服務隧道布置方式,主線隧道長15.89公裡,建成後將超過挪威已建成的Ryfylke隧道(14.3公裡)成為世界第一長公路海底隧道,屆時青島黃島將進入雙隧時代。
  • 蓬長跨海大橋將浮出水面 蓬萊旅順建海底隧道
    這項研究的核心內容,是修建一條蓬萊至旅順的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 「作為跨越渤海海峽『三部曲』的第一部,煙大鐵路輪渡投入試運營僅僅是開始。」柳新華說。   不經意間誕生的「世紀夢想」   四個人聚在一間屋裡,討論未來的煙臺交通定位。這時,一人向地圖走去,站定,指著圖上的渤海海峽說:如果能建一座大橋或隧道,煙臺不就成了連接南北、貫通亞歐的交通樞紐城市?!
  • 中國有望建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耗資3000億元,最快明年開工
    我們知道, 修建高鐵由於地形的原因,修建難度很大,經常要挖山建隧道。但這還不是最難的,最近有消息稱,我國有望開工建設一條海底隧道,而且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這條隧道可是個大工程,畢竟目前全世界最長的海底隧道日本的青函隧道全長53.85公裡,其中海底部分23公裡,假如煙大海底隧道建成的話,但是我們國家要建設的這條隧道全長123公裡,是日本的兩倍之長,可想難度有多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