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能使鬼推磨」,磨坊是如何影響中世紀英格蘭莊園經濟的?

2020-12-06 歷史雲頂

磨坊能夠將農作物碾磨成粉,以便製作其他的農副產品,同時也含有一定的科學生產的技術投資成本。中世紀的歐洲以莊園經濟作為自己立身的主要支柱,其中磨坊因涵蓋農業與工業兩大生產領域深受人們重視。

「在末日審判書記載的至少10個莊園中,磨坊帶來的收入超過莊園總收入的一半以上,其中密德蘭地區和中南部諸郡磨坊數量較為繁密,在諾福克和林肯郡,當地磨坊的數量甚至超過了犁隊的數量。」

發展最為顯著的便是中世紀英格蘭的莊園經濟,衍生出了具有不同生產水平和生產能力的磨坊,在勞動力的使用上,利用風力等取代了傳統的人力勞動,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還帶動了英格蘭地區經濟的發展,極具劃時代的意義。

一、中世紀英格蘭磨坊帶來的經濟效益可謂是一本萬利,即使在經濟蕭條時期,也無法阻擋人們對磨坊的投資熱情,「有錢能使鬼推磨」極具代表性

早期的歐洲經濟的生產勞動主要依靠原始的人力和牲畜,當時的經濟發展態勢並不景氣,更不用說溫飽了。而作為中世紀興起的莊園經濟,以其集中化的生產模式,充分的利用了生產力創造經濟價值。磨坊的出現,則進一步提升了莊園經濟的發展潛力,因此也就讓人們發現了有利可圖的契機。

磨坊能夠實現將莊園的大面積的農業經濟和工業技術相互融合,在這一過程中在這一過程中既能夠充分利用農業自身的優勢,同時也能夠促進工業技術的新型革命。這種跨領域的發展,也使得磨坊的發展前景大為可觀。

根據當時的史料統計:「磨坊投資的利潤率在60%到80%之間,1300年英格蘭磨坊年總利潤約在30000英鎊到45000英鎊之間。即使到了15世紀經濟蕭條的時代,人們依然願意冒險投資磨坊。」由此可見,作為一項產業投資的磨坊項目,因其巨大的發展前景而深受人們的推崇。

作為莊園經濟的決策者,各莊園的領主們將發展磨坊作為自身的有力工具。但是從經濟活動的性質來看,投資磨坊雖然收益不小,但是風險和收益有著正相關的關係。收益越高其風險係數也會相對偏高,這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投資建設新的磨坊的時候,都需要有人能夠承擔其中的主要風險。

而一些具有長遠的投資預算的領主便打著自己的小算盤,他們會以個人的名義建立磨坊,之後會等到有人承包磨坊的時候,將其租賃出去取得相應的租費。除此之外,另一部分的領主會直接出資,讓那些想要建設磨坊的人們自行建設磨坊,並且一直收繳利息。如果借款人無法償還債務的話,磨坊的所有權就會歸入領主的名下,成為他的私人財產。

但是「有錢能使鬼推磨」即便面對著經濟蕭條的中世紀,經濟形式不容樂觀,稍有失誤可能血本無歸。不過,這些依舊不妨礙領主們投資磨坊的熱情。因為磨坊相對於種植業來說其佔地面積更小,同等的土地面積能夠建立更多的磨坊,這也就意味著能夠獲取更多的收益。

在寸土寸金的中世紀,人們對經濟的追求遠大於對風險的承擔能力,13世紀末期,英格蘭的北部地區光靠磨坊產生的經濟效益是整個貴族的三分之一,同時也佔據了領主個人收入的5%。由此可見,投資磨坊帶來的收入還是較為可觀的,但是磨坊的經營和投資之間似乎還有其他更深層的矛盾有待挖掘。

二、英格蘭磨坊的經營逐漸從領主世襲轉變成承租者自營,之後演化出更加自由化的承租方式,密切了「磨坊」與「莊園經濟」之間的聯繫

之前提到磨坊的投資建設的資金幾乎如數來自領主,不論是領主自行建設磨坊還是提供資金由承租人建設磨坊,領主所承擔的風險都是最小的。前者領主建設好磨坊後,並不會自己參與到生產活動中,所以便會將對外承包,在這一過程中收取一定的收益。後者領主則更是直接規避了磨坊經營不善而造成的倒閉風險。

不得不說,領主們的經商頭腦在莊園經濟發展的潮流下,無疑是首屈一指的,細心的人會發現,這兩種方式發展到最後,有一點是相通的,那就是磨坊的所有權的歸屬。由領主自行建設的磨坊不必說,其所有權肯定是在領主的手裡,但是向領主借款而建的磨坊,雖然短時間內有著對磨坊的所有權和使用權。

可是,他需要按照先前約定好的期限向領主支付一筆利息,一旦經營不善的話,該磨坊就會被領主以各種理由代為管理,從而逐漸獲取磨坊的所有權。這也是14世紀初英格蘭的莊園領主得以發展的原因所在,不過隨著中世紀莊園經濟的不斷發展,各種經濟的形式都發生著或多或少的轉變,磨坊也在此之列。

14世紀中期,部分領主開始放寬了對磨坊的管理權和所有權的限制,而首當其中的便是磨坊的繼承問題。《末日審判書》載:「政治動蕩和經濟的不穩定導致了英格蘭領主和承租人財產關係的一次重大調整,這次調整無疑是對下層人民有利,領主壟斷在英格蘭部分地區被迫中止。

以上材料可見,英格蘭的磨坊已經逐步獨立與領主之外了,原先的領主世襲磨坊也外包給了個體的承租者們,換句簡單的話來說,中世紀後期英格蘭的磨坊經營由承租者們自負盈虧了。而在14世紀後期,英格蘭面臨的大饑荒造成了大面積的穀物跌價,莊園的勞動力也大半死於黑死病。這些也都迫使莊園領主們放棄原先所有的大量磨坊。

當磨坊的所有權與經營方式發生更替時,隨之而來的便是租賃方式的轉變,而在中世紀的英格蘭主要的表現特徵則更加的自由化。一方面,領主通過固有的法律條款,將磨坊承包給佃戶。在實際情況看來,這種承包的對象是形形色色的,據史料推測,有商人、鐵匠甚至還有掌握專業技能的女性群體。

另一方面,考慮到磨坊的前期投入並不是小數目,所以後期的承包費用也會相對高一些,一人之力難以承擔其花銷,因此合租就成為不少人的選擇。如英格蘭北部的鄉紳坦皮斯特家族和布拉德福德就共同合租了一座穀物磨坊和一間漂洗作坊,而這種情況在中世紀的英格蘭不勝枚舉。

總的來說,中世紀英格蘭磨坊的投資、經營等方面的變革,都以莊園經濟為自身的發展導向,但是其中出現的更加自由化的經營方式和更為靈活的承租方式,豐富了莊園經濟發展的基本形態。也正說明了,磨坊已然成為莊園經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英格蘭莊園經濟的磨坊,革新了磨坊的生產方式,豐富了經濟發展的具體形態,推動了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現代化進程

回望中世紀歐洲莊園經濟的發展歷程,英格蘭以其獨特的磨坊發展領先於其他的歐洲國家,也造就了近代英格蘭較早的社會變革。在諸多的歷史書籍中,對中世紀遺留下的磨坊保留了許多珍貴的資料。其中不僅記載了磨坊的生產技術的革命,還包含了社會發展的新進程。

中世紀的歐洲大陸,由於生產經驗和科技技術的制約,當時的主要勞動力只能依靠人力和牲口進行,而歐洲人喜好吃麵點,所以生產出的小麥需要經過磨坊加工成麵粉之後,才能夠成為製作麵包的原材料。早期的磨坊主要採用人推磨或者是利用大型的牲口拉動石磨,從而製作麵粉。

這時便有人發現僅依靠傳統的生產方式,不僅受制於自然環境還要考慮到人為等不確定性的因素,因此就提出利用自然資源投入到磨坊的生產。於是便有了12世紀的水力磨坊,又過了幾年,由於風車的引進,促使風力磨坊的產生。為了減少勞動投入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莊園的領主更加傾向於水力和風力磨坊的投資。

「公元4世紀,由於勞力短缺問題相當嚴重,水磨逐漸被用於碾磨穀物。水磨和居民之間保持幾乎固定的比例(具體說,平均為一比二十九),水磨的數量和轉輪的大小與人口同步增長。」

由此可見,歐洲中世紀的水磨還與曾經的羅馬帝國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歐洲的大饑荒之後,人力成本的不斷攀升也迫使莊園領主選擇更加低廉的水力和風力磨坊。因此在無形中推進了歐洲工業化的進程,科技的進步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歐洲的生產力,也促進了經濟發展的進一步轉型,莊園經濟也逐漸被資本主義經濟取代,而社會的風貌也就此轉變。

所以從英格蘭莊園經濟的磨坊發展來看這段歷史,其主要的發展既離不開人的創新精神,更離不開客觀自然環境的規律。「路漫漫其修遠兮」中世紀英格蘭領主的磨坊也在不斷地普遍化和平民化,刺激社會基層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緩和了社會矛盾,成為中世紀後的近代歐洲經濟發展的模版。

參考文獻:

《轉型時代——中世紀晚期英國的經濟與社會》

《英國經濟史》

《中世紀文明史》

相關焦點

  • 14世紀席捲亞歐大陸的黑死病,對英國社會經濟轉型的影響
    1348-1349年的黑死病席捲整個亞歐大陸,不僅僅是我國歷史上影響歷史進程的事件之一,而且也深刻影響了英國的社會歷史進程,也對人們的生活感情,宗教等各個方面產生了比較重大的影響。這場瘟疫也成為了英格蘭歷史的轉折點,結束了中世紀的黑暗時代,迎來了新世界的曙光。黑死病的原因關於黑死病的傳播來源眾說紛紜,但是最主要的說法是這種疾病最早是來源於東方。
  • 歐洲莊園制的三大典型特徵:土地剝削、經濟壟斷與司法獨立
    歐洲中世紀莊園制的定義中世紀歐洲的農奴制與莊園制,是相生相伴的兩種社會經濟制度,而前者是後者的重要基礎。農奴制我們很好理解,那是西歐的封建領主通過控制土地,從而實現對農奴的殘酷剝削制度;然而對於歐洲的莊園制度,很多學者對它的定義眾說紛紜,有些人認為所謂的莊園制度就是一塊土地地產,應該當做社會經濟生產方式來研究;也有學者認為,歐洲的莊園事實上是半獨立的政治實體,每個中世紀的歐洲莊園通過土地來控制農民的經濟生產,擁有實際上的經濟壟斷和司法獨立。
  • 「吃飯,睡覺,蓋城堡」——為何中世紀的城堡對貴族如此重要?
    所以,在巨大的防禦需求下,一種以「強化型住宅」或「強化型莊園」為概念的建築就應運而生,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城堡。貴族們對這種既能鞏固防禦,又能當做行政中心,偶爾還能小小炫富一把的建築形式十分熱愛。一些農村型城堡還會特意建在社區生活的中心處,和周邊村民共享磨坊,肥沃的土地以及水源。然而,和現代觀念不同的是,中世紀早期的城堡都是用土和木材建造的,僅具備自然防禦的功能(就是除了「高」以外,沒啥防禦能力...),它們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塔樓和箭孔等建築特徵。
  • 莊園制度和莊園經濟,魏晉南北朝,民族矛盾和社會主要矛盾問題
    今天我來給大家講一講關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莊園經濟和制度問題,民族矛盾和社會矛盾問題。在漢以後經魏晉南北朝、隋唐到宋代的史籍中,的確經常出現「園」、「莊」等名稱,後來逐漸出現了莊與田連稱,謂之「莊田」;莊與宅連稱,謂之「莊宅」;主管莊宅的官吏,叫做「莊宅使」;甚至莊與園連稱,叫做「莊園」,正式出現於南北朝後期的史籍。
  • 黑死病的爆發伴隨莊園經濟的解體,農奴的主體權利如何得到發展?
    1348年,黑死病進入英國,在這片土地上橫行霸道一個世紀,英國當時的人口大量衰減,同時這種病也對英國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無論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醫療等各個方面都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疾病發生著改變。尤其是在黑死病以後,英國農奴的主體權利格局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是逐漸產生的,也是黑死病帶來的產物。
  • 世界文明史,中世紀西歐的社會生活是什麼樣的
    中世紀是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時間跨度從羅馬帝國的衰落延至文藝復興早期。中世紀的生活首先體現在將政治、軍事、經歷權力結合為一體的封建等級制,以農奴制為典型的對勞動力的人身束縛羅馬教會的巨大影響,在其盛期開始出現了一些緩慢的社會變革。
  • 歐洲史:中世紀晚期農業制度,莊園制度瓦解和租佃制度的發展
    百家原創作者:小櫻桃說史歡迎來到百家號小櫻桃說史,小編今天和大家說說中世紀歐洲的農業制度,小編了解到,在中世紀晚期發生的另一種變化是市場的發展,它破壞了農村的自給自足的經濟,發展起了商品經濟。中世紀晚期農業制度最大的變化是莊園制度瓦解和租佃制度的發展。莊園制度向租地制度的轉變,在黑死病災變之前就已存在。在貨幣經濟的影響下,部分領主認為變莊園制的直接經營為租地制的間接經營是有利可圖的。領主可以得到兩項收益:一是把農奴的勞役折合為貨幣,從中獲利。二是將土地出租,獲得地租。
  • 中國歷史也有中世紀莊園時代?出現在哪個朝代?
    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歐洲進入了漫長而黑暗的中世紀莊園時代,每個莊園都像一個小的社會,持續了近千年,使得歐洲各國如同「百花齊放」,形成了今天的基本格局。而中國歷史喜歡大一統的局面,任何一個統治者有實力完成統一,必定要全力以赴統一天下。
  • 有錢能使鬼推磨?女護士為10萬美元背叛國家,致使國寶級科學家身亡
    國寶級科學家,竟只因十萬美金喪命,聽起來非常不可思議,詳細情況如何呢?背後其實是情報機構在操縱。 "不自量力"的伊朗 我們都知道,伊朗與美國的敵對狀態由來已久,而伊朗這個中東小國緣何敢於世界超級大國美國硬碰硬呢?這難道不是雞蛋碰石頭嗎?
  • 中世紀歐洲鄉村發展的停滯與饑荒: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他們通過四通八達的城市道路,將羅馬農業莊園之中的糧食源源不斷送往城市,這才保證了城市的繁榮;另一方面,他們有著極其完善的法律體系,能夠系統地處理城市與鄉村之間的供求矛盾,因此在古羅馬帝國時期,雖然城市的居民數量並不多,但是他們已經形成了早期市民階級的雛形。然而日耳曼人的入侵和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改變了歐洲中世紀社會的發展趨勢。
  • 約克:英格蘭最美英倫小鎮,鼎盛時期的中世紀古蹟全都在這裡
    約克是英格蘭著名的旅遊城市。小約克城既有源遠流長的古老歷史,又不乏向陽而生的全新生命力。在歷史上,約克曾是非常重要的中心城市,英格蘭的首府便是約克,其當時的地位等同於如今的倫敦市。如今的約克是英國相當著名的文化古城,擁有著大量的陪伴它度過漫長歲月的名勝古蹟。
  • 統治者的「窮途末路」,中世紀英國貴族是如何一步步被拉下神壇?
    貴族指的是在中世紀西方擁有極大權力和經濟地位的一個群體。因此,中世紀的英國只能允許基督教在國家內傳播教義,並且自己向教皇下跪。 為了表示對神的尊敬,國王會對那些神職人員、教堂提供無數的土地和經濟財富,那麼他們就成為了最富裕的那一批人,再加上有神的光輝沐浴,神職人員成為了組成英國貴族階級的第三檔力量,宗教貴族由此誕生。
  • 中世紀的大轉折,看英格蘭在諾曼徵服後,社會產生怎樣的變化?
    在我們的印象裡,這個國度充滿了身著西裝三件套的紳士,在街道上能看見自信美麗的淑女,甚至那些綿綿細雨也帶著浪漫的氣息。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在公元11世紀之前還一直處在蠻族的影響下,直到諾曼人徵服了這片土地,才為這個國家帶來了發展的機遇,為現在的英國奠定了基礎。
  • 國際觀點雜談,之,猶太人如何影響西方的早期和中世紀文明的
    提到西方文明的發展史,有一個民族是學者們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那就是被歐洲人唾棄、欺辱、屠殺了兩千年的猶太人,無論是西方文明的起源階段,還是黑暗的中世紀,又或是近代或者現在,西方歐美各國都無法迴避猶太人對各國社會、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領域的影響。
  • 穿越到中世紀,你能活幾天?
    細節真實《聖殿春秋》的故事,發生在 12 世紀的英格蘭,那個我們歷史教科書上命名為「黑暗的中世紀」的時代。故事發生在一個叫做王橋的英國小鎮上,圍繞著一座已經被燒毀的教堂,企圖修建修道院的副院長,破落的貴族後裔、想要承建大教堂的工匠、以及謀奪收益的伯爵開始一段延續了數十年恩恩怨怨的故事。整個故事沒有多麼宏大的敘事。
  • 中世紀時期分為中世紀早期,中世紀中期和中世紀晚期
    它包含的統治查理曼,阿爾弗雷德大帝,和英格蘭的國王丹麥; 它經常看到維京人的活動,偶像破壞者的爭議,以及北非和西班牙伊斯蘭教的誕生和迅速擴張。在這幾個世紀中,基督教在歐洲大部分地區傳播,而教皇權已演變成一個強大的政治實體。
  • 中世紀歐洲人如何起名字
    從古至今,一方面很多中國人都相信姓名會對個人命運產生微妙的影響,而在取名上慎之又慎。另一方面,名字也受到社會政治文化環境的影響,一個人的姓名往往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徵。中世紀的歐洲人也不例外,中世紀歐洲人名既隨著時代的浪潮而變化,也反映了當時歐洲人對自我的期許。
  • 中世紀夢魘——鼠疫「黑死病」竟然對歐洲文明發展產生如此大影響
    黑死病不僅對歐洲文明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還從另一方面直接影響了世界文明的進程。同時,當時基督教又認為不洗澡是聖潔的象徵,骯髒的軀體更能接近上帝。所以當時的人們把洗澡看做是墮落的根源並且把相互抓蝨子當做一種傳統的社交方式,大部分中世紀人一生都不願意洗澡,比如說聖亞伯拉罕50年不洗臉,不洗腳。此外,當時的人們受基督教的影響,認為黑貓是邪惡的,更是把它們當做女巫的標配,許多城市為此展開了對貓的大規模屠殺。這樣一來,中世紀歐洲人的房屋內就存在著不少老鼠。
  • 西方民主制度來自中世紀英國 源於基層自治體系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民主」是如何從一個貶義詞變為褒義詞的呢?這就需要我們回到歷史現場,對雅典民主的源流和演變進行一個梳理。  雅典民主制的確立始於公元前508年的克裡斯丁尼改革,改革劃分了十個地區部落取代過去的四個氏族部落,以五百人會議代替梭倫創立的四百人會議,同時創立了十將軍委員會,啟用了陶片放逐法。
  • 中世紀、歐洲與封建的時間差
    地域最大,經濟最為發達的部分是穆斯林統治地區,從最西頭的西班牙,經非洲北部沿岸,到最東頭的敘利亞、兩河。東羅馬帝國依然自詡為羅馬帝國的正宗繼承人,地域卻只剩下山勢崎嶇的希臘與小亞細亞,面對穆斯林的威脅自顧不暇,沒有多少氣力影響境外。二者之外,剩下的義大利半島與被法蘭克部落佔領的高盧地區,成為第三個勢力範圍,開始顯現「歐洲」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