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子藥物哪家強?2016年10大小分子藥預測

2021-01-15 生物谷

都說21世紀是生物科學的世紀,這話當然不假,從2000年以後大分子生物藥物的發展規模大有和小分子藥物分庭抗禮之勢,但從歷史積累和當年上市個數來看,還是小分子藥物佔據優勢。

雖然小分子藥物被趕上或超越也就是時間問題,不過這並不是說小分子藥物就沒前途了,只不過說這類藥物開始穩步前進,而不是加速前進。從總量上來講,生物藥要想超越小分子藥物市場,還是言之太早了,小分子藥物還是牢牢佔據著一片天地的。前幾日我們對2016年銷售量最好的10種生物藥進行了預測,小分子藥物同樣不乏一些年銷售額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的重磅藥物,我們就來看一下明年哪些小分子藥買的最好。

| TOP 10 Atripla

吉利德的Atripla用於治療HIV感染,它由三種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組成:分別為依發韋侖(efavirenz,Sustiva)、恩曲他濱(emtricitabine,Emtriva)和替諾福韋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Viread)。Sustiva是Bristol公司推向市場,此藥的美國專利在2015年到期,而它在歐洲已經是一種通用藥;吉利德開發的Complera將其中的sustiva換為Edurant,使藥物的副作用更小。近幾年都維持在30億美元的銷售量,預計2016年銷售量仍可以達到30.39億美元,Atripla今後幾年隨著專利到期和仿製藥物的競爭,年銷售額將大幅下滑。

| TOP 9 特魯瓦達Truvada

吉利德的另一種抗逆轉錄病毒藥特魯瓦達(Truvada)同樣躋身於年銷售額前10的地位,它的主要成分為恩去他濱和提諾福,它同時含有Emtriva和Viread,它是雙向治療HIV感染藥物中的領先產品。FDA同時批准了Truvada用來預防男同性戀在性行為中感染HIV的風險。不幸的是吉利德承認Truvada比較容易使病毒產生抗藥性,即便如此它的年銷量一直堅挺,維持在30億美元以上。

| TOP8 舒利迭Seretide

Seretide/Advair是葛蘭素史克家的老大,是用於治療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吸入劑。此藥物在2011年到期,有好幾家仿製藥公司排著隊研製完全的仿製藥,但是他們不能用葛蘭素史克的吸入裝置,病人們對他們的吸入裝置非常的忠誠,這個吸入裝置的專利到2016年才會到期,因此雖然藥物的年銷售額已經從2010年的50多億美元下降了,預計2016年之前仍將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需要注意的是有消息稱Cipla公司今年晚些時候會向FDA申請一個噴霧型的藥劑,這對 Seretide/Advair的銷量無疑會產生影響。好消息是他們現在在美國市場的多渠道進入意味著銷售量最低潮已經過去了,葛蘭素史克同樣試圖通過調低價格來挽回銷量,現在最大的變數是隨著價格下降,銷量下滑的勢頭在多大程度上被遏制,預計2016年年銷售額約為33億美元。

| TOP7 Viekira Pak

ViekiraPak是艾伯維的最新的重磅藥物,它於2014年12月被FDA批准用於治療C型肝炎,是兩天一次的口服藥劑,含有一種蛋白酶抑制劑和一個daclatasvir樣的NS5A(非結構蛋白5A),加上一個每日服用兩次的非核苷酸聚合酶。歐洲藥品管理局的人用藥品委員會批准了這兩種藥分別為Viekirax和Exviera。而在美國它可以聯合使用而被稱為Viekira Pak。Viekira與Gilead的每天一次的可口服的Harvoni療效相當。但是當用於治療肝硬化時,治療效果的差別就顯現出來了:在這裡艾伯維的Viekira的治療方案顯示12周的治癒率達到92%,而Harvoni的只能達到86%。此藥不利的一面是蛋白酶抑制劑需要ritonavir來擴大其藥效, ritonavir對人體有一定的副作用。銷售模型預測2016年銷售額達到巔峰,約為35億美元,在巔峰期上能夠停留幾年,使Viekira成為艾伯維的繼Humira之後第二大的增長動力。

| TOP6 信必可 Symbicort

阿斯利康家的Symbicort 是含有formoterol(福莫特羅)和抗炎的糖皮質激素的聯合藥物,它用來治療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此方面的競爭對手是葛蘭素史克的Advair/Seretide,turbuhaler的裝置直到2019年都受專利保護。此藥在2014年第三季度買的很強勢,價格很穩健,2015年在銷售價格上受到來自消費者的壓力,歐洲有一些仿製藥物開始出現,因此未來幾年銷售額將會受到衝擊,但是2016年仍能維持在37.49億的銷售規模。

| TOP5 瑞舒伐他汀 Crestor

阿斯利康的抗膽固醇藥物Crestor 仍舊是它的最佳銷售產品,銷售額在2011年達到最高峰,阿斯利康宣稱Crestor比其他他汀類藥物更優,他們發布的SATURN 研究顯示,在同樣劑量下,只有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減少。同時最近來自Medscape和IMS Health的調查人員進行了一項相關調查,他們統計了2014年6月30日-2015年6月30日的時間裡,醫生對各種藥物的處方情況。結果發現阿Crestor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王者,在這個12個月裡,醫生開出了超過2100萬份Crestor 處方,這一數字遙遙領先,排名第二的呼吸類疾病藥物Advair僅為1360萬份處方。Crestor 的專利將在2016年到期,屆時年銷售額將會受到衝擊,從前幾年的50多億美元的水平,下降到38億美元

| TOP4 Lyrica

Lyrica 目前是輝瑞銷售額最高的藥物,2004年7月在歐洲被批准,12月被FDA批准用來減緩由糖尿病或者擠壓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的疼痛。隨後它被批准治療成人部分的癲癇發作,以及用於治療纖維肌肉痛。輝瑞最近贏得了一個法院申訴,裁決阻止仿製版本的lyrica在2018年12月份之前在美國上市。好幾個仿製藥公司都對此判決結果不滿,當然這對今年在歐洲喪失大片地盤的輝瑞製藥來說是個好消息,2016年銷售額仍能維持在46億美元以上。

| TOP3 Tecfidera

Tecfidera原本是一種抑菌、防潮防黴的常用工業原料,自從被多發性硬化症領域的主導者Biogen Idec成功開發用於該適應症以後,真正完成了化腐朽為神奇的華麗轉身。病人們為Tecfidera吸引是因為一線藥中可選擇的幾種藥中,Tecfidera的毒副作用最小,而且方便使用。不好的消息是最近發現第一例進行性多灶性白質腦病死亡案例,藥物標籤上有警示,而歐盟的管理機構也發出信件提醒醫生,警告病人這種致病性,2015年第三季度的銷售額是7.78億美元,應該注意的是仿製藥Copaxone可能會影響到它的銷量,因此所有的眼睛都盯著FDA是否批准通用型的Copaxone. Tecfidera2014年的銷售額為28.74億美元,增長速度強勁,有關機構預測2015年將增長45.2%, 2016年增加19.6%,2017年增加12.9%,在2018年仍然能保持兩位數的增加。

| TOP2 Revlimid來拿度胺

Celgene的來拿度胺主要用於具有5q缺失細胞遺傳學異常的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所致的輸血依賴性貧血患者的治療,目前,Revlimid+地塞米松聯合療法已獲全球近70個國家批准,用於既往接受過至少一種療法的多發性骨髓瘤(MM)患者的治療;同時,Revlimid+地塞米松聯合療法已獲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批准,用於經一種療法治療後病情惡化的多發性骨髓瘤(MM)患者的治療。此外,Revlimid已獲美國、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幾個拉美國家批准用於骨髓異常綜合症(MDS)導致的貧血。在美國,FDA批准Revlimid用於套細胞淋巴瘤(CML)的治療,它是淋巴瘤這一領域的首個口服藥。同時還有多個評價來拿度胺新適應症的臨床試驗在多個國家展開。由於可應用於多種適應症,它的銷售量在一路盤升,預計2016年將超過65億美元,2020年將突破百億美元大關。

| TOP1 Sovaldi/Harvonis

Sovaldi/Harvoni是吉利德的治療HCV感染的超級藥物。FDA的臨床數據顯示90%的治癒率,這比Vertexaz的inviek的70%的治癒率還高。在美國上市後把其他藥物都遠遠甩在身後,如果你患有HCV,而且有保險來支付它,那麼強烈建議你購買它。2014年僅在美國的銷售額就達到了120億美元之巨。吉利德的下一步是海外擴張和市場的增加的計劃。2014年10月FDA又批准了一個可口服的沒有幹擾素的,同時含有Sovaldi和ledipasvir的藥物,這種藥物被命名為Harvonis,這樣既方便,同時藥效又快。艾伯維也推出了它的HCV治療方法,名為Viekira paK,它是Sovaldi/Harvonis的強勁對手,艾伯維的粉絲們當然會爭論說在這個領域可以和吉利德分庭抗禮了。但是數據顯示Sovaldi/Harvonis處於絕對優勢的地位:預計2016年的年銷售額將達到142.8億美元,遠遠超過這個榜單上的其他藥物,將成為當之無愧的冠軍。(生物谷 Bioon.com)

相關焦點

  • 抗腫瘤新藥主流——靶向藥物發展現狀及未來市場預測
    1997年FDA批准了第一個靶向腫瘤藥物:利妥昔單抗,開啟了腫瘤治療的新時代;1997年至2005年間有少數靶向小分子和大分子單抗上市,靶向藥物正在快速發展中;2005至2017年間FDA批准的抗腫瘤藥物中,靶向藥物所佔比例逐年升高,2015年批准的14個抗腫瘤藥物中,靶向藥物達到12個,2016、2017年批准的全部都是靶向藥物。
  • 淺析近年分子化藥的分子量變化趨勢
    Pyrotinib Maleate等,且核苷酸類抗病毒藥、多肽類藥物、激素類藥物的分子量往往都是較大的。這讓大家看來在獲取優秀的ADMET性質時,分子量標準降低。近幾年獲批藥物的分子量呈現增大趨勢。隨著大分子、生物藥的行情高漲,小分子存在感降低,然而看看基藥目錄,以及納入醫保範圍的新藥,還是小分子佔主要地位。
  • 抗腫瘤小分子靶向藥增速超50%
    據國家藥監局數據,目前已批准了30個小分子靶向藥物,國內批准的自主研發的1類小分子靶向藥物是貝達藥業的埃克替尼,恆瑞醫藥的阿帕替尼和吡咯替尼,和記黃埔的呋喹替尼,正大天晴的安羅替尼等5個品種,同時批准的小分子靶向仿製藥物是伊馬替尼、達沙替尼、吉非替尼、硼替佐米和來度那胺,國產小分子靶向藥物佔據了1/3。
  • 神奇的小分子藥物研發技術之PROTAC
    但小分子成藥的技術也面臨著諸多的限制和挑戰,例如小分子藥物會出現耐藥性,無法長期抑制靶向蛋白的活性;且小分子藥物需要維持一定的體內藥物濃度才能發揮作用;另外,還有很多靶點被認為是小分子所無法靶向的,如一些轉錄因子,骨架蛋白和無藥可治的突變靶點KRAS等。單抗雖然相對於小分子具有高親和力和高選擇性的優勢,但其最大弊端在於無法透過細胞膜,因此無法作用於細胞內靶點。
  • 藥物發現 | 基於分子晶體形狀與分子間相互作用的藥物發現方法
    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在藥物發現階段,充分利用小分子晶體結構所包含的大量化學信息十分重要,這種基於配體的篩選方法有較好的應用前景。分子形狀(對於結合口袋而言是其互補形狀)對於確定有效的小分子調節劑至關重要,因此許多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發現方法都側重於分析分子形狀和/或靜電特性,為了識別用於藥物發現的「藥效團」,還使用了不同的數學描述或與分子形狀相關的指紋。
  • 抗體偶聯藥物(ADC)的藥代動力學和生物分析
    受限於當時的抗體製備技術,鼠來源的抗體偶聯藥物並沒有在臨床上取得成功,1975年雜交瘤技術的誕生才催生出第一個為人所熟知的ADC分子。之後,靶標抗原的選擇、抗體人源化技術、超高細胞毒性小分子藥物、抗體藥物荷載等問題隨著彼時的技術進步被一個個解決。
  • 《柳葉刀》:靶向治療20年,43種小分子藥物大起底
    自腫瘤靶向治療概念出世以來,小分子抑制劑藥物一直是臨床腫瘤學的研究熱點。近日,來自加拿大瑪嘉烈公主癌症中心的Lillian L Siu教授等在《柳葉刀》刊文,回顧了自1990年1月至2019年12月以來的全部抗腫瘤小分子抑制劑研究成果,並詳細梳理了抗腫瘤小分子抑制劑的分類、發展、在臨床中的應用以及目前仍然存在的問題。
  • FDA共批准45個小分子靶向藥物,僅有13個在國內上市
    實體腫瘤的信號通路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一般同時擁有多個通道,單靶點的阻斷可促使腫瘤細胞啟用替代信號途徑以獲得拮抗能力,因此,多靶點治療研究也成為了抗腫瘤藥研發的新方向。比如索拉非尼,可以用於治療肝癌、腎癌和甲狀腺癌。自從2001年諾華開發的第一個替尼類藥物伊馬替尼上市以來,抗腫瘤分子靶向藥物就一直成為研究熱點。本文一共統計了45個小分子靶向藥物。
  • 這12家公司正在推進靶向RNA的小分子藥物
    這使得發現選擇性藥物——結合單一類型的RNA而沒有廣泛的副作用——更困難。而最重要的是,RNA總是在擺動,四處跳舞,使得很難清晰地了解它的結構,而結構是藥物獵人尋找藥物分子的工具。Disney博士在過去的十幾年中一直試圖證明RNA的特性可以被馴服。在他的堅守下,研究選擇性靶向RNA的小分子藥物的科學家隊伍越來越強大。這個領域充滿了刺激,因為它具有不確定性。
  • 中國藥物分子設計40年發展成就
    他們創建了用於發展變構位點識別方法所需的標準體系Asbench[133],並基於Asbench設計了普遍適用於蛋白靶標的變構位點識別方法Allosite[10,134],這是國際上首例公開使用的變構位點識別方法,該方法的使用頻率和識別性能自2013年發布至今一直在同類方法中名列前茅。
  • 亞盛醫藥聯手君實生物探索小分子藥物與PD-1聯合用藥
    作為明星藥品,PD-1藥物是大分子抗體類生物藥的一員。當PD-1遇上小分子藥物,會有什麼「化學反應」?小分子藥物作為傳統藥物,可以口服,能夠進入細胞內作用於胞內靶點,而大分子藥物一般作用於細胞表面的靶點,抑制蛋白相互作用,特異性強,但一般不能口服,難以進入細胞內。值得注意的是,臨床前研究顯示,新型小分子APG-1387聯合大分子PD-1抗體顯示出較強的抗腫瘤活性,可能增強PD-1阻斷治療的活性,值得進一步開展臨床研究。
  • Evaluate Pharma預測: 2016年上市的十大潛力品種
    2015年美國FDA共批准45個新藥,較2014年多4個,創下近10年來歷史最高峰。在2015年獲批的45個新藥中,有新分子實體(NME)33個,生物製品(BLA)12個。其中,共獲批14個抗腫瘤藥物,6個心血管藥物,5個精神類藥物和2個抗感染藥物。值得一提的是,在獲批的45個新藥中,備受業內矚目的慢性心衰藥Entresto是近25年來該治療領域的一次重要發現,Entresto的問世有望顛覆10多年來從未升級過的慢性心衰的治療方案,並有望成為未來的重磅炸彈。可以說,剛結束不久的2015年的確收穫不少,但2016年更值得期待。
  • 那些重磅小分子原料藥的布局機會分析
    圖3:部分國內尚未上市的3類小分子藥物國內製劑、原料藥的申報數量其中富馬酸二甲酯屬於老藥新用,開發出新適應症多發性硬化症(MS),化合物專利早已過期,原研公司百健布局了聯合用藥/適應症/劑型劑量等一系列周邊專利
  • 小分子靶向藥群雄逐鹿 正大天晴、恆瑞「殺入」TOP10
    2020年1月至今,中國已批准5個國產抗腫瘤靶向藥物。除了江蘇豪森藥業的甲磺酸阿美替尼片和蘋果酸舒尼替尼膠囊外,小分子抗腫瘤靶向藥物還有蘇州特瑞藥業和正大天晴藥業集團的注射用硼替佐米,齊魯製藥的醋酸阿比特龍片。國內藥企的抗腫瘤小分子靶向藥物正逐漸向原研藥發起衝擊,市場持續洗牌。
  • JMC | 藥物化學中的分子表徵學習
    化學家利用這種能力尋找小分子先導物,並在治療性發現中優化類藥物的特性,在這一領域中複雜的化學和生物過程控制著小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在結構模式識別中,一個經常被忽視但又不可分割的方面在於分子是如何被表徵的。例如,圖1顯示了他汀類立普妥以多種人類可解釋的方式繪製。
  • 定點插入非天然胺基酸,Ambrx 用精準蛋白工程助力大分子藥物研發變革
    ,其市場規模在 2018 年已達到千萬億美元,全世界十大暢銷藥中生物大分子藥物便佔有 8 個席位。02定點偶聯,打破傳統 ADC 不可預測性,脫靶毒性大幅降低抗體偶聯藥物 (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 是 Ambrx 最先布局的方向。ADC 藥物是採用特定的連接子將抗體和小分子細胞毒性藥物連接起來,將小分子藥物靶向運輸到目標細胞中的一類藥物。
  • 從"有意迴避"到"研發熱點" 共價抑制劑如何革新小分子藥物開發?
    雖然人類醫藥歷史上多款具有重大意義的藥物包含共價作用機制,然而很久以來,藥物研發人員在選擇靶點的抑制劑時會有意避免能夠與靶點共價結合的化合物。他們擔心這些化合物的選擇性不夠強,而一旦它們與其它不相關的蛋白結合,就可能產生嚴重的毒性。
  • 微芯生物:小分子創新藥翹楚 研發實力驅動業績高增長
    2017年7月,西達本胺納入國家醫保,在僅獲批PTCL適應症的情況下,迅速放量,公司業績也由此開啟了高速增長。經過不懈努力,公司目前已成長為國內創新藥領軍企業之一,在小分子創新藥領域更是業內翹楚。圖表1公司2016年以來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資料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基於對公司研發創新能力的認可,在公司成長過程中的歷次融資中,深受機構追捧,目前直接或間接持有公司股份的股東中,不乏紅土孔雀、深創投、招銀國際、淡馬錫、清華控股等國內外知名機構的身影。
  • 老藥新用途預測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生物信息中心和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的研究人員通力合作,構建了搜索小分子藥物潛在治療用途的搜尋引擎,在老藥新用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 郝小江院士:植物小分子與創新藥物
    金秋10月,正值:霜降。剛剛接到國家厚禮的40歲生日的深圳經濟特區,喜事連連。10月17日,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健康科技國際論壇在深圳舉辦,中國科學院郝小江院士應邀做學術報告:《植物小分子與創新藥物》。雲南民間藥物、民族藥、天然藥資源十分豐富。我國野生高等植物3408屬31142種,雲南3008屬17902種,佔全國總屬數的88.3%,總種數的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