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測試及答案解析(二)

2020-11-30 搜狐網

原標題:心理學測試及答案解析(二)

萬學海文

一、單項選擇題

1.大腦皮層上的枕葉是( )中樞

A.聽覺

B.視覺

C.言語

D.感覺運動

2.當鈴聲由中性刺激物轉化為食物的信號刺激,意味著動物建立了( )

A.反射

B.反射弧

C.條件反射

D.無條件反射

3.人的意識既能夠主動地去認識世界,也能夠通過實踐活動改造世界,這種意識的基本特徵是

A.意識的能動性

B.意識的覺知性

C.意識的社會制約性

D.意識的前進性

4.感應性是生命的標誌,物體具有感應性只表明其有生命,還不能確定其有心理。心理發生的標誌是有( )

A.物質反映形式

B.刺激感應性

C.信號性反應

D.生物反映形式

5.人們在生活中養成的習慣、技能以及生活方式等,在生理機制上都是( )

A.強化

B.條件反射

C.第一信號系統

D.動力定型

6.正在上課,一位遲到的學生突然推門而入,這時引起大家的注意是( )

A.不隨意注意

B.隨意注意

C.有意注意

D.隨意後注意

7.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續作用下所發生的感受性的變化現象是( )

A.感覺適應

B.感覺對比

C.感覺相互作用

D.聯覺

8.物體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從一處向另一處作連續性位移而引起的知覺是( )

A.似動知覺

B.動景知覺

C.真動知覺

D.自主知覺

9.神經元是由( )組成的。

A.細胞體、樹突和軸突

B.細胞體、細胞核和神經纖維 』

C.細胞、突起和纖維

D.細胞核、突起

10.把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動上的時間是指( )

A.注意的廣度

B.廣義注意穩定性

C.狹義注意穩定性

D.注意的轉移

11.長時記憶系統對來自短時記憶系統的信息的加工是( )

A.物理特性編碼

B.表象(形象)編碼

C.言語聽覺編碼

D.語義編碼

12.一個人對具有先後順序的活動的記憶,一般很難言傳的記憶是( )

A.陳述性記憶

B.情節性記憶

C.語義性記憶

D.程序性記憶

13.根據言語描述或圖形示意,在人腦中形成相應新形象的過程是( )

A.有意想像

B.隨意想像

C.創造想像

D.再造想像

14.人對客觀事物採取怎樣的態度,是以某種事物是否滿足或符合自己的( )為中介的。

A.動機

B.態度

C.需要

D.感覺

15.與受暗示性和獨斷性相反的意志品質是( )

A.獨立性

B.果敢性

C.堅定性

D.自制力

16.某學生遇到難題時,會仔細思考,甚至連喜愛的動畫片也不去看,表明該生具備哪種品質?( )

A.獨立性

B.果敢性

C.堅定性

D.自制力

17.人生觀和世界觀屬於下列哪個選項的範疇?( )

A.個性傾向性

B.個性心理特徵

C.情感過程

D.意志過程

18.與高級神經活動類型興奮型相對應的氣質類型是( )

A.膽汁質

B.多血質

C.黏液質

D.抑鬱質

19.巴甫洛夫根據實驗結果把高級神經活動劃分成( )等類型。

A.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和抑鬱質

B.興奮型、活潑型、安靜型和抑制型

C.內向型、外向型、中間型和特異型

D.甲狀腺型、垂體腺型、腎上腺型和性腺型

20.心理發展的不平衡性是指( )

A.人生全程心理發展並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進的

B.各個心理發展水平不同

C.各個體心理發展方向不同

D.各個體心理發展階段不同

21.心理緩慢發展變化階段是( )

A.嬰幼兒期

B.童年期

C.青春發育期

D.成人期

22.皮亞傑創造性地將談話法、觀察法和實驗法綜合運用以研究兒童心理,這種方法是( )

A.測驗法

B.作品分析法

C.臨床法

D.問卷法

23.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孩子會打洞。」這種觀點的實質是( )

A.遺傳決定論

B.環境決定論

C.二因素論

D.相互作用論

24.他是日內瓦學派的創始人,他的認知發展理論在發展心理學中受到普遍重視,他的地位和影響至今仍然難以替代。這位心理學家是( )

A.皮亞傑

B.艾裡克森

C.維果斯基

D.班杜拉

25.兒童將已獲得的感知運動圖式內化為表象系統,並具有了符號功能,開始能夠運用語言或符號來代表經歷的事物。這屬於皮亞傑關於兒童心理發展的( )

A.形式運算階段

B.具體運算階段

C.前運算階段

D.感知運算階段

26.我們常說:「學生不但要掌握知識,而且要獲得技能。」此處的「知識」概念與信息加工心理學的( )大致相對應。

A.書本知識

B.陳述性知識

C.言語知識

D.程序性知識

27.小學生在英語課上學習「書」的英語單詞「book」。按奧蘇伯爾的學習分類,這裡的學習屬於( )

A.表徵學習

B.概念學習

C.命題學習

D.發現學習

28.下列屬於影響遷移的個人因素有( )

A.認知結構和態度。

B.智力和學習環境

C.年齡和學習材料

D.學習目標和態度

29.正強化是指( )

A.呈現一個刺激以增加一個反應發生概率的程序

B.呈現一個刺激以降低一個反應發生概率的程序

C.撤銷一個刺激以降低一個反應發生概率的程序

D.撤銷一個刺激以增加一個反應發生概率的程序

30.耶克斯一多德森(Yerkes-Dodson)定律表明,較難課題的動機適宜強度( )

A.較強

B.較弱

C.中等

D.無規律可循

31.個人能用言語進行直接陳述的知識,主要用來回答事物是什麼、為什麼和怎麼樣的問題,用來區別和辨別事物的知識稱為( )

A.感性知識

B.理性知識

C.陳述性知識

D.程序性知識

32.適合自由回憶學習研究範型的例子是( )

A.記住中國各省名與相應省會名

B.記憶電話號碼

C.記憶外語單詞

D.記憶班級同學名字

33.一個朋友告訴你,他剛才做了心理學實驗的被試:「真奇怪,我們做了一個問卷,看了一部電影,又做了同樣的問卷。」從這些描述中,你可以得出他是在( )

A.後測控制組設計中的控制組中

B.前測一後測控制組設計的實驗組中

C.前測一後測控制組設計的控制組中

D.後測控制組設計中的實驗組中

34.為了考察三種刺激條件下,被試反應時之間是否存在差異,一研究者分別選取5個年齡段的被試各3個,來考察三種刺激條件下被試反應時的差異,此種設計為( )

A.完全隨機設計

B.隨機區組設計

C.析因設計

D.嵌套設計

35.下列心理學陳述中,哪一個是操作性定義?( )

A.智力是在智力測驗中獲得的分數

B.攻擊是對另一個體的失控的敵意

C.測驗法是用標準化量表測量個體的個性特徵的方法

D.以上都不是

36.在不同實驗條件下,正確解決問題的被試數一樣,但很可能在( )上發現實驗條件之間的差異。

A.解決方案的質量

B.解決問題的時間

C.問題解決的潛伏期

D.以上都是

37.下列說法中不屬於訪問前準備工作內容的是( )

A.一切可用的記錄工具,如:錄音機、照相機、紙筆等

B.知識和心理方面的準備

C.交通工具

D.被訪問者的合作

38.反應時實驗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反應速度和( )間的反向關係,這使得我們必須在它們之間做出權衡。

A.反應強度

B.反應準確性

C.反應頻率

D.反應組織

39. Posner等人應用減數法反應時實驗確定了某些短時記憶信息可以有( )兩個連續的階段,這是認知心理學上的重大發現。

A.視覺編碼和語義編碼

B.視覺編碼和聽覺編碼

C.聽覺編碼和語義編碼

D.圖像編碼和聲音編碼

40.如在一個實驗中,對紅光信號燈按A鍵,對綠光信號燈按B鍵,對藍光信號燈按c鍵,對白光信號燈按D鍵,共四個刺激和四個對應的反應,那麼記錄到的反應時是( )

A.簡單反應時

B.複雜反應時

C.辨別反應時

D.選擇反應時

41.首先提出加因素法實驗邏輯的是( )

A.漢彌爾頓

B.斯騰伯格

C.霍克基

D.唐德斯

42.( )實驗一般不考察被試的判斷標準,而只測量被試的辨別能力。

A.迫選法

B.有無法

C.多重決策法

D.評價法

43.有可能產生動作誤差的心理物理學方法是( )

A.平均差誤法

B.階梯法

C.恆定刺激法

D.最小變化法

44.某個單峰分數分布的眾數是15,均值是10,這個分布應該是( )

A.正態分布

B.正偏態分布

C.負偏態分布

D.無法確定

45. I類錯誤的概率α和Ⅱ類錯誤的概率β有以下關係( )

A.α+β=1

B.隨著α的增長,β也會增長

C.α/β=常數

D.如果α非零,那麼β也非零

46.對於以下哪種情況我們應該拒絕虛無假設?( )

A.已有研究證明其是錯誤的

B.所得結果是由隨機誤差造成的可能性很小

C.所得結果是由隨機誤差造成的可能性很大

D.研究者確信該變量對於改變人們的行為是無效的

47.如果從一個正態分布中,將上端的少數極端值去掉,以下哪個統計量不會受到影響?( )

A.均值

B.中數

C.眾數

D.標準差

48.一個( )測量在相同的條件下會得到相近的結果。

A.有效的

B.準確的

C.連續性的

D.可信的

49.欲比較同一團體不同觀測值的離散程度,最合適的指標是( )

A.全距

B.方差

C.四分位距

D.差異係數

50.現有8位面試官對25名求職者的面試表現作等級評定。為了解這8位面試官評定的一致性程度,最適宜的統計方法是計算( )

A.斯皮爾曼相關係數

B.積差相關係數

C.肯德爾和諧係數

D.點二列相關係數

51.在一個二因素組間設計的方差分析中,一位研究者報告A因素的主效應是F(1, 54)=0.94,B因素的主效應是F(2,108)=3.14。你能由此得到什麼結論?( )

A.因素的主效應比A因素的主效應大

B.此研究是2×3的因素設計

C.研究中有114個被試

D.這個結果報告一定有錯誤

52.一個單項選擇測驗有48道題,每題有4個備選項。用α=0.05單側檢驗的標準,至少答對多少道題成績顯著地優於單憑猜測?( )

A.答對16題

B.答對17題

C.答對18題

D.答對19題

53.二因素設計的方差分析中,交互作用的效應是F(2,74)=2.86。由此可知( )

A.研究中有78名被試

B.一個因素有2個水平,另一個因素有3個水平

C.一個因素對因變量的作用在另一個因素的不同水平有變化

D.其主效應是不顯著的

54.關於選擇常模團體的條件錯誤的是( )

A.必須明確所要測量的群體的性質與特徵

B.常模團體必須是所測群體的代表性樣本

C.不必考慮樣本的大小

D.關註標準化樣組的時空背景

55.關於信度的指標正確的是( )

A.信度係數,即實得分數方差與真分數的方差的比值

B.信度指數即是信度係數

C.測量標準誤與信度呈負相關

D.測量標準誤與信度呈正相關

56.編制簡答題的原則不包括( )

A.將其操作化

B.宜用問句形式

C.填充形式的空格不宜太多

D.每題應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57.關於項目區分度正確的是( )

A.指測驗項目對被試的心理特性的區分能力

B.取值範圍介於-2和+2之間

C.相關係數越大,區分度越小

D.相關係數越小,區分度越高

58.兩次測驗的間隔時間( )

A.對所有心理測驗均有影響

B.間隔時間越長,信度係數越高

C.僅對重測信度和複本信度的測驗有影響

D.對所有心理測驗都沒有影響

59.韋氏智力量表的離差智商( )

A.以100為均數,16為一個標準差

B.以100為均數,15為一個標準差

C.以95為均數,14為一個標準差

D.以110為均數,15為一個標準差

60.某兒童所得的比例智商為90,表明其智力發展( )

A.平常

B.遲緩

C.超常

D.都不對

61.先將群體分組,再在組內進行隨機取樣的方法是( )

A.簡單隨機抽樣

B.系統抽樣

C.分組抽樣

D.分層抽樣

62.一個4歲的兒童,通過了5歲組的智力測驗題目,其智商是( )

A.80

B.100

C.115

D.125

63.應用智力測驗測智商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 )

A.了解被試者智力結構的特點

B.使兒童得到相應的教育與訓練

C.智力障礙的輔助診斷

D.預測被試者是否能夠成才

64.信度之於效度正如( )

A.準確性之於一致性

B.一致性之於準確性

C.偏差數之於常模

D.常模之於偏差數

65.在確定常模時,最常用的抽樣方法是( )

A.簡單隨機抽樣

B.分組抽樣

C.系統抽樣

D.分層抽樣

二、多項選擇題

1.屬於原型啟發的例子有( )

A.瓦特看到水開時蒸汽把壺蓋頂起來,受到啟發發明了蒸汽機

B.牛頓看到蘋果掉到地上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C.阿基米德洗澡時覺得身體受到水的浮力發現了浮力定律

D.魯班被帶齒的絲毛草劃破了皮膚而發明了鋸子

2.影響注意轉移快慢和難易的條件有( )

A.個體神經過程的強度

B.個體神經過程的靈活性

C.原來注意的時間長短

D.原來注意的強度

3.知覺恆常性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視覺範圍內有( )

A.大小

B.顏色

C.明度

D.形狀

4.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缺失性需要是( )

A.在種族和個體發展過程中早期出現的需要

B.力量強的需要

C.關係到個體生存的需要

D.有益於健康、長壽和精力旺盛的需要

5.概而言之,皮亞傑關於心理發展的基本觀點是( )

A.心理發展的實質是主體對客體環境的適應

B.適應的本質在於主體與環境的平衡

C.動作是認識的源泉,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中介

D.心理發展過程是主體自我選擇、自我調節的主動建構過程

6.在奧蘇貝爾提出的學業成就動機中,哪些屬於外部動機?( )

A.認知內驅力

B.自我提高的內驅力

C.附屬內驅力

D.自我實現的內驅力

7.關於幹涉變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幹涉變量是指樣本團體的性質對效度影響的一種因素

B.它指的是被試者的年齡、性別、教育水平等

C.它指的不是被試者的年齡、性別、教育水平等

D.幹涉變量是很容易分析和觀察的

8.內部效度的影響因素有( )

A.統計回歸

B.主試一被試的相互作用

C.零結果

D.測量工具的局限性

9.選擇總體參數的點估計,依據的標準是( )

A.無偏性

B.變異性

C.有效性

D.一致性

10.測驗分數的綜合分析( )

A.應該永遠把測驗分數視為一個範圍而不是一個確實的點

B.不能把分數絕對化,更不能僅僅根據一次測量的結果輕易下結論

C.應關注信度與效度,特別是對後者一定要選擇最相近和最匹配的情境中形成的常模

D.不同測驗的分數是可以比較的,不需要等值化

三、簡答題

1.簡述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

2.簡述共同要素說。

3.在進行兩個平均數差異的檢驗時,需要考察哪些因素?

四、綜合題

1.論述幼兒思維的主要特點。

2.在詞頻效應的實驗中有哪些潛在的自變量,你認為應該怎樣控制?

答案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5 BCACD 6~10 AACAB 11~15 DDDCA 16~20 DAABA

21~25 DCAAC 26~30 BAAAB 31~35 CDBBA 36~40 DCBBD

41~45 BAACD 46~50 BCDDC 51~55 DBBCC 56~60 AACBB

61~65 CBDBD

二、多項選擇題

1 ABCD 2 BD 3ABCD 4 ABC 5ABCD 6BC 7AB 8AB 9ACD 10 ABC

三、簡答題

1【答案要點】

卡特爾認為,一般智力或g因素可以進一步分成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兩種智力。

(1)流體智力指一般的學習和行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適應新環境的測驗度量,如邏輯推理測驗、記憶廣度測驗、解決抽象問題和信息加工速度測驗等。

①流體智力的主要作用是學習新知識和解決新異問題。

②流體智力主要受人的生物學因素影響,隨生理成長曲線的變化而變化,在20歲左右達到頂峰,在成年期保持一段時間以後,開始逐漸下降。

(2)晶體智力指已獲得的知識和技能,由詞彙、社會推理以及問題解決等測驗度量。卡特爾認為,晶體智力測量的是知識經驗,是人們學會的東西。

①晶體智力的主要作用是處理熟悉的、已加工過的問題。

②晶體智力一部分是由教育和經驗決定的,一部分是早期流體智力發展的結果。晶體智力的發展在成年期不僅不下降,反而在以後的過程中還會有所增長。

2【答案要點】

共同因素說認為學習就是形成情境與反應的聯結,只有當兩種學習中存在相同的因素時,第一種學習的結果才能對第二種學習產生影響,形成正遷移。共同要素說又稱相同因素說,是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和武德沃斯1901年針對形式訓練說提出。例如,學會加法運算的規則可促進乘法運算的掌握。反之,只要有學習遷移,就必然存在相同的因素,且兩者基本成正比,即相同因素越多,則遷移量越大。主要實驗依據是1901年的知覺訓練遷移實驗。在西方流行30餘年。但該理論忽視其他因素,特別是學習者的主動性和認知因素的作用,亦未認識到相同因素對遷移的幹擾作用。

3【答案要點】

平均數差異的顯著性檢驗,就是對兩個樣本平均數之間差異的檢驗。進行兩個平均數差異檢驗時,需要考慮的條件複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C}(1){C}要考慮總體分布和總體方差,需要注意兩個總體方差是否一致;

{C}(2){C}兩個樣本是否相關以及兩個樣本容量是否相同等一系列條件;

(3)不同條件下選用不同的公式,不能用錯,這是在實際應用中特別要引起重視的問題。

四、綜合題

1【答案要點】

幼兒思維的主要特點是它的具體形象性以及進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

(1)思維的具體形象性思維的具體形象性是指思維活動主要是憑藉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進行的,而不是憑藉對事物的內在關係和本質的理解,即概念、判斷和推理來進行的。例如,一個幼兒夠正確回答:「6個蘋果,2個人平分,每人能分到幾個」,卻不能回答3+3=?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還派生出經驗性、表面性和擬人化等特點。這些思維特點和兒童知識經驗貧乏和兒童第一信號系統活動佔優勢有關。

(2)思維的抽象性開始萌芽幼兒中期以後,開始出現抽象思維的萌芽。研究者發現,在解決同一個任務中,幼兒園小班兒童更多的是在感知水平上解決問題,而中班和大班兒童逐步地學會在詞的水平上解決問題。直覺行動思維、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這三種思維形式在幼兒思維中所佔的地位隨年齡的增長而變化。幼兒的直覺行動思維的水平比嬰兒期有明顯的提高,具體形象思維有很大程度的發展,抽象邏輯思維只是剛剛發展,幼兒對其經驗範圍內的事物能夠進行簡單的邏輯思維。

(3)言語在幼兒思維中的作用日益增強研究表明,幼兒園小班兒童的動作主要是受視覺映象或表象調節的,言語在動作過程中不起什麼作用,只有在做完這個動作以後,他才能在言語中把它反映出來;中班兒童往往是一面動作,一面言語,言語的計劃作用還很差;大班兒童已能在行動之前就用言語表達想要做什麼和如何做等,這時兒童的言語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幼兒晚期的孩子已能夠運用一些抽象概念進行思維、了解事物本質屬性。

2【答案要點】

自變量是指由研究者選定,並進行操作、變化的,能產生所欲研究的心理現象的因素或因素的組合。因變量是指由自變量所引起的被測者某些心理現象或行為的變化。實驗中除自變量和因變量之外的其餘變量稱為額外變量,在額外變量中可能會引起因變量變化的因素被稱為潛在的自變量。在詞頻效應的實驗中,詞頻為自變量,反應時間為因變量。而被試間的差異、詞頻的定性、材料的選擇、實驗任務、研究設計、實驗環境和數據處理方法等都會是潛在的自變量。對於這些潛在的自變量,應以以下方法加以控制:

(1)控制被試間差異,應用隨機的方式抽取大量水平相近的被試。在詞頻效應的實驗中,可以隨機抽取一百二十名大學生作為被試。

(2)用一個確定的標準來定性詞頻,如以字或詞在報紙、書刊、教材等語言材料中使用次數統計而得出。由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經驗引起的詞頻不確定性,可以用大被試量來加以控制。

(3)材料的選擇方面,若以拼音文字為實驗材料,拼讀規則的運用會使詞頻效應被低估。所以應選擇非拼音類文字,如漢字就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由於漢字有不同的結構類型,實驗可將此作為一個自變量加以操縱。

(4)詞頻效應的實驗中,因變量為反應時間,有很多不同的任務類型如命名、判斷、再認、補筆等可以用來進行實驗。在此實驗中,由於不能確定詞頻效應究竟發生在字詞識別的哪個或哪些階段,其作用各有多大,所以選擇三種不同的任務類型:詞彙判斷、命名和詞彙命名,將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得出更準確的結論。

(5)在詞頻效應的實驗中,為了達到上述(1)、(2)和(3)的控制效果,應把詞頻和字類型作為組內設計。但為控制不同類型任務間的相互幹擾,任務類型應作為組間設計。

(6)實驗環境應儘量保持恆定。

(7)運用計算機呈現刺激並記時。用不同的統計方法進行統計計算後,再得出結論。以上是對在詞頻效應的實驗中可能會存在的一些潛在自變量的控制方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心理學測試及答案解析(一)
    原標題:心理學測試及答案解析(一) 萬學海文 一、單項選擇題 1.阿諾德的「評定一興奮」說與()有相似之處,都強調有機體變化的感覺在產生情緒的主觀感受上具有作用: A.坎農-巴德情緒學說 B.伊扎德的情緒理論
  • 2017年心理學考研真題答案及解析(選擇題)
    原標題:2017年心理學考研真題答案及解析(選擇題) 2017年心理學考研已經結束,應眾多學員的要求,勤思教研室的老師解析了心理學考研真題以及自主命題院校的真題,僅供學員參考和2018年考研的學生做一個參考!
  • 2016心理學考研312真題及答案勤思解析完整版
    原標題:2016心理學考研312真題及答案勤思解析完整版 2016年考研剛剛結束,勤思教育在第一時間對考卷進行了勤思解析!二列相關 D.點二列相關 B【勤思解析】四分相關:兩個變量分布都是連續變量,被人為劃分成二分變量。
  • 2012年心理學考研真題答案解析超詳細完整版
    20、下列不正確的是(    )A、榮格最先開展對個體畢生發展研究;B、霍爾將兒童心理學研究範圍擴大到青春期;C、普萊爾出版《兒童心理學》,創立科學的兒童心理學;D、皮亞傑以活動特點標準將心理學發展劃分四個階段。答案:D解析:皮亞傑以兒童認知特點將兒童的發展劃分四個階段。
  • 普通心理學彭聃齡第4版課後答案
    精選名校歷年考研真題,每道真題均附有詳盡解析,考生可以通過真題部分的練習來熟悉考研真題的特點,並測試自己的水平。第二部分為課後習題。本書參考大量心理學相關資料對該教材的課(章)後習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解答,並對相關重要知識點進行了延伸和歸納。第三部分為章節題庫。
  • 教招備考-解析心理學效應
    心理學效應非常有趣,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同時也是我們教師類考試的考點之一。下面老師就為大家梳理並解析一些咱們考試中常見的心理學效應。一、理論解析(一)首因效應首因效應是指人與人交往中留下的第一印象。在與陌生人交往時,首因尤為重要。我們在面試時會精心打扮自己,以給對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這就符合首因效應的原理。
  • 2017年心理學統考312考研真題答案與解析(文字版)
    原標題:2017年心理學統考312考研真題答案與解析(文字版) 2017年心理學考研已經結束,應眾多學員的要求,勤思教研室的老師解析了心理學考研真題以及自主命題院校的真題,僅供學員參考和2018年考研的學生做一個參考!
  • 心理學測試題及答案解析(三)
    原標題:心理學測試題及答案解析(三) 萬學海文 一、單項選擇題 1.一般地說,打字員對文稿中文字的記憶是屬於下列哪種記憶?( ) A.瞬時 B.拉丁方設計 44.為了測定對痛苦的耐受力,給被試一個適當的電擊,測試被試尖叫時的分貝數量,用它作為電擊伏特量的函數。在這個實驗中,自變量和因變量分別是( ) A.電擊伏特強度;尖叫的響度 B.對痛苦的耐受力;尖叫的響度 C.
  • 2011年研究生考試之心理學真題答案及解析
    勤思考研第一時間發布2011年真題答案及解析,對於剛剛走出考場的同學來說,看答案,估分數是最急迫的事情。在這裡勤思老師提醒大家,從現在開始就要著手準備複試,初試對於我們來說只是一個敲門磚,複試不過,神馬都是浮雲。建議大家馬上進行考研必勝複試輔導訓練。
  • 2019全國二卷高考理綜試題及答案 全國卷理綜二卷官方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全國卷二理綜真題試卷答案解析官方清晰版22019年高考全國卷二理綜真題試卷答案解析官方清晰版32019年高考全國卷二理綜真題試卷答案解析官方清晰版42019年高考全國卷二理綜真題試卷答案解析官方清晰版62019年高考全國卷二理綜真題試卷答案解析官方清晰版72019
  • 2015心理學考研答案解析及完整真題勤思考研版
    原標題:2015心理學考研答案解析及完整真題勤思考研版 勤思考研首發2015心理學考研統考真題答案,剛剛走出考場的同學們,對答案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考試著手複試。此版本答案為勤思考研教研室老師整理的版本,如果對部分題目有異議,可以和我們進一步討論和諮詢。 一、單項選擇題:1-65題,每小題2分,共130分。
  • 2020 研究生英語二答案解析
    2020研究生英語二答案解析1.【答案】D tricky【解析】此處考察詞義辨析+上下文語境。文章首段首句為主題句:每位父母都想成為好的父母。空格句開頭為but,句意上出現了轉折,「但是如何定義好的父母是個難題」,since後給出了原因,「因為不同的孩子對待同樣的養育方式反應也是不同的」。tricky意為「棘手的,困難的」,符合句意。
  • 2015安徽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模擬題及答案解析
    2015安徽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模擬題及答案解析 http://anhui.hteacher.net 2016-04-21 14:55 安徽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
  • 2022年首都師範大學347心理學專業綜合考研真題和答案
    2.隨機抽取10名初中一年級學生,對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測驗A)和推理能力(測驗B)進行測試(兩份試卷滿分均為40,難度相等,分數基本等值),結果如下表。[統考2016年研]A.笛卡兒B.馮特C.鐵欽納D.赫爾姆霍茨【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實驗心理學一詞,是1862年由德國著名心理學家、實驗心理學的先驅之一馮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在他的《感官知覺理論貢獻》論文集的導言裡最早提出來的。
  • 勤思考研全國統考2021年心理學312真題及答案解析
    二、多選題  70.青春期的自我意識發展的具體的表現有;()  A.內省行為增多  B.思維自我中心  C.使用人稱代詞「Kosslyn)的空間掃描聚焦實驗;  72.BCD【勤思解析】心理旋轉實驗證實了表現的可操作性,模板匹配實驗支持了模板匹配理論,空間掃描聚焦實驗證實了表象與現實客體的知覺相似。
  • 「單元測試」階段綜合測試卷二參考答案
    階段綜合測試卷二參考答案一、填空題1.【解題思路】噪聲的減弱辦法有三種,從減弱噪聲的三種方法考慮來解決此題。【解題思路】解答此題從以下知識點入手:①氣體液化有兩種方式:一是壓縮體積;二是降低溫度。②液化要放熱,汽化要吸熱。
  • 2019年4月成人自考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真題及答案解析
    全國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發展與教育心理學試題課程代碼:00466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塗、寫在答題紙上。2.每小題選出答案後,用2B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乾淨後,再選塗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
  • 2018年考研英語(二)解析及參考答案
    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resolve。 2、【答案】[D] seek 【解析】此處考察詞義辨析。空格所在句指出:這項新研究表明,這種求知需求如此強烈以至於人們會_____(答案)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即使他們清楚答案會_____。
  • 模擬考場(二)答案解析及參考譯文
    2 【答案】[D]  【解析】「因為」。「for」與文章第一段第三句中的「Because we depend...」構成搭配,均表示解釋原因。而選項[A][B][C]均不用於解釋原因,不符合原文意思。  3 【答案】[D]  【解析】「堅持下去;繼續下去」。
  • 2022年首都師範大學347心理學專業綜合考研真題答案——才聰考研
    2017年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347心理學專業綜合[專業碩士]考研真題一、名詞解釋(每小題5分,共40分)1.神經系統2.知覺3.詞彙理解4.意義學習5.成就動機6.認知風格7.備擇假設8.項目特徵曲線二、簡答題(每小題20分,共1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