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四個現代化」齊頭並進

2021-01-09 穿石營銷
輕鋼別墅,悄然入駐。

新時代,有新符號。數位化,智能化,多遠化,國際化,齊頭並進。

數字貨幣,數字哲學,大數據,一切可以數位化。自13、14世紀阿拉伯數字傳入中國以來,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從上世紀二十年代才得於迅猛發展。

到了今天,網際網路時代,不但是運算,主要是支付,讓數字運用無處不在,大數據開發和管理更是促進了一切發展。

智能化開啟新生活,高科技的發展,改變了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智能家居,智能語音,智慧型手機,一切都是智能的。

多元化是更加開放的產物,西服,中山裝,民族風等,服裝多元化,小青年的非主流一度成了大街上的主流。

思想上也是,一元,二元,三元,一不小心,四十多歲的人成了老古董。

國際化是未來所有人、所有國家的主要方向。國際主流是改革開放,是互通有無。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人類命運共同體,初始沒有太多人理解,一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讓所有人不得不面對和承認。大是大非面前,考驗所有人的世界觀。

順勢而為,水到渠成。了解新時代,順應新時代,張開臂膀,心向陽光,讓我們共同擁抱新生活!

相關焦點

  • 「四個全面」齊頭並進 中國夢才能夢想成真
    「四個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從去年12月在江蘇調研時「小荷才露尖尖角」後,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在黨校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在中央政治局會議和集體學習中,在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胸有成竹、侃侃而談,綿延不絕地打出了共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四個「組合拳」——「四個全面
  • 周恩來與四個現代化
    從四個現代化的坐標看,這些無疑都是中國在實現現代化進程中一個個具體步驟和階段。周恩來矢志不渝,為之作了不懈的努力。儘管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時間被推遲了,但周恩來關於中國「四個現代化」的一系列思想卻並不因此失去其閃光的價值,相反,愈久彌新,對我們今天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聚焦四中全會丨從「四個現代化」到「五個現代化」
    海外媒體熱評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會議,認為,中國的「四個現代化」走向了「五個現代化」。  這是一句大實話,也是一個客觀的評價。  歷史不會忘記,1964年12月20日到1965年1月4日召開的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舉行,周恩來在會上向全國人民宣布實現「四個現代化」的任務:就是要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1975年召開的四屆人大重申這個發展目標。
  • 「四個現代化」目標的提出
    以上說明,第一,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已經把實現現代化作為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基本任務。第二,實現工業現代化是其他現代化的基礎。第三,實現四個現代化的目的是在保證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第四,這時的四個現代化的提法與後來的提法有區別。
  • 四個現代化宏偉目標的提出
    23日,周恩來在這次會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從「擺脫落後和貧困」必須具備的條件出發,提出要「建設起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這是新中國領導人第一次提出四個現代化的概念。這是毛澤東主席在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開幕式上致開幕詞。
  • 「四個現代化」是如何提出與發展的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在舊中國傷痕累累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著手謀劃新中國的發展,在走什麼樣的發展道路問題上,先後提出工業化、農業機械化和「四個現代化」的發展路徑,改革開放之後又隨著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對「四個現代化」的內容不斷拓展深化,體現了我們黨在發展目標上的與時俱進。
  • 當年的亞洲四小龍和四小虎齊頭並進,為何如今差距卻越來越大?
    當年的亞洲四小龍和四小虎齊頭並進,為何如今差距卻越來越大?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進入了和平發展的一個新的時期,為此很多的國家和地區都開始了經濟的高速發展。尤其是在亞洲的某些地區,比如東亞,還有東南亞有很多的經濟體迅速的崛起,所以在當時的時候,就有八個國家和地區分別被稱為「亞洲四小龍」和「亞洲四小虎」。「亞洲四小龍」分別是韓國、新加坡,還有我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和臺灣。
  • 「四個現代化」是怎麼提出來的?
    「四個現代化   1954年9月,周恩來在一屆人大一次會議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 「如果我們不建設起強大的現代化工業
  • 四個現代化何時提出來的?
    1954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明確的提出要實現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的四個現代化的任務, 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開的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提出「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並宣布:調整國民經濟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
  • 1964年提出「四個現代化」的來龍去脈
    鳳凰衛視9月17日《騰飛中國》節目播出「1964年『四個現代化』的來龍去脈」以下為文字實錄:何亮亮:1964年12月21日至1965年1月4日,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正式和完整地向全國人民提出了「四個現代化」的任務。
  • 鄧小平:我們要在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在思想政治上堅持四項...
    1979年3月30日,鄧小平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一文中指出,我們要在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在思想政治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前提。這四項是:第一,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第二,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專政;第三,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第四,必須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 1963年1月29日 周恩來提出四個現代化
    1963年1月29日 周恩來提出四個現代化1963年1月29日,周恩來在上海科學技術工作會議上講話指出:我們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簡稱「四個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強國,關鍵在於實現科學技術現代化。
  • 新的戰略安排:分兩個階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交匯之際,黨的十九大就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部署,明確了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分兩個階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的奮鬥目標。所謂「兩個階段」,即: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一個個時間節點,勾勒出奮進的坐標,設定了前行的節奏。
  • 鄧小平「三起三落」 提四個現代化遭遇四人幫
    核心提示:1964年12月21日,周恩來總理在三屆人大第一次會議上宣布,中國今後的戰略目標是要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發展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這是中共中央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四個現代化
  • 十一大黨章恢復八大四個現代化的提法
    它恢復了八大關於把中國建設成四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的提法。在內容上與九大、十大黨章比較作了較多的修改。譬如:在總綱及有關條款中增寫了關於民主集中制的內容;在黨的中央委員會,地方縣和縣以上、軍隊團和團以上各級黨的委員會,都設立紀律檢查委員會;提出黨要認真執行「任人唯賢」的幹部政策等等。
  • 「雙模式」齊頭並進!中國海軍傳出喜訊,國防部一番話信息量大
    目前海軍已經全面進入了現代化的航母時代,對海軍考驗的更多的是艦載機的戰鬥力和飛行員的實戰能力,這也成為了當前備受關注的話題之一。近期,國防部在例行的記者會上表態,我國的海軍已經完成了航母艦載資質的認證。面對記者的提問,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大校表示,海軍的殲-15飛行員已經獲得了航母晝間著艦的資質認定。
  • 習近平曾看望錢偉長 稱其是四個現代化創導者
    當年年底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建國以來黨的歷史性的偉大轉折,黨中央向全黨、全國發出了「改革開放」和「實現四個現代化」的號召。此時的錢偉長奮起之情油然而生,他以空前高漲的熱情擁護改革開放,投身「四個現代化」建設,他那些沉寂谷底20 年的科研成果與心得也像噴泉般噴發而出。
  • 齊頭並進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齊頭並進,幾支隊伍並行前進。也指幾個事情同時展開。出自:周恩來《在上海科學技術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實事求是,循序前進,齊頭並進,迎頭趕上。」近義詞有:並肩前進、並駕齊驅,反義詞有:參差錯落,齊頭並進是中性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深刻內涵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做出新的表述:「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
  • 現代化在統籌協調中邁進
    1978年召開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鄧小平同志強調:「我們黨在現階段的政治路線,概括地說,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個現代化。」 「四個現代化」的概念形成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雖然當時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國發展的迫切要求和正確方向,但受制於實踐和時代的限制,其內涵還不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