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委員會:遺傳基因編輯須遵循十條原則
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委員會:遺傳基因編輯須遵循十條原則 阮曉/@中國新聞網 2018-11-27 13:11
-
預告|小麥基因組與分子育種講壇(四)
報告題目:小麥適應性進化:分化與融合報 告 人:魯 非 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時 間:2020年10月30日 上午10:00承 辦:全國小麥基因組學與分子育種組委會主 持 人:張愛民教授(有關內容將於本月26日在Nature Genetics 發表)
-
十二位分子遺傳學家萬字長文,燭照遺傳學和基因組學的未來
她獲得了多個獎項和榮譽,包括Friedmund Neumann先靈葆雅基金會獎、國際幹細胞研究學會授予的Susan Lim博士傑出青年科學家獎、EMBO授予的青年科學家獎。Alexander Meissne為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MPI)的成員,目前是柏林馬克斯普朗克分子遺傳學研究所主任。
-
「設計嬰兒」已經成為現實,我們準備好了嗎?
而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近日報導說,英國巴斯大學的克隆領域專家託尼·派瑞宣布,他的研究團隊利用老鼠進行實驗,在老鼠受孕時,對其DNA(脫氧核糖核酸)進行了精確的編輯。派瑞說,最新研究再加上遺傳學在過去20多年取得的巨大進步,讓「設計嬰兒」不再只是英國著名科幻小說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小說中的人物。
-
於軍:人類基因組計劃是我的生命
最終,他獲得了這個到紐約大學醫學院攻讀生物醫學科學博士的機會。 於軍到達紐約的那一年(1984年),正好遇上美國乃至世界的生物學界醞釀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啟動「人類基因組計劃」。這一計劃旨在測定人類基因組的全部DNA序列,一次性解決分子生物學家夢寐以求的結果:了解人類所有與癌症相關的基因。
-
人類基因組計劃是我的生命
最終,他獲得了這個到紐約大學醫學院攻讀生物醫學科學博士的機會。 於軍到達紐約的那一年(1984年),正好遇上美國乃至世界的生物學界醞釀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啟動「人類基因組計劃」。這一計劃旨在測定人類基因組的全部DNA序列,一次性解決分子生物學家夢寐以求的結果:了解人類所有與癌症相關的基因。
-
一項遺傳學新研究揭示了人類基因組中隱藏著「暗物質」
一項遺傳學新研究揭示了人類基因組中隱藏著「暗物質」 Emma Chou • 2020-03-12 14:02:05
-
陸道培分子醫學團隊在2019年美國人類遺傳學會年會展示研究成果
ASHG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類遺傳學方面的專業會議,今年有超過80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參與,大會展示了人類遺傳學和基因組學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RASseq)等在人群遺傳學、腫瘤及遺傳性疾病中的研究和應用,人工智慧(AI)、新的資料庫及分析工具在基因組分析中的應用,為各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提供了研究基礎及啟示。
-
科學網—他「點亮」現代中國遺傳學的未來
「第一」:建立中國高校第一個遺傳學專業、第一個遺傳學研究所、第一個生命科學學院,他呼籲保護中國人的遺傳資源,促成國家基因組研究中心的成立,使中國在世界人類基因組研究中佔據一席之地…… 他就是中國現代遺傳學奠基人之一、國際著名遺傳學家談家楨。
-
人類基因組時代的泛基因組學
薩爾茲伯格2010年,華大基因提出了人類泛基因組學的概念,發表了關於泛基因組學的重要文章,那時我剛剛到華大基因實習,雖然未參與過該項目,但多多少少還是有所了解,後來在丹麥人基因組中也對此進行了探索。這裡我參照薩爾茲伯格的綜述文章將內容分為以下 6 個部分,同時也融入部分我對泛基因組學的理解:單一「參考基因組」分析模式的局限;「泛基因組學」概念的由來和定義構建物種泛基因組的意義;人類泛基因組的構建;泛基因組參考序列的記錄和表示方式;
-
他「點亮」現代中國遺傳學的未來—新聞—科學網
他「點亮」現代中國遺傳學的未來 從事遺傳學研究和教學70餘年,談家楨先生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在相關研究領域做出開創性成就,他發現的瓢蟲色斑遺傳的鑲嵌顯性現象,提供了經典遺傳學發展的重要補充和現代綜合進化理論的關鍵論據。 更令人敬佩的,是談家楨先生對真理的堅持。 上世紀50年代,蘇聯的米丘林學說在國內盛行,它強調對育種起決定影響的是外部環境而非內因,摩爾根的基因學說受到壓制。
-
中國學者率先闡明SLE發病相關分子遺傳學機制
沈南團隊研究闡明了在狼瘡發病關鍵通路中起重要調控作用的非編碼RNA相關分子遺傳學機制。仁濟醫院供圖中新網上海1月9日電 (記者 陳靜)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多發於女性,能夠造成多個器官受損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嚴重者危及生命。但是該病的病因不明,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癒手段。
-
螞蟻基因組研究:試圖破解人類難題
今年9月份,身為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科學系副主管、比較基因組學與演化生物學中心主管的張博士又與丹麥哥本哈根大學(Kbenhavns Universitet)同行一起,繼續螞蟻的研究。此前,由中國與丹麥科研人員共同完成的「切葉蟻」(the leaf-cutting ant Acromyrmex echinatior)的基因組測序與分析成果,已於今年6月30日在國際知名學術雜誌《基因組研究》(Genome Research)上在線發布。「此項成果為社會行為學等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遺傳學基礎。」張博士說。
-
基因組印記與人類生殖:病因,臨床特徵與PGT阻斷
眾所周知,人類生殖問題由多種原因引起,DNA變異被認為是影響母胎健康的主要因素。近些年有研究顯示哺乳動物的繁衍也受一些基因組印記因素的影響。基因組印記(Genomic imprinting),又稱遺傳印記,是一種表觀遺傳(Epigenetics)現象。這類印記基因約佔基因組基因的1%,它不同於經典的孟德爾遺傳,它的表達是由染色體親本來源所決定的,且為單等位基因表達。
-
湖南農業大學2017年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招生簡章
(三)錄取類別 錄取類別分為非定向就業和定向就業兩種,分別對應脫產攻讀和在職攻讀,「申請考核制」、碩博連讀博士研究生的錄取類別只能為非定向就業。; ④從湖南農業大學研究生招生網上下載並填寫《湖南農業大學博士研究生招生綜合評價表》,已就業人員加蓋所在單位二級黨組織公章,未就業人員加蓋檔案保管單位公章,應屆碩士畢業生加蓋所在學院公章; ⑤碩士學位論文(應屆碩士畢業生可提供論文摘要和目錄等); ⑥兩位與所申請學科相關教授(或相當於教授)職稱專家的推薦書; ⑦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本人研修計劃及目標
-
...信息學,基因晶片相關信息學技術,藥物基因組信息學和系統生物學
多年來一直從事生物醫學信息學、數學與計算機方法及醫學應用等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曾從事藥物動力學、數量遺傳學、計算分子生物學、基因組信息學和醫學信息學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持與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在內的26項課題的研究工作,發表科研論文100餘篇,其中SCI( 8篇)、EI (2篇), 編著、主編和主審著作9部,曾多次獲得科研獎勵。
-
《基因組研究》:第一張人類基因組印記基因圖
來自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創造了第一張人類基因組印記基因(imprintedgenes)圖譜,並且他們表示其成功的關鍵在於一個稱為機器學習(machinelearning)的人工智慧形式:dern-dayRosettastone。
-
遺傳發育所——分子育種生涯從這裡啟航
本文作者徐雲碧博士早年就曾在該所通過聯合培養從事博士研究,開啟了分子數量遺傳學和分子植物育種的新徵程。近期,基因組生物學研究中心為兩位老專家、曾經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的朱立煌研究員、陳受宜所長舉辦題為「初心永擎 薪火相傳」的科學家精神論壇,以總結和銘記兩位老專家為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所做的巨大貢獻。
-
科學網—表觀遺傳學:承續的魅力
在這篇發表在《神經科學》的文章中,拉裡·費格博士談到,發生在小鼠身上、把對環境的感應遺傳下去的現象,在理論上被稱為「表觀遺傳學」。 「表觀遺傳學是指在基因組序列不變的情況下,可以決定基因表達與否、並可穩定遺傳下去的調控密碼。」 清華大學醫學院表觀遺傳學與癌症研究所教授孫方霖曾向《中國科學報》如此介紹。
-
基因組所方向東研究組招聘生物信息學博士後啟事
本研究組研究方向為:(1)幹細胞和腫瘤領域基因調控網絡關聯的分子機制;(2)生物大數據整合和挖掘分析。課題組詳細介紹參考: http://sourcedb.big.cas.cn/zw/zjrc/YJSDS/201311/t20131116_3979427.html 招聘崗位:博士後 招聘人數:1~2名 工作地點:北京 一、職位要求: 1.具有(或即將具有)生物信息學、基因組學、計算機學、遺傳學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