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據外國媒體報導,在馬斯克星鏈計劃實施過程中,由於實驗、意外等原因影響,已經發射的800顆衛星中,超過3%的衛星設備處於無法正常工作。他們有的偏離了航道,有的墜毀在大氣層中成為一顆廢星。
按照馬斯克2015年左右的設計構想,未來將會連續發射4-5萬顆衛星,用於建設一個全球網際網路系統。如果一切順利,馬斯克將成為擁有衛星最多的男人。
值得注意的是,馬斯克星鏈計劃,並非完全有美國聯邦資助,而是一個商業上網服務系統。根據馬斯克最初公布的信息,未來將對該系統投資100億美元,最終實現每年最低300億的營收入。如果樂觀的話,可能300億美元是純盈利收入。
儘管馬斯克是最早提出網際網路衛星的人,但不是唯一的參與者。在美國的亞馬遜已經提出了一個3000顆衛星組成的網際網路上網計劃,將有藍色起源為其發射。一旦亞馬遜組網成功,未來將成為馬斯克最有力的競爭對手。
除了美國本土,有亞馬遜這樣的競爭者,是馬斯克在5年之前,所沒有想到的。衛星的技術障礙,也是其不得不面對的事情。最初設計之時,馬斯克希望每個月可以收取150美元的上網費用,現在已經出現了低於100美元的月套餐。表面上看更親民了,實際上是高端市場規模,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大。
另外,星鏈單星的壽命為5年,而要維持一個4.2萬顆衛星的網際網路衛星系統,至少需要每年發射接近1萬顆的小星星。但是,在最近兩年,馬斯克已經修改了計劃,準備只發射1.2萬顆,足足砍了3萬多顆衛星。如此一來,將會大大降低全球客戶上網質量,造成其與地面電信運營商的競爭,處於一個不利地位。
更值得注意的是,馬斯克在星鏈項目發展早期,原計劃是向非洲、海島等地區,無法上網的人口提供衛星服務,並將北美地區作為重點發展對象。現實非常不給力,除了美國之外,大多數國家都有權禁止星鏈信號,為本國提供上網服務,而美國佔全球的面積也非常少。如此一來,對於馬斯克而言,即便發射了1.2萬顆衛星,並實現了全球組網,最終服務的人群可能只有美國少數富人,且是居住在遠離城市的那些人,這無疑重走了銥星星座商業化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