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分類匯總ASH上CAR-T和雙特異性抗體的主要最新進展

2020-11-23 健康一線視頻網

作者:藥行

近日,有關第60屆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的各種新聞和研究成果可謂目不暇接,眼花繚亂。筆者特地分類匯總了此次ASH上CAR-T和雙特異性抗體的主要最新進展,讓您能更清晰地判斷參考。

一、CAR-T

• 已批准的CAR-T

已批准的兩款CAR-T均是針對B細胞抗原CD-19的自體T細胞免疫療法。

諾華(Novartis)公司的Kymriah是第一款獲得FDA批准的CAR-T療法。目前獲批的適應症包括25歲以下患者難治或復發的B細胞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的治療和經兩次或多次全身治療後復發或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成人患者的治療。

吉利德旗下 Kite公司的Yescarta是第二款獲得FDA批准的CAR-T療法,用於復發或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成人患者的治療。

Kymriah和Yescarta大B細胞淋巴瘤關鍵臨床試驗數據比較

• CAR-T的最新進展

1. 諾華-Kymriah-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復發/難治性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隨訪

在ASH年會上諾華公布了兩項臨床研究的長期隨訪結果。在名為ELIANA的研究中,Kymriah用於治療復發/難治性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青少年患者。在接受治療後24個月的數據分析表明,在79名患者中,在接受治療3個月後的完全緩解率或完全緩解加部分血細胞計數緩解率達到82%。無復發生存率在24個月時為62%。試驗尚未達到中位緩解期。

在治療成人復發/難治性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JULIET研究中,在中位隨訪期為19個月的患者(n=99)中,總緩解率為54%,其中完全緩解率為40%。試驗尚未達到中位緩解期。患者的無復發生存機率在接受治療後12個月和18個月時均為64%。

2. 吉利德-Yescarta-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隨訪

在名為ZUMA-1的臨床試驗中,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接受了一次Yescarta的注射和為期至少兩年的跟蹤隨訪。試驗結果表明,在接受治療兩年後,患者(n=101)的總緩解率達到83% ,完全緩解率達到58%。在中值隨訪期為27.1個月時,39%接受治療的患者仍然對療法有響應。在接受療法12個月後對療法有響應的患者中,93%的患者在24個月後仍然對療法保持響應。

3. bluebird bio和新基-bb21217-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I期

bluebird bio和新基(Celgene)公司合作開發的bb21217是新一代靶向B細胞成熟抗原(BCMA)抗原的CAR-T細胞療法。它與上一代CAR-T療法相比,提高了CAR-T細胞在人體中的持久性,從而讓這些細胞的療效持續時間更長。治療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MM)患者的1期臨床試驗數據表明,在12名接受bb21217的患者中,83%(n=10)的患者出現客觀臨床緩解。在數據收集截止日,10名產生響應的患者中9名患者的緩解得到維持,其中3名達到完全緩解(CR),2名達到非常好的部分緩解,4名達到部分緩解。

4. 新基/Juno-JCAR017-治療復發/難治性CLL 和SLL -I/II期

新基公司公布了旗下Juno Therapeutics公司開發的JCAR017在治療復發/難治性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和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患者的I/II期臨床結果。這些患者已經接受過ibrutinib或venetoclax的治療,但是症狀繼續惡化。中期結果表明,在16名接受治療的患者中,總緩解率達到81%, 完全緩解率達到43%。大多數接受微小殘留病灶(MRD)檢測的患者的MRD水平為陰性。

5. 新基/Juno -JCARH125-治療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I/II期

抗原:BCMA

入組患者:至少接受過三次治療,包括符合條件的自體幹細胞移植,蛋白酶體抑制劑,免疫調節藥物和抗CD38單克隆抗體的患者。接受劑量爬坡試驗。

入組人數:44例

劑量組:3組(遞增)

ORR:82%(n = 36/44);最低劑量[50x106 CAR T細胞]ORR為79%,CR43%。

AE:71%(n = 31/44)經歷輕度/中度CRS,9%(n = 4/44)經歷嚴重/危及生命的CRS。18%(n = 8/44)經歷輕度/中度神經事件,7%(n = 3/44)經歷嚴重/危及生命的神經事件。其他嚴重/危及生命的治療相關不良事件是中性粒細胞減少症(86%),貧血症(50%),血小板減少症(43%)和感染(14%)。

6. Allogene-"即用"CAR-T UCART19-B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R/R ALL)-I期

Allogene公司開發的UCART19是一款同種異體的CAR-T細胞療法。在ASH年會上該公司報告了兩項1期臨床試驗的綜合數據。在這兩項研究中,UCART19用於治療復發/難治性B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R/R ALL)患者。試驗結果表明,在接受UCART19治療前接受由fludarabine、 cyclophosphamide和抗CD52 單抗組成的淋巴細胞清除方案的患者中,82%(14/17)的患者達到完全緩解(CR)或者完全緩解兼部分血細胞計數緩解(CRi)。在只使用fludarabine和cyclophosphamide的患者中,UCART19幾乎沒有擴增,患者症狀也沒有得到緩解。這些數據表明,抗CD52抗體是淋巴細胞清除方案中的重要一環,它能夠允許同種異體CAR-T細胞增殖。

7. 南京傳奇-雙特異性CAR-T療法LCAR-B38M-治療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I期

LCAR-B38M 是一種靶向BCMA(成熟B細胞抗原)的雙特異性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LCAR-B38M所用的與BCMA雙表位結合的基團具有高度親和力,在結構上不同於其他靶向BCMA的CAR。

57名患者接受了LCAR-B38M CAR-T細胞回輸。中位年齡為54歲(範圍27-72歲),這些患者此前接受過的治療的中位線數為3(範圍1-9),74%的患者入組時為Durie-Salmon分期Ⅲ期。在治療開始前5天、前4天和前3天,分別給患者注射300mg/m2的環磷醯胺以清除其淋巴細胞。清除淋巴細胞5天後,分3次給患者回輸LCAR-B38M CAR-T細胞(CAR陽性細胞 劑量中位數=0.5×106 cell/kg,[範圍:0.07-2×106]),劑量分別為總輸注量的20%,30%和50%。中位隨訪時間為12個月(範圍:0.7-25個月)。取得的總緩解率(ORR)為88%(95% CI:76% - 95%)。其中,有42名患者完全緩解(CR),佔74%(95% CI:60% - 85%)。在42名取得完全緩解的患者中,高達39位經檢測,微小殘留病灶(MRD)為陰性。

17名患者在研究期間或隨訪期間死亡;死亡原因為疾病進展(PD,14人)、疾病進展後自殺(1人)、食道炎(1人)以及肺栓塞和急性冠脈症候群(1人)。

在大多數患者(32名)的血液樣品中檢測到LCAR-B38M峰值(≥1×104 copies/μg genomic DNA)。治療後4個月,71% 患者的外周血中檢測不到LCAR-B38M CAR-T細胞;5名患者在治療10個月後仍能檢測到CAR-T細胞。

CAR-T進展分類匯總

二、雙特異性抗體

1. 安進- AMG 420-BCMA和CD33 -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I期

安進(Amgen)的雙特異性T細胞結合器(BiTE)AMG 420分別靶向BCMA抗原和CD33抗原。這些BiTE的一端可以與腫瘤細胞表達的抗原相結合,而另一端可以與T細胞表達的受體相結合併且激活T細胞。從而在腫瘤附近特異性地激活T細胞。在ASH年會上,該公司公布了兩項1期劑量遞增試驗的最新數據:

在檢驗AMG 420治療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MM)的1期試驗中,42名至少接受過2種前期療法的患者接受了不同劑量AMG 420的治療。AMG 420在13名患者中產生臨床響應,其中7名患者達到完全緩解。在400 µg/天的劑量上,患者客觀緩解率達到70%(7/10),其中4名患者微小殘留病灶(MRD)檢測為陰性。6名患者緩解期已達到7.5個月。FDA授予了AMG 420快速通道資格。

2. 再生元-REGN1979-CD20和CD3-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I期

再生元的REGN1979是一款同時靶向CD20和CD3的雙特異性抗體。它可以同時與表達CD3的T細胞和表達CD20的腫瘤細胞相結合,從而在腫瘤細胞附近特異性激活T細胞。在治療復發/難治性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期研究中,10名接受劑量為5 mg或更高劑量REGN1979治療的患者達到100%的總緩解率(ORR)和80%的完全緩解率。該公司計劃在2019年啟動2期臨床試驗。

在R/R DLBCL患者中,接受REGN1979劑量為5 mg或12 mg的患者的ORR為18%(2/11),其中一名為完全緩解,一名為部分緩解。接受劑量為18 mg或40 mg的REGN1979治療的患者的ORR為60%(6/10),其中兩名完全緩解,4名部分緩解。

三、總結

靶向BCMA的CAR-T和雙特異性抗體(BiTE)的競爭頗為激烈,孰優孰劣仍待觀望。BiTE的優勢在於患者不需等待即可現成使用,且價格較低。而最值得關注的BiTE-AMG 420需要長期靜脈輸注,且安全性問題(多重感染包括兩例致命感染)也較令人擔憂,畢竟CAR-T的細胞因子症候群的主要安全問題已得到有效的監控。

資料來源:

1. 藥明康德

2. 醫藥魔方

3. Endpoint news

相關焦點

  • PD-1抗體「有力搭檔」——CD28雙特異性抗體
    目前研究人員正廣泛利用聯合療法來改善PD-1的阻斷功效和抗腫瘤免疫應答的持久性,但其中的很多組合療法卻具有更高的毒性。6月24日,再生元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了有關CD28雙特異性抗體聯合PD-1抗體的新研究進展。
  • 繼PD-1、CAR-T後的下一類劃時代藥物,雙特異性抗體賽道如何
    而在免疫腫瘤治療領域,雙特異性抗體同樣值得關注。雙特異性抗體(BsAb)又稱雙功能抗體(簡稱「雙抗」),由兩個不同的結合結構域組成,能夠結合兩種不同的抗原或同一抗原的兩個不同表位發揮其作用。與傳統的單克隆抗體相比,雙抗的優勢在於可以將效應細胞直接靶向腫瘤細胞,增強其細胞毒性;同時識別兩種分子,提高抗體的選擇性和功能性親和力。
  • 繼PD-1、CAR-T後的下一類劃時代藥物,雙特異性抗體賽道如何?
    雙特異性抗體(BsAb)又稱雙功能抗體(簡稱「雙抗」),由兩個不同的結合結構域組成,能夠結合兩種不同的抗原或同一抗原的兩個不同表位發揮其作用。與傳統的單克隆抗體相比,雙抗的優勢在於可以將效應細胞直接靶向腫瘤細胞,增強其細胞毒性;同時識別兩種分子,提高抗體的選擇性和功能性親和力。
  • 國內外雙特異性抗體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上)
    一、雙特異性抗體概述雙特異性抗體(BsAb,簡稱雙抗),其擁有兩個不同的抗原結合位點,可以同時和兩個靶抗原或一個抗原兩個不同表位點結合,在發揮抗體靶向性的同時,另外介導一種特殊功能的作用,如圖1所示。雙抗發展突破期:超越時代的首款雙特異抗體2009年,歐盟批准了第一個治療性雙特異性抗體——Catumaxomab(靶向CD3和EpCAM),其結構為三功能雙特異性抗體(Triomab),用於治療癌性腹水。
  • 雙特異性抗體平臺技術的專利保護 (上)
    雙特異性抗體的獨特優勢雙特異性抗體 (Bispecific antibodies,BsAbs)可以同時識別相同或不同抗原上的兩個不同表位,克服傳統單抗的缺點並改善其療效,能夠應用於多個治療領域,比如:癌症、慢性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以及感染等。
  • 雙特異性抗體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作用機制多樣化「圖」
    一、雙特異性抗體定義及分類雙特異性抗體,又稱為功能抗體或雙價抗體,雙特異性抗體在自然狀態下不存在,只能通過人工製備,其開發是通過共表達兩條不同的H鏈和兩條不同的L鏈,雙特異性抗體可同時特異性結合2個不同的抗原。
  • 腫瘤治療之雙特異性抗體—結構、優勢、製備、研究現狀
    根據不同結構可將雙特異性抗體結構主要有2大類:含Fc片段的雙特異性抗體(IgG-like雙特異性抗體)與不含Fc片段的雙特異性抗體(non-IgG-like雙特異性抗體)。從團隊上講,友芝友是一個由院士領銜,製藥巨頭研發高管參與的國際化背景團隊。CDE的數據顯示,友芝友自主開發的「注射用重組抗HER2和CD3人源化雙特異性抗體」(M802)和「注射用重組抗EpCAM和CD3人鼠嵌合雙特異性抗體」(M701),分別於2017年9月29日和2018年3月6日獲得臨床批件。
  • Science子刊:CD28雙特異性抗體可增強CD3雙特異性抗體的抗腫瘤能力
    2020年1月18日訊/生物谷BIOON/---雙特異性抗體可以幫助T細胞識別和消滅癌細胞。它有兩個臂部:一個臂部結合癌細胞抗原,另一個臂部結合T細胞表面上的CD3。然而,雙特異性抗體並不總是足以活化T細胞。
  • BCMA靶點開發:CAR-T、雙抗、抗體偶聯藥物誰將先勝?
    當前針對BCMA靶點開發的免疫療法主要分為3大類: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CAR-T,新基/藍鳥生物、強生-傳奇為代表)、雙特異性抗體(BsAb,安進為代表)、抗體藥物偶聯物(ADC,GSK為代表)。,而雙特異性藥物比抗體藥物偶聯物更有效。
  • 新型雙特異性抗體 可更好激活T細胞
    《科學·轉化醫學》雙特異性抗體可以幫助T細胞識別和消滅癌細胞。雙特異性抗體的一隻「手臂」與癌細胞抗原結合,另一隻「手臂」與T細胞的CD3結合。然而,它們並不總是足以激活T細胞。為了提高它們的活性,美國再生元製藥公司的季米特裡斯·斯科科斯等研究人員設計了另一種雙特異性抗體,這種抗體可以一邊結合腫瘤抗原,另一邊結合T細胞共刺激受體。這些共刺激雙特異性抗體單獨使用顯示較小活性,但與CD3靶向雙特異性抗體結合後能在多種小鼠模型中發揮效果,且沒有顯示毒性。(本報記者 陸成寬)來源:科技日報
  • iNKT細胞療法「新兵」——雙特異性抗體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報導一種可穩定iTCR–CD1d複合物相互作用的單鏈雙特異性抗體——VHH1D12。iNKT細胞耗竭或激活;e)一種新型雙功能基於駱駝的單鏈抗體VHH1D12,該抗體能夠穩定iTCR-CD1d相互作用,導致iNKT細胞介導的抗腫瘤反應。
  • PD1/CTLA4雙特異性抗體聯合化療治療胃腺癌臨床試驗招募
    PD1/CTLA4雙特異性抗體的療效怎麼樣?免疫治療PD1/PDL1/CTLA4作為最值得期待的藥品之一,一直被譽為「抗癌神藥」。而本次臨床試驗招募的是PD1與 CTLA4雙特異性抗體的聯合,減輕副作用的同時,可提升療效。
  • 宜明昂科VEGF/PD-L1雙特異性抗體臨床申請獲CDE受理
    10月21日,中國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最新公示,宜明昂科1類生物新藥注射用IMM2510臨床申請獲得受理。根據宜明昂科官網信息,這是一款可同時靶向VEGF和PD-L1的雙特異性抗體,擬開發用於實體瘤。此次為該產品首次在中國申報臨床,是宜明昂科繼IMM01項目和IMM0306項目後,遞交臨床申請的第三個項目。
  • 三特異性抗體可提高T細胞抗癌療效
    近期,Lan Wu等科研人員基於雙特異性抗體技術開發出來一種新型三特異性抗體,可通過T細胞受體共刺激改善並增強T細胞靶向能力及信號轉導的能力,持續性激活T細胞。 說到三特異性抗體,就需要從單克隆抗體講起了。抗體是能與相應抗原特異性結合,具有免疫活性的球蛋白。如果通過常規動物免疫採取血清來獲得抗體的話,通常成分比較混雜,會含有針對無關抗原的抗體和血清中其他蛋白成分。而單克隆抗體是由單一B細胞與骨髓瘤細胞融合產生的「純度高、僅針對某一特異性抗原表位、重複性好、可持續無限量供應」的一種抗體。
  • 線上沙龍:聽EpimAb創始人講雙特異性抗體開發與合作,吳辰冰博士線上沙龍實錄
    上面這幾個主要的特徵,也是在我們的抗體開發當中需要避免的一些主要問題。包括它的空間位置,尤其是疊加式的設計,兩個不同的domain,結合兩個不同的抗原,所以下面的domain會有空間位阻的問題。這是我們需要避免的,因為如果有空間位阻的話,靶源的選擇就會受到一些限制,比較大的靶源包括受體沒辦法進行有效結合。也有很多的設計採取了左邊和右邊是非對稱的,這就需要突變才能達到需要的結果。
  • ...CADONILIMAB (PD-1/CTLA-4雙特異性抗體)在中國治療復發或...
    [HK]康方生物-B:自願公告 - CADONILIMAB (PD-1/CTLA-4雙特異性抗體)在中國治療復發或轉移性宮頸癌的註冊性II期臨床試驗提前完成患者篩選入組 時間:2020年12月02日 07:40:18&nbsp中財網
  • 康寧傑瑞PD-L1/CTLA-4雙特異性抗體獲FDA孤兒藥資格認定
    9月3日,康寧傑瑞宣布其自主研發的重組人源化PD-L1/CTLA-4 雙特異性抗體KN046獲美國FDA授予的孤兒藥資格,用於治療胸腺上皮腫瘤。這是康寧傑瑞繼今年年初皮下注射PD-L1單域抗體KN035獲美國FDA授予膽道癌孤兒藥資格之後獲得的第二個孤兒藥資格認證。胸腺上皮腫瘤(TET)包括多種胸部腫瘤,主要包括胸腺瘤和胸腺癌。
  • 江蘇康寧傑瑞HER2雙特異性抗體KN026臨床試驗申請獲FDA批准
    2018年10月16日,江蘇康寧傑瑞生物製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康寧傑瑞)今日宣布,其自主研發的HER2雙特異性抗體 (產品代碼:KN026)的臨床試驗申請已獲得美國FDA批准,預期不久將啟動美國臨床試驗。同時,江蘇康寧傑瑞宣布,KN026在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件後,近日已經順利完成了第一例病人的給藥。
  • Science子刊丨靶向CD28雙特異性抗體可增強PD-1的抗腫瘤效果
    雖然免疫療法在創新性的癌症治療方法中取得了越來越突出的地位,但它仍然並不完美---許多腫瘤根本沒有反應。一類不斷發展的工程蛋白拯救了我們,它們的名字很特別,叫雙特異性抗體。顧名思義,這些蛋白具有雙重識別能力:它們經過改造後靶向T細胞表面受體,而且還能夠結合到癌細胞的表面抗原上。
  • Science子刊:腫瘤靶向CD28雙特異性抗體可增強PD-1免疫療法的抗...
    顧名思義,這些蛋白具有雙重識別能力:它們經過改造後靶向T細胞表面受體,而且還能夠結合到癌細胞的表面抗原上。它們的目的就是將這兩種類型的細胞結合在一起,並激活T細胞消滅腫瘤的能力。美國生物技術公司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下稱Regeneron)正在進行雙特異性抗體的研究。該公司因它開發的REGN-EB3備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