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定自然殺傷T細胞(Invariant natural killer T cells, iNKT cells)是一種先天樣CD1d限制性T細胞,表達恆定T細胞受體(iTCR),在胸腺中經歷了一種獨特的分化程序,獲得了NK樣特性,包括具有強大的細胞毒性,可快速分泌細胞因子,可有效轉運到組織中等。與NK細胞不同的是,NKT細胞的靶點識別受到CD1d限制(NKT細胞與由CD1d遞呈的糖脂相互作用),類似於T細胞識別靶點受HLA限制。在一些類型的腫瘤中,iNKT細胞在原發性腫瘤中的存在與良好的預後相關。大量研究顯示,iNKT細胞具有用於癌症免疫治療的潛能。
來源:Nature Cancer
近日,在發表於Nature Cancer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報導一種可穩定iTCR–CD1d複合物相互作用的單鏈雙特異性抗體——VHH1D12。研究顯示,VHH1D12可有效刺激iNKT細胞,從而產生強大的抗腫瘤免疫反應。
事實上,基於iNKT細胞的療法已經在一些癌症中顯示出了安全性和有前景的臨床活性,這大大提升了研究者們通過靶向CD1d限制性iNKT細胞進行癌症治療的熱情。
(來源:Nature Cancer)
圖1 iNKT細胞相關的療法 | a)使用CD1d特異性的外源性(Exog)脂質抗原和衍生物來激活iNKT細胞應答;b) 自體iNKT細胞治療,即在體外擴增宿主的iNKT細胞群,再重新輸注給患者用於治療, iNKT細胞通過識別內源性(Endog)配體介導細胞殺傷;c)同種異體iNKT療法,可通過改造使iNKT細胞表達嵌合抗原受體(CAR)或重組TCR (rTCR),獲得識別腫瘤相關抗原(TAA)的能力;d)一種特異性靶向iNKT細胞特異性iTCR Vα24-Jα18區的抗體,依賴於Fc的類型,可導致iNKT細胞耗竭或激活;e)一種新型雙功能基於駱駝的單鏈抗體VHH1D12,該抗體能夠穩定iTCR-CD1d相互作用,導致iNKT細胞介導的抗腫瘤反應。
在臨床試驗中調查iNKT細胞抗癌潛力的早期嘗試利用了由CD1d遞呈給iNKT細胞的高度特異性天然糖脂配體α-galactosylceramide (α-GalCer)(圖1a)。這種基於糖脂的療法可刺激1型輔助iNKT細胞反應(抗病原體、抗腫瘤和促炎)和2型輔助iNKT細胞反應(抗體誘導和免疫調節),因此引發了廣泛的免疫反應。然而,儘管通過靜脈注射大劑量α-GalCer對iNKT細胞產生了免疫刺激作用,但這類療法在I期臨床試驗中誘導的抗腫瘤反應極小。之後,研究者們改變了遞送策略,轉而利用單核細胞來源的樹突狀細胞(DCs)來負載α-GalCer。儘管這種改變導致了客觀緩解,但α-GalCer及其衍生物在體內壽命短且非常難溶,這使得它們的配製很有挑戰性。此外,自體負載α-GalCer的DC療法實際上複雜、耗時和昂貴。
如圖1b所示,一些基於iNKT細胞的自體療法也已進入I期臨床試驗,且顯示出了安全性和相對的臨床療效。同時,同種異體iNKT細胞療法也在向臨床開發階段邁進(圖1c)。
其他調節iNKT細胞功能的治療方法是基於免疫調節抗體。如圖1d所示,一種iTCR靶向抗體已經在I期臨床試驗中接受了測試。此外,在過去的25年中,科學家們開發了多種CD1d特異性單克隆抗體(mAbs),這些單克隆抗體傳統上被視為iNKT細胞阻斷劑,因為其中許多抗體阻斷iNKT細胞與CD1d+細胞的相互作用。
圖2 CD1d特異性VHH1D12激活I 型NKT細胞(來源:Nature Cancer)
在最新發表於Nature Cancer上的這項研究中,Roeland Lameris等描述了一種偶然發現的、獨特的、iNKT細胞激動性雙功能抗體的結構基礎。該抗體克隆(1D12)來自缺乏單抗Fc片段鏈的CD1d特異性基於駱駝的單鏈抗體(也被稱為「nanobodies」或「VHHs」)集合。篩選出的納米抗體VHH1D12之所以顯示獨特的激動劑活性,是基於其能在相應的脂質抗原存在的情況下與CD1d和iNKT細胞TCR 同時結合,從而穩定CD1d-脂質-iTCR三元複合物(圖1e)。
圖3 VHH1D12可穩定CD1d-I型 NKT TCR相互作用(來源:Nature Cancer)
研究顯示,VHH1D12結合到CD1d胞外域的一側,同時與iTCR的α鏈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橋接,穩定了CD1d–α-GalCer–iTCR的互相作用。這種獨特的特性可能是由於駱駝抗體的小尺寸,使其更容易接觸到三元複合物的界面。
值得一提的是,iTCR顯示出對CD1d和α-GalCer異常高的親和力,這樣即使是適度水平的α-GalCer及其結構類似物也能充分激活iNKT細胞。有趣的是,這項新研究證明,VHH1D12不僅增強了CD1d–α-GalCer–iCTR相互作用,還增強了CD1d遞呈內源性糖脂的低親和力相互作用。這一功能導致了更強的iNKT細胞介導的抗腫瘤免疫應答。VHH1D12被證明在不額外添加外源性高親和力脂質的情況下也能增強iNKT細胞介導的抗腫瘤保護。
圖4 VHH1D12可誘導I型 NKT 細胞的抗腫瘤活性,改善MM模型中動物的生存(來源:Nature Cancer)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VHH1D12還展現出了對拮抗iNKT細胞功能的其它NKT細胞非恆定CD1d限制性TCRs的抑制活性。這意味著,VHH1D12在激活iNKT細胞的同時,還能阻斷其它NKT細胞的激活,從而增強iNKT細胞觸發的特異性抗腫瘤反應。
Nature Cancer配發的一篇評論文章指出,總的來說,Lameris等人的工作為VHH1D12的治療潛力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並為目前正在開發的iNKT細胞相關療法增加了一個有價值的新成員。不過,根據目前的納米抗體和雙特異性單抗(bi-specific mAbs)臨床開發經驗,與傳統單克隆抗體相比,雙功能iNKT細胞激動劑VHH1D12體內壽命可能相對較短,因此,後續無疑需要仔細研究這類抗體的體內藥效學特性。
參考資料:
[1] A nano-engager for iNKT cells in cancer.Nature Cancer(2020).
[2] Roeland Lameris et al. A single-domain bispecific antibody targeting CD1d and the NKT T-cell receptor induces a potent antitumor response. Nature Cancer(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