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開講(8):認知「系統論「和「生態論」

2021-01-13 前瞻網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周掌柜(ID:zhouzhanggui525),作者:周掌柜

上一講我們講了認識「平衡博弈」和「不對稱博弈」,算是給博弈論開了一個頭兒,這是一個非常博大精深的學說,特別是對於喜歡做是非判斷的國人來講,值得深刻學習體會。

博弈論的本質是承認對抗以及對抗後的利益分配,所以,通俗講,博弈論是在用科學的視角看待得失,沒有摻雜不理性的情緒,這正是企業管理者需要的。「平衡」這個詞,在博弈中代表著一種全局觀,也代表著對核心競爭力的關注。「不對稱」體現了博弈的進攻性,同時也是一種方法。兩者都是一種戰略選擇,適用不同的環境,沒有對錯之分,從國家角度看,如果說兩彈一星是不對稱博弈,那麼改革開放就是平衡博弈,不同歷史時期的戰略不同。而當今,更適合平衡博弈為主,不對稱博弈為輔。回到個人,無論是企業家還是普通員工,我們覺得也需要兩者的不同場景合理應用,一根筋、鑽牛角尖在博弈中會讓自己因為環境變化處於弱勢。

這一講我們試著挑戰一個更有難度的科學思維,就是系統論。切入整體前,咱們先做一點鋪墊。「系統」一詞,來源於古希臘語,是由部分構成整體的意思。今天人們從各種角度上研究系統,對系統的定義有很多種,如說「系統是諸元素及其順常行為的給定集合」,「系統是有組織的和被組織化的全體」,「系統是有聯繫的物質和過程的集合」,「系統是許多要素保持有機的秩序,向同一目的行動的東西」,如果這裡掌柜最直白的定義一下——系統就是要素構成的整體結構,一方面系統是要素組成的,另一方面系統的運行規律是一個整體。就像說一個足球隊有自己的系統風格,但每一個球員或球星也有自己的特質,我們用一個球員乃至球星來代表整個球隊就是有問題的。

系統論思維對應的思維就是「要素思維」。據考證,笛卡爾是要素思維的核心奠基人,擅長通過因果關係推論。而系統論思維強調從一個系統的屬性來把握全局,比如開放性、自組織性、複雜性、整體性、動態平衡性、關聯性等,這一切都告訴我們,系統論的本質是一種現代的科學思維方式,而不是僅僅是一種理念。現代的系統論是和很多具體的學科聯繫在一起的,比如自動化、信息學、控制論、工程學等等,博大精深,今天我們主要分享的是和商業最接近的兩個戰略思維。

商業系統的平衡性:如果一定要定義的話,平衡系統指系統的內部要素有序的運動,而系統按照平衡的軌道延續之前的運動趨勢,是從整體上把握的維持系統平衡運作的一種思維方式,對應的是不平衡系統。舉一個例子,高三的很多學生最苦惱的就是偏科,從外部看,這就是打破了平衡系統。那麼家長培養孩子的早期,注重全面發展,實際上也是追求平衡系統。另外,平衡系統一般是一個理想狀態,或者是一個掌控系統的目標,大部分時候可能都是在系統平衡狀態上下左右波動的,完美的系統平衡可能是短暫的。但是,並不能因此忽視平衡系統的價值。在企業家管理上經常舉的一個例子就是「水桶效應」,水桶裝水的體積是由最矮的一塊板子決定的,如果不能用平衡系統的思維推動企業的管理,往往就會帶來水桶效應的束縛。而平衡系統其實還有兩個變量,就是速度和節奏,當一個靜態的系統是平衡的時候,加速和改變節奏都可以帶來不平衡。那麼如何始終保持系統的平衡?一方面在人為控制的時候需要考慮到運動的影響,另一方面,就是要設計系統的時候考慮到未來多種因素下的平衡性。

舉一個實際的產品設計的例子,大家耳熟能詳的微信,就是一個追求平衡系統的產品。張小龍提出過讓微信「用完即走」,說的是不想讓人在微信上浪費太多時間,否則就意味著有很多信息和娛樂黏住了用戶,打破了平衡系統,必然帶來的就是系統生命周期的衰竭,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思維。

商業生態的共生性:其實生態本身就是一個大系統,而生態往往是比系統更大一個層面。比如一棵樹在森林裡,從這棵樹的角度看就是一個完整的平衡系統,但是在森林的角度看,他可能因為樹冠過大,壓制了其他樹木的生長,也算破壞了一個大生態。當然,這個大自然的類比沒那麼簡單,背後還有生態自愈性和競爭合理性的問題,如果一個森林裡都是大樹冠的樹木,自然就形成了一個全新的生態。最近和朋友討論微軟的重生,成為世界級公司的戰略選擇,我們一直認為是微軟現任CEO薩提亞·納德拉推動生態共生性合作帶來的,當然,表面看具體的行動是雲服務業務的拉升。微軟從一個與所有巨頭對抗的寡頭,蛻變成新時代的生態王者,這值得深思。

所以,我們研究商業生態的時候,最核心考慮的就是共生性問題,多個系統如何共生於一個大生態之下。商業生態的戰略邏輯我們做下面幾個拆解:

生態級產品:什麼叫生態級產品呢?我們定義為——能承載生態價值,並具備放大生態整體價值的產品形態。舉例,比如智慧型手機就是一個典型的生態級產品,對於華為手機目前的1+8的手機驅動Iot的戰略設計,我們在2016年底給華為終端產品線培訓的時候就提出過類似思路,當時我們追問一個問題:手機能否成為操縱一切的生態核心呢?比如開車把手機植入車體提供計算力,把手機插入電視提供無線網絡等等,所以手機今天成了典型的生態級產品。放大了看,生態級產品有兩類,一類是功能集成的產品,包括多功能複印機,也在不斷集成;另一類是功能通用的產品,包括3M的很多高能膠水,可以在很多場景應用。如果企業要構建一個生態,自身必須掌握生態級產品,這意味著你對整個生態有掌控力,比如谷歌的android和蘋果的IOS,沒有這個能力是沒有辦法構建生態的;

生態級會員:生態級會員往往也是生態系統商業模式構建的核心,在網際網路上叫打通帳號,比如微信就很突出,你登陸很多網站都可以通過微信,比如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都是生態級產品,那麼這個背後的會員體系就是生態級會員。應該說百度的衰落就和沒有生態級會員體系有關;

生態級入口:在一個系統企業要構建商業生態的時候,必須有生態級入口的概念,要不斷挑戰自己提供的入口是否是生態級的。其實同時可能很多企業想構建行業生態,但你提供的入口如果沒人用,你的生態必然是失敗的;

生態級聯盟:生態級聯盟指的是生態和內外部夥伴的合作關係,如果一個企業立志要構建一個生態,就要有做盟主的心理準備,把大家組合在一起,提供讓大家共贏的規則,這個聯盟是支撐生態的必備手段;

生態級組織:這個組織指的是企業內部的組織形態,生態建設要求組織從以前中心化的管控式組織,發展為支持創新矩陣的服務型組織。傳統的公司都是服務自己的客戶的,但是如果想構建生態,還需要更多關注外部的合作夥伴,這樣對人力資源的組織系統就有了新的挑戰。

以上都是對商業「系統論」和「生態論」的粗淺分析,直觀的說:商業系統強調一個大整體和局部的關係,商業生態強調多個系統之間的關係。對於企業管理者來講,「商業系統」追求的最主要的就是平衡,而「商業生態」追求的核心理念是共生。

最後,也建議企業管理者能夠用「系統論」、「生態論」的角度把握管理實踐,儘量從調試系統的角度處理要素思維,防止用力過猛,也防止對單一要素的簡單放大,這些都會帶來新的不平衡。總之,管理者用系統論和生態論看企業的內外部戰略,用平衡和節奏進行管理,方能體現領導力之美。

周掌柜:北京周掌柜管理諮詢有限公司CEO,知名商業戰略顧問,為多家全球化公司提供戰略諮詢服務,專注於研究戰略管理」複雜性科學「領域。同時,周掌柜是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入選中歐漢堡峰會「中歐青年領袖」,聚焦商業實戰和原創商業理論研究,常年在全球30多個主要國家和地區做全球化調研,對華為、榮耀、谷歌、微軟、聯想、美的、阿里、騰訊、滴滴、抖音、快手、中國平安、德國博世等有深入研究。

本文來源周掌柜,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科學網—《知識系統論》:知識論研究的最新成果
    在理論方面,該書大大豐富了我們對「認識論」和「知識論」的理解,闡述了知識生成、知識創新的巨大價值,表明創建知識型國家是最優的戰略選擇,也是我國邁向高級社會的必然趨勢;在應用方面,大大有利於深化我國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課程的本質是人類認識的成果,就是知識。教學的本質就是加工知識、傳授知識。《知識系統論》為我國的學校教育的課程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
  • 腦區到腦網絡:認知神經科學的系統論轉向
    20世紀90年代,複雜性網絡這一數學模型被引進認知神經科學,腦網絡研究在認知神經科學中興起,腦網絡的研究發現,人腦網絡是一種高效的「小世界」網絡,人類心理不但與腦區的活動有關,還與腦區之間的網絡連接有關。不同於腦區的還原論研究,腦網絡研究具有系統論的特點,這是認知神經科學內部的系統論革命,對認知神經科學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系統論的關聯性研究
    【摘要】系統論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之間存在著必然的關聯。在一定意義上,系統論同馬克思主義哲學均屬於方法論,都包含著運動和發展的觀點。與此同時,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自然觀、社會歷史觀和認知論中都體現著系統論思想。把握好系統論同馬克思主義哲學間的關聯,必將有助於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系統論思想。
  • 戰略開講(5):認知「生長模式」、「裂聚變模式」和「能量模式」
    戰略開講(5):認知「生長模式」、「裂聚變模式」和「能量模式」  周掌柜 • 2019-06-17 16:15:46
  • 系統論法理學的可能性_思想市場_澎湃新聞-The Paper
    在盧曼進行「自我再制」的典範轉向之後,曾經有一段時期,並沒有引起德國法學界較大的迴響與繼受,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1980 年代期間,其他的系統論學者,包含黑幕特·魏爾克(Helmut Willke)與託依布納在內,與盧曼進行了一場有關於法律調控(Steuerung)的論戰,開啟了「自我再制」典範下的系統論如何響應傳統的法律工具論或是法律社會工程學的討論。
  • 王利明:民法典人格權編中動態系統論的採納與運用
    在責任形式、賠償範圍確定中,也應運用動態系統論。動態系統論還有增強法官論證義務、推動案例類型化整理的作用。而動態系統論恰恰可以完成對於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的限制。動態系統論承認了司法者的裁量權,從而能夠顧及不同案件的不同情況,並適應社會發展;但又通過立法者對考量因素的劃定實現對司法者裁量的限制,司法者要在立法者所劃定的考量因素範圍內進行思考、論證和說明判決理由。這樣,法秩序安定性由立法和司法攜手,通過司法者在立法者所劃定的考量因素基礎上進行論證所取得的共識而予以實現。
  • 系統論法學的中國表述_思想市場_澎湃新聞-The Paper
    比較起來,系統論法學在當下中國法學圈顯得相當小眾,然而其異軍突起的姿態,還是給法學界留下了無法忽視的硬漢形象。這本論文集中,偉江攜系統論法學之威力,與國內中青年法學翹楚們就當代中國法理學、法教義學、憲法學、司法裁判理論、社科法學等領域中的重大學術話題展開對話,在教義學和社科法學爭論的理論戰場之外,開闢了另外一個身份超然的話語空間,同時又精彩地診斷並治療了教義學和社科法學的盲點。
  • 論京杭大運河區域生態基礎設施戰略和實施
    唯其如此,則需要從戰略高度規劃城市發展所賴以持續的生態基礎設施。而中國快速的城市化進程為明智而又有良知的城市決策者提供了一個造福子孫的極好機遇。  1.2綠道和遺產廊道與生態基礎設施  綠道(Greenway)是指不同寬度的綠色廊道構成的網絡。根據功能,主要可分為三類:生態綠道,休閒綠道和歷史遺產廊道。
  • 2020年甘肅省社會工作師考試:系統理論和生態系統理論
    系統理論和生態系統理論1.系統理論(1)系統理論的歷史系統理論的核心觀點在於它以整體的視角來看待人和社會,而不是將人和社會分割開來。在系統論看來,系統在動態的變化過程中維持穩定和平衡。系統內部的子系統之間不是簡單的線性聯繫,而是存在著多元互動或互為因果的循環關係。
  • 成都市彭州生態環境局開展「黨課開講啦」2021年第一期「新形勢下...
    2021年1月8日,成都市彭州生態環境局學習型機關建設之「黨課開講啦」2021年第一期「新形勢下如何做好水汙染防治」正式開講啦。成都市彭州生態環境局原水生態環境科科長溫守昌圍繞重點流域綜合整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維、農村面源汙染綜合治理、工業企業治汙減排、城市水生態提升工程以及飲用水水源地規範建設為全局黨員幹部眾講授了一堂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專題講座。
  • 戰略認知學派——心智過程
    認知學派的第二個分支則認為所有的認知活動都是主觀的,戰略是對世界的某種解釋。這裡,戰略家的眼睛轉向內心深處,它所觀察的是,對於外界事件、標誌和顧客行為等事物,思維是如何做出反應的。因此,第一個分支認為認知就像對世界的再創造,而這一分支則正好相反,它認為認知創造了世界。
  • 見識「強」大「基」礎,北大博雅學堂開講!
    北京大學「博雅學堂」,充分發揮北大的學科優勢和人才培養優勢,推行最前沿的管理理念和更優化的培養模式,對綜合素質全面或基礎學科拔尖的青年學生實施全過程培養。日前,博雅學堂開設的兩門新課——「博雅理學講堂」、「博雅人文講堂」已經開講,成效初顯、反響積極。初入燕園的2020級新生們在兩大講堂之上,近距離地感受了北大文理基礎學科的魅力與風範。
  • 進化論,就是熵減能力的加強進程丨物種突變、認知爆發
    網上看到一個問題:進化論是否支撐地球生物演變的全部過程?說一下我的觀點:進化論,並不是只強調「內因」,也同時強調「外因」。原本無機物的世界,在「外因」的刺激下,出現高分子有機物。抽象出來,進化論本質就是熵減能力如何加強的過程。熵減能力加強,都是原本所影響範圍內形成了一個「群體性的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受外部因素,如光、溫度等突變,發生整體性的突變,整體變成了另一種物種,可以說是系統性相變。這不僅僅是生命物種,就是人類的不同群體,群體的不同認知,都是這樣突變的。
  • 布魯納的認知發現論
    布魯納的認知發現論布魯納是認知主義學習觀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提出了較為系統的學習理論。對學習實質的認識認知發現理論認為,學習的實質在於主動形成認知結構。強調認知活動中的認知結構的作用,布魯納把認知結構定義為反映事物間穩定聯繫的內部認知系統,是用來感知和概括新事物的一般方式,它是在過去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並在學習過程中不斷變動。認知結構形成後是進一步學習和理解新知識的重要內部因素和基礎。
  • 心理十大學派之——認知主義心理學派
    一般認為,奠基者是美國的耐塞和西蒙。認知心理學是在行為主義失敗,而資訊理論、控制論、系統論以及計算機科學發展起來的條件下產生的。時代精神:信息技術的急速發展。電腦智能的研究。    2、主要觀點:    該學派反對行為主義,認為應承認人的主觀東西--意識,並認定,人的行為主要決定於認識活動,包括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人的意識支配人的行為。
  • 系統論 丨 盧曼:《社會中的法》前言+第一章 ①
    這份文本所處的脈絡,是一門關於全社會的理論,而不是一種被限定在特定部分上的、為社會學的各個部門、或者個別課程賦予了名稱的社會學各論。沒有人會去爭執,法律在全社會當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也就是說,全社會理論必須要關照全社會的法律。
  • 【文萃】「生命共同體」: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本體論奠基
    (三)「內在價值論」的系統重構  從內在關係辯證法和資本邏輯批判出發,生態學社會主義賦予內在價值以系統意蘊和系統指向。1.內在價值的資本批判指向。以交換價值為中心的資本主義生產導致了生態危機,因此社會主義必須轉向使用價值。2.內在價值的系統思維要求。自然的內在價值是所有生態系統蘊含的價值。3.內在價值的社會主義前景。
  • 雙傳學:論「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哲學基礎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核心在「全面」,關鍵在「協調」。所謂核心在「全面」,就是要解決發展中一度存在的重經濟輕社會、重物質輕精神、重速度輕效益等片面性問題,統籌經濟、政治、法治、社會、生態和黨的建設各方面工作。
  • 改變認知+升級大腦,結構化戰略思維是關鍵
    時間長了我發現,其中一些回答問題的大佬,所處行業和提問者千差萬別,但還是會一語中的點透對方,這讓我覺得很神奇。難道是因為見多識廣,不相關的行業也能參透一二?直到讀完《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如何想清楚、說明白、做到位》,結合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我才明白了其中原委。
  • 認知地圖:決定你兇吉的八大戰略舉措
    剛起步的時候,聚焦一個品類,聚焦一個價值,甚至聚焦一個渠道和傳播方式,結果成功了。但是,一旦手裡有了錢,就開始貪,開始做更多的品類,做出更大的規模,結果失敗了。那麼,聚焦這個戰略舉措要堅持到什麼時候呢?艾·裡斯先生早就給出了答案:當你在一個品類上做到老大為止。你在一個品類上,已經穩穩做到第一品牌,讓自己完全站穩了腳跟,可以開創一個新的品類,甚至可以涉足其他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