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成像近似二維模型及其超分辨算法簡述

2020-12-03 電子產品世界

現有的雷達成像超分辨算法是基於目標回波信號的二維正弦信號模型,所以模型誤差,特別是距離走動誤差,將使算法性能嚴重下降或失效.為此,本文採用距離走動誤差下的一階近似達成二維信號模型,提出了一種基於非線性最小二乘準則的參數化超分辨算法.在算法中,距離走動誤差補償與目標參量估計聯合進行.文中同時給出了算法估計性能的Cramer-Rao界及仿真結果.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53756.htm

關鍵詞:距離走動誤差;補償;超分辨;雷達成

A Super Resolution Radar Imaging Algorithm Based on the 2-D Approximate Model

SUN Chang-yin,BAO Zheng

(Kay Laboratory for Radar Signal Processing,Xidian University,Xi』an 710071,China)

Abstract:The recently proposed super resolution radar imaging algorithms,which are based on the 2-D sinusoid signal model,often suffer from the motion through resolution cell error(MTRC) and failed completely.In this paper,an algorithm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2-D approximate radar imaging model.By minimizing a nonlinear least-squares cost function,the algorithm combines the parameter estimation with the compensation of MTRC errors.The Cramer-Rao bounds are derived and simulation results are also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lgorithm.

Key words:motion through resolution cell error;compensation;super resolution;radar imaging

一、引  言

雷達成像基於目標的散射點模型.雷達通常發射長時寬的線頻調(chirp)信號,然後用參考信號對回波作解線頻調(dechirp)處理,再將解線頻調的回波作橫向排列,則在一定條件下它可近似二維正弦信號模型,通過二維傅立葉變換,可以重構目標的二維像;採用超分辨算法[1~3],還可得到更精細的二維目標像.

應當指出,上述二維模型是假設散射點在成像期間不發生超越分辨單元走動,近似認為散射點的移動只影響回波的相移,而子回波包絡則固定不變.這種近似,只適用於小觀察角時參考點附近有限小尺寸目標成像.

如果目標較大,特別是在離參考點較遠處,越分辨單元移動(MTRC)便會發生,從而使得用簡單二維模型獲得的圖像模糊.傳統解決的方法是按目標轉動用極坐標-直角坐標插值.插值不可避免地會有誤差,而超分辨算法通常基於參數化估計,對誤差較為敏感,這會影響成像質量.

本文介紹一種近似度較高的二維模型,並利用該模型通過超分辨算法成像,可獲得較好的結果.

二、維回波模型

設目標有K個散射點,雷達以平面波自下向上照射目標(圖1).目標以參考點為原點相對雷達射線轉動,經過N次脈衝發射,散射點Pk點移至P′k點,移動中第n次脈衝時該散射點的垂直坐標為:

ykn=yk+Δykn=xksin(nδθ)+ykcos(nδθ),n=0,1,…,N-1 (1)

式中δθ為相鄰脈衝的轉角,總觀測角Δθ=(N-1)δθ.考慮到雷達發射的是長時寬的線頻調信號,以原點為參考作解線頻調處理,並對信號以 的頻率採樣,得目標的回波信號(離散形式)為:

 (2)

式中Ak為第k個散射點子回波信號的復振幅;fc、γ分別是雷達載頻和調頻率,c為光速;e(m,n)為加性噪聲.

圖1 二維雷達目標幾何圖

由於觀測角Δθ很小,取近似sin(nδθ)≈nδθ和cos(nδθ)≈1,則式(2)可近似寫成:

 (3)

式中

式(3)指數項中的第三項是時頻耦合項,它是線頻調信號(其模糊函數為斜橢圓)所特有的,如果採用窄脈衝發射,則該項不存在.將該項忽略,則式(3)成為常用的回波二維正弦信號模型.

實際上,式(3)的第三項系「距離移動」項,它與散射點的橫坐標xk成正比,目標區域大時必須考慮,而且這還遠遠不夠,散射點的都卜勒移動也必須考慮.為此,令sin(nδθ)≈nδθ和cos(nδθ)≈1-(nδθ)2/2,則式(2)較精確的近似式可寫成:


相關焦點

  • 超分辨螢光輔助衍射層析成像揭露細胞器相互作用全景
    ,發展了超分辨螢光輔助衍射層析(SR-FACT)雙模態顯微成像技術,實現了對細胞內細胞器相互作用過程的高速三維全景成像。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集成了三維光學衍射層析顯微成像模態與海森二維結構光照明螢光成像模態,實現了對活細胞的快速、長時程雙模態成像。在三維光學衍射層析成像模態中,研究團隊發展了新的波矢迭代算法以修正高速的照明光斷層掃描中出現的誤差,以在保證高速成像的同時保持成像系統中充足的光子通量,從而有效提高了高速成像過程中的靈敏度,可以200nm橫向解析度對40×40×20 ?
  • 軍用雷射雷達特點、分類及其發展簡述
    打開APP 軍用雷射雷達特點、分類及其發展簡述 發表於 2017-12-11 18:56:27 其中直接探測型雷射雷達採用脈衝振幅調製技術(AM),且不需要幹涉儀。相干探測型雷射 雷達可用外差幹涉,零拍幹涉或失調零拍幹涉,相應的調諧技術分別為脈衝振幅調製,脈衝頻率調製(FM)或混合調製。 按照不同功能,雷射雷達可分為跟蹤雷達,運動目標指示雷達,流速 測量雷達,風剪切探測雷達,目標識別雷達,成像雷達及振動傳感雷達。
  • 潘雷霆: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超分辨光學成像小談
    本人2009年有幸參與一個973項目申報,內容就是發展超分辨光學成像研究蛋白質組學,但是最終沒有成功,不過對超分辨光學成像知識略知一二了。1.「趕超」遠場解析度的方法有個途徑:遠場超分辨光學成像(此次諾貝爾化學獎);近場超分辨光學成像。這兩種超分辨的思維與方法是截然不同的。
  • 稿件速遞|超分辨螢光偏振成像
    導讀近年來,研究者將一系列超分辨成像技術與螢光偏振顯微術結合,實現了納米尺度上乃至單分子水平的螢光偶極子成像。北京大學席鵬副教授課題組總結了已有的螢光偏振成像技術,介紹了最近開發的兩種超分辨螢光偏振成像技術,比較了各種螢光偏振成像技術的優劣。
  • 基於二維MEMS振鏡的雷射雷達系統的光學設計
    尤其在智能駕駛領域,三維成像雷射雷達是實現無人駕駛的關鍵技術之一。目前雷射雷達主要的技術方案有固態雷射雷達、混合固態雷射雷達、機械式雷射雷達,其中混合固態雷射雷達採用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掃描振鏡作為掃描機構,主要系統包括發射系統、接收系統和信號處理系統,可實現三維成像,具有遠距離,高幀率,高解析度的優點,並且有望實現雷射雷達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是國內外車載雷射雷達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
  • 光控螢光染料的超分辨成像研究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與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國家蛋白質中心、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丁分校以及英國巴斯大學合作,在酶激活型光控螢光染料的超分辨成像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Light在線】問答實錄:超分辨成像與單細胞分選技術
    問:上轉換納米顆粒的效率比較低,在應用於超分辨成像時發光會不會比較弱,單個顆粒的亮度是多少,與螢光染料相比呢?能否更好的應用於生物超分辨成像中?答:可以提高參雜濃度來提升亮度,上轉化材料抗淬滅性好,一般能亮更久,在生物成像中就可以做長時間STED成像。22.
  • 我國學者在活細胞超分辨成像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華中科技大學光電國家實驗室生物醫學光子學功能實驗室張玉慧教授研究團隊通過對細胞穿膜肽的研究,利用其運載能力將不能透膜的螢光染料及特異性識別基團攜帶進入活細胞,突破以往光激活螢光化學探針中螢光染料及識別基團本身需要透膜的限制,為活細胞超分辨成像化學探針的構建提供了一種新策略。
  • 新一代螢光顯微鏡可輕鬆實現超分辨成像
    近年來,隨著活細胞體系單分子螢光成像技術的發展,膜蛋白單分子研究,特別是受體動力學的研究,已成為目前單分子研究領域中最活躍的研究方向之一。近幾年發展起來的超分辨成像技術因其能夠突破光學衍射極限,而比傳統光學顯微鏡具有更高的解析度和更高的定位精度。
  • 高光譜成像光譜儀簡介及其應用概述
    建立目標的高光譜遙感信息處理和定量化分析模型後,可提高高光譜數據處理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由於高光譜成像光譜儀高光譜解析度的巨大優勢,在空間對地觀測的同時獲取眾多連續波段的地物光譜圖像,達到從空間直接識別地球表面物質的目的,成為遙感領域的一大熱點,正在成為當代空間對地觀測的主要技術手段。地面上採用高光譜成像光譜儀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如科學研究、工農林業環境保護等方面。
  • 浙大科學家提出三維光學超分辨成像新方法
    2014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了超分辨螢光顯微技術的發明者,這一技術利用特定的螢光染料實現光學的超分辨,突破衍射極限,到達200納米以下的尺度。科學家們可以通過光學顯微鏡,看到細胞的精細結構。然而,這項技術也有自己的弊端,比如對螢光染料有特殊的擦除或者開關效應要求,或需要獲取成百上千張原始圖像以重構超分辨圖像,因此成像時間較長。
  • 南開教師在紅細胞骨架超分辨成像研究中獲重要進展
    近日,我校物理科學學院、泰達應用物理研究院潘雷霆副教授與合作者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Ke Xu教授基於超分辨光學成像技術在紅細胞骨架結構與特性研究方面獲重要進展,相關結果以「Super-Resolution Microscopy Reveals the Native Ultrastructure of the Erythrocyte Cytoskeleton」為題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Cell Reports
  • 基於ADSP-TS101S的超分辨測向算法硬體設計
    空間譜估計超分辨技術可以大大改善在系統處理帶寬內空間信號的角度估計精度、角度分辨力及其他相關參數精度,因而在雷達、通信、聲吶等眾多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57421.htm 為了滿足快速掃描及系統處理的實時性要求,本系統採用支持浮點運算的高速處理器ADSP-TS101S,其DSP之間鏈路口的無縫連接可以提供高速率數據傳輸;採用空間譜估計中MUSIC算法對從天線陣元接收到的數據進行處理,提高測角精度,實現超分辨測向;用多片DSP
  • 頻率捷變雷達及其信號處理
    在上面這本《頻率捷變雷達信號處理》,詳細介紹了頻率捷變雷達的優勢、重點分析了頻率步進雷達的精密測量技術以及頻率捷變雷達的抗幹擾性能。當相鄰脈衝載頻的頻差大於脈寬倒數時,可以使海浪、雲雨、箔條等分布目標的雜波去相關,減小雜波方差,從而改善信雜比,也就可以有效抑制海雜波及其他雜波的幹擾。
  • 毫米波雷達進入成像時代,低線束雷射雷達危險了!
    這家華人主導的美國初創公司,試圖用4D點雲成像毫米波雷達技術來挑戰時下熱門的雷射雷達,改寫自動駕駛傳感器的行業格局。 打造4D毫米波雷達 性能叫板雷射雷達 在如今的毫米波雷達市場上,汽車零部件巨頭已經牢牢掌握了市場,對初創公司來說,最大的機會是在全新的技術方向上。傲酷的機會,便是4D點雲成像毫米波雷達。 傳統的民用毫米波雷達,由於其信號天線只在二維方向上排布,因此其對目標的探測只有二維水平坐標,沒有高度信息。
  • 陳黎明教授聯合中科院專家首次實現超分辨的X射線鬼成像
    而自1895年倫琴發現X射線以來,成像的方法並沒有根本上的改變,都是採用直接投影到面探測器,通過累計帶有物體信息的光子來展現出一定灰度分布的技術,因此這種方式的成像效率很低,不僅難以大幅度地降低成像所需劑量,而且解析度受光源尺寸及探測設備分辨力的限制,成為制約傳統成像方法的兩大相互牽制的瓶頸問題。
  • 突破傳統光學衍射極限:新一代Nanoimager可輕鬆實現超分辨螢光成像
    近年來,隨著活細胞體系單分子螢光成像技術的發展,膜蛋白單分子研究,特別是受體動力學的研究,已成為目前單分子研究領域中最活躍的研究方向之一。近幾年發展起來的超分辨成像技術因其能夠突破光學衍射極限,而比傳統光學顯微鏡具有更高的解析度和更高的定位精度。
  • 引擎蓋之下的4D成像雷達
    OiZEETC-電子工程專輯雷達市場一度增長緩慢,因為只需滿足軍事等成熟應用的需求。現在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雷達(尤其是「成像雷達」)的熱度也越來越高。汽車和消費類應用激發了系統設計人員的想像力,推動雷達達到兩位數增長。
  • AI驅動的超分辨技術落地實踐
    一、超分辨技術概述1.超分辨技術的提出超分辨這一概念最早是在20世紀60年代由Harris和Goodman提出的,是指從低解析度圖像,通過某種算法或模型生成高分辨圖像的技術,並且儘可能地恢復出更多細節信息,也稱為頻譜外推法。
  • 智能駕駛車載雷射雷達關鍵技術與應用算法
    根據其官網公布的測試視頻可見,近至50m處的飛盤,遠到350m處高速公路上以時速60km行駛的汽車均在其快閃時成像;近處目標的3D點雲成像較為完善,遠處目標的3D點雲成像則有一定程度的缺失。通過在單線雷射雷達數據中提取人腿部的幾何特徵來檢測行人,使用倒立擺模型和擴展卡爾曼濾波器計算行人邁步頻率和幅度,實現了在雷達運動過程中對多行人目標的檢測與跟蹤。但此方法主要針對室內場景下的二維雷射雷達數據,若與三維點雲特徵結合,計算效率將難以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