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C532材料在高電壓下過渡金屬元素的電子結構特點

2021-01-08 電車之家網

鎳鈷錳三元材料(NMC)過渡金屬元素的溶解問題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特別是Mn元素溶解到電解液中後,還會繼續在負極表面發生沉積,從而引起SEI膜的破壞和重構,導致SEI膜增厚,引起電極阻抗增加和負極產氣等問題,從而導致鋰離子電池的容量衰降。

為了解決三元材料過渡金屬元素溶解的問題,出現了眾多解決辦法,例如電極表面包覆,例如採用MgO、ZrO、Al2O3等對NMC顆粒的表面進行包覆處理,避免NMC材料直接和電解液接觸,減少過渡金屬元素的溶解。甚至我們還開發了能夠主動吸附電解液中溶解的Mn元素的隔膜,防止溶解的Mn元素沉積到負極表面,改善鋰離子電池的循環性能。

過渡金屬元素的溶解主要是因為在嵌鋰和脫鋰的過程中,過渡金屬元素的電子結構和化學價發生改變,從而造成了材料晶體結構的不穩定,引起了電解液與NMC材料的副反應。

為了研究NMC材料在充電過程中電子結構的變化,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RuiminQiao等利用sXAS等手段對NMC532材料在高電壓下的電子結構進行了研究,發現在4.2V以下時,Ni和Co共同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提供容量,但是在4.2V以上後,只有Co會繼續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在反應中,Ni元素呈現出清晰的氧化還原反應和化合價,但是Co元素在反應過程中卻表現出了模糊的中間價態。將NMC532材料充電到4.5V後,在材料的表面發現了約20%的Ni2+,這表明材料的表面發生了結構的重構或者與電解液發生了電化學反應。

上圖為將NMC532材料充電到不同截止電壓的充電曲線,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到將電池充電到4.2V,容量約為154mAh/g,將充電截止電壓提高到4.35V,材料的容量比4.2V提高了12%,將充電截止電壓提高4.5V,材料的容量比4.35V提高了8%。

下圖為通過sXAS獲得的全新NMC532材料的電子結構圖譜,從圖上可以看到Ni元素在NMC532材料中是呈現出混合價態的,在顆粒的內部Ni2+、Ni3+和Ni4+的比例分別為63%、17%和20%,而表面的Ni2+、Ni3+和Ni4+的比例分別為62%、15%和23%,兩者非常接近。

下圖是在不同的充電狀態下NMC材料的電子圖譜,同圖a中可以看到,當NMC材料充電至4.2V時,Ni元素的電子結構發生了顯著的改變,但是在繼續將NMC材料的充電電壓提高到4.5V時,Ni元素的電子結構基本上沒有發生變化,這也說明Ni元素只在4.2V一下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提供容量。擬合結果表明在充電狀態下,NMC材料中Ni元素的價態為12%的Ni2+、1%的Ni3+和87%Ni4+,在充電過程中大多數的Ni2+和Ni3+都轉換為Ni4+,但是仍然有12%左右的Ni2+沒有參與反應,成為了惰性Ni2+,這在許多Ni基材料中都十分常見,特別是在材料的表面由於材料結構的重構和與電解液發生反應,都會導致惰性Ni2+的產生。

而Co元素在從4.2V提高到4.5V的過程中,電子結構則在持續的發生變化,如下圖b所示,表明Co元素的化合價是在隨著充電截止電壓的提高,而持續在升高的。這表明,在4.2V-4.5V這一段電壓範圍內,只有Co元素為NMC材料提供容量。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這一過程中Co元素的價態並不是直接從3+轉變為4+,而是呈現出了中間價態,這表明Co元素具有巡遊電子系統,這一電子系統能夠很好的提高材料的電子電導率,這也是Co元素提升NMC材料倍率性能的機理。

下圖為NMC532材料表面的電子結構圖譜,研究顯示在NMC532材料表面並沒有發現Mn2+,表明Mn4+在NMC材料中非常穩定,說明NMC532材料結構的轉變並不是由於Mn元素的溶解導致的。從下圖中我們還注意到,NMC532材料表面含有20%左右的Ni2+,這要遠高於材料內部12%的Ni2+(還要考慮一部分Ni2+信號來自材料的表面),這意味著NMC532材料中主要Ni2+都集中在材料的表面,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NMC532材料顆粒表面發生結構重構或者與電解液發生了副反應。

通過RuiminQiao的研究我們對NMC532材料的電子結構有了初步的了解:

1.在全新的NMC532材料中Ni的價態為60%Ni2+、20%Ni3+和20%的Ni4+,Mn元素和Co元素分別為4+和3+價。

2.NMC532材料在4.2V以下的容量主要有Ni和Co元素提供,4.2V-4.5V之間的容量則主要由Co元素提供。

3.Co元素具有巡遊電子系統,這也是Co元素提高NMC材料倍率性能的重要因素。

4.在高電壓狀態下,NMC532材料表面的Ni2+含量較高,這可能是NMC532材料表面結構發生重構或者與電解液發生了副反應。

來源:

作者:新能源Leader

返回首頁>

本文由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本文版權為(www.d1ev.com)所有,歡迎轉載但請務必註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大牛說作者,註冊會員登錄後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繫方式,便於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yxh@d1ev.com。

相關焦點

  • 【乾貨】NCM111材料失效分析:過渡金屬元素溶解
    需要的注意的是,過渡金屬溶解並不是NCM材料性能衰降的唯一機理,在高截至電壓的條件下,其他機理還包括:1)釋放氧;2)循環過程中電池阻抗增大;3)電極材料不可逆的相變。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根據Kasnatscheew等人的研究,NCM材料的容量的損失,很大一部分是表觀容量損失,並不是真正上的不可逆損失,通過相應手段促使Li+重新嵌入的NCM材料中,這部分容量損失是可以恢復的。  針對過渡金屬元素溶解的研究發現,在4.3V的截止電壓下,負極表面的過渡金屬含量僅隨著循環次數的增加,發生了輕微的增長。
  • NCM622材料的過渡金屬元素溶解及其危害
    目前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主要是由含Li的過渡金屬氧化物構成,在Li+脫出和嵌入的過程中過渡金屬元素會發生變價,從而保持正極材料整體的電中性。Ni、Co、Mn是在鋰離子電池中最為常見的三種過渡金屬元素化合物,但是在鋰離子電池循環的過程,過渡金屬元素的溶解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溶解的過渡金屬元素會遷移到負極表面,破壞SEI膜,造成容量的不可逆衰降。
  • 過渡金屬元素構造出二維原子晶體材料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物理所獲悉,該所高鴻鈞研究組的科研人員首次發現了製備鉿烯二維蜂窩狀原子晶體的方法,從而向實現非碳元素的類石墨烯二維蜂窩狀結構邁出了重要一步。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納米快報》雜誌上,並被《自然中國》和《自然—納米技術》作為研究亮點進行了報導。 據了解,石墨烯的非凡性質根源於其蜂窩狀晶格中的粒子隧穿。
  • 【中國科學報】過渡金屬元素構造出二維原子晶體材料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物理所獲悉,該所高鴻鈞研究組的科研人員首次發現了製備鉿烯二維蜂窩狀原子晶體的方法,從而向實現非碳元素的類石墨烯二維蜂窩狀結構邁出了重要一步。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納米快報》雜誌上,並被《自然中國》和《自然—納米技術》作為研究亮點進行了報導。  據了解,石墨烯的非凡性質根源於其蜂窩狀晶格中的粒子隧穿。
  • 《材料研究快報》:高熵合金過渡金屬助力製造全新超導體
    《材料研究快報》:高熵合金過渡金屬助力製造全新超導體  CHEN • 2021-01-12 17:29:27 來源:前瞻網 E768G0
  • ACS Energy Letters:高電壓、多電子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5V2...
    近年來,過渡金屬(TMs)元素的多電子反應被作為提升容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眾多過渡金屬元素中,釩具有多種穩定氧化態,能以V2O5、Li3V2(PO4)3、LiVPO4F和LiVPO4O等形式存在。然而,TM的多種氧化態使每個TM需要更多的鋰離子,因此,為了確保釩化物中的多電子反應,迫切需要發展一些富鋰的結構。本文提出了含氟富鋰的釩基化合物,用於提供更高工作電壓和更大的容量。
  • ACS Energy Letters:高電壓、多電子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5V2PO4F8
    近年來,過渡金屬(TMs)元素的多電子反應被作為提升容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眾多過渡金屬元素中,釩具有多種穩定氧化態,能以V2O5、Li3V2(PO4)3、LiVPO4F和LiVPO4O等形式存在。然而,TM的多種氧化態使每個TM需要更多的鋰離子,因此,為了確保釩化物中的多電子反應,迫切需要發展一些富鋰的結構。本文提出了含氟富鋰的釩基化合物,用於提供更高工作電壓和更大的容量。
  • 物理所首次發現由過渡金屬元素構造的二維原子晶體材料
    從現有報導的單層二維蜂窩狀材料來看,它們只是由元素周期表中的p區元素構成的(例如碳元素構成的石墨烯,矽元素構成的矽烯)。含有d電子的過渡金屬元素要遠多於p區元素。    過渡元素具有豐富的多體物理和配位化學性質,而且很多含有自旋極化的磁性特性,其二維蜂窩狀結構的實現對於研究過渡元素電子、自旋和催化性質具有重要意義。
  • 寧波材料所合成半導體型類MXene二維過渡金屬碳化物材料
    然而,MoS2的帶隙是層數依賴性的,直接帶隙僅能在單層結構中實現,而磷烯在空氣環境中的化學性質不穩定。因此,近年來眾多研究致力於優化這些二維結構並探索更多的二維半導體組員。二維過渡金屬碳化物(MXenes)是自2011年以來新興發展起來的一類二維材料,其豐富的化學元素組成及可調諧的表面官能團為其性質的多樣化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 理性設計孕育碳基正極新家族:超高能量密度、無過渡金屬
    現有商業化正極材料多含有鎳、鈷、錳等過渡金屬元素,存在原料成本與環境保護壓力的同時,過渡金屬元素的可變價電子數也嚴重製約了其儲鋰容量,進而制約了電池的容量和能量密度。利用氧參與變價的富鋰正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電極比容量,但也同時導致了電池可逆循環穩定性與安全性問題。
  • 金屬材料元素分析儀的特點
    有三個大通道,每個通道各有三十個小通道(可儲存30條工作曲線),通道曲線數還可根據用戶需要任意增加,原則上可檢測90個乃至更多元素,品牌電腦微機控制,全中文菜單式操作,臺式印表機列印結果。可以滿足冶金、機械、化工等行業在爐前、成品、來料化驗等方面對材料多元素分析的需要。
  • 基於轉換類反應過渡金屬氧化物為無鋰正極的高能量密度固態鋰電池
    尤其是,隨著金屬鋰電池和全固態鋰電池的發展,具有高能量密度無鋰/少鋰正極材料應用於固態電池逐漸受到大家的廣泛關注。一直以來,在傳統鋰離子電池中,基於轉換類反應的過渡金屬氧化物(TMOs)一直作為負極活性材料。
  • 科研人員合成半導體型類MXene二維過渡金屬碳化物材料
    >   隨著柔性透明電子技術的興起,二維半導體材料近年來備受關注,特別是直接帶隙特性使得這些二維結構有望應用在光電子學領域。  二維過渡金屬碳化物(MXenes)是自2011年以來新興發展起來的一類二維材料,其豐富的化學元素組成及可調諧的表面官能團為其性質的多樣化提供了廣闊的空間。MXenes材料主要由選擇性刻蝕三維層狀MAX相材料的A層Al原子獲得,其中M表示前過渡金屬,A主要是來自第13-16族的元素,X是C和/或N。
  • 首次發現聚陰離子型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中過渡金屬離子遷移現象
    近日,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楊勇教授課題組首次發現聚陰離子型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中過渡金屬離子遷移的現象。過渡金屬離子的氧化-還原過程及其結構穩定性在可充鹼金屬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中起到極為關鍵的作用。在兩類主要的電池正極材料(聚陰離子型材料和層狀氧化物材料)中,過渡金屬離子均起到構建材料結構框架、提供反應電子的作用,其在框架中的結構穩定性亦對材料循環性能、容量、電壓、安全性的起著決定性的影響。過渡金屬離子在層狀氧化物材料晶格中的遷移問題已經引起了足夠的重視。
  • 廈大:首次發現聚陰離子型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中過渡金屬離子遷移現象
    過渡金屬離子的氧化-還原過程及其結構穩定性在可充鹼金屬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中起到極為關鍵的作用。在兩類主要的電池正極材料(聚陰離子型材料和層狀氧化物材料)中,過渡金屬離子均起到構建材料結構框架、提供反應電子的作用,其在框架中的結構穩定性亦對材料循環性能、容量、電壓、安全性的起著決定性的影響。過渡金屬離子在層狀氧化物材料晶格中的遷移問題已經引起了足夠的重視。
  • :過渡金屬氮化物在電化學能源中的應用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過渡金屬氮化物(TMNs),得益於其獨特的電子結構,高電子導電性,優良的化學穩定性以及機械穩定性,獲得了廣泛的關注與研究。然而,塊狀的過渡金屬氮化物通常會受限於有限的活性位點數量,遲緩的離子動力學以及並不出色的電化學性能。設計具有可控形貌和良好分散性的納米結構TMNs被證明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策略,因為優化的設計可以使過渡金屬氮化物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積,更充足的活性位點以及更短的離子傳輸距離。
  • 研究發現富鋰NMC材料電壓滯後原因 對未來開發電池正極產生巨大影響
    據報導,在鈉離子電池正極中,電壓滯後現象的發生,是由於充電過程中過渡金屬離子遷移,使所形成的氧氣分子被困在粒子裡。Zhou表示:「目前,我們的研究集中在富鋰材料Li1.2Ni0.13Co0.13Mn0.54O2上。跟以前一樣,關鍵發現顯示,材料內部會形成游離的氧氣分子,這在之前沒有得到重視。這一發現非常重要,因為該材料具有較高的TM-O共價,曾被認為可以抑制氧氣分子的形成。
  • 電子顯微鏡的類型與特點(一)
    ⑴ 加速電壓降低,增強反差⑵ 試樣不易發生充放電效應,⑶ Hv=2-3Kv時也可獲得1nm的解析度3、觀察對象:       可觀察絕緣物質、生物樣品、半導體材料四、場發射電子槍SEM場發射電子槍     若要觀察內部結構,還可用冷刀把樣品進行切開,加溫使冰升華,並在其上噴鍍一層金屬再進行觀察,所有這些過程都在SEM中不破壞真空的狀態下進行。
  • 氧化還原過程的催化循環:主族元素vs過渡金屬
    均相過渡金屬催化對合成化學具有深遠的影響,化學家能夠藉此高效、高選擇性地構築共價鍵。
  • 一種簡單製備磁性過渡金屬-多孔碳納米纖維催化材料的方法
    打開APP 一種簡單製備磁性過渡金屬-多孔碳納米纖維催化材料的方法 知社學術圈 發表於 2021-01-14 17: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