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無意義——弗洛伊德說:生命的整個歷程都是在追溯死亡

2020-12-05 慕澤雲

生命體真是一種矛盾重重而且無法自圓其說的現象:來到這個世上後,目的地就是死亡,那又何必生?生命體在存活期間又以生命存續為需要,那又為什麼給予生命體那麼多的生存詰難,以及肉體、精神上的痛苦傷害?

人類始終都在生存的意義上迷惘著、彷徨著,卻又迫切地留下後代,一代又一代地重複著這參不明悟不透的生存行為,且生生不息,又為哪般?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給出了一些答案。

洛伊德在《自我與本我》一書中說,生命體中具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兩種作用力,這被稱為本能生命的二元論。並用大量篇幅論述,試圖說明生命體「死亡本能」存在的可能性。

他說生命的目標必定是事物古老而原始的狀態(無生命的無機物狀態),一切生物毫無例外地由於內部原因(自然衰老)而歸於死亡,那麼,我們將不得不承認,「一切生命的目標乃是趨向死亡」。

我們的世界在最早的時候是沒有任何生命體的,地球上只有無機物。生命是被一些外部環境和壓力催生而被迫出現的一種現象,機體試圖回到無生命的狀態中去,也就是「死亡」的狀態中去,但是外界環境強加給有機體生命歷程的那些複雜變化,都被那些保守的機體本能地接受下來,使得生命的歷程越來越長,而生命體窮其一生都在竭力通過一條由其自身發展所沿循的迂迴曲折的道路掙扎著回復到無機生命的狀態中去,也就是說,生命的整個歷程都是在追溯死亡。

而「外界環境強加給有機體生命歷程的那些複雜變化」則包括了生命體被迫進化出來的「繁衍」機制。

所以說:生存是本能,死亡也是本能,『向死而生』就是我們共同的宿命。

在叔本華看來,死亡是「生命的真正結果,並且因此可以說是生命的最終目的」。

弗洛伊德在一百多年前用了很多時間、精力,搜集了很多文獻,寫了很多篇幅的文章,就是想力證人類的「本能」是趨於死亡這個結論的可靠性。然而他不知道兩千多年前的莊子就曾說過,「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莊子認為我們的身體本就是屬於自然的一部分,生與死之間,不過是一種生命形態的轉化。靈魂歸於宇宙,形體歸於自然,是一種「大歸」的現象。

老子也曾發出過關於生命的見解:他認為要尊重和遵循生命的客觀規律,有生必有死,生死相依,不但要尊重生命,還要尊重死亡,與莊子「善吾生者善吾死」的觀點相一致。正如聖嚴法師說過的:不厭世,也不戀世。這才是智慧。

這樣看來,弗洛伊德關於「生而向死」的觀點已然並不新鮮。

既然生的意義就是一步一步走向死亡,那麼活著的意義就在於那腳下的每一步,走得是否安穩,踏實,快樂,堅強。

尼採曾說過:在沒有神存在的世界中,人必須選擇自己的價值,如果人生被發現有任何意義,那都是人自己賦予的。

相關焦點

  • 平克·弗洛伊德的傳記,再現他們橫跨半個世紀的音樂歷程
    《無盡之河:平克·弗洛伊德傳》內容簡介本書從平克·弗洛伊德在「現場八方」演唱會上歷史性的重組演出開始,回溯樂隊自最初瑰麗奇異的迷幻/太空搖滾時期,到 20 世紀 70 年代歷經巔峰、 80 年代開始分裂,直至推出最後一張專輯《無盡之河》的歷程。
  • 弗洛伊德與埃裡克森發展理論的區別
    弗洛伊德作為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他向盛行的人性觀提出了挑戰,轉向了對意識與無意識的研究,對整個西方世界產生巨大的影響,而埃裡克森作為弗洛伊德的學生,
  • 弗洛伊德:別吵了,所有人都是雌雄同體
    (小時候是不是每個人家裡都有一本《周公解夢》?);-每個人都有性變態;-一個人可以同時有男性和女性性器官、心理雌雄同體並不和生理劃等號。弗洛伊德致力於扒開人類的腦子,深挖靈魂的深處,他的理論是一套無限向內延伸的系統。 讀弗洛伊德就像在照鏡子,自我變成了觀照的他者,在不斷地追溯記憶的回心之旅中,我們能更清晰地觸摸、感受、了解自己…… 當我們與過去的、某個瞬間的自己相遇時,終於豁然開朗,原來一切都有緣由,都曾有預兆。
  • 2020下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弗洛伊德與埃裡克森心理發展理論的...
    作為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中的,弗洛伊德與埃裡克森兩人的理論常常以單選題例題的形式出現在考試中。那麼怎麼能將弗洛伊德的心理發展階段說與埃裡克森的心理發展觀這兩個常考的知識點理解和把握到位,並得到分數呢?中公講師將在此幫您進行釋疑解惑。作為教資筆試中經常出現的人物弗洛伊德和埃裡克森,作為精神分析學派的代表人物,他們的理論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具體如何進行區別呢?
  • 弗洛伊德的有些理論儘管讓人「很討厭」,但他讓我們理解自己是誰
    弗洛伊德和母親弗洛伊德的母親是一位虔誠的猶太教徒,在他整個成長過程中,母親對他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弗洛伊德在自傳中寫道:「可以說,母親總是給予我無限的滿足,在我的印象中,母親總是溫情脈脈和親切溫暖的。總之,我認為,一個為母親所特別鍾愛的孩子,一生都有身為徵服者的感覺。由於這種成功的自信,往往可以導致真正的成功。」弗洛伊德並不避諱自己的「戀母情結」,但也是從母親那裡,他學會了對女性的尊重與接納。「我對母親的熱愛使我在一生中從來都沒有指責過女性背棄了我或欺騙了我。」
  • 人類自我認知的三次革命:從日心說到弗洛伊德
    也許哥白尼並無意發起一場關於人類自我認識的革命,但是他的日心說不僅永遠取代了地心說,而且使人類開始重新認真思考自己的位置及角色。日心說對人類的宇宙觀產生了如此重大的影響,以至於我們開始將重大的科學變化與「revolution」一詞聯繫起來,「revolution」一詞也就有了「革變、變革」的意義。自日心說(也可以稱之為哥白尼革命)誕生以來,我們就深受其影響。
  • 為什麼弗洛伊德仍然重要,儘管他幾乎在所有的問題上都不正確
    而說到弗洛伊德,他的貢獻更是開創了一個時代。 弗洛伊德的世紀 20世紀常常被稱為弗洛伊德的世紀。他的著作擁有像手榴彈一樣的影響力和傳播力。他最具影響力學術著作有《夢的解析》(1900)、《日常生活之精神病學》(1901)和《精神分析引論》(1915-1916)。
  • 一袋血液的生命歷程
    可你是否知道,他們的血液獻出來後要經過怎樣的歷程才能輸到患者的體內?患者輸的血是否能保證安全?無償獻出的血液為何用往臨床時變成了「有償」?日前,筆者探訪永州市中心血站,揭開血液「旅程」的神秘面紗。 8分鐘「住」進血袋 9月1日上午,停放在藍山縣的獻血車來了個80後女孩小胡,這是她第一次獻血。
  • 弗洛伊德:人終其一生都是和自己在較量,直至和解!
    弗洛伊德是奧地利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心理學家,是西方文化史上繞不開的人,西方的知識分子一般沒有不知道他的,因為無論你是研究什麼,研究政治、研究文學,神話、宗教、道德都繞不過他。《鐵達尼號》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在船上,女主露絲問土豪:「你聽說過弗洛伊德嗎?」土豪回答:「弗洛伊德是誰?乘客嗎?」似乎在西方社會, 知不知道弗洛伊德已成為逼格高低的標準之一。
  • 弗洛伊德自由聯想心理治療
    1892年,伊莉莎白·馮·R小姐向弗洛伊德求助,R小姐當時24歲,受腿痛的折磨,但又沒有任何器質性的問題,因而被診斷為癔症。他的父親去世不久,母親又患病,姐姐也因心臟病去世,R小姐需要面對這些突發事件,並承擔其家中的所有重擔和責任,所以感到疲憊不堪,腿痛的感覺愈加嚴重。
  •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算科學嗎?
    我們甚至都不需要介紹情節,也可察覺出這位少年對公爵女兒在無意中所流露的愛戀。這種行為上的「過失」,或者說「動作倒錯」(parapraxes),在心理學上被稱作「弗洛伊德式錯誤」,它表示當一個人自由聯想時所說出的事情,雖然都是日常生活裡不易引起注意的小細節,卻飽含著不易察覺的心理意圖。
  • 弗洛伊德一生33次陪跑諾貝爾,卻1次都未獲獎,因為愛因斯坦反對
    於是,弗洛伊德招來了更多更嚴苛的批評。加拿大社會和文化專家杜弗蘭說:「弗洛伊德幾乎在他提出的所有重要理論上都犯了錯,歷史上沒有哪一位名人能在這一點上望其項背。」弗洛伊德曾33次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提名,卻一次都未獲獎,主要是因為愛因斯坦的反對,兩位大師展開互懟模式,令人錯愕。
  • 弗洛伊德總結一生的至理名言,句句深入人心!
    ——弗洛伊德13、咱們整個心理活動似乎都是在下決心去求取歡樂,避免痛苦,而且自動地受唯樂原則的調節。——弗洛伊德14、笑話給予我們快感,是通過把一個充滿能量和緊張度的有意識過程轉化為一個輕鬆的無意識過程。
  • 弗洛伊德追悼會舉行,明尼阿波利斯市長大哭,再看他生前最後20分鐘
    「我們是時候以喬治的名義站出來說,『把你的膝蓋從我們的脖子拿開』。」根據此前報導,除4日的追悼活動外,弗洛伊德出生地北卡羅來納州的追悼會將於6日舉行。隨後,弗洛伊德的遺體將運往他曾生活的城市休斯敦,於8日在休斯敦一間教堂內舉行公眾瞻仰活動,正式葬禮則於9日舉行。
  • 生命是一場虛空,死亡才是唯一的真相,擺脫虛無人生的四種方法
    人類是所有生物中唯一能夠認識到自己無法避免死亡的,這也就使人類的文明都建立在了對死亡的恐懼上。早在1973年,文化人類學家Ernest Becker就提出過人類是這個世間唯一能夠意識到自己無法避免死亡的生物,生命的短暫是讓人類一直生活在恐懼中的原因。人類為了逃避對死亡的恐懼,做出各種各樣的事情,其中一項就是建立文明。
  • 《弗洛伊德傳》:戀愛中表達熱烈感情的弗洛伊德
    他也無法指望他那自己都需要經濟資助的年老父親,弗洛伊德的自尊心,也不允許他一直依賴父輩朋友布洛伊爾的支持,即使有時後者會以借貸的名義直接給弗洛伊德金錢支援。他的情況看來無從選擇,布呂克大聲說出了弗洛伊德必然想過的狀況:開私人診療所,這大概是唯一可以滿足他和瑪爾塔這樣的中等家庭所需要的基本收入的途徑。
  • 平克弗洛伊德豬跑了,整個故事都是著名的搖滾樂事件
    著名的搖滾樂隊英國PinkFloyd(平克弗洛伊德)於出版了一張名為《動物》的專輯。專輯封面是一隻巨大的粉紅色充氣豬,後來成為樂隊的籤名符號。倫敦希思羅機場的所有飛機都為這個封面停飛。因為天氣和光線都很好,鮑威爾無論如何給發電站拍照。第二天,他們回到了現場。這一次,通脹工作進行得非常順利,他們拽著豬,經過許多磨難,終於把他成功系在最南端的煙囪上。不料突然颳起一陣大風,綁在豬身上的繩子受不了拉力斷裂。那隻巨大的充氣豬隨風懶洋洋地漂走了。更重要的是,我不知道是不是沒有通知或者神槍手沒有來。
  • 弗洛伊德死於毒品?「跪殺」警官要求撤銷謀殺指控
    當地時間28日,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前警官德雷克·肖萬要求法官撤銷弗洛伊德案中對他的謀殺指控。然而,檢方表示,鑑於涉事警官行為殘忍,將要求比州指導方針建議的更嚴厲的刑罰。5月,美國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死,視頻顯示肖萬跪在弗洛伊德的脖子上8分多鐘,弗洛伊德在多次求饒並表示「我無法呼吸」後死亡。該事件引發全美範圍的大規模反種族歧視抗議。當地時間8月28日,肖萬的律師在法庭文件中說,沒有理由支持法官對肖萬二級謀殺、三級謀殺和二級過失殺人罪的指控,原因是他們認為,弗洛伊德的死亡應歸咎於其涉嫌使用毒品,而非警官不當使用武力。
  • 他的小說《芬尼根守靈夜》受益於愛因斯坦相對論和弗洛伊德的釋夢
    他的小說《芬尼根守靈夜》受益於愛因斯坦相對論和弗洛伊德的釋夢;葉芝說「喬伊斯是個天才」,被龐德、艾略特賞識,著《尤利西斯》。(本文作者:語默,號不知先生,詩人、思想者,著《語默文集》。)1915喬伊斯在蘇黎世如果說《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是喬伊斯的自傳體小說,那麼《尤利西斯》便是這部小說的擴充和延續。而極具「孤獨、絕望和死亡」氣息的《都柏林人》,則是對易卜生、福樓拜和契訶夫作品的借鑑。
  • 弗洛伊德之死過去不到3個月,另一黑人名字登上推特「熱搜」第一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侯佳欣】引發全美反種族歧視抗議的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剛剛過去不到三個月,又一起黑人遭受警方暴力執法的視頻出現在社交媒體上。視頻中,警察向一名黑人男子背部至少開了7槍。示威者的怒火再一次被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