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發光的竺可楨石!浙大學者發現新礦物

2021-01-12 浙江日報

礦物是構成固體地球的最小基本單元。日前,由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饒燦教授課題組發現的一種新礦物LiAl5O8,經國際礦物學協會新礦物命名及分類委員會全票通過,獲得批准。該礦物被命名為「竺可楨石」,英文名為Chukochenite,國際礦物學會編號為IMA 2018-132a,國家博物館藏號M13818。竺可楨石是自然界中發現的第一個鋰鋁氧化物,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質,對未來科技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竺可楨石的背散射電子像(Ckc - 竺可楨石;Fl - 螢石;Na-M - 鈉雲母)

新礦物竺可楨石產於湖南省郴州市香花嶺矽卡巖中,是癩子嶺花崗巖侵入過程中與周圍碳酸巖圍巖反應產物,其形成時間約155百萬年前,歷經滄海桑田。竺可楨石呈自形-半自形晶體,斜方晶系,空間群為Imma,晶胞參數:a = 5.6593(4) ,b = 16.8981(9) ,c = 7.9938(5) ,V = 764.46(8)3,Z = 6。

湖南郴州市香花嶺礦區

饒燦介紹,該新礦物命名是為紀念我國著名科學家、教育家、原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院士(1890-1974)。竺可楨是我國地球科學的奠基人之一,浙江大學「文軍長徵」的領導者、地球科學學科的創建者,求是精神的倡導者和最堅定的踐行者,深受國內外人士尊敬和愛戴。

實驗樣品

2017年以來,饒燦課題組一直在湖南香花嶺地區對花崗巖及周圍矽卡巖進行稀有金屬礦物學研究。在電子探針化學成分分析過程中,結果發現這種礦物的總量僅有96 wt.%左右,與國際已承認的礦物相差甚遠;經過計算還發現,此礦物中陰陽離子很難配平,陽離子偏少,可能含超輕金屬元素。

在化學成分總量不足的情況下,有多種可能情況。而現有的電子探針暫時不能分析鋰元素,很難直接獲得其化學成分。這兩個問題一直困擾著課題組,饒燦說,通過後來持續的研究,一步一步去證實金屬鋰的存在並確定其晶體結構,最後成功發現了新礦物竺可楨石。

竺可楨石的晶體結構圖

竺可楨石具有特殊的晶體結構,在參入其他雜質後能夠發光產生特殊的光學效應,在目前已有的人工合成LiAl5O8,用於螢光材料的基質,對於創新性的開拓新興稀土發光材料具有積極科學價值。「這是我發現的第五種新礦物,但卻是第一個能夠發光的新礦物。」饒燦說,「這正象徵竺可楨校長倡導的求是精神,永遠照耀著我們,星火傳燃。」

眾所周知,超輕金屬鋰廣泛應用於電池、冶金以及光電等新興戰略產業,在未來科技應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浙大科研人員發現竺可楨石,為深入了解鋰的地球化學行為提供重要信息。竺可楨石與螢石、雲母、金綠寶石、奈及利亞石、綠泥石等礦物一起產出,對鈹礦、錫礦等關鍵金屬礦產的指導找礦也具有重要指示意義。

據了解,新礦物的發現屬於礦物學領域重要的基礎性研究工作,可為人們認知與利用自然界中新物質提供科學依據,為合成製備新材料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原標題《會發光的竺可楨石!浙大學者發現新礦物》。編輯 洪慧敏)

相關焦點

  • 密西根湖發現神奇礦物會發光!
    美國礦物學家在密西根州的湖畔發現了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石塊。在對這種表面會釋放出淡淡光芒的石塊進行分析後,竟然發現了全新的礦物種類。如今,這一未知的礦物正吸引著專家們的關注。2017年夏天,一種神奇的石頭在美國密西根州的密西根湖畔邊被發現了。發現這種石頭的是礦物專家埃裡克·林塔邁基。
  • 密西根湖發現神奇礦物會發光
    美國礦物學家在密西根州的湖畔發現了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石塊。在對這種表面會釋放出淡淡光芒的石塊進行分析後,竟然發現了全新的礦物種類。如今,這一未知的礦物正吸引著專家們的關注。2017年夏天,一種神奇的石頭在美國密西根州的密西根湖畔邊被發現了。發現這種石頭的是礦物專家埃裡克·林塔邁基。
  • 島津EPMA超輕元素分析之(三)| 助力新礦物的發現-含有超輕元素的...
    日前,由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饒燦教授課題組發現的、自然界中第一個鋰鋁氧化物新礦物LiAl5O8,經國際礦物學協會新礦物命名及分類委員會全票通過,獲得批准,該礦物被命名為
  • 讀竺可楨日記、看程開甲成績單、聽科技特派員現身說法……浙大這...
    最近,在浙大紫金港校區黨建館裡,有幾位正在一邊上課一邊看展的學生們對此很驚奇。他們上的這門課,是《形勢與政策2》,主題為「黨史校情教育」,任課老師是浙大機械工程學院的項淑芳。項淑芳安排的這堂課,既不在教室,也沒有教材,而是到浙大新落成的黨建館,讓40多位大四學生上一次體驗課。
  • 他擁有8個院士頭銜,在浙大校史上,地位僅次於竺可楨
    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浙江大學老校長路甬祥,他擁有8個院士頭銜、18個博士學位,1988年到1995年擔任浙大校長,在任期間,提出增加「創新」為校訓。有師生評價,路甬祥老校長在浙大校史上的地位,僅次於竺可楨老校長。
  • 竺可楨 近代「問天」第一人
    被譽為「浙大保姆」   1936年4月,竺可楨被任命為浙江大學校長。當時的浙大應該可以算是全國最破敗的大學之一。一年後,抗日戰爭爆發了,浙大與整個中國一樣處在了風雨飄搖之中。1937年底,面對著岌岌可危的學校,竺可楨決定帶領全校1000多名師生走上「西遷」之路。
  • 浙大最牛竺可楨學院 今年給學霸們出了什麼「奇葩」試題?
    一名考生正在進行引體向上測試,這個測試去年難倒不少學霸(攝影:韓煦) 杭州網訊 每年的這個時候,大家都期待著一場浙大學霸之間的終極8月16日,這場PK如約而至,來自全國各地的244名浙大新學子參加了浙大最牛學院——竺可楨學院的選拔。如果說能考上浙大的學生是學霸,那能拿到竺可楨學院選拔邀請函的學生就是學霸中的「戰鬥機」。在為期兩天的選拔考試中,考生們將通過綜合測試、體能測試、面試三項「關卡」,才有可能拿到竺可楨學院的「入場券」。
  • 氣象人物誌:中國現代氣象學創始人——竺可楨
    1918年,竺可楨以論文《遠東颱風的新分類》獲哈佛大學氣象學博士學位,心繫祖國的他,迫不及待的回到了祖國懷抱。(竺可楨(中))1918年的中國,仍處於未開化的混亂狀態。當時,美國已有測候所200多座,而中國只有香港和上海兩座,還都由外國人控制,其中日本人在深入並細緻地研究著中國的氣象和地理。
  • 超美丨這些礦物會發光?
    螢光礦物什麼是螢光礦物具有螢光反應的礦物叫做螢光礦物。在19世紀初期,人們發現當螢石受到太陽光照射時,便會發出一種藍色的光芒,便將此種會發光的現象稱之為螢光(Fluorescence)。事實上,自然界中具有螢光特性的礦物並不局限於螢石一種。當我們用紫外線或X射線照射時,有些礦物也會散發出不同的色彩,而且射源能量不同,部分礦物所呈現的顏色也會改變。螢光反應是如何產生的?某種物質受到激發光(可以是紫外線或者X射線)照射後,產生一種能量躍遷,進入激發狀態,從而產生一種比照射光(通常為不可見光)波長更長的光(通常為可見光),這一現象叫做螢光反應。
  • 來大學做什麼、畢業後做怎樣的人:看浙大人答「竺可楨之問」
    報導說,在1937年的開學儀式上,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問了新生兩個問題:到浙大來做什麼?將來畢業後要做什麼樣的人?今天,這著名的「兩問」出現在浙大新生錄取通知書、校門口「兩問石」,以及師生的各類演講中,浙大人以銳意改革的勇氣,在拔尖人才培養上砥礪前行,成為一面引領我國高教改革的旗幟,回答著竺可楨的哲學之問。澎湃新聞予以轉載。1937年9月18日的杭州,晨有微雨,午後放晴。
  • 不信胡適的短命預言,竺可楨活至耄耋之年,卻在半月內,喪妻失子
    他是竺可楨,我國近代氣象學、地理學的開山始祖,浙江大學最有名的校長之一。能力和才識是竺可楨被人稱讚的一方面,更難得的是,觀了一世的風雲變化,竺可楨卻未曾改變過用科學來喚醒民族,振興中華的初衷,盡顯了一代學者風範與學人本色。
  • 《竺可楨日記》:民國四大日記中的清明上河圖
    (《竺可楨日記》1936年10月15日)       這是竺可楨接任浙大校長之後不久,蔣介石即來浙大視察以示重視。在這次會面中,竺可楨要求擴充校舍,蔣介石巡視「文理學院教室、圖書館、物理室視察一周」,親見「屋宇之零落」,他自己也強調「確非加新建築不可」。竺可楨要求增加辦學經費,蔣答應下年度開始撥款。
  • 浙江新當選6名院士 這些大牛學者牛在哪裡
    昨天,他們是浙江最受人矚目的明星:陳雲敏、陳大可、羅民興、楊樹鋒、陳純、李家彪,浙江這六位新晉院士,刷爆了朋友圈。這些省內的大牛學者,在各自的科學研究領域獲得了出色的成就,很多是本報記者曾經採訪過的,這些科學家到底牛在哪裡?
  • 兩位著名學者加盟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顯示該校這一由老校長竺可楨開創的歷史悠久的學科保持著強勁活力。在3月9日舉辦的"浙大歡迎您"儀式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文採教授和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楊小平教授戴上了浙大校徽,全職加盟浙大地球科學學院。楊文採院士是我國著名的地球物理學家,是中國大陸科學鑽探主要參與者。他長期從事固體地球物理學研究,在地球物理反演的理論和應用、地球物理信息提取理論和應用、大陸動力學研究等多個方面取得了系統和獨創性成果。
  • 月球隕石中發現新礦物
    月球隕石中發現新礦物歐洲一個研究小組在月球隕石OuedAwlitis 001中發現了一種新的高壓礦物,命名為"多恩威爾海姆斯石"(CaAl4Si2O11)。」多恩威爾海姆斯石"是第一個在隕石中發現的高壓礦物,並應用於下伏的陸地沉積物。
  • 又一新發現礦物以華人科學家毛河光命名!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的Oliver Tschauner教授領導的礦物學小組最近在來自深部地幔的金剛石中發現了一種新的天然高壓礦物包體,並將其命名為Davemaoite(中文名:毛鈣矽石),相關研究於近日發表在《歐洲礦物學報》。
  • 竺可楨:我國氣象學研究和應用的奠基人
    也許你很難想像,1930年之前,中國天氣預報領域一直是被外國人所壟斷,將天氣預報「主權」收回的,就是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人竺可楨。1910年,竺可楨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庚子賠款」留學美國的名額。為了回報自己的祖國,竺可楨在填報專業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農學,在他看來「中國以農業立國」,學習農學將來可以更好地報效祖國。
  • 研究發現天然高壓新礦物「毛河光礦」—新聞—科學網
    研究發現天然高壓新礦物「毛河光礦」   記者從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獲悉,該所同位素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陳鳴團隊和上海高壓先進科研中心的科研人員合作發現了一種天然高壓新礦物——毛河光礦(maohokite)。
  • 2019年度礦物:碲鎢礦
    該評選活動由國際礦物學協會新礦物、命名和分類委員會(CNMNC)專家從每年發表的眾多新礦物中遴選出最優者,每年在全球範圍內評選出一個最新奇的新礦物。碲鎢礦是在雲南省華坪縣境內新元古代結晶基底的半風化石英二長巖中發現的,靠近輝長巖接觸帶。
  • 看看浙大學霸的筆記!難怪他會成為「發現」天使粒子的四位華人科學...
    7月21日,Science刊登的一篇題為《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絕緣體-超導體結構中的手性馬約拉納費米子模》標誌著物理學迎來新突破。國內媒體競相報導科學家們發現了「天使粒子」,但準確來說,事實並非如此。這篇論文作者之一寇煦豐,2009年畢業於浙江大學信息學院(光電系)及竺可楨學院混合班,他告訴記者,實驗組觀測到的並不是「天使粒子」,而是一種由電子集合行為展示出來與之相同的量子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