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專家解讀諾貝爾醫學獎:「基因敲除小鼠」為何獲獎?
新華網北京10月8日電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細胞治療中心主任張愚8日介紹,本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的最大貢獻在於,他們創造了一套完整的「基因敲除小鼠」的方式,把任意改變小鼠基因變為現實,不僅可以研究單個基因在動物體內的功能,而且為人類攻克某些遺傳因素引發的疾病,提供了藥物試驗的動物模型。
-
幹細胞研究獲諾貝爾醫學獎(組圖)
10月8日,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宣布,將200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屏幕中從左至右)英國人馬丁·埃文斯、美國人馬裡奧·卡佩基和奧利弗·史密斯,因為他們在改造活體內特定基因的「基因靶向」技術等方面做出了奠基性貢獻。
-
[視頻]2007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今天下午北京時間五點半,首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摘取本年度生理學或醫學獎桂冠的是兩位美國科學家與一位英國科學家,他們獲獎是因為「在涉及胚胎幹細胞和哺乳動物DNA重組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性發現」。這些發現導致了一種通常被人們稱為「基因打靶」的強大技術。 那麼,什麼是「基因打靶」?這三位科學家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胚胎幹細胞和哺乳動物DNA重組」和我們普通人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
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北京時間10月8日下午5點30分,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英國科學家約翰·戈登(John B. Gurdon)和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獲獎,獲獎理由為「發現成熟細胞可被重編程變為多能性」。 John B. Gurdon,1933年出生於英國的Dippenhall。
-
2019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來了!三位科學家獲此殊榮!
每年一到這個時候,除了國慶長假讓我們按耐不住,我們這些科(吃)研(瓜)人(群)員(眾)更操心的是——今年又是哪位科學家「喜提」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呢?
-
日英學者同獲2012諾貝爾醫學獎 日本已19人獲獎
山中伸彌與約翰·戈登 中新網10月8日電綜合報導,瑞典諾貝爾獎評審團8日宣布,日本京都大學物質-細胞統合系統據點iPS細胞研究中心長山中伸彌與英國發育生物學家約翰·戈登因在細胞核重新編程研究領域的傑出貢獻,而獲得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近10年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大盤點
要聞 近10年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大盤點! 2020年10月5日 18:50:04 智通財經網本文來源於「藥明康德」微信公眾號,由藥明康德內容團隊整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旨在表彰在生理學或醫學領域作出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並被普遍認為是這個領域能夠取得的最高榮譽之一。
-
癌症治療的革命——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解讀
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分享了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們在癌症免疫治療領域的突出貢獻,將帶來治癒癌症的新希望。北京時間10月1日下午5點半,瑞典卡羅琳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兩位在癌症免疫治療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他們分別是70歲的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和74歲的日本京都大學的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當地時間10月5日11:30,北京時間10月5日17:30,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哈維·阿爾特 (Harvey J.十年回顧2010~2019的生理學或醫學獎根據諾貝爾獎官網顯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每年評選和頒發一次。
-
從過去20年看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可能花落誰家?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是和生命科學領域最息息相關的一個獎項,主要頒給在生理學或者醫學領域做出卓越貢獻和產生遠大影響的學者。
-
山中伸彌與格登獲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2年10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10月8日下午5點30分,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英國科學家約翰·格登(John B. Gurdon)和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獲獎,獲獎理由為「發現成熟細胞可被重組變為多能性」。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歷史趣聞
獲獎216人1901—2018年間,共有216人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其中1人、2人、3人榮膺該獎的次數分別為39次、33次和37次。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諾貝爾基金會的章程規定:「如果有兩項研究都被認為應該獲獎,那麼這兩項工作將平分獎金。如果其中一項研究由兩到三人共同完成,那麼獎金將一起授予他們。在任何情況下,獎金得主不得超過三人。」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回顧
諾貝爾獎(瑞典語:Nobel priset;英語:Nobel Prize)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包括五個獎項: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和文學獎,旨在表彰在這五個領域「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銀行1968年設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用於表彰在經濟學領域傑出貢獻的人。
-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深度解讀!
Semenza通過研究揭示了細胞如何感知並適應氧氣供應的變化,他們鑑別出了一種特殊的分子機制,其能調節基因的活性來響應不同水平的氧氣。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的重大研究發現揭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適應性過程之一其中的機制,其能為我們理解氧氣水平影響細胞代謝和生理學功能奠定一定的基礎,相關研究發現或有望幫助開發治療貧血、癌症和多種人類疾病的新型策略。
-
【日本人與諾貝爾獎】利根川進:日本第一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他因「查明了產生多樣性抗體的遺傳原理」而單獨獲得當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一項全球任何一位頂級研究人員都無法比擬的獨創研究。1963年從京都大學理學部化學科畢業的利根川直接升入京都大學的病毒研究所繼續深造。在那裡,他開始對分子生物學感興趣。
-
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深度解讀
北京時間10月3日下午17:30,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來自東京工業大學的研究者Yoshinori Ohsumi因發現自體吞噬(autophagy)的機制而獲得此獎。,這種小泡結構稱之為溶酶體,研究這種現象的困難性意味著到現在為止科學家們對此知之甚少,直到20世紀90年代早期研究者Yoshinori Ohsumi進行了一系列實驗,他利用麵包酵母進行研究鑑別出於對自體吞噬作用非常重要的關鍵基因,隨後他進行了大量研究闡明了酵母細胞中自體吞噬作用發生的分子機制,並且也在我們的機體細胞中發現了類似更為複雜的機制。
-
諾獎官宣中文譯文 |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北京時間2019年10月7日,星期一,北京時間下午5時30分,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7日上午11時30分,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頒布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名單。氧氣對動物生命至關重要:幾乎所有動物細胞中的線粒體都利用氧氣將食物轉化為有用的能量。193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獲得者奧託·沃伯格(Otto Warburg)揭示了這種轉換是酶促過程。在進化過程中,機體發展了確保向組織和細胞充分供氧的機制。與脖子兩側的大血管相鄰的頸動脈體包含專門感應血液中氧氣含量的細胞。
-
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 圖片來源:東京工業大學網站 Yoshinori Ohsumi今年三月在北京 張宏供圖 北京時間10月3日下午5點30分,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這個定義出現在上個世紀60年代,當時,科研人員首次觀察到細胞能破壞自身成分,用膜將這些成分包裹,形成袋狀囊泡並轉移給溶酶體(lysosome)進行降解回收。此前人們對細胞自噬過程幾乎毫無了解,因而相關研究一直是困難重重,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初,大隅良典在一系列實驗中,巧妙地利用麵包酵母(baker's yeast)找到了細胞自噬所需的基因。
-
基因敲除法
因為「基因敲除法」具有如此強大的功能,諾貝爾委員會終於把2007年的醫學或生理學獎授予了卡佩奇、史密斯和埃文斯三人。」具有如此強大的功能,諾貝爾委員會終於把2007年的醫學或生理學獎授予了卡佩奇、史密斯和埃文斯三人。
-
一文讀懂,幹細胞的種類和功能.
1956年,美國華盛頓大學的醫學家多納爾·託馬斯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骨髓移植手術,這也是世界第一例幹細胞移植手術,多納爾·託馬斯成為了造血幹細胞移植術,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也拉開了幹細胞研究的序幕。研究和利用ES細胞是當前生物工程領域的核心問題之一。在未來幾年,ES細胞移植和其它先進生物技術的聯合應用很可能在移植醫學領域引發革命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