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十三五」| 就業扶貧扶到「心坎」上 海口一貧困戶靠勞動走出困境

2020-11-23 南海網

開欄語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過去五年,對中國來說是極不平凡的。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

站在「十三五」規劃收官、「十四五」規劃開局的節點上,回望過去這五年,海南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回望「十三五」,展望「十四五」,講述海南人在過去五年的獲得感,以及對未來的期待,11月21日起,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推出我的「十三五」專欄。專欄將通過各行各業普通人的故事,展現海南過去五年在教育、醫療、就業、交通等方面的發展成果。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22日消息(記者田春宇 實習生羅曉熱)家住海口瓊山區龍塘社區文彩村的胡金,這五年來的生活可謂一波三折。好在政府的就業扶貧政策總能做到雪中送炭,在她的肩膀扛不動家庭重擔的時候及時助力。如今,她和兒子都被安排在村子裡的公益崗位上工作,隨時能照顧到癱瘓的老公。這令她心中充滿感激,生活和工作的動力十足。

11月21日上午,「全副武裝」的胡金正在龍塘社區文彩村一條羊腸小道上打掃衛生。她是海口京玉環境服務有限公司一名環衛工人,她實際的工作是負責文彩村主路的清潔,但提前完工的胡金看到主路的支路——羊腸小道依然髒亂,她主動打掃著。

正在忙著工作的胡金。記者田春宇攝

正在忙著工作的胡金。記者田春宇攝

見到記者到來,胡金不時回答著記者的問題,手中的工作卻沒有絲毫減慢,利落地掃著地面,同時眼睛不停「掃射」著馬路上的垃圾,甚至夾在植物中的雜草也絲毫不放過,一副爭分奪秒的架勢。

在同事馮朝君的眼中,胡金做事從不拖泥帶水,是個愛主動「找事」的人,多幹些活的情況很常見,「能看得出來,她非常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用心在維護」。

胡金說,她這是用行動在回報黨和政府給予她的幫助。

正在忙著工作的胡金。記者田春宇攝

2015年9月之前,胡金的小日子過得還不錯。她的愛人是當地建築包工能人,收入不錯,當時動用積蓄給家裡蓋起3層小樓,正在收尾。而她在村裡的服裝廠工作,收入穩定。家裡三個孩子的發展也漸入佳境,大女兒大學畢業了,小女兒在外打工,二兒子也如願考上湖北的大學,正準備去學校報到。

一切變故發生在一個雨天。那是在兒子報名入學後的第二周,獨自在家的丈夫突發意外,暈厥並摔倒在家門口。因所有人都外出工作,丈夫被送醫院時已過去5個多小時,最佳治療時間被耽誤,勉強搶救回一條命卻最終癱瘓在床。

昂貴的治療費、孩子上學費用、房子未裝修完的款項、日常生活開銷……家裡的頂梁柱一日之間倒下,胡金的家一日之間從小康之家變成貧困戶。

「當時連哭都不敢哭,只能悶頭幹活,老公要治病,兒子要上學,我哭壞了身體,這個家怎麼辦?」胡金說,就在她白天黑夜地做衣服掙錢的時候,政府送來第一次就業扶貧——一頭母牛、十八頭豬,令她直接變身養殖小老闆。這樣,照顧老公和保障家庭收入她均能兼顧,兒子的學費也因政府給予每年5000元教育補助不再發愁,丈夫的治療費在醫保的報銷下,壓力在減小。

正在忙著工作的胡金。記者田春宇攝

正在忙著工作的胡金。記者田春宇攝

在2019年兒子畢業這年,豬瘟的蔓延,令這個剛有所穩定的家,再次風雨飄搖起來。「兒子工作不好找,我這又失業了,當時真是愁白了頭。」胡金說,當時政府再次如「及時雨」一般送來關懷,給她和兒子分別找到一份工作。考慮到要照顧癱瘓的丈夫,這兩份工作都在她的家門口。「我兒子就在鎮政府裡幫工,我們老兩口有什麼事都能第一時間幫忙。」說到這,胡金原本低垂的頭終於抬起來,走出悲傷的情緒,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如今,他們一家月收入超過1萬元,老公也從癱瘓在床、不認人到能挪步、能說話了。回顧5年,胡金此刻滿臉的感恩。她說,接下來將繼續全身心地當好村裡的「清道夫」,用行動回饋黨和政府的幫助,守護好政府給予的這份用心良苦地幫扶。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幫到點子上 扶到心坎裡丨榕江縣栽麻鎮大利村網格...
    通過引導就近務工,楊宗輝家中3人已實現就近就業,每月也有5000多元的穩定收入,現在他們家的小日子過得是紅紅火火。   2020年端午節前夕,楊宗輝拿著熱氣騰騰的粽子來到村委會對我說「這是你嫂子剛起鍋的粽子,趁熱吃吧,我知道你們扶貧工作忙端午節不放假,到端午節那天你一定要來我家吃飯哩。」
  • 幫到心坎上 扶到最實處—市人大常委會機關駐村紀實
    紅網吉首站1月6日訊(通訊員 向敏)走進楓香村,整潔寬闊的水泥路延伸到村寨各組,清新別致的農家小院掩映在綠樹叢中,大片大片的果蔬鬱鬱蔥蔥,輕鬆歡快的廣場舞音樂飄蕩在村部上空……展現在眼前的是家和村美民富的和諧景象。這是一份吉首市人大常委會機關近年來的扶貧「成績單」,也是一份沉甸甸的「人大擔當」。
  • 廣安鄰水:奮力書寫「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答卷
    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3339套,政策惠及全縣141個貧困村、234個非貧困村、10092人,老百姓住進新房子、過上好日子,天天喜笑顏開……這是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交出的「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答卷」。搬遷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源自鄰水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做得深做得細做得實。
  • 巾幗風採:儲文娟 心繫貧困戶 當好扶貧人
    脫貧攻堅離不開廣大扶貧幹部的辛勤努力,在黃山市黃山區譚家橋鎮有這樣一個扶貧女幹部,她巾幗不讓鬚眉,迎難而上,時刻把貧困戶的冷暖放在心坎上,千方百計做好服務,圓滿完成組織上交給的各項任務,她就是被大家誇做「最美扶貧人」的儲文娟。
  • 講述|扶到點、扶到根!扶貧隊長劉昭明與脫貧村的「三年故事」
    當年,這個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44戶、364人,貧困人口佔十分之一。2014年起,國家的脫貧政策惠及到該村,但到2017年依然有78戶136人尚未脫貧。更為突出的問題是,明堂村整個村級經濟極其落後,是多年的「空白村」,完全靠國家轉移支付來維持村級工作的基本運轉,村裡幾乎沒有一點經濟發展的原動力。
  • 「專家談」完善精準扶貧政策最關鍵一環在於這個「區分」
    因此,扶貧是有條件的,要有可以扶的對象,要扶得起來,要被扶持的人自己願意努力。扶貧不能變成發錢,更不能扶成扶貧對象的等靠要。比如貧困戶有很好的項目,卻缺少資金,外界給予資金支持可以讓貧困戶發展項目致富,為缺少就業機會的勞動力提供就業,從而改變他們的生存條件。再如農民發展產業,卻因為交通不便,農產品運不出去,無法從市場上獲利,政府幫助農民修路,這樣就可以讓農民依靠產業致富。
  • 貧困家庭青年實現航海夢 湖南力推「海員培訓就業扶貧」
    李宗波是湖南省「海員培訓就業扶貧」項目的受益者之一。2019年初,省政府與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其中「海員培訓就業扶貧」項目是協議的重要內容之一。目前,已有14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青年圓了航海夢,到10月將有100名學員分批上船工作,年底前還有108名學員也將完成培訓。
  • 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鐵道運力化為扶貧動力 廣鐵走出「1+N...
    牛大力扶貧產業從100畝山頭試驗開始,從小苗養育到移植,到長成成熟植株,每個過程陳長發和劉付成亮都親力親為。 牛大力種植周期4年以上,從開挖出售到繼續再循環種植,公居村的產業規模一直在壯大。100畝、200畝、360畝……隨著植株成功成活,公居村近年不斷對這一產業進行擴種。
  • 扶貧扶出「七色彩虹」
    一年來,屈家畈村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在市委、市政府的總體籌劃下,找準扶貧工作中的切入點,堅持以產業發展為主導方向,從鄉村旅遊、野菊花及中藥材種植等項目為扶貧突破口,利用當地獨有的自然氣候條件,充分發揮地理優勢,幫助貧困群眾脫貧增收,扶出了大別山區最耀眼的「七色彩虹」。
  • 普洱:「扶貧+扶志+扶智」三扶模式 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本網訊 普洱市瀾滄縣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充分結合全縣貧困群眾脫貧發展內生動力不足,等、靠、要思想突出,主動參與脫貧致富意識不強的實際,依託「扶貧+扶志+扶智」三扶模式,開展「自強、誠信、感恩」活動,完善村規民約,建立積分扶貧激勵長效機制,持續開展「三個一」行動,培育新型農民等八項措施
  • 許昌市建安區:志智雙扶拔窮根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許昌市建安區陳曹鄉小陸莊村貧困戶王春慶邊在莊稼地裡忙活,邊信心十足的跟記者說道。據了解,王春慶原本是一名身有殘疾的貧困戶,前些年通過跑運輸和科學種田成功摘下了貧困戶的帽子。建安區像王春慶一樣通過志智雙扶實現脫貧的貧困戶還有很多。近年來,建安區通過加強宣傳、以文化人、示範帶動、積分管理、激發活力、加強培訓等措施助力貧困戶脫貧,志智雙扶工作走在許昌市前列。
  • 養上致富羊 農戶喜洋洋 肥東脫貧攻堅探出扶貧扶志新路子
    「咩咩咩……」冬日晴朗的一天,1月5日,在肥東縣八鬥鎮陸還社區,貧困戶黃國芳在自家門口趕著山羊……黃國芳和丈夫餘先東身有殘疾,一直靠政府各種補貼度日。2016年,在社區幫助下,黃國芳開始養羊。幾年下來,隨著羊數量不斷增加,家裡的「錢袋子」也鼓起來。在肥東縣,這樣的例子並不鮮見,通過產業扶貧,肥東在脫貧攻堅中探出了一條扶貧扶志新路子。
  • 邁進門檻 住進心坎——記巴潤嘎查駐村工作隊
    連日的倒春寒,把初夏的熱浪氣息一下降到十幾度,帶入了乍暖還寒之中,但霍林郭勒市達來胡碩蘇木巴潤嘎查59戶貧困戶卻沒有感覺到一絲寒意,他們的內心反而蕩漾著陣陣暖流,因為這59戶在黨組織和駐村工作隊的帶領下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迎著朝陽踏上了幸福的道路。
  • 讓扶貧資金髮力在「刀刃」上
    回望來路,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幹部群眾精準發力,用汗水沁潤熱土的堅韌,更離不開扶貧資金的持續投入提供的堅實支撐。每一筆扶貧資金的背後都牽繫著一批貧困群眾,扶貧資產運營收益的好壞,關係著貧困群眾的生活。地好肥足,種不出好莊稼可不行。「精準」!扶貧資金要花在刀刃上,要「精」在為群眾謀利益的實處。每一筆錢要都花得明白、用得合理、取得實效,要讓扶貧資產在「生錢」的過程中帶動農戶,帶富貧困戶。
  • 「我的扶貧故事」把講臺搬到田間地頭 用扶智交出滿意答卷丨普安縣...
    我叫謝遠忠,是高職教師,也是普安縣興中鎮掛職副鎮長,辣子樹村田邊寨組的一名駐村網格員。我駐村幫扶後,把農村當做一所更廣闊的「大學」,全身心投入到駐村扶貧工作中。一年多來,我緊緊圍繞「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與村兩委班子走田間地頭、入村民家中,與全組45戶村民促膝談心,與老黨員、群眾代表、致富能手共謀發展,掌握了第一手民情資料,也讓我對村子的經濟發展現狀、教育觀念現狀、群眾脫貧願望和扶貧規劃等有了深刻的認識。扶貧和教育一樣都是「人」的學問,備好課上「田間講臺」。村民變成了我的「學生」,我既要管好當代,又要管好下一代。
  • 石柱:精準扶貧讓貧困戶幸福來
    「我現在不僅住上了新房,一家三口享受低保待遇,而且在扶貧車間上班,又從事保潔工作,一年下來總收入約4萬元。」羅洪俸向筆者談起現在的幸福生活時,清瘦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精準施策,確保兩不愁三保障「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不然哪有今天的好日子啊。」回想起曾經的家庭情況,現年48歲的羅洪俸充滿了感慨。
  • 用真心幫扶群眾 用真情聯繫群眾——記皋蘭「85後」扶貧幹部李文靜
    要想確保扶貧對象精準,就得到農戶家中詳細走訪,每一戶、每一社,村裡的每個貧困戶家她跑了不下10趟,貧困戶的情況沒有人比她更清楚的了,所有貧困戶的信息在她的心裡都有一本帳,做到了「一口清」。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她是一名女幹將為了如期實現真脫貧、脫真貧,李文靜深深紮根基層,帶著較真碰硬的勇氣和信心,啃下硬骨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 陝西鹹陽:「志智雙扶」齊頭並進 內外皆修花開得果
    姚紅是村上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村上開展「一評三治」活動,他成為村上「懶漢」,群眾都疏遠他,但鎮村幹部沒有放棄他,給他安排公益崗位,讓他慢慢有了自力更生的信念,最終姚紅在各級幹部的幫助下,有了自己的蔬菜大棚,還養了20頭羊,靠雙手贏得群眾的稱讚。姚紅的變化只是鹹陽市大力開展扶貧扶志工作的一個縮影。
  • 智庫理論動態丨扶貧的「內捲化」困境及應對(外二則)
    造成扶貧「內捲化」困境的關鍵機理在於,過往的扶貧行動沒有深入地激發貧困地區和低收入群體的內生動力,相對忽略強化他們內在能力的必要性,鄉村和農民的核心地位無法得到充足彰顯,尤其是在調動他們參與扶貧資源的設計、管理、分配和監督等環節上存在欠缺,由此形塑了參與冷漠、行動能力弱以及扶貧實踐出現偏差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