鬩神星:悄悄來到太陽系的神秘星球,或補位第九大行星

2021-02-15 超自然現象

根據之前全球天文學家的討論,將一顆矮行星踢出了之前的九大行星行列,那麼這就告訴我們在太陽系中目前得到承認的就是八大行星,在這裡井然有序進行著軌道運轉。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第九大行星很有可能就會出現補位現象。

不過這次補位的不是之前被提出的那一顆,而是一顆全新的天體,其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被科學家盯上了,只不過其因為直徑只有2300公裡一直被科學家們雪藏,而最近很有可能為其出現在我們人類的視野中。

這顆星球就是鬩神星一個比較低調卻在太陽系上存在的星球,從科學家在對其研究時候起,我們對其的各方面數據在目前來說還是比較清楚的。這是一顆被太陽系中的其他星球吸引到太陽系外圍上的小行星,靠著強大的萬有引力,不知道從宇宙的哪個角落抵達到目前這個位置上,並且有著其特定的運行軌道。

一個終年寒冷的星球,在其表面上都是一些鐵矽這些元素的存在,並且在寒冷的氣溫下,像個大冰球一樣。表面溫度達到零下200攝氏度,估計人到達那裡就會被冰凍。

目前科學家最擔心的就是其對地球的運行影響,雖然說按照目前的軌道參數來看,跟我們地球的運轉是井水不犯河水,但是不排除這個小星球出現不穩定的移動,萬一其軌道充入到內部的八大行星軌道中,那麼就會出現不堪設想的後果。當然很多人比較關心的就是這顆小行星能否寫入第九大行星?估計要等全球天文協會的仔細考量。

相關焦點

  • 尋找太陽系最遙遠的星球,鬩神星到底是不是行星?
    在2005年的時候,天文學家宣布發現了太陽系中最遙遠的一顆星球——鬩神星。
  • 鬩神星的出現,也註定了冥王星被踢出九大行星的行列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人類認為太陽系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以及土星等6大行星。19世紀以後,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科學家發現太陽系中還有天王星、海王星等行星。在1930年的時候,科學家有發現海王星軌道外面還有一顆星球圍繞著太陽轉,並把這顆星球命名為冥王星。
  • 冥王星為什麼被踢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然而當時冥王星是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觀念都已經深入人心,好多科學雜誌甚至地理教材都已經將冥王星稱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如果想再次修改冥王星的天體類型也顯得十分麻煩,僅以天體直徑大小判定冥王星不屬於太陽系九大行星也沒有說服力。所以,冥王星的第九大行星的地位也就一直保持了下來。
  • 冥王星為什麼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行列?會員到期了?
    導讀:早在筆者高中時代,冥王星還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甚至還有著九星連珠的壯觀景象,然而不知道什麼時候,冥王星卻悄悄從九大行星中除名了!而太陽系目前也變成了八大行星。與我們所熟知的其它行星不同,冥王星距離太陽比較遠,所以發現的時間也比較晚。1930年,克萊德·湯博發現冥王星,並將其與已知的八大行星並列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這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然而誰也沒有想到,若干年後,冥王星卻被定義為矮行星。
  • 憑體積差點晉升太陽系第十大行星,最後卻不了了之,鬩神星怎麼了
    曾經的太陽系有九大行星,雖然後來的冥王星被踢出行星稱號,但至少曾經的「威嚴」依然存在,畢竟九大行星是經過大眾認可的。但在更早以前,太陽系差點變成「十大行星」,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通過數據可以得知,冥王星的直徑約2370公裡,在未測得這個數據之前,人們認為冥王星是的體積更大的,也正是這種不確定性才讓冥王星暫時地成為了行星之一。與此同時,科學家還發現了另一個星球,它幾乎與冥王星的體積相當,現在計算出的結果顯示這顆星球直徑是2326公裡,所以它也差點成為太陽系的其中一顆行星。
  • 你了解,差點成為太陽系第10大行星的「鬩神星」嗎?
    冥王星處於太陽系邊緣,距地球46億英裡,但冥王星不是太陽系最遙遠的地方。我們在太陽系邊緣找到很多奇怪的神秘星球,讓我們超越冰冷的冥王星,找出潛伏在太陽系邊緣的星球。
  • 第九大行星出世?NASA:巨大行星暗藏太陽系
    在對於宇宙已經進行了諸多探索的科學家,有一個謎題至今卻還在爭論——我們的太陽系,是否還有第九大行星的存在?
  • 發現了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這顆可能存在的行星質量約是地球的10倍,冥王星的5000倍,距離太陽超過900億公裡,比第八行星海王星遠了20倍,該行星繞太陽運行一周需時1萬至2萬年。如果該天體真的存在,將成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如果這一天體被證實,就重現了第八大行星海王星的發現過程。當年海王星也是先進行計算,從理論上發現,後得到觀測證實,所以被稱為「筆尖上的發現」。
  • 太陽系第十顆行星:鬩神星 Eris
    月21日的照片在2005年1月5日分析發現,被發現時臨時命名2003 UB313早期數據觀測估算比冥王星大,在公布發現時曾被其發現者和NASA等組織稱為「第十大行星」。在2006年8月第26屆國際天文學大會(IAU)上,天文學家把2003 UB313劃入矮行星之列,賦與小行星編號「齊娜136199號」,並以希臘神話中的鬩神厄裡斯命名。根據IAU的行星定義,鬩神星目前是一個同冥王星、穀神星、妊神星、鳥神星一樣的矮行星。
  • 原太陽系第9大行星冥王星現在怎麼樣了?
    在1930年之前,冥王星的名字叫做X行星,且處於一種未知的狀態,一位年輕的科學家繼承了前輩的遺志,來到了羅威爾天文臺,進行了對X行星的一系列搜查(搜查開始於1929年到1930年2月就找到了,真幸運女神眷顧)。後來在取名字的問題上聽從了來自英國的一位11歲小姑娘的建議,取名為Pluto(在希臘神話中是冥王的意思),這顆神秘的X行星從此就被稱為冥王星。
  • 太陽系最遙遠的鬩神星為什麼不是行星?
    鬩(xì)神星的信息檔案表>太陽系中已知最冷、最遙遠的天體正隱約地出現在我們的面前。鬩神星是在2005年才被發現的。它的軌道穿過柯伊伯帶,延展到距離太陽百億千米之外的地方。鬩神星繞太陽運轉一周需要560年!它比冥王星大,有一顆被稱為迪絲諾米亞的衛星。鬩神星的發現者是麥克·布朗,他驚訝於竟然能在太陽系如此遙遠的地方發現它。但當它被當作一顆新行星時,有些天文學家就不願意了。
  • 「讀史」2005年1月5日,鬩神星的發現,徹底改變冥王星的行星地位
    02鬩神星鬩神星(Eris)是一顆有故事的星,它的發現、分類和命名都充滿了傳奇色彩。由於它的出現,導致行星被重新定義,冥王星被降級為矮行星。鬩神星的英文名字Eris ( 厄裡斯),是希臘神話中的不和女神,善於挑起糾紛,製造事端。對於冥王星來說,它就是個災星。
  • 太陽系出現第九大行星?神秘天體闖入太陽系,被太陽「控制」
    宇宙是一個非常神秘的星球,在這個龐大的空間內,每個天地都會按照自己的運行方式去運行,不過也總有一些行星在宇宙中橫衝直撞,不按常理出牌,經常有一些小行星闖入太陽系中。雖然冥王星不再是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之一了,但是科學家對宇宙探索至今,依舊認為在太陽系中是存在第九大行星的,為了尋找到這第九大行星,科學家還提出了猜想,認為這第九大行星很有可能會被太陽強大的引力「控制」住。
  • 讓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的罪魁禍首——鬩神星
    新朋友點 ☝ 藍字 加關注      老朋友點 ↗ 右上角 分享冥王星是人類在1930年發現的,自從發現以來一直被列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 ​太陽系出現第九大行星?神秘天體闖入太陽系,被太陽「控制」
    宇宙是一個非常神秘的星球,在這個龐大的空間內,每個天地都會按照自己的運行方式去運行,不過也總有一些行星在宇宙中橫衝直撞,不按常理出牌,經常有一些小行星闖入太陽系中。太陽系曾經是有九大行星的,這第九顆行星就是冥王星,只是後來它被重新劃入了矮行星行列,從此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
  • 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行列的冥王星,到底有多可怕?
    、海王星和天王星,太陽擁有八大行星已經成為一個基本的常識,可是在十幾年前,太陽系其實是存在九大行星的,其中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的那顆行星就是著名的冥王星,為什麼冥王星會被踢出九大行星行列呢?冥王星之所以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行列,主要有4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冥王星的體積實在太小了。
  • 為何冥王星會被從太陽系的九大行星裡除名?
    ,預測海王星軌道外側,應該還有一顆未被發現的行星,當時的天文學界將這顆潛在的第九大行星稱為X行星。從那時起,太陽系九大行星的說法就正式形成並逐漸「風靡全球」在九大行星深入人心的同時,天文學界對冥王星卻爭議不斷,因為湯博發現冥王星後,將其質量估算成了地球的若干倍,但後來的觀測結果卻使得冥王星的質量一降再降。
  • 它是太陽系中最遙遠的一顆行星,差點成為第十大行星!
    就在十二年前,我們還認為太陽系中有九大行星,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木星、火星、土星、地球、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不過在2006年的布拉格天文會議上,冥王星被劃分為矮行星,從此太陽系中九大行星就少了一員,成了現在的八大行星。但很少有人知道,太陽系中差一點點就變成了十大行星,這就是2003年發現的一顆星體"鬩神星"。
  • 充滿「少女心」的星球,太陽系首個半長軸超過100天文單位的天體
    在研究太陽系之初,科學家將自太陽系中的發現的九顆行星定義為太陽系的九大行星,其中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冥王星。隨著後來天文科技的不斷進步,科學家們對太陽系的行星重新定義,而離太陽系最遠的冥王星由於質量和體積不夠,所以退出了九大行星的行列,並且被定義為白矮星。但是,科學家們對太陽系的科研持續深入,越來越多的資料出現在科學家面前,根據所有掌握的資料進行研究,科學家發現或許在太陽系的邊緣真的存在可以代替冥王星第九大行星位置的行星。
  • 鬩神星百科 介紹
    鬩神星由麥可·E·布朗、查德·特魯希略和戴維·拉比諾維茨利用2003年10月21日的照片在2005年1月5日分析發現的。2003年10月21日,他們在美國加裡福尼亞州帕洛瑪天文臺的48英寸 Samuel Oschin 反射望遠鏡作例行觀察。由於鬩神星移動緩慢,小組的圖像自動分析軟體沒有發現該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