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藻類生物技術與生物資源研討會在國投生物微藻中心研發基地召開

2021-01-21 國投生物
國投生物

Weixin ID gh_aecbbadfdffb

About Feature 面向國投生物員工和社會公眾宣傳公司使命、願景、核心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品格、文化理念和經營哲學,展現生物人精神風採,傳播公司正能量。

相關焦點

  • 水生所舉辦藻類生物技術國際研討會---中國科學院
    水生所舉辦藻類生物技術國際研討會 2017-11-15 水生生物研究所 【字體:本次研討會主題為:Frontiers in Microalgal Research and Biotechnology,由中國科學院藻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藻類生物技術和生物能源研發中心聯合承辦。會議邀請了來自以色列、日本、法國以及中國的12位微藻領域的專家作報告,水生所150餘名研究人員和學生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 中德微藻能源生物技術第二次研討會舉辦
    11月26日至28日,由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德國魯爾大學(波鴻)共同主辦的中德微藻能源生物技術第二次研討會在青島召開。會議以「單細胞技術在微生物領域的發展趨勢和微擬球藻合成生物學」為主題。來自德國、美國、韓國、英國、法國、比利時等國家,以及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北京大學、暨南大學等國內科研院校、企業的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 微藻:單細胞植物的大學問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水生所)研究員、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微藻生物科技中心主任、「千人計劃」專家胡強主要從事藻類生物學、生物技術與生物能源的研究。他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微藻經過加工處理,可以生產出食品、保健品、飼料等很多產品,提取的藻油就像煤和石油一樣,是重要的能源原料。」
  • 中國二氧化碳利用技術評估暨生物固碳研討會在水生所召開
    本次研討會以學術報告和討論會的形式進行。張九天和魏鳳分別作了關於中國二氧化碳利用技術評估方法及CCUS發展及其交叉技術國際標準問題的學術報告。李琦和胡榮桂分別介紹了中國森林生態系統和農田土壤兩個碳庫及其固碳潛力。
  • 微藻,未來生物科技的「綠色黃金」?
    微藻的生物多樣性是巨大的,它們代表了一種幾乎未開發的資源。據估計,約存在200,000-800,000種微藻,其中有50,000種已經被科學家所證實。由此看來,在微生物界,微藻是一種尚未被大規模應用的微生物,其市場潛力巨大。
  • 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所海洋微藻項目進入產業化開發
    近年來,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圍繞海洋微藻生物能源與資源化利用等領域,逐步形成了從基礎研究、技術示範到產業化開發的完整的研發鏈條,海洋藻類項目的技術和系列產品研發開始領跑世界,取得重要突破。該所創立了基於單細胞技術的微藻種質資源高通量篩選與定向遺傳改造平臺,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微藻產油的遺傳與調控機制,為獲得適於工業化放大的優質藻種資源奠定基礎;發展了高效的微藻生物膜貼壁培養新技術並建成中試系統,培養產率高達6~8噸/畝/年,微藻光合效率平均達到了10%以上,為目前國際報導最高水平。
  • 微藻生產生物柴油規模化,或成現實
    自從石油成為世界戰略能源以來,人類為了爭奪石油,不惜發動戰爭爭奪石油資源。人們也沒有忘記,尋找新的能源,來部分代替石油。人類尋找能源努力一直沒有停止,水電、核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等,都在人們的研究搜尋範圍,並且取得了很大成就。
  • 生物酵素技術產業化應用研討會今日在京召開
    央廣網北京8月13日消息(記者雅萍)8月13日上午,由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中國生產力創新品牌產業聯盟和張家口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生物酵素技術產業化應用研討會」在中國科技會堂隆重召開。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僑辦原副主任馬儒沛;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會長朱保成;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張大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匡廷雲、中國工程院院士侯立安;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哈爾濱市農委主任劉軍;張家口市市長馬宇俊、下花園區區委書記王小軍;中國生產力創新品牌產業聯盟副主任副主任宋文芳等領導和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 海洋大學建成生物能源實驗平臺 目標:從微藻中提煉柴油
    全球每年經過光合作用儲存的能量大概是全人類使用能量的十倍,其中藻類單位面積的生物量是陸地作物的4-5倍。   2006年赴英國劍橋大學植物科學系訪學,2007年赴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應用生物科學系訪學,長期研究藻類的周志剛瞄上了微藻製備生物柴油這一國際新能源熱點研究。
  • 海洋微藻可提取生物柴油,或可緩解能源危機
    齊魯網4月24日訊 根據中科院青島能源所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微藻中可以提取生物柴油微藻,顧名思義,就是微小的藻類,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體,它也是食物鏈的起源,在地球形成之初,便已存在,至今已存在幾十億年的時間。而隨著海洋科技高速發展,微藻這種古老的生命體又一次發出耀眼的光芒。中國科學院青島能源所微藻生物技術研究組和單細胞中心經過多年的研究,均成功從微藻中提取出生物柴油。
  • 林木分子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國際研討會召開
    7月24日,由東北林業大學主辦,林木遺傳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的林木分子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國際研討會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順利召開。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等12個國家與地區、65家國內外單位的300餘代表出席此次會議。
  • 深圳先進院召開再生醫學及三維生物製造研討會
    深圳先進院召開再生醫學及三維生物製造研討會 2018-08-30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8月28日,「再生醫學及三維生物製造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舉行
  • 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核心研發基地啟動建設
    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核心研發基地啟動建設 2019-12-31 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   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是科技部推動建設的第三家國家技術創新中心,11月8日正式獲得科技部批覆。該中心是由中國科學院與天津市共建,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牽頭,組織高校院所、投資機構、會員企業等共同建設的國家科技平臺。  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核心研發基地規劃佔地130畝,總建築規模約18萬平米,總投資約20億元,計劃於2022年投入使用。
  • 我國唯一海洋領域生物晶片分中心建立築夢者嚴小軍
    開發成功海水育苗營養調控技術、紫菜加工新產品、富硒海帶新工藝、藻類寵物食品、紅球藻天然蝦青素等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近10項,產生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特別在海洋微藻脂類物質的高靈敏度分析與脂組學結構功能研究方面取得了創新成果。主持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多項成果。
  • 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在青開建
    項目建成後,將以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的收集、整理、儲藏、研發與利用為目的,填補我國海洋漁業資源保護和研究的空白領域,建成國內種類最多、容量最大的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功能完備的海洋漁業科學研究綜合服務技術平臺和信息最全面的海洋漁業資源科技共享中心;將收集保存我國不同種類、不同水域、不同年代的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有效保護我國優良的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以及瀕危的海洋漁業生物物種,同時通過鑑定與評估
  • 國投招商領投CAR-T頭部企業 合源生物完成4.5億元新一輪融資
    合源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創立於2018年6月,是一家專注於免疫細胞治療等創新型藥物研發和商業化的生物醫藥企業,公司深度合作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等國家一流院所與臨床研究中心,致力於打造業界領先的細胞治療臨床轉化與商業化平臺,以加速細胞治療技術創新、臨床應用與商業化。
  • 選擇最佳的微藻生產生物柴油
    微藻是一種很有前途的能源,可以替代化石燃料,與用於商業生物柴油的傳統作物相比,微藻具有若干優勢。微藻的生命周期較短,而且它們可以在不適合農業的環境中發展,因此它們不會與糧食作物爭奪資源。在《Journal of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雜誌上,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分析不同物種特性的方法,通過考慮生物、經濟和環境方面的因素,選擇最佳的微藻作為能源。儘管微藻的優勢和培養程序有一定的改進,但作為生物柴油原料的物種研究相對較少。
  • 微藻和動物性生物餌料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研究
    與配合飼料相比,生物餌料具有種類多、增殖速度快、營養全價、適口性好,能增強養殖對象抗病能力等特點。隨著對微藻培養及其在養殖動物育苗中認識的深入,人們發現為保證水產動物幼體發育成功,還需要有動物生物餌料參與。目前國內外常用微藻生物餌料包括小球藻、扁藻、角毛藻等;動物生物餌料包括輪蟲、枝角類等。下面就生物餌料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現狀作一介紹。
  • 小小綠藻產出生物柴油
    不久的將來,汽車的燃油可能來自大自然的生物,比如玉米、大豆、菜籽、藻類等產油原料。其中的藻類植物多分布在海洋、江河和湖泊中,近年來,一些藻類植物受到氣候變暖的影響正大規模生長,甚至造成所在水域出現「綠色汙染」,遭遇唾棄。然而,在能源領域藻類卻是新型生物柴油的代表作物,並且廣受重視。
  • 研發中心學術交流研討會順利召開
    2017年11月14日,吉林特研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研發中心學術交流研討會在公司二樓會議室順利召開。研發中心任飛主任主持召開本次會議,重點針對近期的各項學習培訓展開學術交流研討,同時研發人員對細菌、病毒的分離鑑定操作流程做了詳細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