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香港機場增建跑道 或影響中華白海豚生存

2021-01-13 民航資源網

  美媒稱,中華白海豚是香港這座城市的吉祥物,然而海洋生物學家說,如今它的長期生存面臨問題。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6月16日文章稱,去年夏天,工人們開始在香港國際機場附近水域興建第三條跑道,這是一個為期八年的工程。官員們表示,這個項目將令香港保持全球航空樞紐的地位,跑道落成後,附近將於2023年左右建成一座海洋公園,以補償該計劃中對一片海豚棲息地的破壞,這片棲息地的面積約為紐約市中央公園的兩倍。


  但生物學家說,第三跑道項目會加劇高速渡輪交通及其他基礎建設項目對環境造成的破壞。


  「我們想要更多的錢,所以無法保護我們的海豚,對於香港來說,這真是一幅可怕的畫面,」生物學家洪家耀說。幾十年來,他一直在研究珠江入海口的海豚,並且在法庭上與第三跑道項目作鬥爭,但沒有成功。


  文章稱,珠江入海口是中國近海最大的中華白海豚棲息地,可能也是它們在東南亞最大的棲息地,這裡的中華白海豚數量估計約為2500頭。今年3月,科學期刊《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期刊發表了一份香港大學生物學家根據四年半來的調查結果寫成的報告,估計「至少有368頭海豚將香港的水域作為部分活動區域。」


  洪家耀的調查受政府資助,他採用另一種研究方法,表明香港水域內的海豚數量(某一時段內海豚出現數量的估計值)已從2003年的188頭降至2015年的65頭,達到歷史最低水平。「我們處於危急關頭,」他說。


  香港機場管理局表示,去年香港機場接待了7050萬人次,第三跑道將大大提升航班容量,到2061年將增加580億美元(1美元約合6.8元人民幣)收入。


  「如果機場目前已經有了第三條跑道,它也能被利用上,」總部在澳大利亞的亞太航空中心駐港資深分析師威爾·霍頓說,「本地航空公司的增長受抑制,外國公司也在等待增加航班。」


  香港機場管理局表示,該局關於海洋公園的提案是以國際最佳實務為基礎,而且建造船隻的噪音不會對海豚造成長期傷害,因為它們「預計會躲開,這是有智力的動物的預期反應。」 (來源:參考消息網)




相關焦點

  • 美媒:香港機場增建跑道 生物學家擔心影響中華白海豚生存
    參考消息網6月17日報導 美媒稱,中華白海豚是香港這座城市的吉祥物,然而海洋生物學家說,如今它的長期生存面臨問題。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6月16日文章稱,去年夏天,工人們開始在香港國際機場附近水域興建第三條跑道,這是一個為期八年的工程。
  • 雙語閱讀|中華白海豚在香港的生存環境惡化
    由於過度捕魚,以及工廠排汙造成的水質汙染,中華白海豚的生存環境遭到了嚴重的威脅。在香港,中華白海豚還面臨著另外一個威脅:接踵而來的大型工程項目的建設施工。這其中包括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即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施工,也包括香港國際機場第三條跑道的擴建——香港回歸前,英國殖民者填海造路938公頃,在人工島上建起了香港國際機場,而擴建一條新跑道還需要再填海造陸650公頃。
  • 港府擬建第三跑道監測白海豚 錄取海洋生物叫聲
    圖片來源:香港《大公報》中新網12月6日電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機場管理局就擬建第三跑道展開中華白海豚及海洋生態與漁業環評研究,首次於香港環評研究採用獨立聲音監測器,在填海區範圍內外早晚錄取中華白海豚等海洋生物叫聲,了解其活動情況,作出針對性緩解措施,料有關研究明年第三季完成。香港機管局亦成立技術研討小組,聘請外國專家提供意見,日後會提高研究結果的透明度,避免龍尾灘事件重演。
  • 大亞灣發現中華白海豚
    深圳商報記者 張妍 昨日下午4點多,兩張圖片的出現讓較場尾民宿老闆的微信群炸開了鍋,「大亞灣靠近核電基地海域有中華白海豚出沒。」眾所周知,珠江口附近的深圳西部海域才是中華白海豚的主要棲息地,為什麼白海豚會「東進」大亞灣呢?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山大學鯨豚研究團隊專家林文治博士和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古錫純。
  •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2300多頭 正建救護保育基地
    中新網珠海6月25日電 題:珠江口中華白海豚2300多頭 正建救護保育基地  作者 程景偉 肖尤盛 吳耀梅  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被譽為「海上大熊貓」,也是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的吉祥物。記者日前探訪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目前共有2300多頭中華白海豚生活在珠江口一帶。
  • 【海洋科普】中華白海豚現存數量與生存現狀
    至2018年底累計識別中華白海豚數量2381頭,相對2017年新增14頭。至2018年底珠江口水域棲息的白海豚現已累積識別2367頭,新增234頭。據記錄,中華白海豚全世界的總數大約在6000頭左右。中國是全球中華白海豚最重要的棲息地,種群數量大約在4000~5000頭。
  • 香港將軍澳發現中華白海豚
    中新網10月18日電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香港將軍澳海灣發現海豚「稀客」。一向聚居香港大嶼山西部水域的中華白海豚,17日被發現在將軍澳對面海面暢遊,表現活潑,有市民用手機拍下罕見一刻,將片段上傳網絡,引起網民熱議。
  • 香港「吉祥物」中華白海豚面臨被趕絕危險
    中新網香港8月19日消息:活躍於香港西面水域﹑被視為香港吉祥物的中華白海豚﹐由於海水汙染嚴重﹐正面臨被趕絕的危險。  此間媒體報導,有專家指出﹐由於母豚體內吸收太多重金屬﹐令幼豚免疫能力減弱甚至夭折﹐導致白海豚有老化趨勢﹐甚至有絕種於香港的危機。  此外﹐由於原居地海水汙染嚴重﹐卸泥及工程活動頻繁。
  • 中華白海豚生存環境堪憂
    日前,一頭從珠江口逆流而上誤入北江的白海豚之死,再度引起人們對白海豚生存環境的關注。  白海豚學名中華白海豚,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3月28日下午,廣東清遠市漁政支隊接到電話,有漁民反映,在北江江面發現疑似白海豚蹤跡。
  • 大灣區裡的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的個體識別能為研究和保護提供很多重要信息。珠江口生活著多少頭白海豚?一頭海豚會從珠海遊到香港去嗎?但更大的影響,或許來自不那麼容易注意到的地方——棲息地的惡化與喪失。白海豚生活在河口海域,大部分在水深十幾二十米以內的地方活動,捕食的地方也大都十分靠近海岸或海島,而這些地方,正在被改造成更加適合「智人」這種生物的棲息地。在香港海域,研究人員發現,未經開發的巖礁型海岸,是白海豚重要捕食場所。
  • 中華白海豚你真的了解嗎?中華白海豚知識科普
    香港的中華白海豚單獨或成群,多數為單獨或成對的,最大的群約20頭。10頭以上的群通常隨對拖網漁船活動。珠江口伶仃洋的群可達44頭。在夏末常作躍水、探頭等動作,乘浪不常見到。喜隨拖網漁船活動,常在拖網浮子前的100~200 m處看到它們。跟隨漁船的活動可超過2小時。
  • 中華白海豚
    而當時的人們並不會想到,在今天它們成為了香港回歸的吉祥物,並被稱為「海上大熊貓」「海上國寶」,而且還是唯一以「中華」命名的海洋豚類——中華白海豚。中華白海豚主要生活在河口內灣,鹹淡水交界水域,因為這個區域淡水的注入改變了水體的鹽度,增加了魚類的豐富度,提高了中華白海豚補食的機會。目前中華白海豚廣泛分布於西太平洋和東印度洋的熱帶及溫帶沿岸海域,我國的中華白海豚廣泛分布於中國南方近海,已知有福建廈門種群、臺灣西部種群、珠江口—香港種群、廣西北部灣4個種群。
  • 關於中華白海豚你知道多少?
    中華白海豚在閩粵一帶被漁民尊稱為「媽祖魚」,1997年還被遴選為香港回歸祖國的吉祥物。中華白海豚的在我國被記載的歷史雖然可以上溯很久,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和了解它們。不信?!那來挑戰一下我們的「 豚豚知識競賽 」,看看你能答對幾道題。中華白海豚的體長,是比你的身高長還是比你的身高短,還是差不多?
  • 中華白海豚僅存活802頭 海洋汙染成死亡主因
    這兩隻白海豚初步確定屬於活躍在澳門機場水域的珠海臺山族群,根據傷情猜測,死因為船隻螺旋槳導致。有關部門表示,會將成年海豚做成骨骼標本,幼體海豚則會做成浸制標本。然而,目前中華白海豚這個「家族」正在走向衰落,甚至有瀕臨絕跡的危險。由於每三年才生一胎,中華白海豚繁殖率低、生存率低,同時生存環境的惡化嚴重威脅著它們。據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監測,截至2011年,存活的白海豚僅有802頭,比大熊貓還稀少。
  • 海洋中的精靈——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亦稱印度太平洋駝背豚(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屬海豚科的海洋哺乳類動物。中華白海豚與其他鯨豚均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的頂層消費者,因此保育中華白海豚對維持海洋生態平衡有重大的效益和意義。    中華白海豚分布在中國及東南亞,東至孟加拉國國,西至馬來西亞婆羅洲。
  • 香港將發行「中華白海豚」特別郵票
    中新社香港十月二十一日電 署理香港郵政署長蔣任宏今日宣布,香港郵政將於十一月十四日發行一套以「中華海豚」為主題的特別郵票。  該套郵票由高天龍設計。一套四款,面值分別為港幣一元三角、二元五角、三元一角及五元,展示了中華白海豚的優美動態。
  • 一日內兩隻中華白海豚在香港海灘擱淺死亡
    中新網7月11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昨天一日內先後發生兩起中華白海豚擱淺事件。報導稱,10日上午,有市民在屯門黃金海岸泳灘,發現一具白海豚屍體。相隔7小時後,大嶼山大澳石灘再次發現另一隻白海豚擱淺。
  • 全港僅存47條,96年女孩拍下中華白海豚生存困境
    圖片來源 香港01 梁鵬威 攝 2017年暑假,我回到香港,開始拍攝紀錄片《白海豚失樂園》,作為我大學的畢業作品。我把編號CH34的白海豚的故事,也放進了紀錄片中。 片中採訪了不少香港的研究人員、保育團體和漁民,講述了中華白海豚——「海中大熊貓」在香港水域面臨的困境。
  • 拒絕生寶寶的中華白海豚
    這則新聞讓我非常震驚和難過,也讓我自此記住了中華白海豚——這個在香港海域中脆弱無助的物種。片中採訪了不少香港的研究人員、保育團體和漁民,講述了中華白海豚——「海中大熊貓」在香港水域面臨的困境。其中也採訪了當時親歷了CH34悲慘事件的洪家耀博士。
  • 擱淺惠州的中華白海豚曾現身香港,專家猜測……
    讓惠州人扼腕嘆息擱淺死亡的小精靈中華白海豚,日前被運往了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痛惜!惠州人失去時才知TA是她……)24日下午,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組織相關行業專家對該中華白海豚進行外部形態檢查和內臟器官病理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