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先民是漢人的祖先嗎?

2020-12-05 寒山噴史

微信公眾號|寒山噴史

NO.40 苗族先民是漢人的祖先嗎?

文|寒山憶雪

圖|寒山憶雪 輯|寒山憶雪

1.8萬年前左右,末次冰期達到最冷的階段,此後溫度逐漸回升,嶺南北部的黃種人也開始了北上擴張的歷史。

往西北方的雲貴高原、東北方的長江下遊擴張,也是在同一時期,只不過是由古濮人、古越人分別完成的。

而往正北方的湘江流域、贛江流域擴張,則是由兩者之外的另一個族群完成的。

這個族群就是父系O2基因為主的族群。

在父系O1a基因(古越人主體基因)、父系O1b基因(古濮人主體基因)成為嶺南東西兩部的主體基因後,NO、N、O、N1、O1等父系基因隨機分散在古濮人和古越人的族群當中,佔比很少。

同樣,3.4萬年前突變出現的父系O2基因,也在兩大族群中佔比很少。不過除了混雜在兩大族群以外,嶺南北部的一些小山谷中,還生活著一些以父系O2為主,其他父系基因為輔的小族群。

3.4萬-3.2萬年至今,父系O2基因突變出一個子類型,稱作父系O2a基因。

父系O2a基因在後來又突變出2個子類型O2a1和O2a2基因。單純看字母名稱容易引起頭暈不適,所以我們可以根據他們的分布區域來用漢字命名。

父系O2基因是所有O2系列的始祖,廣泛分布於東南亞、東亞的幾乎所有地區,雖然總體佔比都很低,基本低於5%,不過在嶺南地區的佔比相對稍微高一些。可以命名為「始祖O2」或者「華南始祖O2」。

父系O2a也集中分布於東南沿海和東南亞,也以嶺南地區最為集中,可以命名為「華南支O2」。

華南高祖支的兩個子類型O2a1、O2a2仍然廣泛分布於南方,可稱作「華南北支O2」、「華南南支O2」。

其中,「華南北支」的擴張範圍以北方為主,他們的子孫後裔遍布中國中部和北方,向南只擴張到中南半島東部的撣邦高原東部(寮國)、湄公河平原(柬埔寨、越南)。

而「華南南支」擴張範圍雖然也是以北方為主,但南方的擴張範圍更遠,到達馬來群島、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一帶,也就是末次冰期內的巽他古陸中西部地區。

「華南南支」的擴張過程,很可能是最初跟隨古濮人進入撣邦高原和湄公河平原,而後擴張至巽他古陸西北部。恰好末次冰期接近尾聲(1.8萬-1.2萬年之間),海平面上漲淹沒巽他古陸的低洼地區,把各個高地分割成現在的島嶼輪廓,「華南南支」擴張到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後,繼續往東擴張的難度變大,所以在蘇門答臘島檢測出的「華南南支」基因的佔比高達55%以上,而爪哇島的佔比只有11%左右了。

1.8萬-1.6萬年前之間,嶺南北部五嶺山脈地區的O2族群,逐漸往北方擴張,進入湘沅流域和贛江流域。

在這個時間段內,已經遍布長江中遊以南直到湄公河的O2族群,又出現新的突變。

「華南北支」(O2a1)突變出三個子類型,O2a1a、O2a1b、O2a1c基因。前兩者主要分布在湄公河流域中下遊,而老三主要分布在湘沅流域、贛江流域。

老三O2a1c後來擴張至華東地區,成為漢族最主要的父系基因之一,也是歷史上東夷的兩大父系基因之一,我們暫且稱之為「東夷甲支」。

「華南南支」(O2a2)也突變出三個子類型,O2a2a、O2a2b、O2a2c基因。

老大O2a2a的後裔主要分布在嶺南、臺灣、越南、印尼等地,人口比較少,而在嶺南以北幾乎沒有後裔分布。這一支可以稱之為「華南晚支」。

老二O2a2b的後裔分布很廣,北起長江南岸,南到南洋爪哇島都有分布,但在嶺南北部和湘江流域的分布比例最高,也是今天苗瑤語族各民族的主體基因。這一支可以稱作「苗瑤支」。

老三O2a2c的後裔最初分布於湘江流域,是苗瑤語族各民族的第二大父系基因,不過他們北上中原和華東後,成為東夷兩大基因中的另一種,以及後來漢族父系最主要的基因之一。所以這一支,我們可以稱之為「東夷乙支」。

此時的湘江流域,由父系O2中的「苗瑤支」為主,「東夷乙支」為輔,「東夷甲支」次之,其他黃種人父系基因佔據更小比例組成的族群,可以稱作「古苗人」,他們的後裔就是今天分布於湘黔桂粵四省的苗瑤語族各民族。

在上古,他們還有另外一個稱呼,苗蠻。苗、蠻兩個字其實是同一個意思,與苗人的自稱「孟」、瑤人的其中一個自稱「勉」,都是同一個詞的不同音譯罷了。這個自稱的本意是「人」的意思,與英語「man」的發音、含義都極為相似。

其實不僅僅是英語,與古雅利安人有關係的日耳曼人各國,對「人」一詞的發音都有「man」這種。這正是古苗人與古雅利安人的共祖「東歐亞部落」對人這一含義最古老的發音。

古苗人生活的湘江流域,在1.8萬-1.6萬年前,經歷了全球氣溫逐漸上升的過程。原先是中溫帶落葉森林和寒溫帶針闊混交林的環境,慢慢變化為暖溫帶闊葉森林。到1.6萬年前,全球均溫只比今天低2℃左右。

在這種情況下,湘江流域的氣候已經與今天的河南山東接近。青藏高原上的冰川大量融化,長江流域的降水也更加充沛,使得長江的徑流量逐漸增大。大量的降水匯集在長江幹流的低洼處,形成大片的沼澤群和巨型湖泊。

這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江漢交匯處的雲夢澤了。東漢三國時期(2000年前左右),這裡就已經是湖沼混雜的沼澤地貌了。到唐宋時期(1500年前左右),雲夢澤已經淤塞消失,湖水匯集到南部的窪地,形成煙波浩渺的洞庭湖。不過在1.6萬年前,雲夢澤可是標準的巨型湖泊,洞庭一帶也會在豐水季被淹沒,形成沼澤帶。

同樣著名的還有贛江的入江口,現在江西北端、鄱陽湖北側的「彭蠡澤」,以及當時還是沼澤地貌的鄱陽湖所在地區。

以上兩者都是長江幹流上最著名的上古大澤,但還有一個並不為人所知的大澤,成都平原上的上古大澤——蜀海。關於蜀海,暫時還不是我們解讀的重點,我們先回到湘漢流域的雲夢澤。

由於雲夢澤與洞庭湖沼澤地的阻擋,古苗人無法在這裡生存定居,他們選擇地勢較高的地區安家,以躲避洪水的威脅。

幸而湘江流域有很多丘陵地帶,古苗人便以此為家園,隨著氣候的變暖,逐漸往北擴張。到1.6萬年前左右,古苗人已經滲透到洞庭沼澤西面、張家界山區東面的沅江中下遊地區。

這裡地勢中等,既沒有湘西山區的崎嶇難越,也不用遭受洪水的襲擾,古苗人得以在這裡繁衍生息。在採集漁獵之餘,他們不斷嘗試播種野生水稻和其他可能培育的草本植物,最終在1.6萬-1萬年前,成功馴化水稻,並進入翻墾、播種、收割的刀耕火種時代,而不是前農業時代簡單的採集。

正式進入農業時代的古苗人,在沅江中下遊地區留下了很多生活遺址,開創了早期農業文化——「彭頭山文化」。不過那已經是1.6萬年前再往後6000多年的事情了,我們還要回到1.6萬年前,繼續跟蹤古苗人遷徙的步伐。

以沅江中下遊為根據,古苗人繼續向北,他們渡過荊江,進入到江北的江漢平原。沿著雲夢澤的西岸繼續往北,他們便會遇到漢水河谷,並通過這裡,很快佔領河谷北端的南陽盆地。

他們的腳步仍沒有停歇,在南陽盆地繁衍出眾多人口後,他們又接著往其他地區遷徙擴張。

南陽盆地的西側是秦嶺和大巴山的東端山地,對於已經踏上農耕門檻的古苗人來說,這些地形複雜的山地價值不大。但在兩個山脈中間,漢水切出了一條狹窄的河谷,從這裡溯江而上的話,就可以抵達兩個較小的地理單元,安康盆地和漢中盆地,並在那裡定居。

不過那裡平原面積很小,能供養的人口比較有限,加之四周山脈高大而密集,比較封閉,往這個方向擴張的族群,沒有上演更精彩的故事。

相比西方來說,東北方向就是一個好去處了。那裡是秦嶺東端餘脈和大別山西端餘脈的交匯處,山勢平緩,變成丘陵地帶,後世的夏國通過這裡南徵南陽盆地,楚國則在這裡修建城牆「方城」以防禦北方諸侯,所以這片平緩的丘陵區又被稱作「方城夏道」。

通過方城夏道,古苗人就會正式進入東亞最核心的地區——華北平原中部的中原地區。後世有雲,「得中原者得天下」,進入中原的古苗人,又將迎來怎樣波瀾壯闊的未來呢?

我們下節繼續。

相關焦點

  • 神秘的長角苗族,女子要頂著祖先的頭髮,還能在葬禮上找對象!
    中國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的人最多,佔據中國人口第四的是苗族,他們主要分布在中國南方,當然在泰國緬甸等也有苗族的存在。大多數人對苗族的印象都是帶著銀髮簪銀耳環,但其實苗族有很多的分支,有的服飾並不是我們生活中常見到的,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苗族的一個分支「長角苗」。
  • 中國人的祖先從何而來
    祖先從雲南進入中華大地  我們東亞人的祖先大約在2萬到3萬年前之間從雲南地區進入中華大地,他們是西亞史前人群的後代,也許是因為當時要適應雲南炎熱和潮溼的氣候,他們體內的EDAR1這個基因發生了突變,這是一個控制外胚層的重要基因。
  • 神秘的長角苗族,頭頂4公斤祖先的頭髮,還在葬禮上找對象
    說起中國最神秘的少數民族,苗族可以算一個,因為它有很多分支。許多古裝、仙俠劇對於苗族的描寫,也讓我對這個少數民族更為好奇。今天要說的這一支苗族叫做長角苗,是古老而又神秘的苗族支系,他們世代生活在貴州六盤水市六枝特區的梭戛鄉。從你看到他們的第一眼,便能發現他們的特別之處。
  • 河南具茨山傳說和苗族古歌揭露炎帝黃帝早期戰爭,炎帝因此遷都
    炎帝和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兩位祖先,他們在傳說中既是兄弟又是對手。炎帝黃帝的阪泉之戰為人所熟知,但鮮為人知的是,河南具茨山傳說在阪泉之戰很多年以前,早期的炎帝和黃帝曾在河南新鄭具茨山一戰。這一戰,沒有改朝換代,但是把整個聯盟的首都從北方搬到了南方。也許有人認為具茨山民間傳說不足為信,但我卻發現,苗族古歌似乎對此事也有記載。
  • 苗族的衣服,為什麼都是藍黑紅?你知道這些顏色有什麼含義嗎
    前兩天發文,有朋友對於苗族和其他少數民族這種滿眼藍黑紅的色彩搭配表示不太能夠接受,我想說其實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色彩搭配體系,這些色彩搭配的形成,有這民族發展的因素,也有生存環境的影響。而苗族的顏色主要有藍、黑、紅、黃、白幾種,稱為「五色」,經常以藍黑為底色,搭配紅黃白等色彩,創造出豔麗,視覺衝擊力強的搭配效果,是有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和生存環境背景的。
  • 它到底是先民們的天文儀器,還是勞動工具
    在遠古時代,玉對於先民們而言是禮器,它們被製作成特定形狀的玉器後用來祭天祀地、溝通神靈。在眾多玉禮器中,玉璧是祭天的。在距今6000年-40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遺址、齊家文化遺址、龍山文化遺址、紅山文化遺址中出土了很多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玉璧。這些玉璧的用途毋庸置疑都是用來祭天的。
  • 帶你探秘湘西苗族戴包帕的傳說
    苗族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富鬥爭生存史、居住最分散民族的典型代表。苗族服飾文化與自身民族緊密關聯,不單體現在穿著方面,而且常以人文教育傳說的形式,給苗族群眾生活進行倫理道德的啟迪,服務於苗族的生存發展,組成苗族獨特的服飾文化認同,成為意識崇尚及上層建築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使苗族及苗族服飾在當今文明社會仍佔有重要地位。
  • 我國神秘的「長角」苗族,頭上頂著祖先的頭髮,盛行族內通婚
    眾所周知我們的國家地域遼闊,同時也擁有著14億人口,但因為地理位置以及歷史背景的不同,又分為了56個民族,除了基數最大的漢族以外,其他的民族都是特色鮮明個性十足,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和服裝語言,每一個都值得細細去探索,就比如今天要說的長角苗族。
  • 民間研究:南北漢人Y染色體是白人基因型
    比如我們看到的藍色0方塊,代表了O175,是東亞-南亞基因,如果再細分,可以分成3個類型,M119/M95/M122,其中的M119,在中國南方的漢人中佔有比例很高,達到75%以上,在北方漢人中間幾乎為零,姑且稱為南方漢人基因,為什麼說姑且呢?因為這個基因單倍體型在北亞也存在,比如滿蒙、朝鮮和日本、以及東北亞島嶼上。
  • 落繞:一部有愛情元素的長角苗族紀錄片
    女主角,美珠,負責展示長角苗族的服飾,傳統婚戀觀,現代文明對古老苗寨的影響。男主角,韓智,負責展示周邊旅遊景區,優美風光,滑翔傘運動,民宿酒店。跟美珠按照苗寨規矩訂情的小宇,負責展示傳統長角製作工藝,三孔笛吹奏,傳統雞骨佔卜姻緣的程序。三角戀的矛盾衝突,負責展示,現代文明,特別是現代文化,對傳統風俗的衝擊。
  • 【歷史變遷】陝北人的祖先是匈奴還是中原漢人?
    「胡頭漢舌」,說的是胡人打扮,漢人說話,有點像現在的西南少數民族。延安南邊富縣、洛川、黃陵等5縣說的是關中官話,這是從隋唐起關中話逐漸侵蝕滲透的結果?還是1860年代陝甘回亂的結果?不得而知,也許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 宋代,生活在金地的漢人的族群認同是怎樣的?
    宋代,生活在金地的漢人的族群認同是怎樣的?我舉四例子說明一下:一,張弘範:張弘範的父親張柔是金朝人,後來投降了蒙古人,他們的祖先是漢人。張弘範從小到大都是在蒙古長大,所以他已經完全蒙古化。我想他此刻必定十分高興,因為他完成了他的皇帝忽必烈的任務,面對屍橫遍野的南宋居民,他不覺得有絲毫不妥,因為他覺得自己是蒙古人,不過面對自己祖先母國的同胞,能刻出上面那幾個字,如此心安理得,只能說明他的鐵石心腸。
  • 國內最大苗族村寨,10多個山頭,1300多戶人家,有千年歷史
    貴州山區有一個全國最大的苗寨村,這裡有十幾座山連著,居住著1300多戶苗族家庭。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自然苗族村莊。這是位於貴州省貴陽市貴州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西江鎮的西江天湖苗寨。早在5000多年前的史前時代,皇帝就打敗了蚩尤部落,當時苗族先民從黃河中下遊地區撤退到今天的長江中下遊地區。從現在開始,從2000年前開始,今天就有了一千戶人家的苗寨的初期形態。進入天湖苗寨後,會感染這裡濃厚的苗族氛圍。當地老人穿著苗族服裝迎接來自遠方的遊客。傳統的路障州、苗族歌舞、妙手、蠟染等是一進入村莊就能體驗到的民俗文化。
  • 單眼皮的人才是純漢人?
    單眼皮的人才是「純漢人」? 古代壁畫中的女性人物幾乎千篇一律都是單眼皮,如今大家西安看到的秦始皇兵馬俑特都是單眼皮,如果我說這些不過是畫師和工匠趕工期或偷懶的結果的確有些牽強。那麼,難道如今某些中國人的雙眼皮基因真的是從某個民族輸入,只有單眼皮的人才是純正的漢人?
  • 苗族聚居區並沒有銀礦,但是從哪裡弄來這麼多精美的銀飾製品
    苗族銀飾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銀飾不論是製作工藝還是文化內涵上都是首屈一指。麼這個歷史上長期以來顛沛流離,經濟落後的民族為什麼這麼多白銀,又為什麼這麼喜歡白銀呢。而且苗族聚居區並沒有銀礦,歷史上也不產白銀,這麼多白銀又是從哪裡來。關於苗族佩戴白銀,在明朝以前鮮有記載。明代中期以後屢見當時文人的筆記中,到了清代,各地的州縣關於苗族佩戴銀飾的記錄就更多了。
  • 清朝的滿洲和金朝的女真是同一個民族嗎?
    同時我們會發現,在宋朝時期,中國的北方也曾經有一個女真人建立的王朝,那就是金朝,當時的女真人戰鬥力非常強,曾經有句話說:女真人不滿萬,滿萬則無敵於天下,可見女真人戰鬥力之強,摧枯拉朽般滅掉了遼,又滅亡了北宋,與南宋對峙,那麼建立金朝的女真和建立清朝的滿洲是同一個民族嗎?
  • 文化十分丨守護這一抹藍白色的傳承 小夥的蠟染秀講述著苗族的故事
    貴州丹寨蠟染工坊創始人 寧曼麗:苗族蠟染它表達的是苗族的一種文化,一種精神。它的很多的圖案裡面都有他們的符號,都有他們的圖騰,有他們五千年遷徙的歷史的印跡,所以苗族它雖然沒有文字,它是把它的文化,把它的歷史穿在身上,繡在身上,畫在身上,刻在身上,寫在身上。
  • 神農嘗百草,先民吃百獸,《山海經》中的動物真的有神奇療效?
    這三卷裡面共記載了129種有特點和名字的異獸,而這裡面被先民作為食材的有34種。我大致將其分為四類,12種飛禽、7種走獸、3種昆蟲和12種水產。從統計的食材來看,我們的祖先最喜歡吃的是天上飛的和水裡遊的,不過這兩大類食材相比走獸也是比較容易獲得的。下面大家就跟隨小編來看看這些食材具體是什麼。
  • 散文|《走進西江苗寨》,帶您領略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我後來得知,這個悲壯的民族從5000多年前,以蚩尤為首的九黎部落被黃帝擒殺,苗族先民被迫開始第一次大遷徙;到苗族先民再次被迫向西南、西北地區遷徙,成為後來「楚蠻」的主要成員;再到秦滅楚後,形成歷史上著名的「武陵蠻」;又到漢朝派出軍隊徵剿「武陵蠻」,一部分進入黔東北地區(今銅仁一帶),一部分南下廣西融水;後又溯都柳江而上到達今天的榕江、雷山、臺江、施秉等地……在幾千年的中國歷史進程中,他們像一匹從格鬥中敗下陣的狼
  • 日本人的祖先到底來自哪裡?是中國的徐福麼?
    現代的日本人,早已經是一個大融合群體,並沒有單一的祖先來源,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來分析。從歷史記載和考古的角度來分析,日本人的祖先分為兩大來源,一是日本本土的土著繩文人;二是渡來人,即彌生人,他們主要是渡海的古朝鮮人,也有部分漢人,可以通稱為古漢人或古華夏人後裔。距今大約3萬到2萬年前的冰河時代,也許更早,當時冰川較多,海平面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