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索忍尼辛,
前蘇聯的偉大作家,
197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被譽為「俄羅斯的良心」。
其為人耿直,筆鋒犀利,
不屈服於任何專制的力量。
其作品真切地反映社會現實,
針砭時政,意義深遠。
索忍尼辛不僅僅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詩人,更是一位歷史學家,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畢生追求公平與正義,給俄羅斯留下了豐厚的思想和文學遺產。
他的主要作品有:
《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馬特遼娜的家》、《癌病房》、《第一圈》、《古拉格群島》、《在轉折關頭》
其中的作品《癌病房》世界聞名,
這是一部呼喚人性的人道主義作品,
同時又是剖析社會"毒瘤" 、
反思時代和歷史的作品。
它描寫了一群癌症患者的不幸遭遇,小說以1955年作家在塔什幹治療癌症的經歷為基礎,帶有一定的自傳性質和象徵色彩。
索忍尼辛曾被當時的蘇聯政府驅逐出境,在「特別」勞改營勞動期間,索忍尼辛切除一個腫瘤,但未意識到自己身患癌症。開始在哈薩克斯坦南部的流放生活後,他的癌症出現擴散。1953年年底,他瀕臨死亡邊緣。1954年獲準轉移到位於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幹的醫院接受治療。
相傳,在索忍尼辛治療之際,
得知了一俄羅斯村莊的抗癌神藥。
他千方百計地找來服用。
之後他的身體好轉。
後來,
他一直堅持服用白樺茸,
身體健康,
直到九十歲高齡才安然離世。
傳聞雖有待考證,
不過在他的作品《癌病房》中,
確實有提到白樺茸。
索忍尼辛在《癌病房》
第十一章「樺樹癌」中詳述的「樺樹蘑」,
便是白樺茸!
作品片段
片段一:「……於是他開始研究,於是他開始研究,」科斯託格洛託夫興致勃勃地重複了一句,「結果發現這樣一種情況:當地所有的農民,為了節省茶葉錢,都不煮茶喝,而是煮恰加,又名樺樹蘑……」
片段二:「有一俄羅斯村莊多年來熬一種氣味和色澤類似咖啡的茶,結果村莊裡無一人得腸胃病及癌症。」
以此為據,白樺茸開始被廣泛關注。
白樺茸因他出名,
他因白樺茸得救!
作家與白樺茸
互相救贖的傳奇故事
成了一段佳話。
白樺茸主要分布在
北半球北緯40度~50度的
俄羅斯北部、北歐、日本北海道等地,
其中俄羅斯西伯利亞白樺茸品質最高。
科學家發現其所含的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
是靈芝的55倍,猴頭菇的25倍,
具有增強生命力和延緩衰老的作用。
傳聞,那個村莊的人每天都喝
白樺茸泡製的茶,
維持體力和活力,防禦疾病。
雖然他們很少接觸到現代西藥,
但很多人都能活到90多歲,
甚至100多歲。
然而白樺茸產量稀少,
每兩萬株白樺樹中才有一顆,
因此,白樺茸被俄羅斯人
稱為「森林之鑽」,
享有「二十一世紀草藥之王」的美譽。
白樺茸的研究
俄羅斯北部人認為:這是上帝賜給苦難人類的一種神奇的禮物,可以用來防止肝癌、愛滋病和-157大腸桿菌中毒。日本的研究人員高度評價樺褐孔菌,稱此為一種」萬能藥「。
白樺茸是俄羅斯的一種民間藥用真菌,其有效成分已引起美國、日本、韓國等國研究者的廣泛重視。據初步的研究,樺褐孔菌含有樺褐孔菌醇、氧化三萜類化合物、羊毛甾醇、栓菌酸、葉酸衍生物、芳香族的香草酸、丁香酸等。
1955年莫斯科醫科院(The Medical Academy of Science in Moscow)宣布樺褐孔菌為抗癌物質,政府批准樺褐孔菌可用於醫藥品開發。美國把樺褐孔菌列入」特殊的天然物質「,作為宇宙人的未來飲品。日本則把樺褐孔菌作為肝癌、愛滋病和0-157大腸桿菌中毒的治療劑,並申請多項有關樺褐孔菌的專利。
世界對白樺茸的盛譽
1.世界貿易組織關稅編碼(WTO Tariff Code)HSK0712.39-1090分類為無毒的食用菌。
2.日本衛生福利部(The Japanese Ministry of Health & Welfare)及韓國衛生部(The Korean Ministry of Health)均認可使用chaga.
3.俄羅斯藥物委員會(Russian Medica Research Council)批准使用chaga.
4.美國FDA認證稱為The King Of Herbs(草藥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