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20年內中國本土肯定拿諾貝爾獎

2020-11-23 南方新聞網

  19日,應邀參加揚州煙花三月經貿旅遊節的世界傑出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博士做客揚州大學,欣然擔任該校榮譽教授,並為師生上了一堂精彩紛呈的「創新課」。臺上87歲的楊振寧聲音洪亮,妙語連珠;臺下33歲的楊夫人翁帆和人頭攢動的師生一起,自始至終安安靜靜地當「聽眾」。

    昨天楊博士的講座主題是「創新」,在進行了科技創新的「鋪墊」後,又花大量時間大談「科技外創新」,視角獨特,旁徵博引,顯示出非凡的記憶力和縝密的思維能力。在回答學子的現場提問時,楊振寧更是將去年底在東南大學演講時「預測」的中國科學家獲諾貝爾獎的時間向前推了10年:「20年內中國本土產生諾貝爾獎是肯定的!」

揚大校長為楊振寧佩戴揚州大學校徽

  小平「先富論」的價值不可估量

    「我想告訴年輕的同學們,科學技術層面的創新重要,科技領域以外的創新同樣相當重要。」談了一段時間的科技創新後,楊振寧話鋒一轉,把廣大師生的思路引向更開闊的領域。他首先說,美國「汽車之父」福特的「流水線」的方法,不光是對汽車工業,對於20世紀人類社會、政治、經濟結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而在楊振寧看來,中國人有一個創新完全可以與福特比肩,那就是小平同志的「先富論」。「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小平同志的一句話『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非常有創見性,也是一個了不起的偉大創新,這個影響是無法估量的。」楊振寧感言,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可以說和小平同志的這個創新理論、創新決策密不可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個有遠見的劃時代創新,改寫了中華民族的歷史。」

相關焦點

  • 王貽芳、薛其坤、盧煜明賽跑拿諾貝爾獎,誰能最先拿到?
    2015年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中國本土培養的科學家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獎。對撞機,他和楊振寧就中國要不要建造大型對撞機的爭論由學術討論延伸為社會話題。能夠和楊振寧針鋒相對力求建造超大型對撞機,可以看得出王貽芳是有些實力的。他的主要學術功績是2012年在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室發現了中微子的第三種振蕩,這是超出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重大發現。因為標準模型中中微子的靜止質量為零,中微子的振蕩表明中微子有靜止質量。發現前兩種振蕩的加拿大科學家麥克唐納及日本科學家梶田隆章已經獲得了201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王貽芳完全可以憑此拿下諾貝爾物理獎。
  • 論中國與諾貝爾獎
    諾貝爾一生擁有355項專利發明,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 1895年諾貝爾立囑,將此遺產的大部分(約920萬美元作為基金,將每年所得利息分為5份設立諾貝爾獎。分為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及和平獎5種獎金。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人,為了紀念諾貝爾做出的貢獻以諾貝爾命名。
  • 王貽芳、薛其坤、盧煜明賽跑拿諾貝爾獎,誰能最快拿到?
    2015年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中國本土培養的科學家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獎。屠呦呦的獲獎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振奮人心,也可以拉開中國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帷幕,目前國內已有多人做出了諾貝爾獎級別的科學成就,王貽芳、薛其坤、盧煜明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 楊振寧翁帆做客東大 遺憾吳健雄未獲諾貝爾獎 圖
    楊振寧說,不管是Maxwell還是Faraday,他們的成就都來源於一點:好奇心。吳健雄未獲諾獎待解密在昨天的演講中,楊振寧那句著名的「翁帆和我」被「東大與我」所代替。他雖然第三次走進東大,卻已無數次在心中遺憾:東大傑出校友吳健雄當年同樣應該獲得諾貝爾獎。
  • 楊振寧、李政道才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代表著科學界的最高學術水平的諾貝爾獎誕生已一百多年了,獎勵在各個領域中「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900多個,而獲獎的中國科學家或華人科學家卻屈指可數。就這寥寥無幾的幾位,大多數國人也難述其詳,不過對楊振寧和李政道這兩位科學家倒是比較熟悉。
  • 請問楊振寧對中國有什麼貢獻?
    請問楊振寧對中國有什麼貢獻?楊振寧在國際間的地位首先,楊振寧並不是一個普通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諾貝爾獎對於他來說,只是他人生中所經歷的第一座高峰,在獲得了諾貝爾獎之後,他的人生中還曾數次攀登過其他高峰、提出過不少對世界物理界震動極大的理論。憑藉著這些理論,他斬獲了眾多國際間重要的獎項,在世界各個國家都獲得了非常崇高的學術地位。
  • 40年前,那位11歲考上中科大,誓拿諾貝爾獎的神童,如今還好嗎?
    楊振寧在獲得諾貝爾獎的時是美國國籍,並不算是我國人民獲得的,到了2015年時候,楊振寧放棄美國國籍回國,所以他是以美籍華人的身份獲獎。在楊振寧取得諾貝爾獎後,我國曾出現了一位很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獎的物理天才,他差點就成為了本土首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但世事難料,經過一些變故後,他的諾貝爾獎成了遙不可及的幻想。
  • 楊振寧依然有機會再次獲得諾貝爾獎
    使楊振寧拿到諾貝爾獎的成就是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1956年楊振寧和李政道發表了宇稱不守恆的思想,對原本認為天經地義的宇稱守恆提出大膽的質疑。1957年實驗證實了宇稱不守恆,當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就獲得了諾貝爾獎。
  • 40年前,那位11歲考上中科大,立志拿諾貝爾獎的謝彥波,結局怎樣
    40年前,那位11歲考上中科大,立志拿諾貝爾獎的謝彥波,結局如何說到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相信各位一定會脫口而出是楊振寧。不過,楊振寧在1957年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獲諾貝爾獎時,他其實已經是美國國籍。直到2015年,他才主動放棄美國國籍重回中國。所以,楊振寧這個諾貝爾獎,只能算是華人界第一個,並不能算是中國人第一個諾貝爾獎。
  • 血統加法律,楊振寧、李政道才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代表著科學界的最高學術水平的諾貝爾獎誕生已一百多年了,獎勵在各個領域中「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900多個,而獲獎的中國科學家或華人科學家卻屈指可數。就這寥寥無幾的幾位,大多數國人也難述其詳,不過對楊振寧和李政道這兩位科學家倒是比較熟悉。
  • 中國物理科學家楊振寧,成就不輸愛因斯坦,他的學術貢獻有多大?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楊振寧只是憑藉著自己的本事往高處走,不偷不搶,也沒有幹出任何違心的事情,不能就只因為他入籍美國這件事而否定他人生中所有的成就。縱觀楊振宇傳奇的一生,他在全球物理學領域都做出了不小的成就。丁肇中先生就曾對楊振寧的所做出的理論成就給予過絕對的肯定,他說,在20世紀物理發展的裡程碑當中,除了相對論、量子力學,立馬就能想到楊振寧這三個字。
  • 楊振寧背負眾人的不理解,被罵「滾出中國」,是時代最大的悲哀
    在評價他的成就時,國際上著名的科技期刊《NATURE》給予了他充分的肯定。2000年《NATURE》在評選20位對人類貢獻最大的物理學家時,將楊振寧與世界著名物理學家牛頓、愛因斯坦等人齊名,並且楊振寧是當時唯一一位仍然在世的物理學家,可見其成就斐然。
  • 被瘋狂詆毀抹黑的科學家楊振寧背後的故事
    其中有一篇文章把第一名給了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與諾貝爾獎獲得者的中國本土第一人的屠呦呦女士.文章說:本來第一名是楊振寧先生的,畢竟楊振寧教授的學術成就是舉世公認的,而且他對國家的貢獻也是巨大的,只是他與翁帆的爺孫戀讓其一度成為噴子詆毀抹黑最慘的一位對象,讓人忘記了他對國家的貢獻與其堪比牛頓愛因斯坦的成就。
  • 中國的鄧稼先,世界的楊振寧
    鄧稼先與楊振寧,一位是中國原子彈之父 「兩彈元勳」,一位是諾貝爾獎得主,被世界公認為還在世的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們是安徽老鄉,是鄰居,是同學,是一起長大的密友,他們就讀的都是西南聯大,赴美留學主攻的方向同是理論物理。1950年,兩人的人生軌跡岔開了。
  • 楊振寧攜妻出席中大活動 炮轟國內傳記文學蹩腳
    昨日上午,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攜妻子翁帆,出席在中山大學舉行的「芙蘭」物理節暨粵港大學生科技文化交流活動,他在演講時批評國內的傳記文學作品寫作水平太低。「太不負責任了,蹩腳到沒法再蹩腳!」楊振寧的演講從對中國傳記文學的批評開始。他說,曾看過一本《華羅庚傳》,「不忍卒讀」,「無中生有,該有的沒有」,但這樣的書居然還獲過獎!
  • 楊振寧被罵「滾出中國」:中國人,你真的不了解楊振寧
    ,是繼愛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後,20世紀物理學最卓越的設計師(弗裡曼·戴森語)。 傳說中的第二大罪,鄧稼先突破萬難回國效力,楊振寧躲在美國拿諾貝爾獎,是數典忘祖的漢奸,要知道楊振寧老婆是國民黨中將杜聿明女兒,以防迫害沒有回國天經地義。 錢學森貼身警衛員,曾問過錢學森一個問題:「為什麼楊振寧沒回國?」錢學森這樣說:「是國家要他留在國外,他在國外的作用遠比國內大。」
  • 楊振寧,莫言和屠呦呦,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
    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12歲先後失去雙親,只能投身於叔父楊邦瑞一家,才免於流落街頭。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是一位傑出的數學家,早在1923年的時候就赴美留學,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數學系,師從名家迪克森,1928年因為數論研究成為中國數論研究博士第一人。
  • 楊振寧,莫言和屠呦呦,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
    年的時候就赴美留學,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數學系,師從名家迪克森,1928年因為數論研究成為中國數論研究博士第一人。作為數學家的楊武之經常言傳身教,給楊振寧講授一些知識。也提到過諾貝爾獎,在當時,中國還沒有人獲得該殊榮,未免是一件遺憾。但是楊振寧卻和父親表示,自己以後一定要拿諾貝爾獎,原本以為是童年無忌的一句話,沒想到楊振寧真的兌現了。
  • 諾貝爾獎難以衡量其貢獻,楊振寧的楊-米爾斯理論有何厲害之處?
    上個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楊振寧先生站在狄拉克、泡利等巨人肩膀上,成功的統一了量子論和狹義相對論,創立了規範的量子場論,即楊-米爾斯理論。在楊振寧先生的努力之下,我們清楚的了解到,每一種粒子,包括構成物質的電子和夸克,都對應為一種瀰漫於整個宇宙的場,粒子則是它們的激發態。
  • 李政道談與楊振寧決裂事件,坦言:諾貝爾獎只是浮雲
    20世紀物理學上兩個重大成就是狹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和量子力學(普朗克),李政道曾在演講中也回憶了上世紀50年代和愛因斯坦的交往。1952年,李政道和楊振寧合作寫了兩篇統計力學的文章。文章引起了愛因斯坦的興趣,也促成了李政道與這位物理學前輩的會面。「愛因斯坦提的問題都著重於物理的基本概念,我的回答使他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