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工程學院劉河洲團隊段華南副研究員在固態鋰電池領域取得新突破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劉河洲團隊段華南副研究員領導的小組在知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18年影響因子15.621)上發表了題為「Intrinsic lithiophilicity of Li-garnet-electrolytes enabling
-
【走進重理工】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重慶市優秀教學團隊2個,重慶市科研創新團隊2個,重慶市高校創新群體2個,重慶市學科專業群2個,重慶市研究生導師團隊2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知名教授、系主任、優秀博士、青年教師等導師團隊面向新生主要開展專業知識普及、專業實踐意識培養、專業能力介紹、專業技術需求、新生職業規劃等方面開展指導。 大二精英培育。知名教授、知名校友、優秀班導師等組成的隊伍為大二學生開展專業學術講座、專業基本能力訓練、創新意識培養等工作。
-
中科院團隊在固態電池研究領域獲進展
記者9月25日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獲悉,該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先進炭材料研究部新型電化學材料與器件團隊,近期在聚環氧乙烷基高性能電解質和固態電池方向取得進展,近年來,鋰電池作為儲能器件,在手機、筆記本電腦及電動汽車等領域的應用十分廣泛。
-
宜春清陶固態動力 鋰電池項目(一期)投產
本報訊 王小軍報導:7月29日,我市重大項目建設領域又傳喜訊:經過近一年時間建設,宜春清陶固態動力鋰電池項目(一期)在宜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投產。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南策文,市委書記於秀明,市委副書記、市長許南吉,市委常委聶智勝,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鄭聲寶等出席投產儀式並共同啟動項目投產。南策文、聶智勝分别致辭。 南策文在致辭中對新能源汽車及相關產業最新發展趨勢、固態鋰電池優勢特點和美好應用前景作權威評述。
-
西安交大科研團隊與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合作在固態鋰電池領域取得...
導讀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化工學院李明濤副教授、唐偉教授團隊與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約翰·班寧斯特·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教授合作在固態鋰電池領域取得新進展,該項研究工作發表於國際能源領域權威期刊《美國化學會能源快報》(ACS Energy Letters
-
鋰電池固態電解質機理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馬騁課題組在鋰電池固態電解質的離子傳輸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究者用球差校正透射電鏡直接觀測到了一種奇特的非周期性結構。該結構儘管只有一個原子層厚,但卻能對鋰離子的傳輸產生顯著影響,從而成為除了晶界、點缺陷以外的又一類需要受到固態鋰電池研究者密切關注的非周期性結構。
-
回看上線:正級材料+固態電池線上沙龍
目前開展了兩個主題:動態電池、固態電池,回看已經上線。張明建:現工作於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學院,任副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基於材料基因組工程結合原位結構演化實驗研究,在傳統層狀和尖晶石等正極材料基礎上,探索下一代高性能鋰離子電池中的新型高能量密度正極材料。
-
固態鋰電池或將解決電動汽車燃燒事故問題
安全性更高,可繼承液態鋰電池「江湖地位」 液態鋰電池為何會頻發爆炸,有專家分析,原因在於傳統鋰電池在大電流下工作有可能出現鋰枝晶,從而刺破隔膜導致短路破壞;電解液為有機液體,在高溫下會加劇發生副反應、氧化分解、產生氣體、發生燃燒的傾向。 而近年來,學術界、產業界認為採用固態電池在安全性上相對有所保障,視其可以繼承液態鋰電池的「江湖地位」。
-
院士團隊固態電解質成果遭質疑 儀器大戰佐證關鍵論點
2019年1月25日,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南策文院士和李亮亮副研究員團隊通過系統實驗結合第一性原理計算,探究了一種新型的PVDF基固態電解質與鋰金屬陽極之間的界面,發現原位形成具有穩定、均勻鑲嵌結構的納米級界面層可以有效抑制鋰枝晶的生長。
-
全固態鋰電池的產業化現狀如何?
全球固態鋰電池專利申請數量呈現加速提升趨勢。據德溫特資料庫檢索數據顯示,在1995-2015年期間,海外全固體鋰電池領域,共申請專利1082項。2007年後,海外對全固態鋰電池的專利申請年均複合增速達到35.3%。1996-2007年期間,液態鋰電池實現商業化生產固態鋰電池的研究持續低迷。
-
日本科學家用噴霧沉積法製備矽納米顆粒 實現高容量全固態鋰電池
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導,一項由日本國立材料科學研究所(NIMS)研究人員進行的新研究顯示,在固態電解質中,用噴霧沉積法製備商業矽納米顆粒,然後僅用此種矽納米顆粒製成的矽陽極展示出優異的電極性能,而此前只在用蒸發法製備薄膜電極才展示了如此優異的性能。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鋰電池固態電解質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馬騁教授課題組在鋰電池固態電解質的離子傳輸機理上取得重要發現。研究者用球差校正透射電鏡直接觀測到了一種奇特的非周期性機構。該結構儘管只有一個原子層厚,但卻能對鋰離子的傳輸產生顯著影響,從而成為除了晶界、點缺陷以外的又一類需要受到固態鋰電池研究者密切關注的非周期性結構。該研究成果近日以「Single-atom-layer traps in a solid electrolyte for lithium batteries」為題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召開青年教師培養與發展座談會
新聞網訊 2月19日上午,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在學思樓102室召開青年教師培養與發展座談會,學院全體35周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參加了研討會。會上,石墨烯應用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劉敬權介紹了自己團隊及團隊內青年教師培養和發展的經驗,每位與會青年教師介紹了自己的學緣背景和科研領域以及2017年的工作打算。學院希望通過座談會,使青年教師以劉敬權教授團隊為榜樣,儘快成長,緊密結合學院和學校的發展做好近期計劃和長遠目標,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
我校固態鋰電池團隊取得系列高影響力成果
新聞網訊 2020年,我校固態鋰電池研究團隊在中科院「百人計劃」、「泰山學者」郭向欣教授的帶領下,取得一系列高影響力的研究成果。以青島大學為第一單位和通訊單位,在Electrochem.Today Nano, 2020, 10, 100075(第一作者黃瑋麟)發表2篇綜述文章,系統闡述了實用化固態電池的設計策略與優化方案。以此為指導方針,在ACS Energy Lett., 2020, 5(1), 252-262(IF=19.003,引用23次)、Energy Storage Mater., 2021, 35, 512-519(IF=16.28,第一作者畢志傑)、J.
-
打造固態鋰電池產業「智」高點
原標題:打造固態鋰電池產業「智」高點 11月28日,由崑山
-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位列全球ESI學科排名前1‰
2020年武漢理工「院語新聲」第1期,一起進入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依託「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辦學,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學科擁有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矽酸鹽建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光纖傳感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材料研究與測試分析國家級計量中心、特種功能材料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綠色建築材料及製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十餘個科研支撐和人才培養基地。
-
清陶固態動力鋰電池規模化投產 哪吒U固態電池版樣車下線
【EV視界報導】近日,EV視界從清陶(崑山)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官方獲悉,宜春清陶動力固態鋰電池項目(一期)投產儀式於2020年7月29日順利舉行。在本次活動現場,搭載清陶固態電池系統的哪吒U固態電池版純電動樣車正式下線。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蔡克峰課題組在超級電容器研究方向取得系列進展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蔡克峰課題組在超級電容器研究方向取得系列進展 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7-09-04 瀏覽:
-
鋰電池固態電解質機理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全固態鋰電池因兼具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成為當前電池研究的熱點,而構築這一新型電池的關鍵在於找到合適的固態電解質材料。